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一个帮助我走出人生最低谷的小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6:25
  感谢《读天下》杂志的采访。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喜爱《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很喜欢《我是不是你最疼爱你的人》那首歌,看到书名,温暖又带着一丝心酸,在小说中,朱芳华反复问着许一军“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其实这部作品在2004年已经出版过了,什么原因决定重新制作,完美再现动人的故事?相比旧版,新版的亮点在哪?

新版比旧版多增加了9个短篇,这些短篇有些是我这一两年写的,没有发表过。我非常喜欢这9个短篇故事,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读到,但因为只有9个,很难出一本独立的书,所以说,《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是2004年的长篇《无限怀念有限悲伤》+九个短篇小说,不知道这是否可以说是亮点?至于其他原因,可能还有一些相对比较私人化的“情感原因”,我在再版的序言里已经提到——对于我来说,写这个故事是我的自我救赎。当初我的人生处于低谷,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常常感到绝望。后来我就写了这本小说,写了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原因,我内心对这部小说有一种独特的感情,我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到它。


有人说,《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是一部女人写得“男人忏悔录”,许一军在忏悔什么?如果变成“女人忏悔录”,朱芳华、温秀玉或是崔蕙要忏悔什么?

许一军只是试图忏悔,但并没有忏悔。他像很多成功的男人一样,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些他们可以帮助的人,他们没有去帮助,他们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错,因为那不是他们到这个世界来的目的,他们首先是要实现自我,在确保自己登顶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考虑那些需要他们救援的人。他们不会为了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前程,但他们也会在某一时刻感到内疚,然后他们会说服自己,忘记那种内疚感,投入到火热的追求成功的登顶人生中去。他们也不是坏人,只是他们没有高尚到可以为了他人而无条件不计后果的牺牲自己。

如果变成“女人忏悔录”——朱芳华可能要忏悔的是自己太过自我,以至有些矫情。她既坚强又脆弱,能够坚强得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似的和男人并肩战斗比翼齐飞,但又脆弱得经不起自己所爱的人给自己的任何一点委屈。

温秀玉这样的女人可以在什么都得到以后,很得体说,我也有过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我也伤害过一些人一些事,我希望他(她)们能原谅我。与朱芳华相比较而言,朱芳华可能也伤害过别人,但她对她人的伤害不是计算过的,她很可能杀敌一千,自损三千,会为了一个说法或者一个她心中要的“公平”而得不偿失。而温秀玉不同,温秀玉是善于计算善于规划的,如果是她要伤害一个人,一定是事先衡量过,甚至包括如何善后撤退都想好的。属于那种把人家伤害了还要装无辜的类型。她们不会忏悔也不会有真正的内疚,在她们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得”和“失”,得到了作为胜利者,她们可以大度优雅,失败了她们会总结教训,跌倒爬起来——因为她们行动之前已经算计过失败的代价,所以,她们不仅能够为错误买单,有的时候,还能找到替罪羊,让别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崔蕙属于比较务实的女孩子。她知道自己的斤两,对于人生,她们一般是尽最大的努力,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说嫁给“许一军”这样的男人,那就是赚了。但她们不会像有些女孩子那样,人生就傍大款一件事,傍到了沾沾自喜,傍不到垂头丧气。崔蕙很独立,即便没有嫁到“许一军”,她依然有好的职业,好的工作,她的人生不会仅仅因为一个男人而坍塌,男人只会给她锦上添花。所以,往往是这种女人,最后什么都落到了。

您创作了很多热播剧剧本《新结婚时代》、《马文的战争》等,那这部小说会改编成电视剧吗?

《新结婚时代》是跟王海鴒老师一起写的剧本,那是我第一次写剧本,王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马文的战争》是我第一次独自做编剧,非常缺乏经验,所以我至今都非常感谢导演和演员,他们对剧本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我说这些是想说明,写小说是很私人化的事情,但创作一部电视剧,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电视剧和小说的不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好看的小说,改成电视剧以后不好看,同时,也有好多很好看的影视剧,看得激动人心,但你读原著,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原因。

这部小说写完之后,一直有人来谈改编权。在我自己没写过电视剧之前,我曾非常渴望把这个小说改成电视剧,但当我自己做过编剧之后,我反而非常慎重。因为这个故事要改成电视剧,且改好,有一定的难度。但后来经过制片人的反复劝说,我还是答应改改看啦。

这本书是由男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描述的,女性视角挑战男性视角的不多见,有很高的难度。为什么要这样设定,以男性视角?如何成功“换位”的?

