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系统 调节女神:如何让讲话稿体现领导风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0:20

如何让讲话稿体现领导风格?

  最近,和朋友探讨领导讲话稿写作,认为写好讲话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网络给我们创造了便利条件,可以搜索样稿,可以搜索需要用的资料,但是,很多时候写出的讲话稿都是放到什么地方什么人都可以使用,缺乏个性。那个,如何让领导讲话稿体现领导风格呢?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既举例子又讲方法最好。

  举个例子说,毛主席的讲话,群众语言很丰富,善于用比喻,还有很多警句。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 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 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 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 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三)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1. 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稿。这种讲话主要是对所签合作契约予以积极评价,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对合作事项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要简短、礼貌。

  2. 接见、会见讲话稿。接见下级单位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主要是表示某种褒奖、慰问和鼓励;会见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谊。要简短、亲切。

  3. 文艺演出、文艺界联欢前的讲话稿。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和表示友谊。要简短、富于激情。

  4. 致辞。包括欢迎词、感谢词、答谢词、慰问词、祝贺词等,用于专门的仪式或宴会等场合。作为“致辞”,必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以上分类,主要是从讲话的场合、对象、用途的不同而划分的。对于领导讲稿的种类,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比如,可以讲话方向的角度来划分,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这对于上级来说显然不能算领导讲话,但对于本级秘书人员来讲,则是需要自己帮助起草和整理的“领导讲话稿”。从讲话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结性讲话稿、部署性讲话稿、号召性讲话稿、辅导性讲话稿、应酬性讲话稿等多种。从讲话稿的规范与否来划分,还可以分为规范性讲话稿、(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非规范性讲话稿(其他讲话)或正式讲话稿、非正式讲话稿等等。怎样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讲话的内在需求,把握住它们的基本风格和特点,使自己写出的讲话稿具有强烈的“文体感”,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

  二、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中才能具有较强的自觉性、针对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稿的基本效用应当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推动改革开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及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讲,各种领导讲话稿应当分别产生以下效用:

  1. 宣传真理。在当前主要就是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重要政策。领导同志所作的理论辅导性讲话稿要专门发挥这一作用,其他讲话稿也要体现这一作用。如,江泽民 1998 年 11 月 2 日《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邓选》三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起到了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作用。

  2. 部署工作。即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讲清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讲话成为该项工作开展的起点。如邓小平 1975 年 7 月 14 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军队整顿的任务》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内容和方法。

  3. 提高认识。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因高层次的领导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进行深刻阐述和分析后,能使下级提高认识。如邓小平 1992 年初南巡讲话中讲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4. 解放思想。如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 7 月 1 日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 鼓舞士气。如邓小平 1978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6. 申明观点。如邓小平在 1988 年 9 月 5 日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 9 月 12 日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两次谈话,提出和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 褒扬正气。如毛泽东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借追悼张思德,提倡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篇讲话成了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不朽名篇。

  8. 抨击歪风。如毛泽东 1942 年 2 月 8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鞭辟入里,发人猛醒,对当时正在蔓延的党八股歪风起到了有力的遏制作用。

  9. 总结经验。如邓小平 1943 年 1 月 26 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对五年的对敌斗争进行了回顾和概述,总结了 10 条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对敌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0. 传递信息。如毛泽东在 1945 年 10 月 17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关于重庆谈判》,介绍了谈判所取得的收获,揭露了国民党一方面谈判、一方面进攻的两面行为,还分析了国际形势,起到了使全党明确时局、统一思想的作用。

  11. 解疑释问。如邓小平 1980 年 3 月 16 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在强调“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时,以有力的论证解释了“是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 增进友谊。如邓小平 1984 年 3 月 25 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讲话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谋划讲话稿的篇章结构。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方能盖起高楼大厦。

  谋篇要围绕主题。领导讲话稿的主题通常是由领导同志来定的,秘书人员要做的,是围绕这个既定的主题,谋划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篇章结构。许多领导同志既交待主题,又交待篇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要积极地参谋,予以具体设计和完善。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它的主体部分。其主体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种结构形式:

  (一)板块式

  即分为几个板块。具体讲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1. 以小标题分板块。如邓小平 1979 年 3 月 30 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 3 个小标题分 3 个板块:⑴形势与任务;⑵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

  2. 以顺序号分板块。如邓小平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一、二、三、四、五将全文分为五块。

