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乳胶改造:家庭越穷学习就越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3:04:40

“家庭越穷学习就越差”,这是美国一个教授最近的研究结论,这也是美国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国目前面临的难题是越穷的家庭生孩子越多,而越富的家庭往往不愿意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导致“逆淘汰现象”,他们又没有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对孩子的政策,穷人家庭有时一生生一批,面对这种困境美国人忧心重重,毫无办法.该教授还认真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穷人家的孩子压力太大,贫穷把孩子都夺垮了,所以导致学习不好。但我们认为他好象找错了核心原因,美国有一个奇特的学区制,富人家的孩子因为有钱可以买到好房子从而能够上好中小学,而穷人家的孩子住在穷社区只能上差的中小学,这才是主要原因。我国古代好象一直流传与此刚好相反的记录,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愈拉愈大,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拥有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太大了,导致我国重点名牌大学中来自农村的生源比例也愈来愈低,某种程度上我国也似乎走入了美国人一直无法解决的怪圈了.

为什么贫穷的孩子学习更容易差?美国教授认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过早地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各种太大压力所致?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人类生态学教授加里埃文斯通过研究压力对孩子认知能力损害的影响,得出惊人结论认为穷苦的孩子更容易学习成绩差,因为贫穷家庭的孩子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社会经济水平低的家庭承受着很多的各种各样压力。当你贫穷的时候,一点意外的事情都会让你捉襟见肘。你有可能有住房问题;你有可能有更多的家庭矛盾冲突;你很可能有更多的资金压力;你极有可能要经常到处奔波。低收入家庭有很多的要求需要满足。这些都将会给贫穷家庭产生压力,当然包括对贫穷家庭的孩子。

处于贫困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适应负荷越高,工作记忆能力越低倾向于获得较低的分数。

从这项新的研究中,埃文斯和他的同事利用“适应负荷”指标定量的研究了孩子的压力水平。得分是依据对特定孩子的测试结果而获得的。通过跟踪调查,在这些孩子9岁和13岁孩子时候测量他们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他们的血压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在17岁的时候测试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原理类似于电脑的内存)工作记忆能力指的是在短时间内记忆信息的能力,它对每天的活动和长期记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埃文斯说。“如果你没有好的工作记忆能力,你不能做类似于记住电话号码或者积累词汇量的事情。”

当研究人员分析孩子处于贫困的时间的长度、他们的“适应负荷”以及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的关系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清晰地关系:处于贫困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适应负荷越高,工作记忆能力越低倾向于获得较低的分数。相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贫困的孩子,那些整个童年全部处于贫困状态的孩子的工作记忆能力要低20%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令人沮丧的新闻。你不能解决一个问题,除非你能一开始就从本质上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的时候似乎就错误的认识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埃文斯的结论是完全可靠的话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因为我们至少认清了这个问题。但是压力?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得穷苦的孩子大大减少压力呢?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比彻底消除贫困本身还要困难的多。如果压力真的被证实是重大的影响穷苦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则变得更难了而不是更简单了。

美国版的越贫困学习越差主要原因还是学区制: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得起好的中小学,穷人家的孩子只能上差的中小学。

美国人与我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实行学区制,一个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所住居民的收入成正比。好的学区房子很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富人的孩子就可以上好的中小学。学区的教学质量与学校拥有的资金成正比,学校资金多就可以聘请更好的老师,而学校资金少就留不着好老师。富人区的房子贵,所交的房产税教育费就多,所在区的学校资金就多,而穷人区的房子不值钱,大家交不起多少税,所在区的学校资金来源就很有限,教学质量就上不去。这样一个政策就使美国人一个城市经常有穷人区富人区之说,富人区的学校很富有,可以用贵金聘到优秀的老师,孩子得到的教育机会也就大得多,学习当然就会好了。学校越好,周围的房子越贵,穷人买不起,孩子就上不该学区的好学校。美国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小升初、中考等之说,学习再好也只能留在居住地所在的差学区,接受差学校的教育,这样只能陷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怪圈了。

我国古代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说,但现在已愈来愈显现穷人家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比率越来越低的倾向。

中国有名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长大了更有出息”。中国还有好多这样那样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读书,懂得学习,终成大器等等。好多好多的励志故事都是某个伟人或者成功人士都是出身贫寒,但最终取得了丰功伟绩。于是乎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穷,导致压力大,压力大则动力大,最后更容易成功。穷,似乎成了个好事,反而成了穷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优势?但这些似乎都是过去的故事了。目前中国也似乎已进入到美国人的怪圈了,尤其是现在要搞什么素质教育,要改变一考定终身,要改变文理分科,等等所谓的"改革"。其实如果考虑到我国城乡拥有教育资源的巨大不平等,这些政策改变实际上等于变相去剥夺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比如特长生加分、体育生加分、文艺生又加分,又有多少农村的孩子得到过这种机会?查一查几乎没有,他们唯一有的就是靠苦学,多考几分,希望能够上一个好大学,现在又被拆责为“高分低能”,"不能一考定终身"。所以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我国目前城乡巨大差距困境下的教育困境:温总理上大学时,他所在的北京地质学院班上80%以上的同学来自农村,而现在重点大学这个数据刚好反了过来,来自农村的学生20%多。我们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目前只有不到20%的学生来自农村,而80%的同学来自城市,而来自城市的同学中,又有70%以上来自大中城市。实质上这都是因为农村贫穷,留不着好老师,才导致农村孩子高考考不过拥有更好教育资源的城市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属于愈贫穷学习愈差的现象。

美国人已经改了,在同样的分数前提下,优先录取那些家庭比较贫穷的学生。美国名校包括哈佛、耶鲁等都对贫穷家庭的孩子降分录取,不但免除学费,还给奖学金。

本来我国的小升初、中考,通过考试,给予穷人家的孩子一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机会,但现在却搞什么划片入学,在向学习美国。北京目前已出现的富人\穷人分区而注的现象.贵的小区穷人也买不起阿.这也是中国进入美国人“穷则愈穷、富则愈富”怪圈的原因之一?

 如何出台针对性的措施,让穷人家的孩子不致于因为家庭贫穷而被排除出社会上升的阶梯,这是政策制定者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永远都不要忽视巨大的城乡教育差距这个基本国情,要充分考虑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所带来的分数不平等现象。目前"分数面临人人平等"实际上忽视的分数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对来自贫困家庭的教育应该加分录取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