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幸福临门百度云:河南招教考试各市YIZU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6:22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   )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  B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A )

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

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B )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  D.促进作用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D )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 )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来源:考试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B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B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C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来源:考试大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C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C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B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

21.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2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2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及教育等。

24.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  个体身心发展。

25.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__教育目的__。

2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创造精神__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人格特征__

28.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__师生关系__

29.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__教材__

30.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__过程评价__和成果评价。

31.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__知识性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3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上课__

33.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__教学组织形式__

34.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教学__

35.在德育的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道德两难__    。

36.我们把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称为__德育原则__

37.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__因材施教__原则。

38.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自我管理_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39.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反映了建立以__学生为本__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4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  民主型     、放任型。

三、简答题;

4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4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        答: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四、论述题:

46.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提示:学生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身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教育领域中,作为未成年公民,学生在与教师、校长或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
 

                                                                                09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B)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C)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

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B)

A.合作学习B.发现教学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

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C)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D)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C)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B)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

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  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  监视策略   和调节策略 。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教育学与心理学  是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在 11、12岁一14、15岁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接受学习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呈倒U型关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准备   答: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7.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8.创造性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9.知识
   答: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30.复述策略
   答: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答: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答: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答: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答:(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8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从大量研究也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

37.试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8.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答: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009年新乡市招教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一、选择题1.A2.C3.D4.B5.D6.B7.B8.A9.D10.C11.A12.C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

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C)。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答: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答: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答: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

②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答: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两大方面。(1)教师教的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恰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教态从容自如。
(2)学生学的标准:①学生注意力集中。②思维活跃。③积极参与。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答: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主要有:

①通过社区进行德育。

②创办业余党校。

③通过网络进行德育。

④建立德育基地。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答: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②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③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④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09年焦作招教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D  )。

A.《大学》B.《中庸》

C.《孟子》D.《学论》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

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堂教育为义务教育。

A.1904年B.1922年

C.1949年D.1986年

4.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个体本能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D.肌体成熟

5.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

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6.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的主体维护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

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

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j的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

C.启发性D.直观性

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交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能有多种开端的顺序

12.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B.兴趣小组

.C.少先队D.班集体

13.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

1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t

D.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16.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7.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

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o

A.弗洛伊德B.华生、

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

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9.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20.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

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授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D.青少年儿童

二、填空题

1.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

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

2.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的领导者。

3.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被称作

t•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4.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及“——99。

5..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和——三种

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包括:普及性、——性、发展性和:性。

7.教师在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和课时计划三种计划。’

8.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通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

下咒点:(i)——;(2)——;(3j——o

9.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又是打开——的钥匙。

10.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

和联系在一起。

11.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和——。-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2.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

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4.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有哪些?

5.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四、论述题

1.我国传统的小学课堂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

2.论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机能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4.C.

 

5.B【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属于内发论

6.C【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7.C

8.B【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过程中应

重视学生自身的能力。

9.C10.C

11.D【解析】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开始,因为德育过程具

。有多端性。。

12.D

13.A【解析】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

笼统性,精确度比较差。

14.B【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依教师中心。课

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15.A16.D17.A18.D19.C20.A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

2.组织者

3.《学记》’

4.九年一贯制

5.心理、社会

6.基础、可接受

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

8.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

中、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9.精神、心扉

10.兴趣、求知欲、责任感

11.知识、学生

三、简答题

1.(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

一点。,

2.①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

观.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条件。学习教育原理,首先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为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思想基础。

②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原理把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

通过学习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③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

动.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提高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也

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手段。

④学生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

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3.学制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随着个体和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及各种主客观条件

的改变,各国学制呈现出许多变化,以下是三条重要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早期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完善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也更加重视

幼儿教育.产生较强的教育要求。这两方面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如今,许多国家将学前

教育确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人园年龄提前,教育范围和规模扩大,并进一步将其纳入

学校教育体系。

(2)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小学入学年龄呈提前之势,据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统计,在199个国家和地区中,大多数规定儿童5-7岁入学,其中规定儿童6岁入学

的国家占56.8%。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

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许多国家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有的已达到8-12年。

(3)高等教育多极化,学校类型多样化。当代高等教育已形成了初、中、高三级体制,

即专科教育阶段、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阶段,这在各国都有体现。近年来,在硕士、

博士研究生教育之后,又出现了“博士后教育”。学校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多数国家

不仅有国文公立学校,还有私立学校。除全日制普通学校外,还有各种广播学校、函授学

校、刊授学校、夜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班等多种学制类型。

4.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行为有特定的要求。例如,语言表达准

确、逻辑性强,语言符合标准,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流畅、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富有启

发性和感召力等等。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个

过程的实现有明确的要求,有些要求反映了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特点。

5.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论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四、论述题

1.第一.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各分科课程的学科知识相对封闭,

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

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课程分科过细,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分科教学的课程门类较多,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结

果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分科教学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学科被片面强调,有的学科形同虚设,学生的

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要求如下: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纪律、秩序、控

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

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在传统的班

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

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从而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

都有锻炼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

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

育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