  3. 两块式。多见于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一块是上届(次)以来的工作总结,一块是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般每一大块中又分若干小块。

  4. 纵深式。即前后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发展的关系。如邓小平 1978 年 12 月 13 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四块小标题分别是: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四个部分明显地表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

  5. 并列式。即几个板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如邓小平 1979 年 11 月 2 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 1985 年 3 月 7 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 1980 年 11 月 20 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 1949 年 3 月 13 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 2700 字,讲了 12 个问题。邓小平 1981 年 3 月 27 日与解放军总政领导同志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要点,通篇 2000 个字,讲了 8 个问题。陈云 1985 年 9 月 23 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通篇 2600 个字,讲了 6 个问题,共分了 46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讲一层意思。

  以上所讲的多种结构形式,用哪一种,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四、领导讲话稿的观点提炼

  讲话的观点,就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实际上,讲话的主题思想也是观点,是这一讲话的“大观点”。这个“大观点”主要是由讲话者来定的。一篇讲话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 1992 年初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题。1984 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没事都要整一下,这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都曾风行一时,它本来就不科学,与实事求是相违背。但这位领导同志把“两杆子”改为“三杆子”,更厉害了,也更错误了。他让本来没有搞什么项目的地方也照样“大力削减”,结果只能使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更加落后。这就是与下情脱离。可见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个很重要而又很现实的问题。

  (二)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

  (三)观点要配套

  就是说,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

  如某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⑴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⑵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⑶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

  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 典故。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讲“农夫与蛇”,等等。近年来,江泽民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他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说:“在今天这个美好的夜晚,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同我们一样,为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感到欢欣鼓舞。”由此转入有关澳门、台湾的话题,抒发实现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殷切愿望,体现出了浓浓的骨肉亲情。而 1997 年他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他的到访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这里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意味深长,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加了讲话的魅力。

  2. 比喻。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

  3. 古语。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讲话稿如何体现领导意图       撰写领导讲话稿,是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同志的主要工作之一。怎样撰写领导讲话稿,这方面的文章很多,经验很多。所有的文章都说,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必须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就是了解上面的政策和基层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按照上面的政策规定和基层的情况写出来的文稿,领导就一定能满意吗?一般来说是不能的。因为政府系统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行使行政权利的是领导,办公室仅是协助领导行使行政权利的辅助机构,文字工作者仅是为领导服务的,所以我们的文稿必须符合领导的工作思路,仅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不行的。因此,只有领导满意的文稿才是一篇好的文稿;形式、内容再有特色,只要领导不认可,就不是一篇好的文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领导的角度,以领导的语言来阐述领导的观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我们明明只是一个办事员,怎么才能站到领导的角度想问题?领导的讲话风格容易模仿,但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领导对某件事情什么看法呢?

  第一,要把握领导意图。

  领导决定召开一个会议,为什么要召开这个会议,他想通过这个会议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领导的想法,撰写讲话稿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离题万里。撰写其它文稿也同样如此。有一次,领导布置进行一次教师工资发放情况检查,我们组成一个调查组,下去跑了好几天,回来还熬夜撰写了一个调查报告。但领导看了以后,只说了一句话:“这样的报告让我怎么办呢?”我们调查组的同志都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工作很辛苦,报告写得也很全面,基本情况、各地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都有,领导怎么还不满意?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理解错了领导的意图,他是要抓典型,着重是要了解哪些地方有能力不发教师工资的,哪些地方违反规定挪用教育附加的。而我们的报告重点写了各地在发放教师工资中的做法和努力,虽然也说了很多问题,但事例不多,也不具体,这怎么能让领导满意呢?所以,无论是撰写领导讲话稿,还是其它文稿,首要的一条是要把握领导意图。

  第二,要体现领导观点。

  领导对什么工作什么看法,是我们撰写文稿时组成各层次观点的主要来源。当然,其中也可以把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加进去,但必须有助于支撑领导的主要观点,符合领导的整体思路。在领导的思路之外另搞一套框架是行不通的。那怎么了解领导的观点呢?我的体会有这么几个可行的渠道:一是整理领导的即席讲话,包括会议上的、考察工作中的、检查工作时的。有的观点当时看似无用,但在今后撰写这方面的文稿时就可以用上。二是研究领导的批示。每个秘书都不可能一直在领导身边,但领导批示我们都可以看到。我们一处对张市长的批示实行传阅制度,每个人都看,然后分门别类收存。在写作某一方面文稿时,就把这方面的领导批示拿出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观点。三是留心领导看过的资料。领导阅读各种材料,对他感兴趣的、认为是重要的内容,可能会划线、圈圈,对有疑问的会打问号。这也是了解领导观点的一个办法。四是直接向领导请教。有些文稿在写作前,可能根本不了解领导的想法和观点,这时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猜测,最好主动与领导沟通,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第三,要模仿领导语言风格。

