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战役:加藤嘉一:中共建党90周年感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18:57
 

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我对所谓共产主义谈一点感言。作为在日本长大的日本青年人,我对共产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不熟悉。来到中国后,一些中国朋友自嘲对我说:“日本才是共产主义”。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理论都需要被现实生活检验。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被称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分成两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同富裕“是其基本特征与目标。

古希腊柏拉图研究政治学。他曾表示,共产主义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政治生活的本质。他早年的政治学论著《理想国》,是对古希腊城邦治理观察的某种结果。柏拉图对城邦治理的思考,为后来共产主义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历史性基础。

他对“正义”的论述颇有启发意义。《理想国》被称为“正义论”,因为这本书里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探讨的就是“对于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由于苏格拉底认为“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是一致的”,“理想国”才进入了对于“完善的城邦”的探讨,最后的落脚点则是“个人的正义”问题。

柏拉图相信,一个能够促进“全体公民最大幸福的”就是“正义”的城邦,而这个城邦建立的原则一定就是正义的原则。他还认定,“在一个完善的城邦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这几种美德之间应该形成一定的关系,即智慧成为占统治地位因素,勇敢和节制服从智慧的指导。”

柏拉图理解的正义实际上是一种“秩序”。城邦的正义在于每个人对于这种秩序的遵从,城邦中个人的正义则在于对于这种秩序的维护。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它运用说服或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使他们把各自能向集体提供的利益让大家分享。”

柏拉图设想中的政治城邦体现着“共同富裕”。不过,柏拉图在其设想过程中真正关注的重点是城邦而不是个人,是精英而不是民众。因为真正能够体现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完全一致的,只有“统治者”这一少数的个人。

纵观历史,社会主义在西方有着深远的思想根源。早期社会主义者强调的社会整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在柏拉图以及基督教思想中有着部分体现。社会主义不是属于某个思想传统,而是吸收各种思想流派中强调“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平等因素”的结果。柏拉图的共产主义思想、基督教的平等观念固然为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部分思想素材。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创始人是托马斯•莫尔,他深刻批判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介绍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私有制下的国家权力无非是一伙有钱人的阴谋组织而已。在与现实国家制度对比的基础上,莫尔提出“乌托邦”,其最基本特征是公有制,劳动则基本等于“宗教”,人们被组织从事生产活动,一切贸易和交换活动都被禁止。莫尔的乌托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在社会经济制度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即民众而非精英的劳动生活要受到严格管理。

莫尔的乌托邦被提出来之后,同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但他们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给“人们善良愿望”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他们后来被称为“空想”的原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政治”在某种意义上是在特定的时空内统治民众的艺术。与柏拉图对城邦的设想对比,马克思对“社会”或“国家”的思考对探究“共产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化为阶级之后的产物。”

从马克思列出的“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以及他总结巴黎公社实践的“公社”——马克思说:“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也不难看出,马克思本身对“国家”持有怀疑、甚至持有否定的态度。

作为“无产阶级”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建立独立的革命政党的必要性,1848年宣布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无产阶级组建自己的政党的必要性。马克思认为,作为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模式,“无产阶级专政”是最能够实现“共产主义”思想,即在一个社会里能够进行“共同富裕”的管理模式。

       纵观上述,从柏拉图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思考什么样的“治理框架”最适合实现拥有“共同富裕”之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完善的城邦”、“乌托邦”、“人民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等模式。无论如何,那些思想家为后代留下的智慧我们值得学习。但同时也绝不应该忘记,任何思想都有时代的局限性。

以《共产党宣言》为重要研究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头20年传入中国,被中国共产党所模仿,并成为其指导思想。从那时起,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直到将被下一位国家领导提倡的理论体系,都可以称为“中国式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放弃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未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欠发达状态。初级阶段的特征归根结底就是“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改变这种“欠发达”的过程。

共产主义在发展上也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实行公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至少在理论上是一个连续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至少在意识形态上的终极目标也应该是消除社会分化、贫富差距,通过按需分配,实现完美的平等,即共同富裕。共产主义在理论上是完善的,因为,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按需分配,简直就是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以及莫尔所设想的“乌托邦”。

共产主义无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思想体系。古希腊的柏拉图也好,空想社会主义的托马斯•莫尔也好,创造科学社会主义并提出共产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也好,都是通过对现实社会矛盾的观察而不断设想没有社会矛盾、而具有平等公正的、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发展的“城邦社会”。当然,任何思想都应该与时俱进。如果没有实际意义,设想思想系统也毫无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共产党最近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城市和农村之间两极分化,即将面临的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党干部腐败现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环境污染,信仰缺失等。在全球资源日益短缺,中国不得不成为资源“进口大国”的形势下,实现共产主义几乎不可能。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看,共产主义在中国也将越来越站不住脚。

我一直很关注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即执政党如何处理现实政治变化与意识形态深化之间的关系,以后也会继续关注下去。任何思想必然接受时代的考验。

 

注:作者刚刚在台湾出版了一本书《爱国贼》;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邮箱:kyoshikaz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