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鱼记里的好词好句: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揭秘:险些被处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57:23

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揭秘:险些被处死

 

核心提示: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中共一大上海召开 不速之客突然闯入

解说:那是一个激荡跌宕的岁月,也是中国内外矛盾冲突无比尖锐,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策略转换空前迅速的年代。九十年前这里叫做望志路106号,1921年7月正是从法租界的这幢楼里,红色狂飙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以此为原点往南一公里是今天的世博园,过去的高昌庙。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在那里开启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大幕,而往西数百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1920年的6月,陈独秀在那里成立了第一次共产党早期组织,正是那个组织直接促成了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下旬,离望志路仅200多米的上海博文女校,来了几个临时寓客,厨役听熟人介绍说他们是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可那些人的面孔又不尽年轻,事实上他们正是中共一大13名多数当中的10人,当这些人在博文女校秉烛夜谈时,不远处的莫利哀路29号,孙中山正在为《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潜心著书。在那个奇妙的历史瞬间,国民党的领袖共产党的创始人,近在咫尺。在这样风云际会的时空当中,上海望志路106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一场有惊无险的危机中走上了历史舞台。

1921年7月23日上海的天气闷热异常,13位中共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这幢普通的楼房,同盟元老李书城的住所李公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悄悄地开始了。一直到30日这些年轻的代表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这一晚悄然迫近。

多年后中共党史专家确证,这个突然闯进会场的人叫程子卿是当年上海最大的流氓头子,黄金荣的结拜兄弟,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侦探。

夏燕月(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他呢就是一进来以后,就朝着那会场四周看了一圈以后,大家觉得这个人怎么突然间就闯进来了,就问你怎么回事?完了以后,他呢就含含糊糊地说,他来找人。

信洪森(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研究员):他说我找各界联合会的王会长,那么实际上这个各界联合会,从来就没有它不设会长,它没有会长这个职务。而且这个联合会已经在一年前差不多就解散了,那么他这个说法,人家代表们一听就知道是有问题的。那么马林他经验更丰富,他说这个会不能进行了。

解说:十多分钟后,法国巡捕包围了会场,并进入室内搜查盘问。

信洪森:他们就提了一些问题,搜查了一下,整个搜查过程包括盘问的过程,可能有一个多小时。

解说:会场里陈公博和李汉俊应付着,其他13名与会诚愿再程子卿出门后就立即紧急解散了。

许戈辉:密探们仔仔细细地搜查着李公馆,陈公博在一旁不停地抽烟,直到搜查结束,他竟把整整一听长城牌48支烟卷,全部抽完了。二十几年后的1944年,陈公博在他的回忆文章《我与中国共产党》中补充了一个重要的情节,密探们什么都看过,唯有摆在抽屉里的一张共产党组织大纲草案,却始终没有注意,或者他们注意在军械吧,或者他们注意隐秘地方,而不注意公开地方罢,或者因为那张大纲写在一张薄纸上,而又改得一塌糊涂,故认为是一张无关紧要的碎纸罢,连看也不看。事实上密探闯入中共一大会场,并非真的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的目标其实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解说:马林这个来头不小的赤色分子,1921年4月在奥地利维也纳被捕,又获释之后成为各国警方密切注视的目标,之后马林动身来华,途径科伦坡、巴东、新加坡、香港,一路都受到了严格的检查。到达上海之后,马林的行踪更是在密探们的准确掌控之下,并记录在案,7月23日当晚,马林第一次来到李公馆,就已经引起了密探的注意,直到会议进行到第七天,也是最后一天时,上演了惊险的一幕。会议没有开完,决议没有形成,疏散到附近渔阳里二号,李达住处的会议代表们,不得不重新选择开会地点。

李达的妻子王会悟来自浙江嘉兴,她建议就到嘉兴的南湖,租一艘游船,以游船为掩护在船上开会。南湖位于嘉兴南城,又名鸳鸯湖,湖上建有烟雨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南湖游船可以包租可以游泊,或一日半日或意之所安,经旬不返。在这种船上开会确实既安全又方便。

信洪森:他们雇的船也不算特别大的船,在当时来讲,它可能只算中型船吧,能载个十几个人。

解说:1921年8月2日7点35分,12位代表从上海北站出发,于中午10点25分抵达嘉兴。陈公博因30日晚上的变故,之后其住宿的旅馆又发生了枪杀事件,误以为事件是冲着他来的心有余悸,于是带着新婚妻子去了杭州。因为外国人太显眼,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没有来。这一天天阴,间有小雨,湖面上有四五条渔船,与会的12位代表,叫船主把船撑到比较僻静的水域,用蒿撑住。

