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y3路公交车路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6:17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目录

十九路军概述
十九路军编制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

编辑本段十九路军概述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简称“十九路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前身是邓铿为师长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陈铭枢为第四军当中第十师的师长,蒋光鼐为副师长、蔡廷锴为属下团长。北伐战争中,第四军屡有战果,被誉为“铁军”,第十师亦扩编为第十一军,下辖第十师、第二十四师(原第四军独立团扩编)及第二十六师。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第十一军时由叶挺任代军长,第二十四师及十师参予其事。但第十师后来离开中共控制,转往福建并重新由陈铭枢节制,改向蒋介石效忠。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及阎锡山,番号改为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之后十九路军参加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围剿。    

蒋光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九路军调防上海,陈铭枢任京沪卫戍司令。同时蒋介石受压下野,南京国民政府由广东派系主持。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夕,何应钦得知十九路军将领欲在上海抵抗日军,曾下令十九路军换防离开以避免开战。1月28日,日本派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十九路军即奋起迎战抵抗,因而成为在全中国声名大噪的抗日军队。后来日本多翻增援上海;蒋介石亦复出主持局面,并即派出中央军编成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到上海增援共同抗日。最后一二八事变以外交谈判解决,第十九路军从上海撤下,被调到福建剿共,蒋光鼐兼任福建省长。十九路军在福建与红军作战最初取得一些胜果,占据部分的红军根据地。但后来与彭德怀的部队交战失利。蔡廷锴等将领在前线与共党展开和谈取得停火。而陈铭枢则联络桂系、广东的陈济棠等,商议另立政府。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蒋介石以大军镇压。由于闽变未取得其他势力支持,十九路军内亦有反对意见,在敌我实力悬殊下终告失败。最后十九路军主力被中央军击破,部分则向中央军投降。只有少量十九路军军官到广西投靠李宗仁重组,其余被收编之部队中级以上军官全被更换,十九路  

蔡廷锴

军番号亦被取消。  十九路军中央化后,取消了路军级别番号,保留师级部队番号,正规部队有60师、61师和78师等三个师,都脱离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系统,成为中央军。唯一获得蒋介石信任的原十九路军高级将领是区寿年,继续担任78师师长,后升至兵团司令。蔡廷锴蒋光鼐长期赋闲,后留在大陆加入民主党派。  十九路军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一二八凇沪抗战时期战斗力极为强悍,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时,十九路军是唯一能和红军主力打成平手的国军部队。但在福建事变后,因为优秀指挥官流失,战斗力大大下降,改编为中央军后,也没能完全恢复元气。    

何尚文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三儿子何尚文,曾任十九路军61师上校军需处长,曾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粤北大会战”等重大战役,1933年11月“福建事变”——“中华共和国”成立授陆军少将衔;出生入死,为民族生存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编辑本段十九路军编制

  1931年9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陈铭枢为京沪卫戍总司令官,1932年1月6日由蒋光鼐继任。1931年11月初,3万余人的十九路军从江西吉安开拔,当月20日抵达沪宁一带。当时十九路军编制如下:  总指挥:蒋光鼐,  参谋长:黄强  军长:蔡廷锴  下辖:  第六十师:  师长:沈光汉,  副师长:李盛宗  参谋长:李盛宗(兼)  第一一九旅:  旅长:刘占雄  第一团,团长:黄茂权  第二团,团长:刘汉忠  第三团,团长:黄廷  第一二○旅:  旅长:邓志才  第四团,团长:杨昌璜  第五团,团长:梁佐勋  第六团,团长:华兆东  第六十一师:  师长:毛维寿  副师长:张炎  参谋长:赵锦雯  第一二一旅,旅长:张厉  第一团,团长:梁世骥  第二团,团长:田兴璋  第三团,团长:廖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