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呈祥蛋糕预订:蛟龙出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53:14

我国最先进科考船出征太平洋寻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03:15 京华时报                  我国最先进科考船“大洋一号”。

  据新华社电 目前正行进在东太平洋的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7月1日开始执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务。船长甄松刚告诉新华社记者,未来半年,他们将在太平洋中脊上寻找海底“黑烟囱”,争取发现新的热液硫化物区。

  寻找海底“黑烟囱”

  “大洋一号”科考船第22航次第6、7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说,“大洋一号”将开赴的海域位于太平洋中脊南部,国际上还没有在这一区域发现过活动的热液硫化物区,“大洋一号”希望在那里找到海底“黑烟囱”。

  “黑烟囱”是海底热泉的喷口,位于海底热液硫化物区,状如烟囱,且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因而得名。海底“黑烟囱”及热液矿床的发现是海洋科学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热液矿床蕴藏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倪建宇说,寻找海底“黑烟囱”就好比站在十几层高楼的阳台上寻找地上的一根绣花针。他介绍说,此次第3、4航段,“大洋一号”已在南大西洋发现了两处新的“黑烟囱”;在第5航段,“大洋一号”于6月5日在海面以下2740米处捕获一条深海怪鱼,身长60厘米,状如巨型蝌蚪,疑似迄今未知的物种。这是我国首次从深海热液区捕获大型生物样品。

  有助探索生命起源

  海底“黑烟囱”能帮助探索生命起源问题。倪建宇说,无光、无氧、高压、剧毒的深海热液区,称得上“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但这里却有一个无需阳光的“黑暗生物群”。地球早期也没有氧气,因此对洋中脊生态系统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探索热液区生物为什么在无氧环境下也能生存,进而反推地质历史上生物如何演化。

  据甄松刚介绍,第22航次科考任务共分9个航段,第1航段在西南印度洋,第2至5航段在南大西洋,第6至9航段在东太平洋。“大洋一号”目前刚刚结束在南大西洋的科考任务,经巴拿马运河前往东太平洋,并于6月26日至30日停靠巴拿马巴尔博亚港,完成物资补给和人员调换。这是“大洋一号”首次停靠巴拿马。

  “大洋一号”于2010年12月8日离开广东,执行第22航次科考任务,计划于今年12月18日返回青岛。这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远洋科考任务。

  ■聚焦“大洋一号”

  条件艰苦

  腐烂蔬果照样吃

  “大洋一号”是中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远洋综合考察船,目前船上共有船员30人、科考队员45人,其中包括4名女队员。

  记者看到,船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各实验室中桌椅、沙发均陈旧简陋。每个航段持续40天,而出海20天后,船上便没有了新鲜蔬菜。平日早就扔进垃圾箱的腐烂蔬果,队员们削掉外面一层继续吃。

  功勋卓著

  找到多处“黑烟囱”

  “大洋一号”为中国海洋科考立下无数功勋。从1979年世界上首次发现海底“黑烟囱”至今,全球已报告160余处“黑烟囱”,而中国寻找“黑烟囱”只有6年,却已找到10余处,占全球总数的近10%,可谓进展神速。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今启航 挑战5千米深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 14:49 中国新闻网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启航潜向5000米深海

  中新社江阴7月1日电 (记者阮煜琳)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继去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记录后,今年将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这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下潜能力达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能力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7月1日,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海上试验任务。

  今年5000米级海上试验选择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徐芑南介绍说,本次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将在5000左右深度超常环境下进行资源勘查、科学考察和其它深海特定作业。当下潜能力达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能力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根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改进和海试实施方案,“蛟龙号”将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中国载人深潜技术能力,为下一步开展设计深度指标的试验和应用奠定基础。