信洪森:他们在船上也准备了酒菜,那种麻将牌酒菜都放在那,这个一方面是掩护,一方面可能开会也要吃饭。

解说:当天租画舫共花了八块大洋,其中三块大洋用于船上的那顿午饭,其余五块大洋是租船的费用。下午三点以后小游船逐渐增多,湖上到处是留声机唱京戏的声音,一派喧闹。5点左右,湖面上突然一艘汽艇开得很快,在船外放风的王会悟立即敲窗报警,代表们以为是当局的巡逻艇,立即停会,并且将早已准备好的麻将牌推倒在桌上,假装打起麻将来。快艇从旁边驶过许久,什么也没有发生,原来那一家绅士为儿子办喜事,开着汽艇在南湖兜风,又是一场虚惊,中共一大最后的议程更加紧张进行了,就在这烟波浩淼的嘉兴南湖上,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纲领诞生了。

信洪森:他们原来还想请共产国际代表发言的,那么实际上这个都没有做的。

解说:一大之后与会的十三名代表,此后的道路不尽相同,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为革命先后献身,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分歧退出中共,后来李达又回到党内,毕生坚信马克思主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相继与中共分道扬镳,刘仁静当了托派,而毛泽东和董必武则成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开国元勋。

许戈辉:在后来的岁月里,党员们开会的那艘游船的船主,变卖了红船,直到贫病而死,他依然不知道,在那个烟雨迷蒙的中午,登上红船的12位客人究竟是谁,他更不会知道未来将执政中国的共产党在登上他那艘游船之前,曾经差一点点就被扼杀,而这个有惊无险的开始,似乎也注定了从建党到夺取政权的二十八年里,中共的成长将会是多灾多难,甚至是一再地被置与死地而后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大批革命者被杀害

解说: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令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新气象,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局面。但自从孙文逝世,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一股反共的暗流迅速滋长,而尚处年幼的中共,却没有能及时做出反应,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中共在革命的初期,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下一阶段才革,再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发动政变的时候,年幼的中共立即陷入被动。

许戈辉: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部,第14次总理纪念周的演讲中说到,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利。而蒋介石的这番讲话,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掀起。

解说:1927年4月11日晚,青帮大佬杜月笙的杜公馆门口,一辆车子刚刚停下,路边转角处突然冲出几个人,瞬间冲上车,将车里的人打昏,随后将他运到城郊枫林桥活埋。被害的是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26岁的汪寿华,而这只是一场大灾难的序曲。第二天清晨“四一二政变”爆发,蒋介石在上海宣布清党,此后3天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500多人,失踪5000多人,紧接着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宣布清党。在广州共产党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杀害,在北京中共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长沙、马日事变,令百余名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整个长沙城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在武汉汪精卫于7月15日宣布与中共决裂,随即在两湖地区大肆搜查,屠杀共产党员人,至此长达三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也宣告失败。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江南北被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之多,中共组织内脱党、叛党者纷纷,党员由6万锐减到1万余人,工会会员由300万人锐减为几万人。那个时期中国要算是全世界最悲惨的白色恐怖的国家。

许戈辉: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言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反思的力度也最为深刻。他说大革命的失败,中共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领导权问题,二是农民问题,三是军事问题。关于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做了个很形象的比喻,他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中共虽然是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地搬进了房子,但是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这就是忽略了争取领导权。而在军事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相当著名的那句话,政权要从枪杆子当中取得。他说我们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了很多,但是没有都打烂,我们要捡起来继续孵小鸡。而具体的方法就是武装起义,农民暴动。

解说:面对国民党不断发起的一系列政变,中共开始组织武装暴动予以回击,然而尚处幼年的中共,虽然明确要打,但如何打,当时的党中央和领导人,却不甚明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暴动相继失败,身在湖南的毛泽东还在为秋山起义四处奔走,就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被捕了,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哪一天毛泽东正从湖南安源前往铜鼓县,他要为进攻长沙组织起义军就在途中被当地的民团武装捕获了,幸运的是这个民团的士兵们,没有认出毛泽东,在他们看来毛泽东只是他们抓获的这队共产分子中的一个,就是个企图组织暴乱的乱党分子必须格杀勿论。

而按当地民间的说法,处死犯人前取走他的鞋,将来可以面遭鬼魂报复,于是士兵们甚至已经脱下了毛泽东的鞋,而最终毛泽东却大难不死。多年之后面对美国记者斯诺,毛泽东饶有趣味地讲述了这段历险记。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民团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了我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所以他们同意放我,可是队长不许,于是我决定逃跑,在离民团总部大约只有两百码的地方,我找到了机会。没人能说清,这是毛泽东个人的侥幸,还是大历史的必然,再一个长满了蒿草的水塘边,毛泽东躲过了几次近在咫尺的搜查,几天后毛泽东光着脚连夜跑路,当他安全地找到农民赤卫队的时候,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这一次死里逃生后,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思想开始发生巨大转变,他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上山结交农民武装,寻求生存的根据地,中共向农村进军的序幕由此打开。这是毛泽东在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的一段影像资料,这一年他72岁,在一处小山坡前毛泽东极目远眺久久不动,就在一年前他与一个访华代表团,谈起井冈山战斗时,引用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逼上梁山。

