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终极黑客: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2:17

 一、中共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80年,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光辉的历程。

  19世纪中叶的中国,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不甘屈辱的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中国旧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新途径。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这场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力量,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到实际的革命活动中去。为了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和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广东党组织派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等为代表出席。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有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陈延年和彭湃、苏兆征等推动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自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资本家、英国巡捕抢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和群众十多人,遂爆发席卷全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为声援上海工人斗争,6月,省港2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之久。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举行东征和南讨,统一了广东,为北伐准备了后方基地。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当先锋,在革命军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下旬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并先后占领汉阳、汉口和武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著名的有: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杨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此外,从同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工农武装举行了100多次起义,建立了海丰、陆丰等苏维埃政权。

  这些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伟大开端,是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指引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推行,中央革命根据地反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实行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不停地向中国进攻。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这个风暴迅速遍及全国。广州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抗日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广州中国青年同盟、突进社及其后成立的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等爱国团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2月12日,张学良、李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遣周恩来到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结束内战,转向抗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后,党将各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之役等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

  随着全国抗日战场形势的发展,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以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等统称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也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这些部队对日军先后进行了“百团大战”等大小战斗十几万次,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内开展了马列主义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去夺取革命胜利。

  抗战胜利后,我党为争取实现全国的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派出毛泽东等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在不损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我党作出了重大让步,让出一些根据地和缩编军队。

  但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撕毁协议,于1946年6月挑起全国内战。党领导人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团结了海内外广大的爱国人士,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国统区农村的游击战争也蓬勃开展。翌年秋起,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此时,党发布的五一号召,即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开展新政协运动。

  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下,一举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反动统治遂告覆灭。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共商建国大计。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底,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党领导人民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倡议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本着“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随后,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同年夏,党内整风运动转向反右派斗争。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倾向。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比上年翻一番,并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迅速推向高潮。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1月召开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但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新的波折。1962年9月,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随后,在全国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在此期间,我国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如建立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次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966年5月和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是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开展全面整顿,形势明显好转。1976年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内乱结束。

  “文革”期间,我国在科技、外交工作方面仍取得显著成就。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逐步在全国开展。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写进了党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勇敢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此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在对外开放方面,1979年,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随后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3年4月,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1992年,十四大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正式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国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1984年,中英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1983年冬开始全面整党。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8年底,中央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检查指导工作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中共中山地方史部分

  ㈠、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山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危难深重,民不聊生。孙中山先生首先举起民主革命大旗,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组织和领导人民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不少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的中山儿女继续革命,如苏兆征、杨殷、杨匏安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山是我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建党初期1921年春夏间,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之一的邑人杨匏安率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致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革命力量,在家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3年,“一大”时期共产党员周其鉴曾到这里宣传革命。不久,中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共产党人的推动和帮助下,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共广东支部书记谭平山也曾随广东省省长廖仲恺先生到中山视察民情,发动农民运动。中山先后选派李华炤等32名进步青年前往广州农讲所学习。时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的杨匏安主持改组国民党工作,梁桂华、肖一平、梁功炽、李华炤、卢云达、陈军凯等一批中共党员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陆续被派到中山,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和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中山农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进行。1924年12月,中山第一个乡农民协会在四区麻子乡(今属南朗镇)成立,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各区乡农会相继成立,参加农会的农民达1.7万人。1925年4月,在石岐仁厚里召开了中山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近100人,大会宣告中山县农民协会成立。随即,建立了12个农民自卫军中队,农军人数3000多,还配备了一定的武器装备。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罢工委员会把中山列为省港工人纠察队防线的第四区,并派出两支纠察队进驻石岐、前山,在中山的工农自卫军配合下,封锁通往香港、澳门的水路交通要道,查缉走私和越货船只,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新学生社中山分社和中山县总工会在工人运动高潮中成立。共产党员刘广生、黄健等在县立中学、男、女师范学校组织起“学生救亡团”,他们发动了数百名学生参加上街游行,宣传抵制洋货、募捐筹款支持工人纠察队等。