  自2010年7月13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记录返航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各研制单位和全体研发人员的艰苦努力,已先后完成了作业系统、绝缘检测系统和视频系统升级等技术改进工作,并对“蛟龙号”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维修和保养。同时,完成了“向阳红09”试验母船和水面支持系统的适用性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蛟龙号”海底作业和海试配套能力,为本次海上试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说,相比2010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的海试任务将更具有挑战性。首先是试验海区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第三5000米的下潜目标更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中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设计深度最大为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先后进行了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上试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生产全部由我国自主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3日 14:04 新华网 中国大洋协会图片:“蛟龙号”的机械手把国旗插在南海海底。   左起为潜航员付文韬、叶聪、唐嘉陵   
“蛟龙”号于2010年7月在中国南海执行一次成功下潜任务后,凯旋的潜航员展开国旗挥手庆祝。中国大洋协会供图          叶聪在“蛟龙号”海试起航仪式上。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题:揭秘“中国蛟龙”——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与“蛟龙号”总设计师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千米级海试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罗沙

  3日,即5千米级海试起航后第三天,已为祖国服役30余载的“向阳红09”母船正“腹裹”着她引以为豪的“蛟龙号”,朝着遥远的东北太平洋开进。

  如果顺利,10多天后它们将抵达海试区域。在那里,“蛟龙号”有望创造中国载人潜水器新历史——冲击5千米级新深度。

  这条“中国蛟龙”有何风采?肩负什么使命?深海作业是怎样一幅图景?如何保障水下人员的安全?它背后有多少科研人员默默的奋斗和奉献?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与“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全方位揭秘、解析。

  自行设计、自主集成 打造地道中国龙

  记者:请给没有见过“蛟龙号”的读者描述一下它的模样。

  徐芑南:体形上,“蛟龙号”像一条大白鲨,有着白色圆圆的“身体”、橙色“脑袋”,身后装有一个X形稳定翼。

  记者:它有哪些本领?

  徐芑南:“蛟龙号”本领很多。它在技术上有三个领先优势。

  一是具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在海底自由前后航行。二是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将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三是它装备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很强大,保证水下作业时间。

  不久的将来,它将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等复杂海底进行科考。“蛟龙号”是他们的坐骑,也是他们的手。

  金建才:“蛟龙号”还可以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等复杂作业。

  记者:“蛟龙号”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么?

  徐芑南:“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

  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的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突破的。只有少许非核心零部件进口。

  可以说,它是一条地道“中国龙”。

  5千米不是“句号”,为冲击7千米作准备

  记者:这次5千米级海试意义何在?

  金建才:去年“蛟龙号”潜入3759米深海后,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后第五个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国。

  虽然前四国均已有可下潜6千甚至6千5百米的载人潜水器,但目前经常下潜的深度在5000米以内。如果这次海试成功,意味着我国载人深潜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蛟龙号”拥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千米。5千米级的成功将为明年7千米海试奠定基础。7千米意味着潜水器可在占世界上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

  记者:为何选择远离祖国的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试验?

  金建才: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该海域深度在5千米至6千米之间,深度适合本次海试;二是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洋管理局2001年曾签下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在7.5万平方公里合同区域内,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

  这次“蛟龙号”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勘探该矿区。在此进行海试和勘探工作,是履约行为。

  记者:为何在7月起航?

  金建才:根据多年海洋科考经验,这个季节最适合海试。

  海底世界并非五光十色,几乎一片黑暗

  记者:深海里是一幅什么图景?

  徐芑南:海底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五光十色。对潜航员来讲,海平面以下200米几乎一片黑暗。他们靠声纳系统知道哪有鱼洞、哪是坑、哪的障碍物需避开。

  好在“蛟龙号”配有很强的照明系统和先进的摄像、拍照仪器,传回的图挺清晰。

  记者:深海里工作环境怎样?

  徐芑南:3名潜航员在一个直径只有2.1米、封闭的载人舱里,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需要超人的耐力和心理承受力。

  记者:“蛟龙号”靠什么获取勘探样本?