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在中国众多的大山中井冈山不算出众。在红军上山之前,井冈山唯一能说到的就是山大王。清末民初井冈山是土匪出没之处,绿林栖身之地,1921年12月驻湖南的粤军连长朱孔阳,因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曾率部进入到井冈山做起了山大王,成为井冈山有名的一支绿林武装。

许戈辉:井冈山早在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就两次听说这座鲜有人知的大山,第一次是在1927年2月,毛泽东在衡阳做农民运动调查的时候说起,他打算带一些农民、工人到江西的安源山去打游击。当地的一个老乡马上接话说,江西有座更好的山叫井冈山为什么不去那儿?毛泽东问说,那地方有什么好的?那个老乡像讲故事一样说道,我有个表兄,早年在村上做下人命,逃到那井冈山上当土匪,打富济贫过得自由自在,那山大得狠,树林又密,像捉迷藏一样,官兵有什么咒也念不了呀。第二次听说井冈山是在半年以后,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会议上做完暴动部署后,突然问道如果暴动失利,我们该往哪里退?会上立刻有人答话了去井冈山吧,那里安得下千军万马,还怕容不下我们几千个人。我们能够猜想,在那一刻井冈山三个字,应该是令毛泽东心动了。

解说:很快毛泽东给当时井冈山上的山大王袁文才送去了一封信,表达了想跟袁文才一起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想法。然而毛泽东想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并不容易,在这井冈山上除了袁文才还有另一支绿林队伍,首领叫王佐,袁王二人是结拜兄弟,山上山下互为犄角,控制着整个井冈山地区。突然接到毛泽东想上山的信函,袁文才满是忧虑。

余伯流(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听说毛泽东要和他合作,他不是很高兴,很惊恐、害怕,他怕什么呢?他怕毛泽东的部队千把人,会把他的部队三百人给吃掉。

解说:于是袁文才写了一封措辞婉转的回信拒绝了毛泽东上山的请求。

余伯流:敝地民贫山瘠,有王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棲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解说:袁文才的心转到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上,有人提出干脆直接把袁王包围缴械了事,可毛泽东说联合起来就是大队伍,于是他亲自约见袁文才,地点就选在袁文才自家门口的大仓村。

余伯流:我们工农革命军送你100条钢枪。

解说:第二天袁文才领到了毛泽东送给他的100条钢枪,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袁文才喜欢得不得了。

余伯流:逢人就说毛委员了不起大手笔,对毛泽东五体投地言听计从,他也挺讲义气,回赠毛泽东一千块大洋。

解说:1928年2月上旬经前委批准,袁文才和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在大陇的朱家祠前,举行了改编大会,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毛泽东身边的人马扩大到了1000多人。至此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中共的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由此诞生。然而对于正处在低潮的中共来说,前方的路依然艰险。

毛泽东朱德产生矛盾 党内政治危机加剧

许戈辉:毛泽东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在今天看来应该是毛泽东自觉或不自觉地开辟革命道路的开始。而在当时,中共中央却认为这是临阵脱逃,1928年3月上旬的一天,一个名叫周鲁的中共湖南省军委特派员来到宁冈的龙江书院,说是来执行中共中央决定的。他先批评毛泽东行动太右,烧杀太少然后宣布取消前敌委员会,最后宣布开除毛泽东的党籍,只让毛泽东当师长。二十多年后毛泽东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说,开除党籍了,又不能不安个职务,就让我当师长,我这个人当师长就不那么能干,没有学过军事,但因为是党外人士了,没有办法,我就当了一阵师长。而最终证实这是一场误传,是在事发后两个月,毛泽东在湘南特委,看到了那份中共中央文件,那是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议案,这份《政治纪律决议案》上赫然写着,开除毛泽东同志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解说:那几年对于毛泽东来说,真正是多事之秋,恢复了在苏区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成为井冈山红军的党代表,但没过多久,一份共产国际发表的毛泽东去世的讣告,一下子又把毛泽东推到了世人瞩目的位置,讣告说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

早在李大钊被绞杀时,共产国际都没有发讣告,而这次给仍然健在的毛泽东发的讣告,却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据说毛泽东真正走向世界,并产生深远影响正是从这份讣告开始的。没有史料证实,共产国际究竟怎么会犯这种荒唐的错误,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时期毛泽东已经被中共中央领导层排除在外了。早在1929年初中共革命处于低潮时,朱毛会师井冈山英雄相惜相见恨晚。可时间一长在红军领导方法,以及建军原则等等问题上,两人难免产生分歧,而红军官兵,几乎在红四军建军的同时,拥毛和拥朱的派系也形成了。

