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葫芦娃邀请码:吕丽萍为什么错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4:57

420
2011 07.05

导语: 演员吕丽萍在微博上转发了几条反同性恋的微博,引起轩然大波。有人不理解,有人诧异,有人直接对她进行人身攻击,金马奖更是缓邀吕丽萍作为今年颁奖嘉宾。吕丽萍至今未改口也未道歉,有人还用言论自由为她辩护。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如何看待同性恋? [娱乐专题:吕丽萍散播反同言论引争议] [网友评论]

“金马不能控制得主的发言,但不支持不认同任何歧视言论。关于邀请吕小姐来台颁奖一事,金马会暂缓进行。”这是台湾金马奖的主席侯孝贤和执委会对吕丽萍反同性恋言论的态度,这代表了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观。

誓死捍卫吕丽萍说话的权利

“人有个态度很正常,谁没有态度啊?”这是孙海英对妻子吕丽萍反同言论的回应。在此之前,吕丽萍遭到了一众娱乐圈人士的“炮轰”,其中既包括台湾歌手阿信的“我爱谁……×他妈的干你屁事”,也有香港演员杜汶泽对宁财神言论的评论“我去你妹的法西斯!”,还有网友声称要封杀吕丽萍夫妻二人。在重重围攻之下,有人便站出来说要“誓死捍卫吕丽萍说话的自由”,因为她只是表达想法而已。当然,吕丽萍有表达自己看法的自由,但这个自由却是有边界的。 [详细]

但不代表她可以公开传播对一个群体的歧视

吕丽萍说了什么?26日,她转了一条名为“冯伟牧师”的微博,内容是对纽约州通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评论,这位牧师认为同性恋有罪(注:这里说的是宗教意义上的罪sin,而非法律意义上的罪crime)。吕丽萍在转发时加了一个“弟兄姊妹转起来!”。稍后她还转了这位牧师的另一条批评同性恋的微博,并加上了“给力”二字。

这几条微博在同性恋者看来,比如蔡康永,就是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和仇恨。如果这只是吕丽萍私下跟孙海英交流看法就不会引起这么大反应。可今时不同往日,名人微博是一个公共平台,她在对大众说话。于是这种做法可以定义为:公开传播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这就跟不能在公开场合发表歧视犹太人的言论,也不能公开场合对黑人歧视一样,已经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边界。 [详细]

所以她为自己的歧视言论付出了代价

现代社会,不能发表歧视同性恋的言论、不能歧视犹太人、不能歧视黑人、不能歧视残疾人、不能歧视女性,这已经成了“主流价值观”的一部分。吕丽萍当然可以说与此不同的话,但要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被舆论批评,被金马奖封杀,也许还会影响到今后的演绎道路。这种事不仅在中国,在国外有很多。

今年3月份,法国著名时尚品牌Christian Dior在3月1日对外宣布正式辞退首席设计师John Galliano。因为之前他曾涉嫌辱骂犹太人。Dior的首席执行官Sidney Toledano说:“Dior对于反对犹太人的种族言论或行为决不宽容。Dior封杀这名爱将,传达了Dior品牌对任何种族歧视性质言行‘零容忍’的态度。”

没人认为他不能说这话,但被辞退就是某种代价。如果你不在乎,尽可以随便胡说八道,不能说你只有说的自由,而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所以,金马奖如果因此拒绝邀请吕丽萍,只能说是他们坚守了自己的价值观,无可非议。[详细]

.research{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 margin:0 auto;}.research h2{font-size:12px; padding:2px 0; margin:0;}.research span{ font-weight:bold;}.research .button{ height:23px;}.research td{ line-height:18px;}

调查

1.你如何看待吕丽萍的反同言论? 她讲的有道理,没什么问题 虽然有点不妥,但这是她的自由 作为公众人物,这样说话不负责任 对她的无知和偏狭感到震惊 说不清 2.你接触过同性恋者吗? 接触过,并且对他们很了解 接触过,但并没有作深入交往 从来没接触过同性恋者 3.你如何看待同性恋者? 同性恋者很恶心,接受不了 不反对,但不会主动跟同性恋者打交道 尊重他们,但还是不太能理解 完全理解,他们与异性恋者没有任何不同
 

电影《天佑鲍比》根据美国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著名斗士玛丽·格里菲斯( Mary Griffith)的真实故事改编,这位母亲从反对同性恋到接受的改变令人深思。

在中国反对同性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宗教人士,如吕丽萍夫妇,而其他反对者大都并非宗教人士。他们有不同的出发点和逻辑。

从宗教上说,同性恋是否有罪?