  随着中共力量在中山的逐步增强,1925年底,建立了中共中山支部。1926年底,成立了中共中山县委。第一任支部书记和县委书记均由李华炤担任。中山党组织建立后,立即成为全县群众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山支部、中山工农学联会、中山学生联合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中山分会亦在这段时间先后成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员。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亦步亦趋,派出大批军队包围广州的进步团体,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在反革命势力步步逼近的紧急形势下,中山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决定4月23日举行武装起义。可是,起义行动计划事前被泄露,当部分农军到达卖蔗埔附近时,遭到事先埋伏在卖蔗埔周围的国民党当局大批军警的突然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因敌众我寡,农军伤亡10多人,起义领导人之一的王器民等多人被捕并遭杀害,起义宣告失败。卖蔗埔起义是中共中山组织领导农民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今后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大革命失败后,中山的中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山县委书记李华炤、李冠南等先后被国民党当局被捕杀害。中山党组织于1932年至1936年上半年基本停止了活动。1933年,转移到南洋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孙康被新加坡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家乡沙边村后,通过学世界语、新文字等手段,一边积极寻找党组织,一边联系进步青年,宣传抗日,终在1935年底,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并在中山建立了中青组织,发展了一批中青盟员。1936年下半年,经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批准,恢复建立了中共中山支部。1937年8月,重建中共中山县委(为抗战初期广东地区最早重建的县委),书记孙康。中山党组织重建后,积极领导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战初期,中山党组织发展迅速,至1939年共有500多名党员,时为全省党员数之冠。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山县委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团结爱国人士共同抗日,并利用统战关系,积极发展武装。如利用领取国民党军队的番号,挂国民党部队的招牌,发展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派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团队、乡村武装等掌握武装;秘密组建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等,使中山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1942年5月,成立了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并开辟了五桂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使之成为党领导的珠江三角洲抗日斗争中心。1945年1月15日,广东省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中山公开宣布成立,中山人民抗日游击武装随之改编为第一支队。

  抗战期间参加抗日游击队的中山儿女1000多人,经历了大小战斗140多次,创造了不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在战斗中牺牲340多名干部、战士。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英雄的中山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珠江纵队第一支队主力转移东江,留下的32人在五桂山设立中山特派室坚持斗争。当时国民党中山县政府积极准备内战,组织发动3000多地方武装围剿五桂山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中共中山组织严格执行上级“分散掩蔽,麻痹敌人,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把武装人员分散隐蔽在群众中,以保存力量,与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1947年秋,全国解放战争形势有了实质性变化,国民党军队力量逐渐削弱,人民解放军力量不断增强。中共中山特派室抓住时机,发展武装,继而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的“三征”斗争。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饮马长江,中共中山县委根据上级指示,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武装部队发展。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团员,为迎接中山解放而准备骨干。9月,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山县筹备委员会。中山特派室则积极开展策反工作,先后争取了国民党地方武装黄森部起义,国民党中山县警察局长陆文浩和4个保警营起义。9月,中山特派室根据珠江地委的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下辖4个营13个连,共1080人,配合大军南下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0月30日凌晨,两广纵队后勤部长郑少康(中山三乡人)率先头部队300多人进入石岐,控制了交通要道,中山独立团也在当天挺进石岐,两支部队在仁山广场胜利会师,中山解放。

  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新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新时期。

  由于我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革命是从局部地区的胜利到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胜利,祖国大陆尚未完全统一,国民党反动派还盘踞在西部、西南、华南等地区进行垂死挣扎。国民党在溃退时潜伏下来的土匪、特务等反革命残余势力,还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捣乱。因此,党在建国初期的基本任务是: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没收官僚资本,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中山县(包括今珠海)属于较迟解放的地区之一,其中1950年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是解放华南地区的较为著名的战役。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中山县委于1949年11月8日成立中山县支前指挥部,各区乡亦相继成立支前指挥所或小组,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集车船、柴草、粮食等物资支援前线。1950年5月25日,由解放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三一师在广东军区江防司令舰艇部队、珠江军分区炮兵团等部队解放万山群岛。6月5日,解放了中山第七区之大小岛屿。至8月24日,历时72天,完全解放万山群岛。