  徐芑南:首先由导航系统实现自动定向、定高、定深、定位。然后用“蛟龙号”装备的机械手进行采集样本作业。这里面有很多无人智能技术

  “蛟龙号”有两个机械手,可以伸缩,各有多个“关节”,相当于人的肩、肘、腕等。根据3千米级海试的结果,我们对机械手进行了改良,它现在更加灵敏了。

  以人为本 深海安全保障措施严密

  记者:深海里作业如何保障人员安全?

  徐芑南:科学研究,以人为本,海试始终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在这方面,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有的技术,我们都已经掌握。

  安全问题,关键是处理好重量与浮力的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浮力,潜水器就能浮上来。

  紧急情况下,可以把携带的铁块、蓄电池箱、采样篮扔掉。如被海草缠住,“蛟龙号”将“断臂”,抛弃机械手。

  最糟糕的是陷入淤泥。果真如此,“蛟龙号”的报警系统会发射浮标到海面。母船立即到位、施救。

  “蛟龙号”装配了充足的生命支持系统和氧气供给系统,力求万无一失。

  “40后”到“80后”,“蛟龙号”大家庭

  记者:介绍一下“蛟龙号”团队

  金建才: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项目。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牵头实施,中船重工七〇二所总装。100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的1000多人参与了设计、研制、海试。

  徐芑南: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大家关注的三个潜航员,主驾驶、深海“的哥”叶聪刚过而立之年,付文韬、唐嘉陵都是“80后”。我(徐芑南)今年76岁了,2002年科技部立项、接到研究任务时我都60多了。

  记者:我国深海技术起步晚,这些年是如何赶超的?

  徐芑南:为祖国实现载人深潜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严谨求实、团结协助、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是我们庄严的承诺。

  图纸上画了无数遍、脑海里想了无数遍、做梦里见到过无数遍,现在成真了,我们国家终于有了自己的载人深潜器。

  这次起航前,海试队员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宣誓。队员代表们一一报出自己的姓名:唐嘉陵、付文韬、叶聪、刘峰……并齐声高呼:“牢记祖国人民重托,坚决完成海试任务!”
.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

蛟龙号总设计师谈深潜:首要是确保潜航员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10: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7月1日上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江阴启航。未来47天,它将驶向东北太平洋,进行5000米级海试。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余建斌

  记者:为什么选择去东北太平洋进行海试?

  徐芑南:首先,这一区域符合试验的深度要求。此外,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底管理局有一个勘探合同,试验海区就是这个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

  经过20多年的大洋科考,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勘探合同,我国拥有这块国际海底区域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专属勘探权。

  记者:潜航员在这么深的海底,安全如何保障?

  徐芑南:国际上,对载人潜水器的试验都是分阶段来进行,一般是以20%深度慢慢递增,我们国家是以1000米、3000米、5000米到7000米递增。

  深潜器从设计开始,理念就是要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在海中,深潜器需要调整重量和浮力的平衡关系。为了确保安全,一定要有足够的浮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保证潜水器上浮。

  “蛟龙号”有抛载的办法,可以把一切能抛的东西都抛掉。即使机械手在海底作业时候被缠住,也可以抛掉;采样篮被缠住,也可以抛掉。海底淤泥比较多,如果深潜器在海底作业时陷入淤泥,还可以由海面人员利用海缆,把深潜器拉起来。

  记者:如果5000米级试验成功,“蛟龙号”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徐芑南:美国目前的载人深潜工作深度是4500米,正新建一个6500米深度的载人潜水器;俄罗斯有两个载人潜水器,工作深度是6000米;日本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是6500米。

  目前真正在使用的载人潜水器工作深度绝大部分在5000米左右。“蛟龙号”设计最大工作深度是7000米,如果5000米级海试成功,并且应用于实际,可以说是进入了国际先进的行列。 

专家详解蛟龙号载人潜水任务:主驾驶是核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10: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蛟龙”潜向5000米深海

  本报记者 余建斌

  核心提示  “蛟龙号”继去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后,再次起航冲击5000米深度纪录。

