金庸群侠传3最强刀法:WTO香港会议回顾与今后谈判的荆棘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54:45
 

WTO香港会议回顾与今后谈判的荆棘之路


刘昌黎

世界
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5

 

内容提要:WTO香港会议经过六天讨价还价的艰苦谈判,终于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挽救了WTO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把多哈回合谈判引向了正确的轨道。避难就易、发展中国家团结努力、主要谈判方让步妥协以及“协议优先、避免破裂”的潜规则发挥作用,是香港会议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由于主要谈判方在农业谈判方面的分歧依旧,今后的谈判充满荆棘,即使谈判在2006年内难以结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关键词:WTO谈判  香港会议  回顾  荆棘之路

一、香港会议的积极进展及其意义

WTO香港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经过六天讨价还价的艰苦谈判,终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闭幕前最后一刻通过了《部长宣言》〔以下简称香港宣言〕。香港宣言的发表,意味着多哈回合谈判在经历了坎昆会议的失败之后,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香港会议的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各成员在2013年前逐步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并规范出口政策;发达国家2006年取消各种形式的棉花出口补贴,并大幅削减棉花生产方面的国内支持;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在2008年前向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双免品目数不少于全部品目数的97%,2010年之前对所有品目实行双免;非农产品用多个系数的瑞士公式削减关税,越是高关税越要较大幅度削减;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谈判模式的组成部分;2006年初按会议明确的路线图继续进行谈判,4月末确定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谈判模式,7月末确定出框架性的减让表,年末结束谈判;服务贸易2月末提出谈判方案,7月末提出修改方案,10月末确立最终承诺方案。其中,确定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和棉花补贴的日期,可说是香港会议最大的亮点。

香港会议积极进展的主要意义是:

1.挽救了WTO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

按多哈宣言的时间表,新回合谈判原本应该在坎昆会议达成全面协议,2005年1月结束谈判。然而,因坎昆会议失败,达成全面协议的任务就交给了香港会议,结束谈判的日期也延期到了2006年末。2004年8月所达成的框架协议,虽然使人们一度看到了香港会议成功的希望,但2005年8月达成具体协议的计划落空和其后的谈判破裂,却又降低了人们对香港会议预期,WTO再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也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避免重蹈坎昆会议失败的覆辙,继续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向前发展。香港会议达到了这一目的,在关键时刻挽救了WTO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

2.把多哈回合谈判引向了正确的轨道

香港会议前以及香港会议期间各谈判方围绕谈判焦点的分歧和争吵,不仅给香港会议笼罩了悲观的气氛和失败的阴影,而且使不少人对于何时结束谈判、实现多哈宣言的目标失去了信心和勇气。香港会议的积极进展在一定范围内缩小了各成员的分歧,不仅达成了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和棉花补贴的实质性协议,而且还确立了2006年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的路线图,从而发挥了“加油站”和“发射台”作用。

3.协议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初步的实惠

多哈回合被称之为“发展回合”,这是WTO历史上的巨大进步,也是各成员富有远见卓识的决断。然而,如果发展的主题仅仅是口号,谈判就会失去意义和动力,也会打击大多数发展中成员对WTO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香港会议在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和棉花补贴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就对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据世界银行估计,取消棉花补贴的措施每年可以为最不发达国家带来80亿美元的好处;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棉花出口可增加75%,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棉花市场的份额将从目前的56%上升到2015年的85%。

对于中国来说,香港宣言的有关内容也将使中国获益[i]:第一,“由于新成员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做出了广泛的承诺,新成员的特殊情况将在谈判中予以考虑。”这意味着在今后的谈判中,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成员所享受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做出具体规定,这有助于减轻中国在新一轮市场开放中的压力。第二,“发展中国家可以自主指定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特殊产品并有权使用特殊保障机制。”这样,中国的一些弱势农产品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免予减让或少做减让。第三,在农业方面,“没有综合支持总量的发展中成员的微量百分比可免予削减。”由于中国入世时对国内综合支持总量的承诺是零,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不再需要承诺削减义务。第四,“非农产品减税采用多个系数的瑞士公式”,“发展中成员的灵活性条款是谈判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有助于中国等发展中成员对一些敏感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

