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紫小说txt下载:说说致美斋的风水及其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3:07

酱园晒场一角,豉油就是这样晒酿出来的

老工人在搅拌酱缸
大榕  树下
□西  慧
6月23日,广州老字号致美斋举行了老铺回迁仪式,中山四路的老铺,将争取在今年国庆前后开业。这是广州老字号首个回迁成功的案例。
我国是酿造酱油技术的发源地,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传统饮食中,酱油是重要的调味品。
致美斋是广州最老的酱园,相传创始于明末的1608年,店主姓刘,他看准酱料调味行业发展的前景,在广州最热闹的城隍庙前,办起了致美斋酱园。由于他经营头脑灵活,生意渐趋兴旺,经过多代人的努力,最终成为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斋并称的中国四大名酱园。
在致美斋数百年的酱料酿造生涯中,曾流传过不少传奇故事。
●未到其门,先闻其香
到了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致美斋酱园在广州已小有名气。至清朝末年,刘家酱园已拥有文德路前店铺后工场及光塔街工场、小市街分栈等场店。
致美斋对产品的质量,一向注重,讲究选料和制作,如小磨麻油一定用饱满纯正的芝麻;添丁甜醋一定选用立秋前的嫩姜作姜胆;嘉味油榄一定选用增城乌榄;“天顶抽”要求味鲜、色浓、体凝、醇香,操作规程一丝不苟。
大凡经商,都很注重产品和招牌的知名度,尤其是酱园,必定要将其产品冠以字号,改以特有名称。致美斋老板亦深谙其中奥妙,故其特色产品如“小磨麻油”、“添丁甜醋”、“天顶抽”等与其招牌“致美斋”一起,风靡时世。
从清代开始,致美斋老板就特意在铺门前放上一对石磨,派专人推磨,缓缓转动的石磨流出金黄色的麻油和咖啡色的麻酱,散发出阵阵扑鼻浓香,城隍庙周围都能闻到。加上酱油的醇香、猪脚姜的醋香、凉果的甜香,令行者驻步,路人垂涎。
此外,致美斋还把横额广告做到天字码头,让经常出入省城的四乡百姓都看到致美斋的广告。当年四乡的杂货铺,都是通过船运肩挑把致美斋的酱品运回乡间出售。
有一年,致美斋老板突发奇想,在当年的著名粤剧《大闹广昌隆》的台词中花钱加了一句广告词:“到了文德路致美斋酱园,对面就系城隍庙,就快到二牌楼了。”使致美斋随着粤剧的传播而名声大振!
●清代的铺规
致美斋酱园在当年广州十多家酱园中独树一帜,经历400年沧桑而不衰,与其严格的管理分不开,致美斋现在还保存着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制定的《铺规》,共有十七条:
一、各伴不得在铺内聚赌或在铺尾闲谈。
二、各伴宜和衷共事不得口角嘈吵以及斗殴等事。
三、饮酒不得过多,早餐定不设酒,晚餐至多每人三两以双蒸为额。
四、不得私下饮酒及私饮好酒。如有此弊各伴即暗行通知东主及柜面司事人。
五、不得私赊私借及支长人工。如有事故支长者必须经东主认可方能支取。
六、不得无事出街或出街过夜或留友住宿。
七、年中各伴回家限三十陆两为额,多者工金照扣少者工金照补,如遇时节城隍旦尾祃后均不得回家。
八、各伴回家或出街须告知东主或向柜面司事人声明。
九、各伴取银买卖须交回价单,如不能有单者仍要说明数目。
十、送货与各店不得在栈装载径行送去。
十一、各伴在店取货如系些少之货,须告知柜面着人装载,以免嫌疑,不得自称自载及自己叫人装载。如是大单之货仍须东主认可。
十二、每日起居宜有定时不得早睡晚起及在铺栈午睡。如有此弊人人皆可攻之。
十三、每晚上铺后各宜小心,不得私自开门出入,以免意外之虞,如有此弊必须大众攻之。
十四、每晚上铺后不得饮酒消夜,如有此弊是柜面人专责。
十五、柜面师傅遇年晚还神定要同去以表无私。
十六、柜面人员支取工金或取货物均不得自秤自记。
十七、各伴往栈担货须依筹轮流并各立一部,其章程已细列入部内。
以上《铺规》只是致美斋员工通用的行为准则,不同的工种另有细则。
●刀形铺面由来
说到致美斋酱园老铺的选址,还有一段风水趣说。老铺一直在惠爱东大街(现中山四路),热闹繁华的城隍庙前面,文德北路转弯角,环形马路为虚水,背靠番山为靠山,面向东北,有说为“风水”宝地。
但另一种说法认为:广州城隍庙前,路口之拐弯处,按生意人的传统观念叫做“既有邪气,又居生杀地”,是做生意的大忌。1915年,致美斋传到原本经营棚铺生意的第九代传人手上,他来到文德路铺面一看,心中不由一沉。
他请来风水师,设计出“刀形砧板地”铺面来应对这不利的格局。新设计的致美斋铺面形似猪肉刀,状成砧板地,正门五级台阶,第一级是弧形砧板状,其余数约皆为一字而过,整座建筑俨然是一把猪肉刀,而且刀口形是向外弯的,其取意是来一个砍(赚)一个和“实斩”(实赚)的意思。
铺面正门兀突浮起五级台阶,颇令老弱残幼顾客上落不便,便是店铺出入货也费劲,但有人称赞这是老板深谋远虑,说什么抬高了五级台阶就可让商品高高陈列在上,让人有货真价实之感。
其实,铺面改建与生意好坏并无必然关系。当时,致美斋虽然经营多年已有相当规模,但广州豉油酱醋业已出现了较为激烈竞争,“邪气”、“生杀地”不过是经营压力带来的心理反应罢了。
●秘密研制白酱油
在上世纪70年代初,致美斋曾完成过一次“绝密任务”。这个“绝密任务”就是首次研制白酱油。
白酱油是在尼克松访华临别时,为宴请我国领导人而举行盛大的答谢宴会上派用场的。那次宴会菜单上,有一道菜,据说是以火鸡为主要原料,需要白色的酱油做调料,如果从美国本土运来北京,时间不允许,于是商业部便把这项艰巨而特殊的任务,交给了致美斋,要求必须在48小时内研制生产出50公斤白色酱油作为“特需”,立即空运上京。
厂里把攻关任务交给了调味工艺师冯禧瑞师傅、酱油类七级技工麦丽生师傅。
冯师傅回忆说,对制作白酱油不是没有一点把握,至少那时候厂里已经有味精生产,掌握了较成熟的“脱色”工艺。白酱油即从我们常见的酱油中“脱色”而成。
两位师傅选中一缸特级生抽,他们先是用烧杯取生抽做小样,用活性炭办法吸附颜色。每一道工序都小心翼翼,他们都是第一次接受绝密任务。几小时后,滤色,色褪,样成,总算得到一瓶清纯如水的白酱油。
接着他们立即进入批量生产,对消毒灭菌程序,他们打醒十二分精神:以往只消毒一次,如今却消毒三次。至第二天早上10时许,仅用了16个小时,约50公斤高质量的无色酱油终于在致美斋生产出来了,随即用酱油瓶装好送上飞机急运北京。
后来还有两次“钦定”生产的白酱油,是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准备的。至此,两位师傅才敢肯定首次生产的白酱油已经合格,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白酱油的历史。
 
西慧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