  在这方面,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习惯。有的喜欢有气势,有的喜欢平实;有的喜欢以数字说明一切,有的喜欢阐述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认真整理领导即席讲话,从中体会不同领导的不同个性,在写作时有针对性地剪裁现有材料,搜寻需要的资料,变换语言方式。我认为,除了市委扩大会报告、市委工作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应当严肃平实之外,其他专题性讲话都可以尽量体现领导的语言风格。

  起草领导讲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领导讲话稿是用以指导工作的,稍有松懈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起草领导讲话责任重于泰山。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关起门来当书记,当县长、局长。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主动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想到,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领导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机遇、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展示,应该抓住时机,为之献身。对领导交给的材料任务,要感到是一种信任、一份责任、一种义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应该有一种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感觉。如果有讲话起草任务躲着走,不尽心、不尽力,不仅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就会失去领导信任,业务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所以,同志们一定要能吃“苦中苦”,能坐“冷板凳”,以一流的状态、作风和敬业精神去对待和搞好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特别是目前,社会和各级领导者对秘书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要求很高很严,但秘书人员的薪酬、待遇却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很不相称,秘书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承认。干我们这一行,工作要求、辛苦程度比一般人高得多,但工资不高,提拔困难,无职无权,磨屁股熬眼,能人不愿干,笨人还干不了。有人说我们是四种人:“政治上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生活上是穷人,身体上是病人。”同志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付出很多,确实很辛苦、很艰苦、很清苦,在此谨向各位同行表示慰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有“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的工作精神和“耐得寂寥与清贫,虽苦犹荣坦荡心,蛰身栖居文秘苑,耗尽青春亦无恨”的崇高境界。

  (二)要切实吃透上级精神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本单位开展一项工作也必须保持和上级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的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都要反复学习,紧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打下基础。如何吃透上级精神呢?要注意准确归纳。因为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于抓住中心,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否则就会觉得句句都重要,难以取舍,不得要领。一方面不能照搬照抄,但同时对基本精神、关键论述等也必须适当学用。关键要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时,着力研究上级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准确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实政策不折不扣,确保上级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实体现。二是在文稿审核时,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上级精神,所提措施办法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

  (三)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属于一种被动型写作。要想以己之笔写出领导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领导的意图吃透、弄准。常言道:“定位不准,累死三军”、“理定而辞畅”、“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能否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讲话稿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把握领导思想,表现领导主张,体现领导要求。认真按照领导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领导的思考深入到什么层次,讲话稿就准确表达到什么层次;领导的指向触及到什么方位,讲话稿就准确跟进到什么方位;领导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讲话稿就准确反映到什么程度。

  1.要进一步明确讲话稿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讲话稿一般是授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讲话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授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融会有关政策、精神和理论,在领导的意图上进行阐述发挥,这样的授命写作才能打得住。决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2.要明白领会领导意图主要途径。

  ①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

  ②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原则、要求、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③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

  ④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与其它文章写作相比,领导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要点,甚至连要点都没有。领导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不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领导的要点式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领导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文秘人员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及时请示领导,征求各方意见。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了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良机。否则写出的文稿会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3.要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文稿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文稿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任务,对起草者的影响也不好。熟悉领导的思维和讲话习惯并不难,只要留心亲耳仔细听几次领导者脱稿讲话,就会熟悉基本特征,再琢磨分析一下,一般都会适应,其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总之,讲话稿是表达领导思想、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的重要载体,领会领导意图对写好文稿至关重要。要不断“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了解领导”就要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要把握好*个字:“知意图、看对象、分轻重”。知意图,就是对领导提出的重要观点、想法及近期在其他场合的讲话精神领会好,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明确表述出来。并随藤摸瓜,完善领导意图,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到讲话中来;看对象,就是根据特定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设计讲话内容,使讲话紧扣会议的中心议题;分轻重,就是对一篇讲话的各个部分作深入分析,把应当突出的重点找出来,下大力气写深写透。