  解放初期,中山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治安混乱,嫖、赌、吸毒、走私等社会丑恶现象较为盛行,旧政权国民党残余武装、潜伏特务、地方匪霸伺机破坏。中共中山县委接管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清匪反霸,从1949年11月初起,石岐军管会陆续设立财粮、税务、工商、区公所等办事机构和建立基层政权,并结合镇反运动,整顿社会秩序,打击刑事犯罪,严禁烟、赌、娼、窃,没收官僚资本,全面接管旧政权,接管拱北海关,整顿金融秩序,打击取缔地下钱庄,实行对外贸易及外汇管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登记调整,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使全县工商业逐步复业,市场物价渐趋平稳,社会治安逐渐安定。1950年1月,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月起,禁止港币和外币在市面流通。全县经济秩序开始建立,使新政权得以巩固。

  1951年5月,中山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土改以长洲乡和张溪乡为先行点,取得初步经验后在全县的201个乡、77.7万人口的地区铺开,历时1年9个月,至1953年2月结束。土地改革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提高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确定了贫农在农村中的优势,有力地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建国头3年,中山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抓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个中心环节,到1952年,就把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恢复到接近历史的最高水平。1952年是自中山解放以来第三个丰收年。当年农业产值6075.31万元,比1949年增长42.6%,稻谷总产22.62万吨,比1949年增长51%。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中山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冬。1951年,一区张溪乡农民苏乞发动6户村民组成全县第一个临时互助组。翌年6月,张家边乡农民黄开等8户农民自发组成全县第一个常年互助组。1953年冬,在互助组发展基本上,中山县张家边乡试办起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秋,全县建社493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36.6%。初级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由于生产关系进行初步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相适应,因此,中山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基本是健康的。期间,还出现了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和群众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梁祥胜两个全国先进典型。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这两个典型材料写了按语,加以赞扬。1955年7月,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问题》的报告后,农业合作化又掀起了另一个高潮。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走向“生产资料归公,社会按劳分配”的阶段,至1957年2月,中山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中山对私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4年。当时,中山的私营手工业较为发达,有打铁、造船、竹绢、服装等70多个行业,从业者1万多人。从1954年3月至1956年2月,全县私营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于1956年1月底基本完成。

  至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中山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初步形成了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党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尽管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是曲折的,但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建设仍然可以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生曲折的主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行改革开放,使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改革开放22年来,中山人民边实践,边摸索,披荆斩棘,开拓创新,“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山从解放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的实际出发,秉承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对生产关系进行大胆的改革。从1974年起,中山县板芙公社四联大队在甘蔗、水稻试行田间管理联系生产到人、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连年丰收。1979年该社在部分较为落后的生产队中大胆试行田间管理联产到劳责任制(即早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早造,这些生产队均获大丰收。同年,广东省委在中山召开了首次真理标准讨论现场会,肯定了中山农业承包责任制的做法。中山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跑在全省的前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开展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群众运动,大胆学习、吸收外来文明以建设家乡,汇中外文化铸造中山文明。建起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宾馆——中山温泉宾馆;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和第一支高尔夫球队;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游乐场——长江乐园……1984年春节,邓小平视察中山,在登罗三妹山时,他一语双关地说:“往前走,决不走回头路!”当时,改革开放正处于起步阶段,邓小平的话无疑对中山人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中山市委把握“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搞好地方建设;为国家多作贡献;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五项原则,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以“决不走回头路”的气概全面推进中山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激活了企业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市属工业,为后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大发展”的格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山建市后,市委、市政府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兴建了中山港、小榄港;新建、扩建了一批地方发电厂;新建一批较高等级公路和大中型桥梁,城乡饮用自来水普及率接近100%。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中山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着力搞好中心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在中心城区周围建成了若干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商品集散地和产品辐射功能,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目前,全市城镇在三条带状地域上形成中心城区、北部城市群、南部城市群。整个中山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成网,不仅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还优化了投资环境,活跃了城乡经济,吸引了外来投资者。中山也逐步从农耕文明步入现代化城市文明,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中等城市的两个跨跃。

  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珠江三角洲列为全国的经济开放地区,把中山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中山市委、市政府把握机遇,在海内外乡亲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开展招商引资,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创办“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市、镇、村三级工业,并对全市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带动了中山经济的腾飞,基本实现了从半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山被誉为珠江三角洲“四小虎”之一。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开始向世界市场进军,参与市场竞争,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外资发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和开发“三高”创汇型农业,一批实力较强的国际财团、跨国公司也纷纷到中山落户,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步入新世纪,中山市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使中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工程等不断推进,大大增强了中山增创新优势的实力。中山先后获得“全国地级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双基”教育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以及联合国“人居奖”、国际爱婴市等光荣称号。

