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网片厂家:中央党校学者深入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8:2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他的首次“七一”讲话。《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意义重大。

    一、《讲话》以新的认识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提高和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七一”讲话,是自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以来,我们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阐述,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定位最高的一次阐述。

 

    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认为,“三个代表”不过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不过是三句浅显易懂的话,怎么能够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些博大而精深的思想体系相提并论、一道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呢?

 

    人们有这样的认识,不难理解。因为“三个代表”最初确实是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提出的。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太短,以至不少的人思想认识一时跟不上。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大约是5年的时间,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大约是10年的时间,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形成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还不到3年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让所有的人都达到同样的认识水平显然不容易。再次,“三个代表”提出后,虽然有过几次重要阐发,但都没有从思想体系角度来阐发,影响人们对它的认识。我们党对“三个代表”的阐发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以及在党的建设中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第二次是在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第三次是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方位,并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这几次阐发,对于提高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起了很大作用。但问题是,这几次阐发都没有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予以说明。这就使人们难以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博大精深。

 

    人们有这样的认识可以理解,但不能任其自然。认识不统一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削弱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怎么办?党中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阐发,于是有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纲要从十六个方面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人真正感觉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问题是,这只是学习辅导材料,还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似乎也还有值得进一步梳理的必要。另一方面,党中央发出通知,要求掀起新一轮的学习贯彻高潮。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

 

    《讲话》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一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做了新的表述。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这些表述,突出了它是一个科学体系,突出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同样的平等地位,突出了它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新的表述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上显然比过去要高。二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进行了梳理。胡锦涛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是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讲话》从新的理论概括、新的理论基础、新的理论要求和新的理论视野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四是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意义。五是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讲话》在理论上的这些重要贡献,对于提高和统一全党全国的思想认识,增强全党全国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讲话》明确提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对于引导、团结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国内瞩目,国外关注。尽管十六大已经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但在表述上,还没有使用“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而是使用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样的提法。这个提法在表述上有不简洁之弊,而且容易给人以举两面旗子的感觉。现在,胡锦涛把我们党所举的旗帜明确表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并且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这个表述不仅仅是为了简洁、科学的需要,而且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认识深化的结果,对于引导、团结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旗帜,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在这面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旗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旗帜问题之所以至关紧要,首先就在于旗帜能够指明前进方向。一个科学的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起规范作用的理论,指明的就是这个党、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旗帜,原因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但这只是一个大方向。至于每一个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作出具体的回答。这就需要熟悉本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者来作出具体的回答。于是便有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带有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十年八年的事情,而是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的事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每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会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殊情况和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和问题,因此也就需要适应这个阶段特殊情况、特殊矛盾和问题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这就是说,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具体回答也不会是一次就解决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作出具体的回答。这譬如在林海中带路,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做一个标记,不然后面的人就容易迷路。邓小平理论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国家前进的方向,引导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一方面,我们所处的时代没有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仍然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从国际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我国已成为WTO的一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和我国发展提出了崭新课题。胡锦涛在《讲话》中概括为三个重大课题。并指出,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在今天的中国,什么理论能够更好地给我们解决这三个重大课题指明方向呢?我们党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别的理论,只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因此,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是我国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认识深化的结果。旗帜定,方向明,广大人民群众才有所趋向。现在胡锦涛明确提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这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然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旗帜问题之所以至关紧要,还在于旗帜问题也是形象问题。一个党,有好的形象,能够加深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个国家,有好的形象,能够给世界人民留下好感,调节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一个领导或班子,有好的形象,能够提高自身的威信,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更好地开展工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改革国家领导人隆重的迎送仪式,要求新闻报道减少对国家领导人的报道,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在两个多月的“非典”战役中,高层领导亲临一线,深入群众,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真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特点,使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现在,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广大人民群众必然更能够体验到这话的价值所在,必然更加相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胡锦涛提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必然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有利于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讲话》深刻阐明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对于推动全党的学习贯彻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讲话》还进一步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讲话》不仅阐明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

 

    《讲话》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这一论述不仅有利于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进一步透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讲话》还对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三点具体的要求: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第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如何使新一轮学习高潮达到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呢?《讲话》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学习理论方面,《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指导实践方面,《讲话》要求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成为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二,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讲话》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讲话》强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中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一定要倍加珍惜。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同时,《讲话》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家单位联合召开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除专家学者外,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以及党政军各部门和地方高官也出席了会议,并非一般的理论研讨会,而是一次规格极高的学习贯彻动员会议。胡锦涛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这次会议,本身就能产生很大的推动效应。而胡锦涛不仅亲自出席这次会议,并且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学习贯彻的基本要求和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这对推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四、《讲话》提出了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对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胡锦涛在讲话中一方面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意义,要求全党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又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讲话》并列举了14个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即: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样,《讲话》就不仅提出了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而且为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这对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无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还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方面都会有一个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