  提高综合文稿质量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综合文稿质量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办公室文字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检验和评价秘书人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办公室综合文稿质量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领会上级精神,把握政策准绳。撰写综合文稿最重要的应紧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紧扣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具体应做到领会三个精神:

  一是要领会上级政策规定的精神。综合文稿涉及到贸工农、科文卫、种养加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起草文稿过程中,首先必须熟悉各个方面的政策规定,使撰写的文稿与上级政策一致起来,切不可在文稿中出现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相违背及对立的情况。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吃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汇报,不能以“三分匠人”自居而自作主张、自定决策。

  二是要领会上级会议精神。综合文稿包括综合性会议材料、汇报材料、工作总结、文件等,其中会议材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类会议材料通常是在上级会议之后,是对上级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在撰写这类会议文稿之前,首先要将会议精神向办公室的秘书人员进行传达,并将其重要的材料分发给秘书人员传阅,供其学习消化,掌握要点,确保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不变味走样。

  三是要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上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的目标要求和思路,在综合文稿中要予以充分的体现并要分解落实。如果引用上级领导讲话,要做到全面准确,切不可断章取义,任意增删内容。

  二、吃透领导意图,“挖其肚里”材料。综合文稿是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反映,也是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思想、观点的高度概括。为此,领导对文稿的要求至关重要,一定要吃准摸透、深刻领会。否则,形成的材料很难使领导满意。这不仅需要平时多与领导接触、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弄清领导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而且在文稿起草前后要充分征求领导意见。

  一要在材料起草前请领导谈。谈文稿的总体构思,谈对材料的总体要求,“挖其肚里”材料,力求在动笔前吃准领导的意图、观点和思路,这样写出的稿子才能与领导思维同步、思想同一、思路同轨。

  二要在提纲拟好后请领导看。主要看“大路子”是否对头,大、小纲目是否符合领导的要求,领导的观点是否在提纲中得到了体现。

  三要在初稿形成后请领导改。按理说,依照领导内定的提纲撰写文稿不会有大的走样,但综合文稿的最后把关者是其主要领导,因此,要提前完成初稿,以保证领导有较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修改定稿。

  三、掌握“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凡是担负综合秘书的人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思路,而且要了解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分解目标和任务;不仅要了解过去的历史情况,而且要了解今后的设想和打算;不仅要了解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而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要进行透彻地分析。总而言之,对各方面情况要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做到四个争取:

  一是要争取多参加会议,无论是综合性会议,还是专业性会议;是政府召开的会议,还是党群机关召开的会议,作为秘书人员,尤其是综合秘书都要尽可能的争取参加,使其掌握和熟悉各方面情况和最新信息。

  二是要争取多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了解本地区真实情况的有效途径,不仅为撰写综合文稿充实了“活”的内容,而且为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供真实依据,为文稿的起草积累了大量“素材”。

  三是要争取多搜集资料。在注意搜集各地资料的同时,对本地领导讲话、典型经验、专题发言等各类材料都要搜集并分类整理存档,以便查阅备用。有的文稿起草前,秘书人员还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和科室联系,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是要争取多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要多参加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活动等。这样才能保证撰写的文稿贴近实际,言之有据,不离纲脱线。

  四、协调各方动作,发挥集体智慧。综合文稿涉及范围广、面量大、材料要求高,必须协调各类秘书人员的动作,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保证撰成的文稿有较高的质量。因此,文秘人员在撰写过程中应把握以下三点:

  其一、统分结合。许多文稿时间要求十分紧迫,遇此情况,在分管文字主任的配合下,与综合秘书一起拿路子、议提纲、构思文稿总体框架;再由综合秘书每人分工一段写作;初稿形成后,由分管主任统一把关扎口,进行装饰、修改润色,然后送领导审定。

  其二,新老配合。就是新老秘书协作写稿,老秘书一般应完成文稿的主要部分,并帮助新秘书拎观点、搭架子、拿路子;新秘书应虚心学习、请教,为老秘书当好助手。

  其三,优势互补。办公室综合秘书与分线秘书各有优势,综合秘书文字基本功能相对扎实一点,而分线秘书对分工范围内的情况比较熟悉。撰写综合文稿时要注意发挥各自的长处,对涉及贸工农、科文卫、饮(食)建(筑)服(务)、种养加等内容的材料,首先应由分线秘书按要求提供基本情况和“素材”,然后由综合秘书整理加工完成。

