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希澈hani:古代名人钓鱼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7:42
     姜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太公望是对他的尊称,所以后世人又叫他吕望、姜太公。传说姜太公垂钓磻溪,直钩无饵,离水三尺,愿者上钩。其实,他是借钓鱼等待时机罢了。所以,白居易在<渭上偶钓>一诗中说他是「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后,他从此放下了钓竿,辅周伐纣,成了兴周八百年的功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姜太公钓鱼是不是历史上确有的事实呢?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是确有其事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 。」这里的「奸」,读音干,是地名,即兹泉。<括地志>载:兹泉水源出岐州岐山西南凡谷。<吕氏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唐代张守节在史记>的注释中注一行小字说:「磻磎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太公钓处。」这些历史的记载,阐明了姜太公钓鱼确是事实。
  姜太公钓鱼的民间传说也很多,而<说苑>的记载则非常有趣:「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无鱼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刺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当然,剖开鱼腹得书,只不过是古人迷信的说法,而描写吕尚三天三夜没有钓到鱼,这位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也沉不住气了,气忿地脱掉衣服,甩掉帽子,非常形象地把姜太公钓不到鱼时那种急躁情绪勾划了出来,是很合情理
的。从渔事来说,那位农人指出的几点:线要细,饵要香,轻轻地投钩,不要把鱼惊走,则说明古人钓鱼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这几点原则,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姜太公钓鱼,是钓人不钓鱼;严光恰好和他相反,是钓鱼不钓人。
  东灌隐士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少年时是刘秀的同学。刘秀复兴汉室称帝以后,召严光到京师任议谏大夫。严光不愿为官,不吞荣华富贵之钩,而隐居富春山,以耕田、钓鱼自食其力,千古传为美谈。关于严子陵钓鱼,古代典籍中也有记载。<东观灌记>记载:「光武帝与子陵友旧,及登位望之,陵隐于孤亭山垂钓为业。访得之,子陵不受封。」至今,浙江桐庐县城西17公里的富春山还有严子陵钓鱼台遗址。富春山清丽奇绝,素有「锦峰秀岭」之称。山前临清溪江,江侧有一「七里濑」,又名「严光濑」,濑的东
西有两处古迹,东是严子陵钓鱼台,西是谢翱台。清溪江有建于北宋年间的严子陵祠。严子陵隐居垂钓的高风亮节,深受古代文人逸士赞扬。唐代诗人李白写的<独酌清溪江>一诗赞美说:「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石。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望坐此台,长垂严陵钓。寄语山中人,可与你同调。」
  吕望是钓人不钓鱼,严光是钓鱼不钓人。有没有比严子陵钓鱼更甚的「钓鱼迷」呢?有的,那就是自称「烟波钓徒」的<渔歌子>名词和作者张志和了。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唐肃宗时任侍诏翰林。后被贬逐不复出仕,隐居垂钓江湖。着有<玄真子>。他写过<渔歌子>五首,其中一首:「西寒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首是最为吟诵人口的。唐大历九年,颜真卿到湖州任职,与门客会饮,宾主在席上唱张志和的<渔歌子>。后来,颜鲁公送他一艘鱼舟,张志和便放舟垂钓,水上为家了。张志和隐钓烟波不归家,使他的兄长张松龄(<词林记事>说是张鹤林,郑振锋<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作张松龄,按郑本说)见他
浪游不归,心中思念,也尝和其韵以招之。可见张志和果然隐钓烟波,斜风细雨不须归了。后世不少画家,按张志和诗的意境,画成了画。明代刊本<诗余画谱>刊的一幅版画<渔父>就是用国画的形式,描绘了张志和烟波垂钓的意境。
  从渔事看,张志和确实是钓鱼迷中的高手。「西寒山前白鹭飞」,短短七个字,点明了鱼场是一个鱼多的地方。白鹭,又名鹭鸶,是一种羽毛纯白,颈和腿部都很长的水鸟,专门栖息在鱼很多的水边,捕食鱼类。白鹭飞翔的地方,当然是最理想的鱼场了。「桃花流水鳜鱼肥」,指明了垂钓季节,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这时天气温暖,正是江南垂钓的黄金季节;点明了垂钓的鱼类是鳜鱼,鳜鱼是鱼中佳品,味美而肉嫩,对钓鱼迷来说是更有吸引力;点明了水域是流水,正符合鳜鱼的生活息性,鳜鱼是喜欢在干净的流水有石头
的地方栖息,「西塞山前」的山谷下水域,自然水底多石缝,又有流水,正是鳜鱼的栖息好地方,也是垂钓鳜鱼的良好鱼窝。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双关语,既包含他决心烟波隐钓不愿回家的意思,又包含言钓。春天细雨之后,水中氧气增加,鱼爱活动,也爱吞钩,,此时钓之,收获最大,自然不能错过良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