二、香港会议在艰难谈判中取得积极进展的原因

1.避难就易反而取得了意外的进展

坎昆会议失败后,在“协议优先、避免破裂”的原则下,WTO在2004年8月1日达成了新回合谈判的框架协议,各成员一致同意2005年7月末达成包括具体内容的谈判模式、12月香港会议通过谈判模式,2006年内结束谈判。然而,以农业谈判为首,由于各成员的分歧和对立,7月末达成谈判模式的目标在10月20日非正式部长会议结束时也未能实现,11月7-9日主要谈判方参加的非式部长会议也是无果而终。在香港会议已无法完成在所有主要问题上全面达成谈判模式的情况下,只好重新调整原定的目标,决定在协议中不写削减关税比率等具体的数字。拉米11月26日向各成员分发的《香港部长宣言草案》,只是归纳了各谈判委员会主席的报告,概括了谈判进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呼吁2006年加快谈判,年末结束谈判。对于争议较大的问题,例如上限关税和重要品目的数量等,都没有写进草案的正文,而是用附件的形式写明了各谈判方的立场和分歧。结果,香港会议就基本上没有涉及争议最大的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问题,而主要是围绕相对容易的出口竞争问题进行了谈判。正是因为香港会议避开了最棘手的难题,集中谈判相对容易的问题,才在最后深刻达成了协议。

2.发展中国家团结努力的结果

在关贸总协定各回合谈判期间乃至在WTO新回合谈判的初始阶段,大多数会议只有少数国家参加,谈判基本上为美国和欧盟〔欧共体〕所控制,只要他们私下达成协议,谈判就基本定局了,发展中国家一直没有多大的发言权。然而,从坎昆会议开始,这种格局就被打破了。在坎昆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组成21国集团、33国集和新联盟,与发达国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抗争,迫使其不得不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为此,WTO 重新调整主要谈判方,把代表21国集团的巴西和印度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一起,列为了主要谈判五方。与此同时,面临美国对21国集团的政治压力和分化瓦解,发展中国家继续加强团结,终于迫使农业谈判放弃了美国和欧盟制定的折衷方案,并且以20国集团提案为基础,达成了2004年8月的框架协议。中国作为20国集团和33国集团的核心成员,积极参与了大会和“绿屋会议”[ii]的各项谈判,既与发展中成员携手并肩,团结战斗,又把握谈判原则和妥协让步的尺度,在各方争执不下的最后关口,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确保了香港宣言的顺利通过。

3.让步和妥协成全了香港会议

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谈判是一种利益平衡的过程,其进程取决于谈判各方利益的满足程度。因此,让步和妥协就成为多哈回合成败的关键。迄今为止,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得到了最多的好处,在克服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和冲击方面也比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因此,发达国家必须首先让步和妥协。然而,在涉及具体利益的问题上,各谈判方迫于国内压力,谁都不肯轻易让步,也都不敢贸然做出决断。从实际情况看也是这样,自新回合谈判开始以来,尽管各谈判方都一再宣称要遵守多哈宣言的时间表积极推进谈判,但在历次谈判的激烈争吵中,各方实际上都是在敦促对方尽快妥协和让步,要求对方尽快接受自己的方案达成协议。坎昆会议失败于此,香港会议前的谈判也失败于此。香港会议开始后,围绕农产品出口补贴各方之所以一直争来吵去,给香港会议笼罩了悲观的气氛,就是因为美国和欧盟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互相指责,都不肯让步和妥协。直到香港会议闭幕前之前,各方还依然是争执不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建议在适当严格和明确其他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接受欧盟的意见,得到了参加绿屋会议各成员的赞成。正是由于这最后时刻的让步和妥协,才成全了香港会议,发表了香港宣言。

4.“协议优先、避免破裂”的潜规则发挥作用

自多哈回合谈判开始以来,无论谈判争吵的多么利害,也不论谈判遭到多么严重的挫折甚至出现坎昆会议那样的失败,各谈判方都无不宣称要遵守多哈宣言的时间表,按期达成协议。究其原因。乃因为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谁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充当绊脚石的角色。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谁也承担不了引起众怒的后果。因此,WTO总结坎昆会议失败教训所提出的“协议优先、避免破裂”的谈判原则,就为谈判各方所接受,成了一个不可破坏的潜规则,是一种无形的纪律和约束。正是由于这种无形的纪律和约束,各成员在谈判的最后关口才不得不相互让步和妥协。

