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岁日本版:这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天才早成的歼20的总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0:39
这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天才早成的歼20的总师
  • 发表于:2011-07-02 14:09:56
  • 作者:猎风1949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334 与老师麻辣一夏

    

 

    中航工业党组的表彰决定中,这样描述这个人:他担任多个型号飞机的总设计师,长期奋斗在设计、试制的一线,带领研制团队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在歼10双座等系列飞机、“枭龙”飞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某新型战机的研制和首飞取得圆满成功作出重大贡献,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性新跨越……

 

    6月初刚刚在土耳其伊兹密尔空中展露绝技的“枭龙”,近日又出现在第49届巴黎航展上。

 

    这只由中国设计、与巴基斯坦共同研制的战鹰,近年“红”得有些令人艳羡,频频“露脸”世界各大航展。对“粉丝”们的疯狂尖叫,它表现淡定。因为,它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每当此时,它的总设计师杨伟,心里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满足。他和团队,用无数枯燥的图纸、程序、试验、报告和方案组合成梦想的翅膀,为的就是让它有追逐蓝天的从容。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在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研大楼里,杨伟一边跟科技日报记者对话,一边拿起战机模型,驾轻就熟地打开挂载、起落架、舱门......而他的故事也徐徐展开。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充满信心、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实现”

 

    4月27日下午,中航工业集团总部,一场专为一个人而举行的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杨伟和“枭龙”原型机。(资料图)

 

    集团的领导悉数到会,中航工业党组的表彰决定中,这样描述这个人:他担任多个型号飞机的总设计师,长期奋斗在设计、试制的一线,带领研制团队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在歼10双座等系列飞机、“枭龙”飞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某新型战机的研制和首飞取得圆满成功作出重大贡献,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性新跨越......

 

    是的,他就是杨伟。

 

    这个40多岁的男人以他的坚持和才气赢得了“中航工业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他是中航工业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杨伟只要目标明确,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充满信心、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实现。”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对杨伟满怀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赞赏有加。

 

    1978年,15岁的杨伟以优异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破格录取,从此与航空结下不解之缘;22岁研究生毕业,他走进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式开启逐梦蓝天的航程。

 

    1985年秋天,刚参加工作的杨伟被分到为研制我国第三代歼击机而专门组建的研究室,这个研究室的任务很明确:突破第三代战斗机关键技术之一――先进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杨伟很快承担起了这一重任。

 

    3个月后,研究所新成立一个4人研究小组,确定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这在国内是一个空白。杨伟被提拔为组长。一个才来研究所5个月的研究生,就这样开始独当一面。

 

    

 

    杨伟主持研制的歼-10双座型战斗机(资料图)

 

    他带领课题组的科技人员以全新的思路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施了全系统数字仿真和原理试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请看他--

 

    成功主持研制了地面综合动态试验设施“铁鸟台”,这是飞控综合仿真试验模拟试验设施,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主持研制了歼10综合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和综合自动检测系统,创造性地提出全任务构型、多级配置、系列化发展的设计理念,实现了高逼真作战环境下的单机训练、联网协同作战以及对抗训练;

 

    作为飞控系统总设计师,成功主持完成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全权限、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并以其高可靠性大量装备部队。

 

    试飞员高度评价:“飞控系统表现很好,飞行品质均为一级1

 

    ……

 

    1998年,35岁的杨伟受型号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委托,全面主持歼10飞机的设计优化、排故攻关和设计定型等一线研制工作。他带领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提出采用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案和要求,使定型试飞起落架数大大减少、周期有效缩短。同时对试飞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不断探索进一步拓展试飞的有效方案。

 

    正是因此,歼10飞机在我国军机史上创造了“当年定型、当年批量装备部队”的记录。

 

    

 

    杨伟在“枭龙”试飞现场(资料图)

 

    “作为总设计师,一方面要着眼于大方向,另一方面更要着手于落实”

 

    秋意正浓。试制现常燃油系统地面试验突如其来的故障让大家心里平添一丝寒气。

 

    总设计师杨伟闻讯立即赶来,加入由部长、主任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排故、分析队伍。他神情凝重:“没想到试验刚开始,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拿下它,我们要有信心!”虽然第二天一早还要出差,但他仍然坚持在现场指导排故到深夜。出差途中,他一直在分析思考着,并初步形成方案。

 

    一天后,出差返回的杨伟风尘仆仆地直接赶到现常他利用吃饭的短短半个小时仔细读完技术报告,随后认真倾听专业骨干的分析,并与他们深入探讨故障原因,迅即提出了改进方案。

 