  与3000米深度相比,5000米级海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保障潜航员安全?请看记者报道。

  7月3日,“向阳红09”试验母船运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按预定计划向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进发。记者了解到,目前试验母船和“蛟龙号”一切正常。

  7月1日上午,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由母船载运,从江苏江阴启航,开始执行为期约47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

  若冲击5000米水深成功,便可到达70%全球海洋洋底

  去年7月13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创下了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如果此次冲击5000米水深成功,“蛟龙号”可以到达70%的全球海洋洋底。

  相比2010年的3000米级海试,这次的海试任务将更具有挑战性:试验海区距离祖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海区试验环境相对较远,增加了海况的复杂性……

  根据计划安排,“蛟龙号”将下潜4次,争取达到试验深度目标。

  5000米水深考验深潜器受压性能和通讯能力

  与3000米试验相比,5000米试验有哪些特别的难度?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研究员徐芑南说,海水的压力给深潜器的结构、材料等方面提出很高要求。同时,随着下潜深度越深,通讯也将受到更大考验。

  在5000米水深处,1平方米的面积大概要承受5000吨的压力,比3000米水深时多出2000吨。

  能够承载3个人的“蛟龙号”在空气中的重量还不到22吨。据徐芑南介绍,“蛟龙号”主要采用的是钛合金材料,具有弹性,能够承受高压。它在深海受到压力缩小后,回到海面又能够弹回来,同时其抗腐蚀性也很好。

  专家告诉记者,对5000米试验来说,如果以每秒半米的速度下潜,预计需要160分钟左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用了大量无人潜水器的技术,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水下智能机器人。徐芑南介绍,“蛟龙号”装备了很多水下传感器,还有机械臂,智能技术化程度也较高。水下导航可以自动定向、定高、定深。“这使潜航员的工作效率更高,更好地把精力集中于科考作业。”

  随着水深增加,电磁波消耗变大,水下通讯能力也受到考验。据专家介绍,在海底,“蛟龙号”和母船之间通讯,能够传送彩色图片、数据和语音。语音通讯大概有二三秒延迟,基本上接近于实时。

  而利用水下声呐系统,深潜器就像有了鼻子、耳朵、眼睛等“五官”,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中,可以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

  “深度和难度是成正比的。”徐芑南告诉记者,“蛟龙号”设计最大深度是7000米,其各项设计性能和指标也是按照7000米要求来实施的。“如果5000米级深度能够突破,并检验各项功能,安全返回,这次试验就算完成任务。”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

  6名潜航员将经受幽闭隔绝环境考验

  据金建才介绍,此次总共有6名潜航员执行下潜任务,其中有3人曾经下潜过3000米海底。按试验计划,每次将有3名潜航员下水,6人将轮番冲击5000米深度纪录。

  在3000米级海试时,潜航员最长要在水里呆9个小时左右,在海底工作5个小时。在5000米级别的试验中,这两个时间相应都要增加。潜航员要面临在长期封闭空间中对身体的考验,以及在幽闭隔绝环境中对心理的考验。

  潜航员生活工作在内径为2.1米的球体舱内,空间十分狭小,刚好能容下3个人,但3个人很难同时站立起来。

  舱内是常压环境,有专门供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设备,异味气体也可以吸收。5000米海底温度大概为1、2摄氏度,但舱内温度较高。“舱内潮湿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徐芑南说。

  载人潜水器的主驾驶担任潜航员团队负责人。专家告诉记者,对于主驾驶有很高的要求——他要能熟练控制潜水器本体和机械手臂,还要对海况海流十分了解。

  今年31岁的“蛟龙号”主驾驶叶聪说,经过3000米级的试验,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5000米这个纪录,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对此,我和其他潜航员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蛟龙号5000米深潜试验区距我国大陆上万公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 14:43 中国广播网   
7月1日上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江阴启航。未来47天,它将驶向东北太平洋,进行5000米级海试。新华社发 “蛟龙号”潜水(资料图片) “蛟龙号”(资料图片)

  中广网快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台深海潜水器“蛟龙号”今天(1日)将启程执行为期47天的5000米级深海实验任务,它将再度刷新我国载人深潜的记录,详细情况,马上连线正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费磊。

  万事俱备 静待启程

  主播:“蛟龙号”启程了吗?