恰在此时来自上海中共中央的一封二月来信,让毛泽东陷入两难,信中要求朱毛暂时离开红军,以避免更大的人员损失,毛泽东刚给中央去了一封申辩信,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又受上海委派来到红四军出任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毛泽东从此被架空了。而这一阶段蒋介石的三万兵力,正兵分六路进攻井冈山,红军最终失守,继而转向赣南、闽西开辟新根据地。毛泽东预想的,创建中共苏区的红色版图,在贫苦农民们的欢呼声中,很快又发展起来。然而红四军领导层的争论,也在越来越激烈,毛泽东面临的政治危机越来越重大。

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城内的这所公民小学里,红四军召开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前委书记毛泽东主张坚持,和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克服红军中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等意见,未被多数代表所认同和接受,而最大的对立面是朱德。

陈丹淮(陈毅之子):朱和毛有不同的看法,有矛盾,用我父亲的话讲,说朱毛你们两个人天天吵架,我们怎么办呢?你们是我们的头,你们老吵架,我们下面人怎么办呢?我们没法办。

解说:朱毛分歧愈演愈烈,党内分裂的危机隐伏,原本是要解决争议,化解矛盾的会议,结果连谁来主持会议也成了问题,最终前委选择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来主持会议,为了尽快化解分歧,陈毅对朱毛各打五十大板,这又引起了毛泽东对陈毅的不满,而作为朱德老部下的林彪,在这个时候却坚定的站在毛泽东一边,这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朱毛矛盾。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林彪却就此成为毛泽东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会议最后改选前委,多数人推举陈毅代替毛泽东,担任前委书记。

陈丹淮:他大吃一惊,他认为他是无法承担这个责任的,有朱毛在他去当这个前委书记,他去领导朱毛,他认为是不行的。

解说: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这是陈毅和毛泽东都未曾想到的结果,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自下而上的落选,虽仍为前委委员,但作为红四军的缔造者和最高指挥者,这对毛泽东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落选后的毛泽东心情沉重,决定去闽西蛟洋养病,并指导地方工作。毛泽东离开,陈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即动身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的情况。

陈丹淮:我父亲离开了这一路上一路走,因为当时,在国民党(的地方)走,就化装走的,他就看到了朱毛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想象。

解说:到达上海后陈毅给中央写了将近五万字的书面报告,中共中央认为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毛泽东党领导军队的思路也得到肯定,于是由周恩来主持,陈毅执笔,起草中央九月来信,决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此时毛泽东还在蛟洋。

陈丹淮:朱老总说,你在上海的时候,我们“八大”清过他一次,请他回来,他不回来,而且他说了,不打倒“陈毅主义”我不回来,什么叫“陈毅主义”叫八面玲珑的“陈毅主义”。我父亲一听吓一跳,他还成“主义”了。

解说:听了朱德的话,陈毅说就是三叩九拜他也要把毛泽东请回来,于是他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给毛泽东看,自己还附信一封,请毛泽东尽快回前委工作。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由陈毅主持的红四军九大,史称古田会议召开了,在失去前委书记近半年后,毛泽东在古田复职了,历史又一次选择了毛泽东。而红四军又成了朱毛军,但在上海,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无声息的,向中共中央轰然袭来。

顾顺章被抓后叛变 中共面临灭顶之灾

许戈辉:在20世纪的上海滩,顾顺章是一个谜,在观众面前他是一个手法惊奇易容高手,名声在外的魔术大师,对工农大众来说他是北伐时期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总指挥。在江湖当中,他是青帮红帮许多大爷的座上客,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看来,他是红队那群亡命刺客的首脑,在中共党内他是天字第一号的特工,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是中共保卫组织特科的负责人。而在1931年春夏之交,顾顺章对于中共来说就是一场灭顶的灾难。

解说:1931年4月24日汉口新市场游艺场来自上海的魔术大师化广奇正在表演他拿手的戏法,眼花缭乱的绝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观看,原中共湖北省委委员,长江局负责人尤崇新也来到了这里,他1930年叛变后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尤崇新很快发现舞台上这个自称化广奇的魔术师,正是上海中共中央特科的顾顺章,他曾经的上司。

王晓华:特科委员会有三位就是中共领袖组成,一位是向忠发,第二位周恩来,他是主要的指挥者,第三个就是顾顺章,他是直接的指挥者。

解说:这是今天我们能够找到的唯一一张顾顺章的照片,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担任工人武装纠察队总指挥的顾顺章留下了这张合影。1931年4月25日下午,尤崇新带着十名特务,抓捕顾顺章,并押送至国民党武汉绥靖公署行营,侦缉处处长蔡孟坚亲自审问。

王晓华(历史学者):顾顺章说你就是蔡孟坚吧,他说你是谁,他说我不认为你,顾顺章说你不认识我,我认识你。你是中统派到这儿的特派员,包括你们在郑州的特派员谁谁,什么上海的特派员是谁,他说的门儿清,当时蔡孟坚非常惊奇,这是我们中统内部的机密你怎么知道?他说我还知道更大的机密。

