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网好吗:观点1+1:退休领导“再就业”靠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39:40

观点1+1:退休领导“再就业”靠的是什么?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退休领导“再就业”靠的是什么?

  背景: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问题频出,典型案例是,去年深陷“污染门”的紫金矿业,有当地多位退休领导干部在其中任职,领着不菲的年薪,有的还拥有股份。有专家呼吁,对退休领导干部去向进行制度性安排,可使退休领导干部发挥余热,有利于预防期权腐败。

  长江日报发表李建华的文章:考虑到退休官员的特殊身份,对于退休官员到企业任职应有必要的法律限制。我国的公务员法设立了“禁入”的“冷冻期”:退休官员在离职3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这其实是国际上的惯例,欧美国家都将“冷冻期”作为官员的道德准则并有详尽的规定,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我国的相关规定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加以完善并严格执行,将有力遏制权力期权化。很多时候,与其说是退休官员自主择业,不如说是企业极力延请。大部分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退休官员在政坛生涯中积累的资源与人脉,能够打通有关部门和手握实权官员的关节,从而获得灰色利益,甚至不法利益。还有一些企业重金礼聘退休官员并不是冲着不正当利益,而是为了保障其正当利益。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的正当利益,有可能遭受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侵蚀,退休官员可以从中斡旋。这些企业聘请退休官员实在是出于无奈。可见一些职能部门行使权力不是依据法律规范,而是依据关系的亲疏来自由裁量。

  小蒋随想:顾名思义,退休的意思就是退出与休息。如果对退休的领导干部再给予“制度性安排”,那么退休还能叫退休吗?至少从体制层面,任何干部的退休,都应意味着其权力行使的终结,并且体制不应再赋予其他类公共性职位。如果一些退休干部还有工作意向,只能凭借纯个人的能力接受市场的大浪淘沙,而不能再仰仗权力的剩余价值为自己谋利。而期权腐败的实质是,某些领导在职时为他人大开特权后门,待到退休后再兑现当初商定好的回馈。期权腐败之所以能够得逞,说明对公务员的离职审计缺乏长期性,对退休领导的任职回避执行状况不容乐观。或者说,遏制期权腐败的根本在于,对退下来的干部依然要严格监管。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退休收钱成为干部在职腐败的“避风港”。某些人提出对退休领导再给予“制度性安排”,与其说是没抓住期权腐败的病根,倒不如说是某些人在权力本已缺乏制约的背景下,又试图在制度层面确立干部退休后延续特权的“合法性”。

年收1200万元租金的“街道办”没腐败?

  背景:北京市海淀区的曙光防灾教育公园,是一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但是,管理单位却与多家公司达成协议,在公园里陆续建起了高尔夫球练习场、网球场、高档餐厅(会所),每年收取租金约1200万元。其所在街道相关负责人称,这是在探索“以绿养绿”。

  燕赵都市报发表燕农的文章:尽管管理单位称“如果发生地震,只要政府一声令下,高尔夫球场马上就能搭上帐篷住人”,但现实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句不负责任的空话。因为地震避难公园不同于普通的休闲场所,应该是建筑设施越少越好,即便是不可或缺的建筑设施也要满足防震要求,那些建在公园内的经营性建筑设施,会不会成为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隐患,从而破坏掉这个公园的地震应急避难功能,很值得担忧。况且,如果发生地震,民众进入周边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还需要或者来得及等政府“一声令下”吗?即便是政府“一声令下”,高尔夫球场周边高高的围网能在瞬间倒掉或者打开吗?至于“以绿养绿”,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根本站不住脚,防灾教育公园应有公益的运营模式。撇开这些荒唐的说辞之后,地震避难公园变身高尔夫球场,就仅剩下那笔每年不菲的租赁收入。除此之外,公益公园应该是最大范围向公众免费开放,管理单位将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建成了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和高档会所,不仅不允许免费进入,而且还会成为只有少数人能够享有的“特殊领地”。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明令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而曙光防灾教育公园里建设高尔夫球场,却在2007年之后,这显然违规改变了公园的用途。地震避难公园变身高尔夫球场,是罔顾其他、一门心思“钱进”的现实悲剧。