    其实,但凡和杨伟共过事的人,都深有体会:气动与飞控出身的他,在其他领域也是行家里手。从飞机的总体气动结构设计与各系统的原理,到结构的开孔现场处理与系统的具体控制逻辑,他都能够用工程语言展示出深厚的专家功力。

 

    爱迪生曾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在大家赞叹杨伟闪耀智慧光芒,一语中的指出问题症结、高屋建瓴提出解决方案的背后,是他经年累月的刻苦钻研和潜心积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夜阑人静时,杨伟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他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畅游在海量的图纸、程序、试验、报告、方案和资料里,如痴如醉,乐此不疲。

 

    

 

    资料图:成飞新研制的歼-20战斗机

 

    “作为总设计师,一方面要着眼于大方向,另一方面更要着手于落实。在把握大方向的同时,尽可能地了解每个逻辑、每个零件。创新要从基础开始。”杨伟如是说,也身体力行这样做。

 

    飞机设计是跨学科的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上百个专业吃透谈何容易?杨伟一直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坚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为准确把握方向、科学做出决策筑就牢固的基石。

 

    近年来,多个重大型号项目并行研制,参研人员以超常意志连续拼搏,十分艰苦。这对高效的资源配置、准确的进度节点、合理的经费需求、特别是技术状态的控制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杨伟意识到,未来,集群而来的任务必将空前繁重,仅仅靠拼体力、拼消耗来拼任务,难以为继,无法迎接更大的挑战。作为多型号的总设计师,不能光鼓励大家苦干,必须要有好的方法使资源最优化。

 

    于是,他积极组织创建新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制管理平台。在设计师系统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组织、实施设计流程再造、大量运用数字化设计等先进手段,以精益设计和敏捷管理为核心,构筑现代化的多项目管理新模式。

 

    创新的研制管理模式,促进了主机厂所之间研制技术、研制设施和制造技术的协同运行,确保了研制全线高效率、高节奏地运行,保障了不同项目、不同研制阶段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管理。

 

    在型号研制中,他要求设计师系统必须有超前的想法和切实的行动,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确定设计方式和理念;始终遵循合理高效的原则,选择确定设计软件和规则;注重每一个细节,同时从便于制造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权衡,更加高效顺利地按节点圆满完成研制任务。

 

    “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通过杨伟团队的集智倾力、超常拼搏,已呈现雏形。

 

    “忠诚,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随着歼10双座机作为国家高新武器装备正式批准立项,一份任命书从北京飞向成都,国防科工委任命杨伟为歼10双座型飞机总设计师。

 

    此时,杨伟也接到了另一个总设计师的任命。我国与巴基斯坦政府达成一致,由中巴双方共同投资开发、全新设计的先进多用途“枭龙”战机也加快了研制步伐,当时的中国一航任命杨伟为“枭龙”总设计师。

 

    一个是急需装备部队的型号任务,军令如山、后墙不倒;一个是国际合作项目,市场牵引、信誉至上。两个型号的研制节点几乎同步,都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首飞。

 

    杨伟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两型号研制任务齐头并进。

 

    歼10双座飞机,在短短9个月内跨越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3个阶段,如期成功实现首飞,并于两年后设计定型,这是我国少有的“不拖进度、不降指标、不涨经费”的及时装备部队的大型军机项目。

 

    “枭龙”飞机,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实现首飞仅仅历时23个月,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

 

    2006年4月,装配了完整航电系统的“枭龙”飞机04架成功实现首飞。如今,“枭龙”已飞出国门。2007年、2008年,“枭龙”连续两年参加巴基斯坦的国庆阅兵典礼,受到高度赞誉。2010年和2011年,“枭龙”先后参加英国范堡罗、中国珠海、土耳其伊兹密尔航展,再次获国内外广泛好评。

 

    在那段风雨无阻的日子里,为了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杨伟领着他的研究队伍,与时间赛跑,向困难挑战,守住了两个型号研制节点,圆满地完成了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很多人的疑问,他这么回答:“红头文件任命我当总设计师,但能否干好不取决于这份红头文件,我必须全力以赴。”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们一起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壮军威、扬国威,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杨伟现在承担了更加艰巨、更加重要的型号研制任务,并担任总设计师。当遭遇技术台阶陡峭、研制时间紧迫、工作模式创新、管理平台创建等一系列困难时,他便展露出演讲家的气质来,他鼓励团队:“正是这些难关,才提供了体现我们存在价值的平台。我坚信,我们这支经风沐雨的团队,拥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气魄,拥有攻坚克难的聪明才智,我们一定会,也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能承担国家最重要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任务,本身就十分光荣。”杨伟说,“忠诚,是我们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