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血战将无错字:地沟油竟能通过QS认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21:47
 

调和油、色拉油、棕榈油……充斥北京、河北、天津市场的一些油品,其背后可能都和泔水油、炸货油、动物废弃油脂紧密相连。记者历经一个月、数千里艰难追踪,初步揭开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冰山一角,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这些“地沟油”黑窝点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些加工点竟然通过QS认证。通过“地下渠道”,“地沟油”不断流向食品加工企业 、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

收油

餐厅刚开业就有专人收泔水

夜晚的北京城,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饭馆门口或是饭店后门,一辆辆拉泔水的农用车以及在夜色中忙碌着的收泔水的人,他们动作熟练、安静迅速,却几乎都没有回收餐厨垃圾的相关资质。

“我们餐厅的泔水从开业那天起就有专人来收了,大厨给介绍的,每天晚上来拉一趟,一个月还交几百块费用,挺好,省心。”北京丰台区一家餐厅老板对记者说。

每一辆泔水车,都连接着泔水猪养殖户。在北京市六环路内外,环布着难以计数的以餐厨垃圾为主要饲料的泔水猪个体养殖户,他们收购泔水,经过熬煮,将“泔水油”打捞起来,以每桶1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地沟油”收购商,剩下的菜渣和饭羹则用来喂猪。

据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会统计,目前北京市每天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大概为1750吨,另外还有餐厨废油脂60吨左右,而正规途径的日处理能力只有五六百吨。至于每天产生的动物内脏、鸡油鸭油的数量则无从统计。

 

北京郊区养猪场里存放泔水的大池子

 

一家加工窝点内的设备与正规工厂的几乎一样。

加工

证件齐全,机械化规模生产

记者调查发现,在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存在的“地沟油”加工窝点,从原料供应到成品销售,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地暗访后令人震惊。

首先是生产规模惊人,日加工能力动辄以十吨计。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曾是泔水油黑工厂的集中地,记者在这个县看到,一家工厂占地一亩左右,分为两大部分,加工车间集中在北半部分。车间外矗立着3个高近10米、直径三四米的柱形大铁罐。据附近村民介绍 ,那就是储油罐,工厂的日加工能力在20到30吨。

其次,科技含量高。此前一些权威人士告诉记者,降低“地沟油”的酸价成本太高,根本不合算,还不如买好油,所以“地沟油”上餐桌的事属于以讹传讹。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不论是河北还是天津的“地沟油”加工厂,最不当难事的就是“降酸价”。知情人说,用碳酸氢钙去除杂质,用碱中和酸性,出来的油比茶水还要清亮。

记者通过多种途径,在河北、天津的多家工厂取得了“地沟油”样品。从外观看,其中一些油颜色黄白,透明清亮,和真的色拉油没什么两样。一家工厂负责人称,他们的油,水杂不超过3,酸价在6以内,很多工厂都来买,“只要不进实验室,绝对看不出来是什么油”。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一些颇具规模的加工厂大多存在了十几年。天津一家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卫生许可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认证。

流通

部分地沟油流向市场超市

记者通过在加工窝点、粮油批发市场暗访发现,这些加工窝点、加工厂的“地沟油”主要以散油的方式流向了食品加工企业、工地、粮油批发市场,甚至流向了部分超市。

在河北一家“食用油脂有限公司”,老板告诉记者,河北、山西、河南等多个地方客户经常来买他们的油,甚至一些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也从他们公司购油,这家工厂生产证明齐全,“只要找人,什么证都能办下来。”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沟油加工厂一般不散卖,主要卖给食品厂或者建筑工地。粮油批发市场是“地沟油”的另外一个重要去向。知情人告诉记者,加工窝点把油用油罐车运到批发市场后,批发市场的商户再把油分装到一个个几十斤装的白色汽油桶里。这些散装油桶一般没有任何标识。

除散装油渠道外,品级较高的油以更为正规的面目流向市常记者在暗访一家“地沟油”加工黑窝点时看到了许多码放整齐、包装正规的“大豆调和油”。
 

北京周边的一些加工点 ,这样的"壮汉"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京某粮油批发市场的商贩正在往白色大桶中灌油,据记者调查,这种罐装散油正是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主要途径之一。

 

没熟人难入行 年产值几个亿

“地沟油”产业逐渐有了组织和暴力色彩,圈内有不少“老大”

作为一种非法勾当,“地沟油”利益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有着天然的戒备心理,而且还逐渐有了组织和暴力色彩,这使得“地沟油”非法生产的发现与取证都十分困难。

养猪场是“地沟油”原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记者决定先去突破养猪常

“没有熟人,你就是找到养猪场,看见了泔水油,人家也不会理你,更不会卖给你。”知情人的话表明,这一行非“熟人介绍”很难入行。

昌平区一个小养猪户告诉记者,“这片的油都有固定的人来收,一个礼拜来一次,该清都清走了,都是十多年的老关系了。”

即使是熟人介绍,初次见面时,对方也是高度警觉。记者第一次和一家黑窝点联系人见面时,他们高度警觉,把记者的车车里车外都翻看了一遍。

记者实地探访所谓的“点野火”“地沟油”炼制土作坊。由于采访初期,对行规了解不多,贸然进了这家院子,询问是否有油卖。突然,几个光着膀子,胳膊上、胸脯上布满文身的彪形大汉从里屋冲出,呵斥记者,“这里没什么油!赶紧走!”但记者亲眼看见,他们房后的大片土地焦黑、浸满油渍。据线人说,这些地方都有黑社会把持,周围的村民都不敢过问,任凭他们夜夜“点火”,而这种点过“野火”的土地连草都不长。

在一次与“地沟油”加工窝点的接头人交谈时,对方威胁说:“我黑道白道都有人,你要是敢跟我玩花样,你就等着挨手段吧!”类似这样的各种威胁、各种试探,记者在采访中多次遇到。

知情人说,这种违规生意没有法律保护,想生存下来,做大做强,除了拼价格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壮大自身实力。这些人慢慢形成了“势力”,有了“老大”。

在北京,一家地下灌装厂的负责人被圈内人称为“老大”,只要说出他的名字,立刻就会得到对方的礼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的厂每天送往北京一些超市和商店,日产量大约1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