  小蒋随想:对于公园管理者——“街道办”而言,公益责任这个命题又大又虚,一年收1200万元租金却是实实在在的。千万不要小瞧某些“街道办”的小干部,这种位置很可能是肥缺。因为,许多“街道办”都管理着经营性的集贸市场,光是收取市场租金,就可以给小干部们提供丰厚的工资外奖金。街道办的小官级别不高,但县官不如现管,小到小贩在居民区里收破烂、卖水果,大到本例中的在公园里建设高尔夫球场、私人会所,都得与街道办或者居委会的人“搞好关系”。按照当下的国情,怎么“搞关系”还用多解释吗?大道理谁都会讲,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公仆意识等等。但是,面对权钱诱惑时,某些人是否能把持住自己真得两说。一言以蔽之,小官也可能具有不菲的灰金攫取能力,对基层的权力腐败切不可掉以轻心。  

省委书记发问“为什么群众不能骂娘”咋受热捧?

  背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网民在线交流说:看到很多网民骂我,把我说得一塌糊涂,当然我也看到挺我的,这些都很正常,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正确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骂我们的意见。网络问政首先应该是平等地问、虚心地接受,不计态度、不问来历。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

  珠江晚报发表盛翔的文章:汪洋一席话,在网络世界赢得一片掌声。应该说,网络问政要允许群众骂娘,原本只是一个常识,因为:不被人骂的人几乎没有,官员亦不会例外,而嘴长在别人脸上,骂娘是别人的自由,就算官员不允许,最多也只是“别让老子听到”而已;但是,堂堂一个省委书记,能够如此平静看待骂自己的声音,并且将允许群众骂娘视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当然权利,实在让人感到些许惊喜——遇到一个可以骂的省委书记,在我们的语境里实属新鲜。事实上,只要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官员,而不是一个特权官僚主义者,必然明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朴素道理,知道群众的骂也是一种诉求表达,同样是值得为官者关注和体恤的。如果骂得有理,那么就虚心接受,努力改善;如果骂得没理,那么就澄清解释,开诚布公。所以,成熟的现代政府控告传媒或者公民十分少见,更别说动辄建立黑名单、进京抓记者,动辄“跨省”抓捕网民了。某种意义上,让骂你的人某一天不再骂你,改而挺你赞你,实乃为官者最大政绩追求之一。骂娘其实也是一种监督方式,欢迎群众监督就不能选择性地屏蔽掉骂娘的部分。一言以蔽之,“允许群众骂娘”是成熟公仆应有的品性,我们期待能够遇到更多可以骂的官员。

  小蒋随想: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去年退休时,许多媒体都评价其“称职”、“干实事”、“实干领导”、“功成身退”。这与其在任时屡屡被媒体狂喷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与某些领导在任时压制舆论、只听溜须拍马,一旦退休各种不满与抱怨喷涌而出形成了巨大反差。说到底,任何政策的制定与实行,都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意志,这使得行政者被骂难以避免。对于社会来说,对行政恰当与否的评判标尺是,是否符合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当然,即便是少数人的诉求未能如愿,在中国人口众多的背景下,“少数人”的骂声依然会很猛。所以,官员必须正确认识,在中国仍处于发展中的国情下,在各项社会事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时候,行政者挨骂必然是一种常态。从另一个角度,即便我们哪天真的“发达”了,也不能“不让”老百姓骂官员。事实上,“骂”是监督表达的一种形式,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人物挨骂也是司空见惯。行政者必须正视“骂声中的理性诉求”,不断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纳税人花钱供养行政者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具有的胸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李荣融退休受捧,源于人们承认其对国企改革作出了贡献,并且明白某些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问题归问题,成绩归成绩,在任说问题,离任谈成绩,百姓心中有杆称,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