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哲学社会科学界解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2:59:57

  

哲学社会科学界解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

 

2011年07月06日 10:02:28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后,哲学社会科学界纷纷进行深入解读。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多位专家学者,请他们发表想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涉及三件大事,两大理论成果,一个基本结论,在具有巨大历史感的阐述中,显示出党在理论创造和自身建设方面的深刻变化和不断前进的轨迹。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远是保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党,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党。这就向党内外、国内外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和信赖我们党。

    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激动地告诉记者,我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倍感兴奋。总书记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科学地论证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也是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作为理论工作者,我深感有责任为这一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认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方位、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作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第二,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了总体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作了回顾,对未来提出了具体方向和要求。

    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永不能断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强调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糜振玉对“七一”讲话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党的成长与建设都秉承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原则,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真正关心人民疾苦。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军队的建设与发展都与人民的支持密切相关。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今后也必将依靠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糜振玉说,“七一”讲话提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的力量。这不仅体现在军备武器的建设上,还体现在人民的力量可以为军队所用上。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少将黄宏认为,胡锦涛同志全面地总结了我党建党90年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面的、明确的党的建设根本要求,提出我们党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一个贯穿我们党90年历史,从始至终、始终不变的一个课题。胡锦涛同志再次把这一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将人民放到最高位置,这是贯穿我党的行动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居安思危展示强大生命力

    胡锦涛同志讲话中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这段铿然有声的语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认为,最近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否定全局。我们党有能力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从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到党对于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不回避矛盾,正视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从来都很重视对腐败问题的解决。总书记此次的讲话,再次将惩治腐败和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加重视加强我们党自身的建设,并把这个问题摆在了首要的和更加突出的位置。

    林尚立告诉记者,转型时期,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腐败难以避免,但这不能成为腐败存在的理由。中国共产党要生存,要发展,要真正有领导力,就必须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消除和抑制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永无止境

    胡锦涛同志谈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其中也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中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重视理论的创新、科学方法的创新、科学成果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在这四个基本方面,总书记的讲话从更高的角度谈到的“三个永无止境”的基本内涵和精髓与创新一致。通过创新,更好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开辟了广阔天地,而且为我们落实、贯彻、执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平认为,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成就来自于伟大理论的指导,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伟大理论造就了历史辉煌,指引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复兴之路。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深感到历史的重任和使命的崇高,我们将以加倍的努力,推动理论创新,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