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电影迅雷下载:教师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4:52

                           教师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教师非正式群体是由价值观念比较接近,社会角色、兴趣、爱好类似,在情感上相互吸引、相互依赖并能产生共鸣的教师自发组成的集合体。如果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管理不当,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学校领导者要认真研究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特征和作用,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一、教师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从需要看,教师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学校作为一个正式群体,有规定的任务、目标和规范,有时难以使教师个人的某些需要得到满足,因而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教师为了满足相同或相近的需要,就结成了非正式群体。
  从工作任务看,教师的使命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由于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内容单一,工作任务单调,使部分教师产生了厌教情绪;某些学校管理不善,使一些教师备感压抑、情绪不良,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排忧解难,为了完善自我,也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等,教师们就自然地从各自的需要出发,结成了非正式群体。
  从价值观念和社会角色看,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于是,对客观现实看法相同、评价一致、行为倾向比较接近的教师,就容易结成非正式群体。同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希望与自己角色相近或相同的人交往,这样可以消除自卑感,没有精神负担,言谈举止比较自由,情感体验积极,个性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束缚,这也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此外,工作、学习、生活空间距离相近的教师,由于平时接触较多,容易交流思想,加深感情,增进友谊,进而取得相互信任和理解,久而久之也会结成非正式群体。
  
  二、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自发性。教师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当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方法不当或管理水平不高时;当学校的方针、政策、任务、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被教师认可时;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波及校园,引起人心思动时;或者当某些教师受到挫折,心理不平衡时,他们往往就会到正式群体之外去寻找归属、认同和理解。教师之间在进行试探性接触后,会结成许多不同的小群体,这是非正式群体的雏形。随着交往的扩大,彼此了解的加深,他们的需要、情感、观念等取得了某些共识,雏形的非正式群体就进入了同化阶段。此后成员之间的交往进一步频繁,互相信任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就逐渐形成了非正式群体。
  凝聚力强。非正式群体中的教师是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是维系群体成员关系的纽带。他们相互依赖、信任和支持。为了达到在正式群体中难以达到的某些目标,他们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言行,用约定俗成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使成员间协调一致,表现出较高的心理相容性和较强的凝聚力。在非正式群体中,每个教师都可以借助相同的规范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给予一定的评价,这种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无形的,对每个成员的制约作用都很强。
  信息灵,沟通快。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成员相互交往频繁,感情融洽,彼此之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沟通迅速。只要该非正式群体中有一位教师知道了学校内外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使所有成员都知道。
  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不是由上级领导正式任命或教师选举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他们大都善于协调成员间的关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影响力。
  排他性和不稳定性。教师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交往较多,关系亲密,互相帮助,但对本群体以外的教职工则比较淡漠、疏远,甚至排斥,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同时,教师非正式群体又有相对不稳定性。当群体成员间发生矛盾和分歧时,一旦调解无效,就会导致群体的分化、瓦解,以致重新进行组合,产生新的非正式群体。
  
  三、教师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成员的健康发展。由于教师正式群体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角色关系,因而成员的言行举止往往排除了个人感情,具有中立性。而非正式群体能满足教师的多种需要,能考虑成员的爱好、兴趣和心理体验。多数教师不希望自己孤立无援而愿与别人相处,希望得到其他教师的友谊、理解、关心、支持、帮助和尊重,以使自己在人身、职业、甚至财产等方面有安全的保障。二是有利于成员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在教师非正式群体中,每个成员都能看到其他成员的个性品质,也能真正知道他人对自己个性的评价。通过比较、分析,成员本人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三是有利于成员克服困难。教师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尽管正式群体会给予许多帮助,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何况不少教师有时不愿向正式群体公开自己的困难,或者不愿事事请求组织帮助,这时非正式群体就表现出了它的优势。
  2.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一是容易形成派别。非正式群体中的教师,由于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久而久之就易拉帮结派。当教师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发生冲突时,其成员往往从小团体的利益出发,不顾他人和正式群体的利益,从而削弱正式群体的作用。同时,当一个正式群体中有两个以上的非正式群体时,就易产生“窝里斗”的现象,造成正式群体的严重内耗。二是容易传播小道消息。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快,且有主观随意性,受情感体验的支配程度较大,因而非正式群体往往成为传播小道消息的重要渠道。尽管小道消息可加强信息沟通,但也容易引起教师的思想混乱,干扰正式群体间的正常信息交流和沟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人际关系方面的是是非非传闻会使领导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紧张。三是容易产生个体角色冲突。某教师是正式群体的成员,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因而就要扮演两个以上的角色,履行一定的角色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在不少情况下会导致教师个体角色的冲突,干扰教师履行自己对正式群体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
  
  四、学校领导者应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策略
  
  1.正确引导和利用。
  首先,学校领导者要充分利用教师非正式群体具有的信息灵、沟通快的特点,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对学校各项方针、政策、措施以及规章制度的意见和看法,做到下情上达。其次,要充分利用教师非正式群体成员凝聚力强和感情深的特点,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氛围,使其成为正式群体的辅助力量。再次,充分利用教师非正式群体间的差异,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形成人人为学校做贡献的良好风尚。
  2.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
  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在成员中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的想法和要求能体现群体成员的利益,其行为也能直接影响该群体中的每位成员。因此,只要学校领导者能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学校的许多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对那些品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核心人物,学校领导者要大胆地使用,把他们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使其既是非正式群体的首领,又是正式群体的骨干,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那些不适合做管理工作但又有一定特长的核心人物,学校领导者应肯定他们的长处,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条件,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他们,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让其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争取他们与正式群体合作,以减少内耗;对那些起消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学校领导者应严格要求,加强教育。
  3.提高学校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
  学校领导者要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绩效。要增强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并把它和权力性影响力结合起来,以对广大教师发生作用,把非正式群体成员吸引到自己身边,把他们的一些活动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