  五、全面学习提高,不断研究创新。综合文稿内容全面广泛,因此,要写出高质量的综合文稿就必须全面学习,提高理论素质,扩大知识视野。既要学习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知识,又要掌握文秘规范常识、应用写作等专业知识;既要学习现阶段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本地区各方面的情况;既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又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其学习方式是:

  一是向书本学,多阅读一些政治、经济、文秘、领导科学等方面的书报杂志,提倡和鼓励秘书人员自学,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报、多写日记。

  二要向实践学。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工农群众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把学习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文秘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科技知识。

  三要向周围同事学。办公室人员因其阅历的不同,知识结构也就不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长处和优势。因此,秘书之间要密切团结、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要向领导干部学。现代领导大多是“专业文凭型知识智力型干部”,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情况熟。要写好综合文稿,就要经常不断地向领导学习请教,这样既可以摸清领导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又可以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跟毛泽东学写作

  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历史舞台上,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军事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和文章大家。他的文章、讲话和诗词,所产生的巨大的直接影响,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毛泽东的写作,观点鲜明,理由充足,逻特性强,而且文采飞扬。他的写作,都是说他想说的话,从不回避实质问题,更不会随波逐流。他的文章讲究通俗,风趣幽默,借助于具体的语境和语势的触发,自然而然地涌出笔下。他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如,达到出神入化。他的文章小学生都能看懂,但是,有些文章大家写出来的作品却都比不上他的文章的优美、精湛,气势磅礴,又文采飞扬。

  毛泽东文章中有许多俗语,例如“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已经成为格言或警句。文章中的许多词语,例如“糖衣炮弹”、“西安还是延安”、“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穷二白”,等等,人们已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它们的含义,而是已经固定下来,成为特殊比喻和借代性的成语了。

  毛泽东飞扬的文采是建立在深厚的写作功底上的。伟人的思维、杰出的写作才华,使毛泽东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文章深入生活,感化人民。在写作上,毛泽东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写作风格,而又大大地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风推入了一个极至的境地。他的写作不仅开创了一代文风,而又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虽然毛泽东并不是职业作家或学者,但他从未间断写作和讲演。他的那些军事论文、哲学论文和政治论文有许多是在战争环境中写成的。他的一生,几乎不是说就是写,他的写作才华举世公认,是当代中国最伟大、最有影响的语言大师。学习毛泽东的写作思想、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政治家写好报告,论说家写好政论,诗人写好诗,公务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受到特别的启迪。

  领导干部写调研报告需“原创”

  最近,重庆市万州区委要求每位区级领导一年要保证有两个月以上的调研时间,并自己动手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各区级部门负责人保证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并撰写两篇调研报告。这种做法值得称道。但是,也要防止一些领导干部给自己的调研报告“注水”。

  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是对领导干部的考验和锻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多接触普通干部群众,客观全面地了解基层情况,深思熟虑,写出调研报告,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

  领导干部写调研报告,没有人监督,没有人评分,这就难免有一些人做假,他们或者请秘书们“捉刀”,或者照抄别人的文章。如此这般,调研报告得来全不费功夫,最后领导们再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大名。谁会那么认真地辨别真假呢?即使真的被人发现做了假,又有谁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和做假的领导过不去呢?

  一些领导干部自己动手写报告的真实性之所以令人怀疑,是因为他们下基层调研时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有的领导把调研等同于听汇报,看材料,只和下级接触,不和群众接触,最后收获的都是一堆经验和成绩以及干巴巴的数字。

  应酬多,“挤”不出时间,也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亲自动笔的原因。他们一天到晚忙开会,忙讲话,泡在“文山会海”里,累得精疲力竭,晚上还要跑几个饭局,不断地陪客喝酒。有的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光电话和文件就应接不暇,当然就没有时间动笔了。有的领导干部还因为理论修养不高,政策水平有限,怕写调研报告,一提笔就脑袋发胀,不知从何下笔。

  要求领导干部自己动手写调研报告,重要的是说到做到,严查“注水”报告,一旦发现就作出相应责罚。如果光说不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引起群众的不满,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

  文/张保振

  在生活中,常见到这种现象:

