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武器bgm:记地球深处的奉献者 ——对T20《开发矿业》邮票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42:42


  山东   赵源 

 T20《开发矿业》邮票,全套四枚,由邵柏林设计,于1978年12月29日发行。当时的发行背景是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该组邮票中第二枚《掘进尖兵》,场面宏伟热烈,人物激情奔放。三名矿工手持风钻,奋力开凿,几盏矿灯将漆黑的井下照得如同白昼,反映了矿山工人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忘我的献身精神。笔者作为与邮票发行同时代的煤矿掘进工,在欣赏《掘进尖兵》邮票之余,存在几处疑点,提出来,供邮友参考。

首先,三名矿工都没戴防尘口罩。众所周知,井下工属于高危、高强度工种,国家对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极为重视,《劳动保护条例》要求工人作业时一定要劳保护品装备齐全,包括:劳动防护服、安全帽、矿工安全靴、手套等;人员下井时在井口领取矿灯,掘进作业时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防止粉尘吸入,预防矽肺病。而票面上矿灯灯光照射之外粉尘飞扬,票面上右数第一名矿工的腿部粉尘尤其凸显,在这种环境中不戴防尘口罩,患矽肺病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通风时间过短。井下采用的是压入式通风,进风口安设在巷道新鲜风流处,风筒口距迎头不大于4米,风筒吊挂要求平直,拐弯平顺,无破洞漏风现象,接口严密。班、组长要时刻注意测风测气,确保工人作业时有足够的新鲜空气,特别要求放炮后要先通风15分钟以上,才准许人员进入工作面。邮票中工人脖子上的毛巾和工作服下摆向后飘动,说明已经给风,但现场一片灰白应该是放炮后未排净的炮烟、粉尘,此时进行作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伤害极大。

其三,顶板未支护,底板矿渣未除尽。国家为了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严禁空顶作业,工作面支护跟到迎头,掘进岩巷超前空顶距应小于0.8米。制定了严格的“敲帮问顶”制度,即打眼、放炮、清渣前仔细探查顶板和帮壁上有无异常,如果发现活碴、伪顶,要及时解决。帮、顶必须背实、背牢,防止发生片帮、掉矸。底板要清除矿渣,保持道路通畅,以保证紧急突发情况下,迅速撤离现场,避免伤亡。而邮票上顶板未支护,底板堆有大量矿渣,违反操作规程,与实际作业现场大相径庭。

其四,风钻打眼位置错误,迎头爆破不整齐。打眼为掘进工开拓巷道的第一道工序,在岩壁上打眼的程序是:1.掏槽眼(掘进迎头中心点分别向外上、外下方辐射,向内倾斜,钻四孔),2.顶眼(顶板左、右上方,与岩石层带节理方向成一定夹角,钻两孔),3.底眼(底板左、右下方,与岩石层带节理方向成一定夹角,钻两孔),4.辅助眼(两侧顶眼、底眼之间,直钻四孔)。根据票面描述及人物对比,正在进行作业的巷道高度约两米,属中、小型全岩巷道。两部支架式风钻,其中一部在开凿,另一部,掌钎工手握钻杆在定眼,打眼工持钻稳钻。此时,如钻掏槽眼无向内倾斜度,如钻顶眼或辅助眼则都显得距离太近(两部钻杆几乎平行)。另外,正常打眼放炮后的迎头方正整齐,而邮票上工作面的顶板以及底板均有大块未爆破的岩石,令人费解。

无论如何,《掘进尖兵》邮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是新中国邮票史上仅有的描绘井下工人的力作。感谢邵柏林邮票设计师,他向我们展示了矿山工人的精神风貌,他让我们与来自地球深处的灵感和气韵,紧密相连。

 

264005(烟台)

山东工商学院(原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