这跟写这部小说的特殊时期有关。当时我生了很严重的病,除了医院就是家,生活很绝望。我的医生建议我写作,但是他建议我写一个相对长一点的,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我可以暂时摆脱掉现实的痛苦。他还建议我,无论中间多么曲折,多么“悲”和“离”,结局一定要是“欢”与“合”,这会对我身体有好处,一个好的结局是对自己的好的暗示。另外,尽量不要写一个哭哭啼啼的女主角,伤身体。所以,我选择了“男性视角”,即以男主人公第一人称来描述,这可以使我在写作的时候更好的忘掉自己,忘掉现实。而且在书中做一个“男人”很爽,另外,这对我日后写电视剧有很大帮助,因为写电视剧,你不仅要写女一号的台词,你也要写男一号的台词。

成功“换位”可能仰仗于我的一些男性朋友吧。他们那个时候可能觉得我活不长了,所以也就把男人的一些内心深处的想法跟我说了吧?另外,当时我也会回忆起一些自己的情感挫折,反正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所以也就会问男人“为什么”——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敢情男人是这么想的!

看到“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想到另外一句“你爱不爱我”。据调查,“你爱不爱我”是女人最爱问的一句话,同时也被列为男人最讨厌听到的问题之一。您觉得“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和“你爱不爱我”是一个含义或者是同一种感情高度吗?女人为什么总喜欢问,不自信、寻找安慰?男人为什么讨厌听,害怕、推卸?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与“你爱不爱我”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包含的情绪和情感更强一点。
女人之所以喜欢问,是因为女人喜欢听。有一句话,说男人和女人的差异。男人是“视觉动物”,女人是“听觉动物”。女人喜欢听到男人的承诺,并不是女人不自信,寻找安慰,而是女人希望男人取悦自己。女人所要的爱多数时候是“被爱”,就是被一个男人爱着,所以女人就要问男人,你是不是爱我,如果得到肯定,女人就会高兴,觉得自己“物有所值”。如果总得不到肯定,女人就会不爽——你不爱我跟我在一起干什么?难道我就那么差让你承认爱上很丢人吗?

男人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讨厌听“你爱不爱我”这个问题。在热恋的时候,感情升温加速或者他站在感情起跑线上的时候,他是乐意被问的——但是当感情进入平稳期之后,或者最初的激情褪去之后,男人就不喜欢被问了,他们会烦,会认为“我爱不爱你,你没感觉吗?你不知道吗?你为什么非要我说呢?”

另外,爱和责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回答了“爱”之后,有的时候女人会追问“那你怎么爱我呢?”,男人这个时候就会抓狂——有一个男人曾经对我说,男人也是动物,动物都有条件反射。如果女人问了“你爱不爱我”之后,就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那说也就说了,问题是女人问完这个问题,当你肯定答复之后,她会提要求,“既然你说了爱我,那么你就要如何如何对我”,否则,她们就会骂你是“骗子”,说你根本不爱她,是嘴上说说而已的。为什么西方男人会把“我爱你(I
LOVE
YOU)挂嘴边,因为说了会增加感情,西方女人一般不会因为男人说了爱自己,就要人家买车买房购物买单。而中国男人一旦说了“我爱你”,那基本就意味着签定了马关条约,女人就可以要求他为“爱”买单,所以造成了男人的“条件反射”,一听这个问题就“烦不胜烦”。


现在流行“剩男”“剩女”。许一军,35岁,三高,“低端”成功人士,脱离剩男行列了。其实就算许一军没结婚,35岁的他,就会被称作“黄金单身汉”吧,而女人25-29就成了剩女,这是不是在剩男剩女定义标准上的“不平等”?

确实在剩男剩女的定义标准上是不平等的。男人如果是因为穷,低收入,处于社会低层而大龄单身,那么他才会被定义为“剩男”,如果是有钱成功的男人,即便40岁单身,也叫钻石王老五!而女人不管多出色,只要过了三十岁没结婚,就被归入剩女。特别优秀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几年。

之所以有这种定义上的差别,跟人们对于男女在婚姻中的“价值评估”有关。按照传统,男人在婚姻中的价值是“主外”,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男人在婚姻市场中的行情,多数时候是要根据他的收入社会地位个人成就等等指标来计算。因此,只有行情很差的男人,才能被称为“剩男”,而行情的好,即便五十岁,也会被亲切的称呼为“钻石男”。