  今日之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各项事业蓬勃兴旺,城乡建设成就辉煌,体现了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㈢中共中山历史之最

  1、组织机构

  最早建立的中共支部 1925年底,中共中山支部成立,书记李华炤,隶属广东区委。

  最早建立的中共县委 1926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李华炤,委员黎炎孟、刘广生、黄如诚。

  最早重建的县委 1937年8月,中共中山县委员会在石岐成立,这是抗战初期广东最早重建的县委,县委书记孙康,副书记孙晖如。县委机关设在石岐民生北路“太原第”,隶属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县委重建后,对全县的抗日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二是进一步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为建立抗日武装打基础。至1939年10月,中山县委辖7个区(工)委和3个直属支部,500多名党员。时党员数为全省之冠。

  最早建立的团组织 1923年5月,中山(时为香山)县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团员5人。后因组织涣散停止活动。

  第一个乡农会 1924年12月,中山第一个乡农民协会在四区麻子乡(今属南朗镇)梁季安祠堂成立。

  第一次农代会 1925年4月,中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乡农会代表100多人,大会宣布成立中山县农民协会,通过了农会章程和行动纲领,并选举产生县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卢云达,委员李华炤、冼雄标、梁功炽、陈军凯、林岳坤(以上均为中共党员)、孔桂 、吴世芳。

  第一个在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 1925年9月,新学生社中山支社成立并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主任委员刘广生,执委黄如诚、黎奋生、黄弥谦、李镇南、李杜。大会提出了今后学生运动的任务是组织青年学生投入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个全县性的总工会 1925年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山县总工会成立,并发表了《告全县工人书》,号召全县工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封建势力,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县工会由海员、接驳、印刷等23个基层工会联合组成,办公地点设在石岐龙母庙街,负责人冯光、陈鸿滨(均为中共党员)。

  最早建立的团委 1926年底,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山县委员会成立,团县委书记刘广生。

  抗战前夕第一个党的外围组织 1936年3月,中共党员孙康经曾在三乡大布小学任教的曾谷介绍,与广州中国青年同盟的领导成员林振华接上关系,在广州加入“中青”组织。并先后在中山纪念中学、五区大布小学发展了一批盟员。5月,中国青年同盟中山支部成立,书记孙康。年底转为“中青特支”。同年9月,孙康经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的批准,恢复了党组织关系。10月,中共中山支部在四区沙边乡(今属中山港区)成立,支部书记孙康,组织委员孙晖如(李国霖),宣传委员陈嘶马,文教委员孙一之,隶属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

  抗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群众组织 1938年12月9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以下简称县抗先)在四区西桠(今属中山港区)县立第七小学举行成立大会,有2000名青年群众参加。由于团结抗日需要,抗先总队长由张惠长(时任国民党中山县长)担任,副总队长孙康(时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阮洪川,秘书郑振,组织部长阮洪川(兼),宣传部长郭宁,特派员叶向荣(以上除张惠长外,均为中共党员)。县抗先总队部初期设在县立中学内,后迁至孙文东路44号。县抗先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抗日团体。总队成立后,一、三、四、五、六、八区也先后成立区抗先队,队员发展到3000多人,是全省抗先队人数最多的一个县。

  第一期党训班 1938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在石岐莲塘街县立第一小学举办第一期党员训练班。

  首个区级民主政权 1944年8月,五桂山区在合水口小学召开成立民主区政府——区政务委员会代表大会,有300名代表参加,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区长刘震球、副区长凌子云。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山的首个区级民主政权。

  珠江三角洲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1944年10月,中山县行政督导处在中山五桂山石莹桥成立。辖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滨海区政务委员会、谷镇区政务委员会及凤凰山区政务委员会。县行政督导处成立当天,各区乡派出代表参加成立大会。按“三三制”的原则,选举产生县行政督导处主任叶向荣、副主任阮洪川,委员陈明、凌子云、吴孑仁、甘伟光、曾谷。