解说:顾顺章深知自己对国民党的价值,什么信息都不肯透露,只是向蔡孟坚强调,请你火速安排本人晋见总司令蒋公我将当面陈情,可以保证在三天之内把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和负责人一网打尽,其他人一概免谈。当晚10点左右,顾顺章被押送上了一艘直航南京的货轮,从汉口到南京货轮需要30个小时左右的航程,此时此刻中共首脑对顾顺章的被捕还毫不知情。历史的进程总是令人惊叹,扭转乾坤的往往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在押送顾顺章的货轮离开汉口的同时,蔡孟坚不顾顾顺章的告诫,开始连续向南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发出绝密电报。

钱弘(钱壮飞之孙):顾顺章知道中统局秘书是共产党,他而且告诉他,你不许发电报,可是蔡孟坚说这不成,他心想他要邀功,所以他就赶快发电报。

解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特务机构对外挂名正元实业社,具体工作由徐恩曾掌管,1931年4月25日顾顺章被押送往南京这一天,恰好是周末,徐恩曾正在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度周末,位于中央路305号的正元实业社内,除了几个机要人员之外,只剩下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钱壮飞原名钱壮秋,又名钱潮,1925年加入共产党擅长无线电技术,此时他已经在徐恩曾身边潜伏三年,深得他的信任,调查科所有的函件和日常事务,都由他代为管理。晚上10点30分在顾顺章离开汉口不久,南京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的机要员,把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卷宗送到钱壮飞手中,此后一个小时内,共有五份这样的绝密电报,送给了钱壮飞,发电地址全部来自武汉绥靖公署行营。

钱弘:我爷爷看到了一封,两封,刚开始没太注意,因为夜里头有这么一两封绝密电报这个他也没在意,结果接二连三的两封、三封、四封、五封,他觉得这事大了,武汉出事了。绝密电文通报徐恩曾,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顾顺章已于昨日下午在汉口江汉关码头被捕,并已归顺中央。钱壮飞截获破译五封徐恩曾的密电之后,已经接近4月25日子夜十分,此刻上海中共中央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中。

危急时刻钱壮飞马上派女婿连夜乘火车去上海,把这一重要情报交给李克农,而自己暂留南京。

钱弘:他觉得是不是又试探,情报是真是假,这事不敢说,第二个,因为他好不容易打进来了,他不能走。要万一他没暴露,他不能走。

解说:蔡孟坚在发出五封电报后,又在4月26日凌晨,向南京发出了第六封绝密电报。

钱弘:最后一封电报写的是中统局有共产党,他最后一看他也暴露了必须要加快送情报,另外一个他得走了。

解说:4月26日一早上海的李克农接到了钱壮飞派人送来的情报,等他辗转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时,已经是4月27日凌晨,不出意外的话,顾顺章将在这个上午到达南京。当夜周恩来亲自安排,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等机关全部紧急转移,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陈云,连夜派人找了一个印刷厂,出四倍的工钱在两个小时内将顾顺章的照片制版翻印100多张,发给上海各级党组织通知他们防范。而在南京4月27日的这个清晨,又是一周上班的开始,钱壮飞平静地将封好的六封电报交给了徐恩曾,然后赶到火车站,坐上了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此时李克农历尽周折,刚刚找到了钱壮飞的妻子张振华。

钱弘:这李克农大早上没法,李克农就在我奶奶房子窗户底下撒尿,我奶奶一听有人撒尿,她就伸出头来就想骂,一看是李克农,就赶快叫进来。这样的话李克农才告诉她,她得转移了。

解说:南京27日上午,顾顺章在国民党兵舰的押解下顺利抵达,蔡孟坚和他一起来到正元实业社,面见徐恩曾。

王晓华:结果这个顾顺章到了门口以后,一看这个地方笑了,蔡孟坚就愣了你笑什么?他说这个地方我来过。

钱弘:他就跟徐恩曾就说了,你的秘书是我们共产党。

解说:钱壮飞竟然是中共的情报员,徐恩曾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他视同心腹的机要秘书,竟然是对手的卧底。在中共方面紧急转移的同时,南京方面对顾顺章的审问已经接近尾声,一张扑向中共中央的大网已经张开。4月28日凌晨一场大搜捕开始了,大批军警和特务冲进上海中共几十个秘密机关,但是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几个小时前大多数中共高层领导刚刚逃出虎口。此后几天上海的马路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飞驰而过囚车,听见刺耳的警笛声,许多没来得转移的中共地下党员,终究未能逃脱噩运。

许戈辉:英国记者威尔逊在《周恩来传》中曾经这样写道,顾顺章供出了有关共产党领导人和组织的情报,其结果是800多名共产党员遭到逮捕,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称顾顺章是中国共产党上最具破坏力,最具危险性的头号叛徒。而负责抓捕和诱降顾顺章的国民党武汉特务头目蔡孟坚,在他垂暮之年则不无遗憾地谈到,顾案关系中共命运甚大,设非共谍钱壮飞截留电报,则周恩来及潜伏上海之共党分子必一网成擒,而予中共以致命打击,并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然而历史没有如果,1933年初死里逃生的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往江西的中央苏区,只是元气大伤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来得及修整完毕,一年后一场更大的灾难再度席卷而来。