四、继续谈判的荆棘之路

1.香港会议留下的难题

由于香港会议避难就易,在焦点的农业谈判中基本上没有涉及争议最大的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更没有涉及最敏感的具体数字,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就留给了今后的谈判。以农业补贴为例,按香港宣言,欧盟承诺2013年前削减的农产品出口补贴为28亿欧元,只相当于其550亿欧元农业生产补贴的1/20;美国也一样,包括取消30亿美元的棉花补贴在内,其承诺削减的农产品出口补贴也只相当于其农产品国内支持的很小一部分。日本媒体认为:“香港宣言回避了最尖锐对立的数字内容”,“允许设多少重要品目,削减多少关税,这些都没有谈判。” “无论对日本来说还是对WTO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iii]

2.继续谈判的起点

今后进行的谈判虽然是香港会议的继续,但由于谈判焦点是香港会议刻意回避了的难题,因此,今后谈判的起点并不是香港会议,而是必须回到香港会议之前的谈判,即必须从2005年10月的谈判结果起步。

3.继续谈判的主要分歧

根据主要谈判方在香港会议前所提出的新提案,农业谈判的主要分歧是:

〔1〕关于削减关税。美国主张发达国家60%以上的关税品目平均削减85%-90%,20%以下的关税品目也要削减55%-65%;20国集团要求75%以上的高关税一律削减为75%,澳大利亚则主张一律削减到60%以下。相比之下,欧盟主张农产品关税平均削减46%,其中90%以上高关税品目有灵活性的削减60%,没有灵活性的削减50%;10国集团主张70%以上的高关税品目没有灵活性的削减45%,有灵活性的削减50%±10%,20%以下的品目分别削减27%和32%±10%。

〔2〕关于上限关税。澳大利亚主张上限关税为60%,20国集团和美国主张为75%。相比之下,欧盟主张上限关税为100%, 10国集团则认为上限关税使其负担过重而拒不接受。

〔3〕关于重要品目。美国主张重要品目数为关税品目总数的1%,20国集团主张不超过关税品目总数的1%,澳大利亚也主张重要品目只能占极小部分。相比之下,欧盟主张重要品目占关税品目总数的8%,10国集团则主张占10%-15%。

〔4〕关于削减国内支持。20国集团和澳大利亚都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度削减农业补贴。美国同意其黄箱政策的国内支持削减60%,但必须以欧盟和日本削减83%为前提,至于蓝箱政策的国内支持,则主张以农业生产额的2.5%为上限。欧盟对蓝箱政策的国内支持主张按农业生产额5%削减或按品目设定上限。

4.谈判再次出现僵局在所难免

主要谈判方在上述四方面的分歧都大大超过了其在出口补贴、棉花补贴方面的分歧。因此,根据香港会议期间各方激烈交锋的经验,今后的谈判不会一帆风顺,很可能再次出现争执不下的僵持局面。需要强调的是,尽管香港会议并没有触及10国集团的利益,但以韩国和日本的农民、农业团体为首,反农业自由化的非政府组织和坎昆会议期间一样,仍然在香港组织了规模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在国内反自由化势力的压力下,10国集团特别是日本在今后的谈判中会在多大程度上让步和妥协,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根据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一次比一次困难的经验,在WTO成员增加到150多个的情况下,多哈回合谈判不会比乌拉圭回合谈判顺利,这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多哈回合谈判在2006年内难以结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哈回合在失败-成功的循环中画上结束而并非圆满的句号,这乃是历史的必然。与此同时,各成员继续总结香港会议取得积极进展的经验,也就成为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必由之路。

 



[i]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0日:中国仍将为多哈谈判做出不懈努力。

[ii]绿屋会议:绿屋原本指在WTO日内瓦总部里有一专门用于成员非正式谈判的房间,由于该房间铺设的是绿地毯,因此得名。

[iii]<日>产经新闻12月19日:香港会议发表宣言,没有涉及削减关税比率,也未提及上限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