同样,按照传统,女人在婚姻中的价值是“主内”,其中这个最主要的“主内”功能是“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女人的行情多数时候就和女人的年龄容貌密切相关。越年轻貌美,行情就越好。而过了三十岁,行情就会直线下降,如果这个女人不优秀不出色,只是一般的工薪阶层,那么很可能就没行情了。

这种对婚姻的传统认知,造成了剩男剩女定义标准上的不平等以及事实上的不平等。男人只要有车有房就有行情,而决定女人行情的,至少在目前中国,还是年轻貌美。特别优秀出色的例外,比如体坛明星,影后,大富婆全另当别论。

看到您博客中的一篇文章《新婚姻法保护的是财产不是感情》,新婚姻法涉及房产分割、“第三者”索要补偿、生育权等婚姻官司中的焦点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婚前购房处置问题,“新婚姻法一出,老公变房东”有人评价是欺负女人纵容男人,您怎么看?

《新婚姻法》更多的彰显了“资本意志”,换句话说,就是保护了“资方”利益,公正的讲,并没有刻意欺负女人,因为假如你是女人,你有钱,你有房,那么你就是被保护的一方。你不必担心男人是为了图你的财产而和你结婚,因为他只有跟你结婚相爱的时候,他才有居住在你购买的房子里的权利。只是,因为目前中国多数时候是女人要求男人买房子,所以就被评价为“欺负女人”。

按照《新婚姻法》关于婚前购房处置问题,“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房款并在银行按揭贷款,离婚时可以将该房屋视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认定为一方的个人债务”,这就是说,您婚前买的房子,归您一人所有!您娶进门的媳妇,相当于您公司请的员工,有一天,您瞅她不爽了,她只能拎包走人,您连遣散费都不用给她!所以,姑娘结婚前非要男方买房,买呗,买完了,您只有做人家媳妇的时候才有居住权,您不做了,或者人家把您解聘了,那房子跟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到时候您哭天抹泪,说自己如何如何为这个家付出,对不起,您那叫“情感付出”,按照目前的现有的中国的最新版本的司法解释,情感付出是不能折现的。法律只保护“资本投入”,“情感投入”是不支持的——情感投入包括当初你是个穷小子,我怎么不嫌贫爱富;你在外工作的时候,我怎么伺候你爹妈;你病的时候倒霉的时候,我怎么陪在你身边鼓励你支持你帮助你,这些都叫情感投入,法院不支持!

所以按照这个法律,那么就是谁有钱谁强大,谁就占便宜。

当然新婚姻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不可否认,当下婚事,女方多少要看男方的房子、车子、票子,新婚姻法能阻止一些“骗房”事件。但是“骗房”毕竟偶有发生,当时代发展到婚姻和房子的维系如此紧密,您觉得这是不是一种现代婚恋观的“扭曲”?

事实上,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古以来,女人的婚姻就是和穿衣吃饭联系在一起的。只是我们在建国之后,反封建反资反修都反掉了,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提倡自由恋爱,尤其是取消彩礼,更是让穷小子可以很便宜的讨到老婆。但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问题随之出现,人的良心以及道德说没就没,远远不如物质可靠。

比如说女孩子在年轻的时候,为了爱情,嫁给一个穷小子,什么都不要,但是当穷小子发达之后,行情好了,可以家里红旗家外彩旗,而小三们可以一句“爱是无罪”的,打着爱的旗号来明争暗抢,这在封建社会,就是陈世美,而做陈世美是有性命之忧的。在中国古代,糟糠之妻不下堂不仅是道德要求,还是法律,而在西方,婚姻中的过错方则是要支付高额赔偿金的,只有在目前的中国,只要不爱了,就可以离。离婚成本相对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离婚成本来说,是非常低的,甚至成功男人可以选择不离婚,他只要对老婆冷暴力就好。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女人谈婚论嫁肯定会现实起来——因为没有人保障她的未来,她缺乏安全感,她不知道你今天爱她,明天是否依然!所以她会要你的房子车子票子,那么即便将来你离婚,她还有个栖身之地。


也有很多人觉得,新婚姻法让年轻人感到婚姻如此复杂,变成赤裸裸的财产关系,带来巨大的认知冲击,打破他们原有的浪漫期待,甚至将婚姻视为一种社会保障。您怎么看,正如您说的,新婚姻法保护的只是财产不是感情,这是不是就是社会功利性、金钱化的体现?