  记者:现在“蛟龙号”还没有启程,我现在的正前方就是“蛟龙号”巨大的身影。我现在位于江苏省江阴长江边上的国际码头,现在正在进行简短而热烈的欢送仪式,“向阳红9号”科考船将搭载着“蛟龙号”顺着长江顺流而下,执行深潜任务。

  目前海洋局以及科技部的领导正在讲台上在进行欢送仪式的讲话,在船舷边上,所有参加任务的船员都站成了一排,在目视着前方,所以说整个仪式庄严而肃穆。在今天建党9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见证我国已经取得这样世界领先科技成果,现场全体人员心情包括我也都是非常激动。

  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目标

  主播:真是一个特别隆重的日子,这次“蛟龙号”都担负着哪些任务?

  记者: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方案,“蛟龙号”在去年(2010年)在我国南海创下了3759米下潜深度记录之后,今年(2011年)将会结合旅行中国大洋协会各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海底多金属结合勘探的合作要求,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并将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进行地貌测量,环境参数测量和定点取样等作业、实验与任务。

  全面考核蛟龙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同时今年5000米的海事还本着边建边应用边改进的精神,对于位于夏威夷东南部靠近南美洲附近海域的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协会海底管理局签订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合区进行多金属结合的勘探的工作,可以说是既有试验,又有应用。

  海事任务更具挑战挑性

  主播:相比于去年3000多米的深度,挑战5000米深度有哪些意义呢?

  记者:今年这个海事任务可以说更具有挑战挑性,首先是试验海事海区距离祖国大陆大概10000公里,船舶单程航行的时间将会半个多月,第二是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进海措施也是难以实施,可以说面临着一些困难。第三是5000米下潜目标可以说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的记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事任务的新的考验。

  据了解,这次测试5000米如果成功以后,蛟龙号下一步将会继续探测7000米的深度,如果7000米成功蛟龙号的工作范围将会覆盖到全球海洋区域的99.8%的区域。可以说“蛟龙号”不断创造新的记录,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掌握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也为将来大深度海底资源的探测开发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日本科学家称在太平洋海底发现巨大稀土矿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17:05 财新网

  位于国际海域,而且易于开采,估计总量在800-1000亿吨;目前全球证实的稀土储量只有1.1亿吨

  【财新网】 (综合媒体报道) 日本科学家日前表示,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现巨大的稀土矿藏,估计总量在800-1000亿吨,可以轻易地被开采。

  路透社报道了这一消息。日本科学家表示,这个稀土矿从夏威夷的东边一直延至西边,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塔希提岛的东边。

  他们从78处距海面3500米-6000米的海底泥土中发现了矿物。其中三分之一富含稀土和金属钇。科学家表示,可以通过将海泥打捞上船,从中提取稀土的方式开采。

  据报道,日本科学家估计,这个矿藏的储量在800-1000亿吨,而目前,据美国地质勘探局调查结果,全球证实的稀土储量只有1.1亿吨,主要埋藏在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前苏联国家和美国。

  研究人员估计,在一些稀土含量较高的海底,一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底稀泥中可以提炼出稀土的量,约相当于目前全球稀土年需求量的五分之一。

  7月3日的英国《自然地质学》杂志刊登了详细报告。

  稀土是制造高科技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原料。日本目前占全球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稀土生产和出口国,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稀土管理和出口调控,也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的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任何国家不应对“区域”的任何部分或其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或自然人或法人,也不应将“区域”或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其开发实行平行开发制,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企业部牵头进行,或由有关国家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与管理局以协作方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