  有的领导在台上讲话,听众像吃了兴奋剂,浑身是劲,情绪高涨。

  有的领导在台上讲话,听众像服了安眠药,昏昏欲睡,情绪低迷。

  其中的原因,除了讲话内容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讲话有无美感。有美感,就能吸引眼球,触动神经,进而使讲话入脑入心,把情绪调动起来,使空气欢快起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鼓舞,从而在某件事、某件工作甚或在人生的道路上认准方向,坚定信心,呼啸前进。反之则相向。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实质上是指领导讲话要有理趣。理趣者,理融于趣,趣合乎理之谓也。也就是说,讲话在强调“理”的意蕴重要性的同时,要把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如清人王夫之在《古诗评选》卷五中所倡导的那样:“亦理亦情亦趣”,不致只有骨头架子,缺乏血肉之躯,使人难以接受。毕竟,没有血肉的东西是不会有生命的。而没有生命,是难以打动人心的。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就要懂“理”知“趣”。懂理,就是懂道理,懂规律,懂法则,懂伦理。知趣,就是知情趣,知兴趣,知趣味。理靠学习,趣靠生活;理靠实践,趣靠总结。离开学习、生活、实践、总结,要做到懂“理”知“趣”,只能是大海捞月、空中捉鳖。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就要力戒“官话”,使之具有针对性。毫无疑问,能抓住人心、打动人心的讲话,都是“有备而来”,颇具针对性的。这种针对性,就如一面“聚光镜”,能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可以不客气地说,无针对性,就如对牛弹琴:琴声再美妙,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曾描写过一位据说是“有些地方极象个学者”的人为目不识丁的老农民作报告:尽管他说的话观点都正确,但由于没有触及当时农民迫切关心的实际问题,结果数个小时干巴巴的讲话“使有些人悄悄从人群里走出来,坐到后排的台阶上,手放在膝头上,张着嘴巴睡着了”,以致“主持会议的人在喊叫,民兵在喝斥,整个会场成了一锅粥”!这种讲话的方式,至今也不能说已根绝。这是需要我们加倍注意并力求加以解决的。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就要力戒“官腔”,使之具有通俗性。民间有句话说得好:“话需通俗方传远。”话越通俗,越能插上翅膀,跨越地界时空,久久流传不息。如当年毛泽东同志讲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邓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等都让人经久难忘。记得有个资料上曾讲过我党早期的李汉俊烈士给工人作的一个关于金钱与劳动的报告。他说:“人人都说钱尊贵,为什么呢?因为有了钱,就有了房子住,衣服穿。但房子、衣服从哪里来呢?都是工农劳动造出来……如果说尊贵,劳动比钱更尊贵了。”这话是多么的平实、通俗,毫无端着架子、居高临下的感觉。也正因为平实,才使人感到亲切;也正因为通俗,才使言出己口、意入人心。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就要力戒“官调”,使之具有幽默性。幽默,是智慧的表现。智慧,是美感的源泉。恩格斯说得好: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有西谚说:没有幽默感的人,不能成为政治家,尤其不能成领袖。因为,幽默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改正不足。据资料记载,在延安时期,一次毛泽东同志应邀到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该院的领导就派了4个人去杨家岭接他,走到半路,见到毛泽东同志已迎面而来,接的人就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同志听后没有板起面孔批评,而是带着笑容幽默地说:“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吗?下回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再加几个鸣锣开道,派几个人摇旗呐喊,你们说好不好?”毛泽东同志以这种极幽默的方式批评了当时的一种官僚主义表现——坐轿子。这种寓庄于谐的幽默感毫无“官调”,充满睿智美感。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说到底,是要力戒“官气”,具有群众观点,树立民主意识。“官话”、“官腔”、“官调”的关键词全在于一个“官”字。官是什么?在封建社会,官是人民的“老爷”;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官是人民的“公仆”。“公仆”犹如商店的营业员、酒店的服务员,对人抱以笑脸,而不是板着面孔;对事积极处置,而不是推诿拖延。“公仆”把“客人”视为“上帝”,一举一动都要力求使得“上帝”满意、称意、高兴,决不会有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做派。正因为如此,“公仆”的形象、语言、动作都会给人以美感,而不会让人反感。如果让人反感了,这个“公仆”的“饭碗”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领导说话有美感,就要像内乡县保存下来的清代县衙上说的那句话那样,“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切实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靠平等之心赢得人心,用服务之行赢得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