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洋是海尔的品牌吗:粤港“烟”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34:16
粤港“烟”语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07月04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同声同气

  □彭嘉志(广州,讲古佬)

  控烟9个月的广州,上周开出一张罚单,成为舆论热点。而2007年实行全面禁烟的香港,上周港媒报道称,今年首4个月便有2637人违规吸烟被检控。讲到烟,粤港人也为此创造了大量饶有趣味的粤语词汇。譬如说将烟瘾极大的烟鬼称为“烟铲”;又如将吸烟留下的污迹称为“烟屎”,烟迹甚多的牙,就称为“烟屎牙”;长时间、连续不停地吸烟称为“煲烟”。

  至于港地的禁烟,也生出了一个新的烟词——“打甂炉”。所谓打甂炉,就是指室内禁烟,烟民走到街上,围聚在街边的垃圾桶旁,抖烟灰食烟。由于那状况甚似围炉吃火锅,而吃火锅,粤语中又称为“打甂炉”,因而得名。

  如果说“打甂炉”代表了当代香港吸烟者的文化,那么“扑蜢”就是往日广州穷苦烟民的写照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烟的零售价不廉宜,广州街上常有人执烟头。他们三三两两专注地跟在吸烟的路人身后,等丢弃吸剩的烟尾巴,争先恐后跃上去,快者往地上一把按住,随即捡起放进腰间的小铁筒。因为这种举动很像扑捉草蜢,因而粤语中将“执烟头”的行为称为“扑蜢”。也因为这样,烟蒂在粤语中多了个别称叫“蜢头”。参与“扑蜢”的,也有一些落泊的“二世祖”,穿着破旧的西装“游离郎荡”,一旦烟瘾起时,就不顾形象地执地下的烟头吸。于是人们作了首歌仔讽刺这些人:“西装友,执烟头,执到西濠口,俾人踢‘罗柚’(臀部)。”

  关于烟还有一些旧称,例如旧底粤港人称烟作“镪”。为何这样称呼呢,原来与纸钱有关。镪,本指成串的钱币。粤港人就将拜祭先人时烧给先人的纸币叫“冥镪”。而吸烟者,必先烧烟,同烧冥镪类似,故粤港人称烟作“镪”。

  在未有成形出厂的香烟出售的时候,粤港老友通常吸的是“水烟带”、“大碌竹”或“大头钉”。水烟带,原本叫做“水烟袋”,指一种带有盒装水斗的金属烟具。该物源自北方,传入粤语地区之后,读音产生了变化,粤语中读作“水烟带(粤音同“歹”)。“大碌竹”也是一种水烟烟具,即水烟筒。因为它是一支粗竹构成,因而得名。“碌”在粤语中就是支的意思了。“大头钉”也叫“棺材钉”,就是随吸随卷的自卷烟,因为通常吸食的人会将之卷成喇叭形,形如一眼钉,因而获名,又叫“针唛”。

  至于粤港众多的烟语之中,讲古佬最欣赏的却是“镪”和“棺材钉”,除了够形象之外,也道出了食烟对身体的危害。各位烟友,我们都是少食为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