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服务器端开发:若孔子穿西装,爱因斯坦读论语,何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7:40
 若孔子穿西装,爱因斯坦读论语,何如?     近读一本名曰《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的教育类书,看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的很多。    书中认为读经是有害的,让孩子自由选择、与快乐为伴才是最重要的。依我看,还是毛主席的辩证法有理,不能误解经典,也不能一味躬迎西方的教育模式。    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经典?我们对经典是否存在误解?有人似乎认为,读经读经,读得让人神经,如果是这样,我们又何必自取其苦呢?    经典再通俗一点就是中国古典文化,大浪淘沙的东西,今人读一点,不无裨益。现代传媒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国兵手捧《孙子兵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非告诉我们一个理,西方文明中需要东方古代文明的交融,是至理的东西,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需要。    还有一点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与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不谋而合,诸君想想看,2500年前中国哲人的思想与一位异国他乡的现代科学家思想同宗同源,你说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一句话,真理是相通的。    中国古代文化值得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代人有人弄出了一套读经的方案,说实在的就是学习古典文化,深刻的东西我们学了,糟粕就掼到垃圾篓里去,何必死读书呢?读史记不一定要叫你用文言写文章,是为了了解古代的文明和文采,何罪之有呢?上述书中还模拟史记的笔法在没有文采的情况下记录一些不值一提的事从而否定史记,作者也未免太庸俗了。与其这样折磨司马迁,还不如让孔子穿西装,让爱因斯坦读原版的论语,孔子受罪,爱因斯坦也一定苦不堪言。    我是既不否定中华五千年,也不否定美利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华五千年形象地说就是孔子,美利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代言人可以用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圣人,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之偶,我们又何必去否定他们呢?孔子的精神在哪?是探索的精神;爱因斯坦的精神在哪?,不也是探索的精神吗?    让孔子穿西装,中华文明的脸搁哪?让爱因斯坦读原版论语,爱因斯坦也一定会乾坤颠倒。    小巫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甚至不堪入目,美国某大学的教育硕士,中国人的她居然说诗词中唯有“一去二三里……”是儿童找得到乐趣的诗,其它没有,而英语中生动的儿童文学很多,甚至每一个大作家都有儿童文学的作品。这是一种什么观点?厚此薄彼,是不恰当的。她反对早教的观点也未免是匆忙的。    我的想法是,唯有自己去体验,去实践,才可能体悟教育的乐,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能以偏概全,世界上教育的方法是相通的,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是共同的财富。    本来,我所写的题目是:如果让孔子穿西装,爱因斯坦读论语,这个世界将怎样?还好我也读过史记,细细一想,将题目改成:若孔子穿西装,爱因斯坦读论语,何如?省略了七个字,读者认为哪个题目更好?  附录:台学者:国学热好过追星热  
  (北京讯)曾以《哲学与人生》一书风靡大陆的台湾学者傅佩荣表示,最近大陆出现的“国学热”,总比热影星、热歌星、热电脑游戏好。他说,“没有必要因为争议的存在,就把矛头指向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公众的国学热情。”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系主任于丹,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节目讲《论语》,在中国刮起国学风。

  《北京青年报》报道,傅佩荣前天到达北京参加北大的“儒商华夏论坛”受访时说,学术“无争不兴”。国学热也引起一些批评的声浪,主要针对主讲者对于经典的诠释而发。“事实上,专业学者对于经典的理解,不少依然缺乏共识,更不容易让一般老百姓来明白这一类的争论。”

  在傅佩荣看来,目前很难说谁的解读就一定是“权威”。“由于学者的专长不同,在取舍时难免各有所重。历代古人的著作(从先秦直到清代),不论文史哲,都有值得欣赏的架构。”

  他说,认识自己的文化,无论如何总是胜过崇洋媚外。但是对国学热,他也有忧虑。“认为中华文化全面优于西方文化,而在建立对自己文化的信心之外,忽略兼顾对世界文化作适当的评价,也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