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蒋介石计划一举歼灭

解说:1934年10月10号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他们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八万六千人的部队,分成两个军委纵队,和五个作战的主力军团,携带者这个国家大大小小几乎全部的家当,开始了震撼世界的迁移。对外号称十万的这支大军一个月内,冲破了国军三道封锁线向西突围,而就在这一个月内,国民党军先后占领江西宁都、瑞金,于都和会昌,中央苏军陷入火海一片,红军彻底没了退路。

一个月后党中央红军数万人的队伍在湘粤交界处,巨大的山峦褶皱中汹涌流动,向着湘南腹地行进时,南昌行营里蒋介石的眼睛已经死死盯住了地图上广西境内那条细细的湘江。

王树增(军旅作家):那么我只要调动大军,四面合围的话,从军事角度上讲,至今我还认为是无路可走的。

解说:蒋介石已经洞悉了红军的意图,李德、博古的计划正是要渡过湘江挥师北上,同湘西贺龙、肖克、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1934年11月12日下午,南京行营的国民党军事会议作出决议,铁三角口袋阵,第四道封锁线30万兵力,五路大军,前堵后追,南亚北挡,左右侧击的态势,逼迫红军在湘江东岸决一死战。就在蒋介石布下口袋阵的第二天,南宁城内的桃源路公馆,白崇禧对应对红军过境的议题做了决定,开放一条让红军尽快西进的通道,此时的红军已经顺利渡过潇水,进入距离湘江160公里外的道县,时任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道县对中央红军的军事转移计划提出了不同意见。

王树增:要不然就原路回去,要不然就直接向北,为什么,毛泽东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就是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前边是陷阱。然而博古何俐德并没有采纳毛泽东的建议,11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抢渡湘江,而此时桂军有意让出“送客式”走廊,在蒋介石的敦促下开始重新封堵。在中央红军的南、北、东三面,桂军、湘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已经合围了上来,而西面就是湘江。湘江边上,是生者永志不忘的一幕,在枪林弹雨中成百上千的战士抬着山炮,制弹机、印刷机、文件档案、家具吃力前行,三人团舍不得扔掉这些辎重。

就在11月28到30日,这三天的时间里,密集火网中,分分秒秒间都有红军战士在倒下,包括战死、饿死、冻死以及累死。湘江一战,刚刚成立两个月的红八军团,成建制消失了,而更悲壮的惨剧才刚刚开始,1934年12月1日夕阳低垂的时候,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终于全部渡过湘江,就在最后一刻,几个渡口被国民党的各路大军完全封锁,担负全军总后卫的红34师,被孤军截断在了湘江东岸,西渡无望。师长陈树湘决定率领34师向东折返,而这与中央红军远去的方向完全相反。

伍禄香(《喋血湘江》作者):等于钻进敌人的心脏里面去了,包围圈里面去了。

陆仕臣(灌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国民党的飞机老是跟着他们,在他们的头顶上轰炸。

伍禄香:走到一个黄陡坡的一个地方的时候,就让桂军堵住了。

解说:国民党军从各个方向向34师合围而来,加上地方民团的的无处不在,最终34师弹尽粮绝,6000多名官兵几乎全部战死。1934年12月16日腹部受伤的师长陈树湘在昏迷中被俘。

李世荣(道县史志办主任):就在这个地方陈树湘的话,趁敌人不备,用手把那个场子拉出来绞断了。

解说:牺牲的陈树湘透露被割了一下,在道县的西门城墙上挂了两天后,被送到长沙,挂在小吴门城墙上,年仅29岁的陈树香终于回归故里。而他年轻的身体,则永远留在了水河畔,整整29年前陈树湘就出生在长沙小吴门的瓦屋街,据说在悬挂他头颅的城墙上,可以看见他家那块木板做的家门,木门后的家里有他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还有一直在翘首等待他的妻子陈江英。而在湘江之上,数以万计的红军鲜血,已经把降水染成深灰色。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开始流传。

许戈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重新确立了他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位置,并与及周恩来、王稼祥一起,被任命为新“三人团”成员,很快中央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追共开始扭转了军事的被动局面,然而红军万里长征国民党军是万里长追,数十万国军的包围圈,红军怎么甩都甩不掉。一直到四川阿坝,大雪覆盖的夹金山横亘红军去路,死亡和机遇同时摆在了中共中央的面前。

解说:夹金山主峰海拔495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侯变化无常,人迹罕至,当地藏族人说,这是“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一师四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的序幕。明天雪地里,战士们没有御寒的衣物,有些人甚至连鞋都没有,茫茫雪山中除了寒冷和空气稀薄,更多的红军战士还要无时无刻面对着饥饿的威胁。

