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妍儿很有钱吗:购买力下滑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9:20

购买力下滑的启示

【黄浦新陈】

陈迎竹 (2011-07-06)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购买力下滑的启示
[时事漫画] 日重建部长上任9天就下台
[名家专评] 周兆呈评陈有为新著
[中国政情] 伟达:政党文化与公民文化
[南中国海争端] 中国的外交哲学需要适度修正

  上海财经大学前天发布的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显示,上海消费者购买预期指数持续下跌至53.9点,同比降幅高达14点,再创历史新低,其中的购房时机预期指数也是几年来的最低点。

  其中八成受访者相信未来半年物价还会上涨,是这一项调查设立以来最高的。

  中国城市物价对百姓来说非常高,许多人日常撙节开支不敢随兴消费,哪怕属于中产收入的阶层。有人统计各大城市舒适生活的月薪标准,认为上海应该达5350元人民币(约1000新元),深圳是5280元,北京是5000元。

  这些收入大致属于中等。有上海银行总部员工今年初在网上公布收入,指出入职第二年开始有房屋补贴,税后月薪5400左右,税后年薪加奖金差不多8万。

  不过还有很多行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然而就算吃香的金融业这样的收入,其实也谈不上宽裕。

  撇开对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不谈,《经济学家》杂志不久前公布的“巨无霸汉堡指数”显示,2010年底麦当劳的这款汉堡在中国售价相当于2.18美元,在香港和美国则分别卖1.90美元和3.71美元。

  然而香港与美国的中等收入水平都高于上海不只一倍。再拿新加坡来说,5000新元收入也属中等,但德士(出租车)起步费3新元,上海是12元人民币,不久还要上调,不计汇率的话,则上海乘坐出租车的代价是新加坡的4倍。

  物价高已经是中国全国民众都感觉到痛的事。内地城市武汉的一名读者对笔者说,出外用餐的费用近年翻了一倍,吃顿较好的饭大概要60元至120元人民币。

  但另一方面,中国奢侈品销售额持续上涨,去年几乎所有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两位数增长,而且售价比外国贵,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等五类产品中的20个高档品牌,境内境外差价极高,比香港市场售价高45%,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售价差异主要来自高昂的奢侈品税,包括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累计最高超过60%,此外也源于快速致富的少数人群中,不惜代价要靠品牌提升形象的饥渴。

  而财政部刚刚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3500元的新闻则透露,全国纳税人口减至2400万人。区区几千万人的纳税人口,居然可以成为世界最大奢侈品市场,其实这本身也透露了很多玄机。

  不过最让社会感到担心的,不是奢侈品税率,而是物价、房价等等能不能下来,或者收入能不能上去的问题。

  房地产价格成为地方政府财源因而居高不下这一事实,近年来成为全民共识,奢侈品价格也是。至于收入没有适时跟上物价提升,其实也跟政策有关,近期透过行政手段打压物价,试图平息社会躁动,效果跟打压房价一样有限。几家消费品大厂在两个月前的约谈之后,近日就纷纷涨了价,就是证明“此路不通”。

  在攸关民众生活素质的房子和物价问题上,政府政策和措施看起来一直是左支右绌,根本原因应该还是收入跟不上的问题。靠着海量般的许多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外加官方政策不该有的扭曲,刺激了各种价格飞脱上升。但涉及大量官方支出的薪水却长期滞后,因而有了当下的困境。

  在国民看来,无论房地产还是奢侈品,都是行政手段为政府财富翻倍却让民间享有苦果的恶政,是国富民贫的根源之一。

  最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出“十二五”期间职工收入翻倍的计划,是向日本学习的正确之举。然而能不能做到有几个隐忧。

  十二五期间正值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期,转型成功与否牵涉极广,也包括收入提升的可能性,如果政府不带头涨薪,很难指望民间附和跟进。就算收入翻倍,但五年期间如何让物价不跟着翻倍甚至涨更多,让收入增长效益归零,是超级考验。

  但理论上,只要物价上涨不过于离谱,收入增加,储蓄和可支配财富也会持续增加,总是可以带来其他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翻倍计划可以成功,并且在“十三五”期间持续下去,至少大城市居民会更快摆脱手头吃紧的日子。

  *tanetsph@gmail.com

《联合早报》
(编辑:魏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