不能完全这样说。应该说《新婚姻法》让年轻人了解到,婚姻不仅仅是相爱,它还包括衣食住行油盐酱醋。这从另一方面,也会让年轻人对婚姻的选择更理性。另外,也让希望通过婚姻方式而给自己找到长期饭票的年轻人提个醒——法律并不支持你通过婚姻而合理地切割占有人家的财产。中国人长期以来把感情和财产混在一起,咱们俩是一家,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一方就可以借婚姻的名义对另一方提种种要求,还可以用离婚的方式直接切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这种对婚姻的观念,是造成很多婚姻关系紧张的诱因,许多家庭都是因为谈钱伤的感情。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应该更多的提倡人的独立,婚姻是因为彼此相爱愿意相伴厮守,而不是情感绑架或交换。不能说因为我们结婚,我的所有都归你支配,否则就是不一家人。这是农业社会的婚姻观,这种婚姻观的基础是女方在嫁给男方的时候,男方通常支付了彩礼,且女方在嫁人以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所以女方的一切都是男方的,女方惟有夫贵妻荣,把自己全部奉献给男方家族,同时,男方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要和女方分享的。像陈世美那种自己发达了,为了娶公主而抛弃发妻,在古代是说不过去的,即便他更爱公主而不爱发妻,因为农业社会的婚姻讲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爱”,而是“公平”,如果包公支持了陈世美离婚,那就等于动摇了整个农业社会的婚姻基础——谁家还会把姑娘嫁给穷小子?那穷小子都娶不上媳妇,社会如何稳定?

但现代社会,既然大家是自由恋爱,不是父母包办,那么就需要为自己的感情负责,自由的很昂贵的,你享受了自由,就同时要承担为自由买单,这个单包括曾经的深爱成云烟。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社会越进步,就更应该尊重人的个性,这包括尊重人的感情——爱一个人,应该越少的和这个人的财产有关联,这样的感情才会相对纯粹。从这个意义上,新婚姻法有积极意义,只是它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婚姻中的“情感投入”,承认家庭劳动以及为儿女老人的付出,一旦感情破裂,不能仅仅投入的财产完璧归赵,而支付的感情血本无归。


新婚姻法中关于房子、第三者补偿问题,引发巨大争议。很多人发出疑问“第三者也有权利吗?”在您的作品中第三者、“小三”也常有出现,《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中前妻朱芳华算是第三者吗?能不能简单给我们讲述一下许一军在面对妻子以外的女人时内心深处的挣扎?

朱芳华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第三者。她跟许一军是初恋,是大学里的校园恋情。朱芳华像多数那个岁数的女孩子一样,矫情任性,温秀玉是她的大学同学,一直在边上观察他们,和他们走得很近,然后找了一个机会,许一军跟朱芳华闹分手的时候,她跟许一军发生了事情。之后,她故意让朱芳华知道,朱芳华因为自尊离开了许一军。多年以后,朱芳华身患绝症,自己感觉在世上的时间不多,想起当初许一军对自己的承诺,找到许一军。她只是希望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能够和曾经深爱过自己的人一起度过……也许她有报复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为了不给生命留下遗憾,毕竟她认为自己当初选择分手是太轻易地放弃了一段感情,把自己的爱人拱手奉送给了“敌人”。

许一军属于那种年轻时深深爱过,也被爱所伤害过的男人。所以当他结婚以后,他很快就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男人。对于男人来说,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哄女人高兴一件事,那是红楼梦,那是贾宝玉那种多情公子干的事,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自己都饿死了,生前并没有满园子的姐姐妹妹喜欢他。所以他把自己定位为要有事业,至少是从事让人羡慕的有社会地位的收入不错的工作,然后要有老婆,老婆得是符合自己身份的女人;再有些生意上的场面上的朋友,然后,就是红颜知己了。他们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生活搞乱,他们即便在挑选红颜知己的时候,即妻子以外的女人的时候,也不完全是凭激情,还要综合考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女人是否会给自己惹麻烦,他们是不会碰那些可能带来麻烦的女人的——比如寻死觅活类型的,死缠烂打类型的等等。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在第三者问题上,就像是“鸡生蛋蛋生鸡”一般无解。您怎么看?

有些问题之所以是永恒的话题,就是因为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比如说有《红楼梦》中尤二姐那样被大婆收拾得吞金而死的小三,也有武媚娘那种直接把皇后剁了手脚装坛子里的那种“新人”。这种事情确实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方程式或者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