李光(长征亲历者):什么都没有,除了吃雪什么都没有。

陈复生(长征亲历者):他们拉这个屎都是很干净的,白白的,干干净净的,但是我们知道这是这是人家一军团拉的屎,可是有的战士把它搞来吃。

解说:这些逃过了枪林弹雨的红军战士,却有太多最终没有逃过饥饿和寒冷的侵袭。

裴周玉(长征亲历者):几个人抱在一起,到第二天早晨,有的都死了。

邱复天(长征亲历者):现在你去挖还有人。

解说:在夹金山上红一方面军还有400多名官兵永远长眠,而夹金山只是长征途中,各路红军翻越的,十多座雪山当中的一座。

许戈辉:1935年6月12日,中共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毛泽东与张国焘会面当天,天空下着大雨,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几十人,赶到三里路外的欢迎会场迎接张国焘。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次会师并不完美,自恃兵强马壮的张国焘,巨不执行党中央北上的方针,一场分裂风波危机乍起。尽管张国焘最终同意北上,但是红军在夹金山北路已经耽搁了三个月之久,北上要穿越另一个死亡之地茫茫草地。

解说: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南北纵横600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这里气侯极为恶劣,鸟兽绝迹,人烟全无,直到当时为止,中国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都未曾发现过,而探险家也还不曾涉足,那是旧中国地图上迄未注明的地方。

电影《长征》片段:你当是老蒋对咱们网开一面呢,不,这千里水草地,可是老天爷布下的百万阎罗军。

解说:确实蒋介石断定红军不敢横越草地,他没有想到毛泽东会毅然决定进草地被上,随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陆续进入了茫茫草地。

裴周玉:草地里最大的困难就是水了,都是水。

蒲文清(长征亲历者):看到那个牲口,水冒到背上不敢拽它了,一拽不动,拽不动把人就拉下去了。

解说:饥饿、疾病威胁着每个人,前面的部队勉强还可以找一些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却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没有能吃的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煮着吃。

李光:这个皮带,枪上的皮带,就吃那个东西。

向守志(长征亲历者):晚上我们就利用这个烤火,背靠背烤火,取暖嘛,就把衣服脱下来以后,在火上抖一抖,虱子像放鞭炮一样的。

解说:生活异常艰难,红军战士患夜盲症的,浮肿病的,疟疾的越来越多,而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很可能永远地留在这里了。

向守志: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往前走,谁也不能够掉队,掉队就是死路一条。

解说:据史料记载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过了一次草地,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人则是三过草地,在这里倒下的红军战士大约有2万名之多。

王定烈(长征亲历者):在路旁边可以看到,那里不是尸体,而是变成了骨头架子了。

裴周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不知道。

解说:这是人类史上一段绝无仅有的人与天斗的奇迹,1935年10月19日长征结束,在他们的事后是这样一组数据,红一方面军一共用时368天,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从瑞金出发到陕北,平均每走一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死亡,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活着到达陕北。

许戈辉:爬雪山过草地,在今天已经成了很多人体验长征精神的一种方式,而在当年荒芜人烟的水草地,鸟兽绝迹的大雪山,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不管怎样,中共以丢失南方全部根据地,和90%以上有生力量的代价,换来了最后的一息尚存。两年后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中共创造了一次改变命运的良机,共产党人巧妙而坚定地把握住了这次机遇,已经经不起大战消耗的红军,不仅避免了被全面围攻的威胁,还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自己,在陕北那片只有40多万人的贫瘠荒凉的高原上,中共开启了一个勇气、理想与政治智慧最为均衡的奇迹时代。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又一场浩劫向着延安悄然逼近。

蒋介石计划攻打延安 情报被中共间谍获知

许戈辉:1947年2月下旬的一天,西安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邸胡宗南突然接到南京政府的来电,蒋介石招他立即进京面圣,虽然电话中并未透露缘由,但是胡宗南已经猜到,这一定是跟他九个月前,呈上的一本报告有关。那份题为《攻略陕北作战计划》的报告,建议通过“犁庭扫穴”的行动直捣延安,进攻时间为3月10日,因为那一天正好是美苏英法四国外长,于莫斯科开会重提中国问题的时间。蒋介石要抢在会议之前,唱一出大戏,造成延安攻陷的既定事实,让莫斯科的人只能干瞪眼。

解说:几乎就在胡宗南启程赶赴南京的同时,正在杭州蜜月旅行的,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在下塌的杭州大华饭店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个人自称收到毛人凤密电,要向熊向晖妥送南京,面见胡宗南。担心身份暴露,熊向晖悄悄叮嘱妻子,5天后如无音讯,恐怕凶多吉少。怀着一路忐忑的心情,熊向晖来到南京,胡宗南递给他一份绝密文件,并对他说打下延安再走不迟,听到这话,熊向晖悬着的心放下了。当天下午就在胡宗南的临时办公室里,熊向晖完整的默记下这份题为《攻略陕北作战计划》的天字号文件,次日回到西安,熊向晖趁着夜色来到新华巷一号,随后中共地下电台将情报送出。