对宗教人士而言,正如吕丽萍夫妇一样,反对同性恋是因为《圣经》中说同性恋有罪。不止基督徒,其他主流宗教教徒,如犹太人和佛教徒的反对者也很多,穆斯林持反对态度的比率最高。在西方,把宗教描述为同性恋的“头号敌人”毫不夸张。

但这些停留在经文中的反对,并不足为据。在《圣经》中每个人都有罪,如果以《圣经》为据的话,很多事都不能做,不仅同性恋有问题,离婚、重婚、手淫都成了问题。若死抠经文,则这有罪,那也有罪,一会儿不准干这个,一会儿不准干那个。并且现在基督教的主流也非如此,而是更趋向宽容。 [详细]

从人之常情来说,同性恋有问题吗?

对非宗教人士而言,对同性恋者并没有“罪”的概念,大抵出于个人认识和感受。他们的理由包括:

同性恋恶心:同性恋的生活与异性恋有别,尤其是同性恋的性交方式。对此,连岳认为,“无论同异,做爱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人类创造性集中展现的领域,管人用什么达到性高潮呢?”

同性恋是“反人类生育本能的行为”:还有一种反对理由是“生育本能说”,这是社会伦理中反对同性恋最本质的来源。它认为同性恋背了生育和繁衍的“自然规律”,对家族繁衍的构成潜在威胁。然而在这个“丁克”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违反“人类生育本能”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人类绝不会因为一小部分同性恋就灭绝了。

同性恋会传播艾滋病:人们大多对艾滋病的传播一知半解,不适当的宣传让人们将对艾滋病的恐惧转移到同性恋者身上。确实,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区,但不能就此将艾滋病等同于“男同病”。据卫生部去年发布的通报,历年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0.3%上升到2009年的47.1%;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可见异性也会传播艾滋病,并且比例也很高。 [详细]

当鲍比发现自己是同性恋时,内心极为混乱。因为他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教义中说同性恋是一种罪。

更不能接受的是母亲玛丽。她深信鲍比有病,并祈祷让上帝治愈他,结果却导致鲍比在巨大的精神重负下自杀身亡。

“五陵侠少豪华子,甘心欲为王郎死。”这不是哪位女子所作,而是清初著名的诗人、画家吴梅村写的《王郎曲》,诗中公开称颂男色。中国历史上对同性恋一直很宽容,何以到今天反而不如以前了呢?

清朝曾开创同性恋“盛世”

与西方社会相比,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从来没有残酷迫害同性恋的记录;从未有人因同性恋活动被判死刑 (“文革”时期有个别例外,应按非常时期的特例看待,不具典型性);公众舆论对同性恋一向比较温和。尤其在清朝,还一度开创同性恋“盛世”。乾隆朝的同性恋之风,不但京城商埠浩荡,边疆农村也劲吹。这种公开的同性恋活动,不但没有被批评,反而登上了报纸,并被视为风雅脱俗之事,可见当时对同性恋之宽容。[详细]

中国有宽容同性恋的文化土壤

造成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态度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往往凭世俗的平常心和直觉来评价人与事,人们认为,同性恋既然不会伤害他人,就与他人无关,因此不会对同性恋有太严酷的看法。

第二,中国文化强调婚姻的生育价值,由于同性恋活动不会影响家庭也不会影响婚姻,所以容易被人忽视,不以为是什么严重的罪行;

第三,这种态度也许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因此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从来很有信心,从不担心被异己的文化所同化。人们对于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往往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而不至于残酷迫害它。 [详细]

如今反而“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西方国家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在中国却相反。西方有宗教信仰这道坎,中国本没这顾虑,何以至此?人们反对同性恋,有两点考虑,一是本身观念无法接受,谈到同性恋脱口而出就是“成何体统!”。其次,即使自己心里同意,但考虑到舆论和人际压力,还是无法接受同性恋者。

但往往这些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接触过同性恋,不知道他们喜欢同性就跟有的人天生左撇子一样正常;不知道人有很多种,同性恋者只是其中的一群而已;也不知道同性恋者同样有爱并懂得爱。然而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根深蒂固的偏见,蒙蔽了宽容的眼睛,无知的言语造成了对这一小群人深深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