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图:我们为什么活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42:34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却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却对此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

《圣经》说,在伊甸园中有两棵对,一棵是生命之树,另一棵是智慧之树。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说,若吃了智慧之树便会死。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蛇的诱惑之下,他们偷吃了智慧之果,犯下了“原罪”,终被赶出伊甸园。

这个故事有一个隐喻。人没有吃生命之树,所以便注定终有一死。人偷吃了禁果,便开始有了神性。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塑造出人类,说明人便天然地有某种神性,即上帝的全知全能。所以,哪怕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也要去追求智慧。若不去完善自己的神性,提升自己的智慧,人便不是人,而只能是动物了。

我曾说过,庸众只有世俗世界,而没有精神世界。庸众可以享受世俗生活,却没有精神力量,这样庸众便总会有“群居”的特点。拥有精神力量,意味着人已有了精神和思想的启蒙。人走出伊甸园后,越有精神力量,便越接近上帝。

我们的人生,大多处于两端之间,一端是庸俗,一端是伟大。我们可以不伟大,却可以不庸俗。我们离庸俗远一步,便会离伟大近一步;我们离世俗远一步,便会离上帝近一步。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拥有神性,使自己拥有精神力量呢?答案只有一个:读书。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读书却有一些误解。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农正在读书,一个小孩子走过来不断诘问:

“叔叔,你在做什么啊?”

“我在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啊?”

“读书能增长知识。”

“增长知识有什么用啊?”

“增长知识就可以赚钱了。”

“赚钱有什么用啊?”

“有钱才能吃饭。”

“吃饭干什么啊?”

“有饭吃,人才不会死。”

“那么活着干什么啊?”

 “去,去,别在这里罗嗦了,找你妈去!”

老农苦读的目的,是想用知识赚钱,以便能够“活着”。然而,小孩子一句“活着干什么”,便彻底解构了老农的苦读。那么,我们活着干什么呢?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神性,而不仅是追求一点功禄名利,丰富自己的世俗生活。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被众神处罚,只得每天推石头上山。然而,每次他把石头推上去后,石头自然又会滚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永远都在推石头,而每次的结果却都一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人生无解,人类仍然要苦苦追寻自己存在的意义。不错,我们只是一根脆弱的芦苇,可我们的尊严在于思想;我们将会面对死亡的宿命,可我们毕竟可以拥有神性。

走出伊甸园,拥有精神力量后,我们的神性便使得我们有别于动物。这,正是我们的骄傲和尊严所在。然而,思想和智慧固然高贵,本质上却只是一种痛苦。忍受这种痛苦,去追寻人生的意义,这便是一个启蒙者的人生。

世界在进化,一切都是进化的结果。有了神性后,我们便从低层次进化到了高层次。尼采说过,猴子对于人来说是可笑的,人对于超人来说也是可笑的。同样的道理,庸众对于启蒙者来说也同样可笑。

然而,一旦走出了伊甸园,我们便永远无法回去了。不过,我们不用再回去了。在拥有了思想和智慧,找到了自己的尊严,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后,我们为何要回到那个蒙昧和庸俗的世界呢?既然已经成为了人,我们为何要变成猴子呢?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变成猴子,而是为了无限逼近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