1938年春的一天,西北王胡宗南,面见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团员,他要从中挑选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为自己所用,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胡宗南时不时的画着圈,大多数一个或者两个,少数有三个圈只有一名青年画有四个圈,这名青年叫熊会荃,清华大学高材生,父亲是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长,胡宗南深信自己发掘了一名得力干将。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早已提前安排好的,熊会荃1919年出生于山东,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熊会荃遵照周恩来指示,打入国民党内部。

熊蕾(熊向晖之女):就是防一手,如果要是国民党不整共产党,那么派进国民党部队里的这些共产党员,是相安无事叫闲棋冷子,如果国民党要对共产党有所不利,要像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那么来一手,那共产党就要预有准备,那么这些人的作用就是这个。

解说:半年之后熊会荃正式出任胡宗南机要秘书一职,负责处理机密文件和日常事务,当时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建议下,熊向晖该名熊向晖,开始了他为期12年的间谍生涯。从这一刻起直到1947年初,熊向晖在国民党内部做了整整十年的闲棋冷子,这年3月面对中共中央2万余人的兵力,蒋介石调集了胡宗南集团的25万大军,从不同方向向着延安直扑而去。

熊蕾:胡宗南在南京就把进攻延安的方案战略部署、部队的调动,全都让我父亲看过,而且让我父亲给他画地图。

解说:情报很快传到延安,中央书记处紧急召开会议,在守与弃之间,此时的毛泽东仍然倾向于守,于是一套内外配合的作战计划开始部署,1947年3月11日,国民党空军开始对延安施以狂轰滥炸,胡宗南重兵压境,这一次毛泽东终于不再犹豫,他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然而撤离通知下达,部队情绪大受影响。

刘长明(时任中央前委司令部作战参谋):群众意见是我们坚决保卫延安,决不撤走延安。

王聚英(军事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如果丢掉了延安,好像就丢掉了革命。

解说:延安这座以窑洞为主体建筑的小城,自从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后,便成为了中央所在地,这个政党与延安百姓一起住了十年土窑洞,穿了十年粗布衣,吃了十年小米饭。

王聚英:那么现在好,在这儿住了十几年经过了整个的八年抗战,我们挖了窑洞吃了小米,最后战争来了,陕北人民有了困难,老百姓有困难了,你拍拍屁股就走,这对得起老百姓吗?

解说:要放弃生活了十年的延安,毛泽东的决心下得也并不犹豫,对所有不同的声音,他的解释是共产党人懂得政治经济学,送他一个延安,要他拿整个中国来换。

刘长明:把你别的东西五放下,你浑身很轻装,肯定把他打过,打过以后,你回来再背上再走啊。

解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可得。毛泽东的动员显然很有成效,各种不同的声音归于平静,延安开始了外国记者眼中,战时首都最有秩序的撤退。

刘长明:有的就地掩埋坚壁清野。

解说:天色渐暗从枣园搬到王家坪的毛泽东,上了几辆吉普车当中的一辆。在夜色掩护下离开了延安,他给自己化了个名李得胜,意思是离开即得胜利。在一生诸多的化名中,毛泽东对这个名字最为偏爱,甚至让两个女儿也演用了李姓。第二日清晨7时,西北野战军放弃延安,胡宗南大军长驱直入,然而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自收复赤都,蒋介石便不断打电话询问战果,而对于这个问题,胡宗南却是一句也答不上来。这一次中共的坚壁清野可谓空前绝后,中共首脑不见踪影,即便是几个伤兵都找不到,整个延安就是一座彻底的空城,慢慢地装下了胡宗南的失望。而毛泽东则立下誓言,不消灭胡宗南,我绝不过黄河。面对患难与共了十来年的陕北父老,毛泽东要用自己拖住蒋介石的西北王,以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此后一年,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机关在黄土高原上辗转挪腾,行程1000余公里,路径12个县,居住过37个地方,多次和国民党军擦肩而过,却一次次化险为夷,划危转机。而陕北的百姓也自发地保守这个巨大的军事秘密,据说有不少群众都曾在那段时间里见到过毛泽东,可是没有人去举报。又一年后1949年春天,毛泽东载着延安精神直接开进了北平。

许戈辉:早在西安事变前,蒋介石的剿共日程就进入了倒计时,预计将于两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攻,事变后他在日记里感慨,和共产党苦斗八年,最后就差了两个星期,八年共2920天,两个星期为14天,八年与两个星期之比,为一千比四点七,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蒋介石八年的剿共生涯里,又何止一次,他的每一次绝杀几乎都在毫厘间闪失,结果都是中共的又一次顽强生长,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蒋介石把这句话一直默念到1975年4月5日农历清明节,直至病逝,共产党人终剿不灭,仍是他终生不解之谜。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后,美国《生活》周刊的编辑,发表了一组历史照片,题为《国民党的兴衰》,它用图片回顾了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组照的最后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位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题目只有五个字,红色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