  2、武装斗争

  第一支党领导下的县农民武装 1925年秋,全县建有12支农民自卫中队,共3000多人,并配备了一定的武器,为中山最早建立的党领导下的县级农民武装。

  最著名的平定叛乱事件 1925年10月25日,番顺联军总指挥林警魂、中山县沙田自卫总局局长袁带勾结港英当局,纠集民团土匪武装5000余人攻打前山、石岐,破坏省港大罢工。30日,广东军政府派出11个营的军队,在李华炤(中共党员)率领的中山农民自卫军配合下镇压了叛军,平息了事件。史称“中山之役”。

  首个军事训练班 1926年初起,中山县农民协会连续举办两期(每期3个月)农军小队长以上骨干训练班,黄埔军校派张钊、欧阳一等4名学生前来担任教官,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军事知识培训。

  首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中旬,为反击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根据广东区委指示,中山县委将党团合并,成立革命行动委员会和集中武装,李华炤、黎炎孟为革命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兼起义军的正副指挥,并决定于23日举行武装起义。23日凌晨,3000农军按计划分水陆两路从各区汇集离县城外约3公里的卖蔗埔(起义军指挥部)举行起义宣誓。由于起义计划被泄露,国民党县当局大批军、警、民团包围了卖蔗埔,对起义农军实行疯狂镇压,起义失败。农军中队长廖桂生等10人不幸牺牲,韦健、王器民、等被捕入狱并遭杀害。卖蔗埔起义虽然失败,但它为中共中山组织在日后的武装斗争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大规模的武装反击封建势力斗争 1929年10月,中共中山县委得知九区土匪武装200多人用船向石军乡(今属黄圃镇)进攻,妄图一举将石军乡的农民武装消灭的消息,派中共中山县委委员罗若愚率领石军乡农军及九区各乡农军,预先埋伏在乌珠上 冲口,迎击从水陆进犯的土匪武装。战斗从早上八时起,一直激战到下午三时多,由于当有地农民冒着枪林弹雨,担茶送饭送弹药,农军一鼓作气,打得来犯者抱头溃退。这是中山最早、早大规模的一次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合作反击封建武装的斗争。

  抗战时期县委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山县委在石岐太原第召开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主要领导和部分区委的负责同志。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党部科和省委关于组织游击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分析了中山的形势,提出今后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任务,研究批准了九区区委提出派人进入地方团队建立武装的计划。会后即建立了武装别动队,县委书记孙康负责指挥。

  抗日第一枪 1939年7月24日,日军出动运输舰、汽艇以飞机大炮掩护,在横门沿岸登陆。国民党中山县当局组织守备队开赴横门前线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武装别动队由队长欧晴宇、政治指导员谭桂明、副队长缪雨天带领开赴横门前线与国民党守备队并肩作战。中共中山县委还以抗先的名义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县委书记孙康任总指挥,动员了1000多名抗先队员、妇协会员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慰问队、担架队、运输队上前线负责后勤和劳军工作。全县军民齐心协力,持续战斗8天,击退了来犯之日军。横门首战告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山军民抗战的信心。

  最早建立的独立自主抗日武装 1940年5月下旬,中共中山县委根据中共中区特委和县委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在九区大南沙成立由县委直接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主力游击小队,从四、五、六区抽来13人、13条枪,公开番号是“民利公司”梁伯雄大队属下的一个新建小队。6月,该小队与崖口、长洲两乡乡警队合编为中山人民抗日游击中队。

  第一支公开宣布成立的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1944年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并公开发表成立《宣言》。义勇大队是在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基础上改编的,大队长欧初、政委谭桂明、副大队长罗章有、政训室主任杨子江,下辖12个中队,350多人,隶属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1月3日,在五桂山腹地松埔举行庆祝义勇大队成立大会。各地代表有2000多人参加,大会还进行了献金活动和文艺表演。

  最大规模的人民抗日武装 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在中山五桂山区槟榔山村古氏宗祠召开成立大会,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田夫、政治部副主任刘向东。下辖第一、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第一支队是在原义勇大队的基础上改编,活动在中山,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支队下辖10个中队和政治处及后勤单位。

  最出色的“麻雀战” 1944年1月31日,日、伪军出动近万兵力,分十路围攻五桂山区。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早已获得情报,制订了“全面牵制,击敌要害,攻其一路,动摇敌阵”的作战方针。部署逸仙队、义勇大队和民兵共700多人投入战前准备,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我主力队控制了大帽山制高点。当日、伪军一路约千余人(其中100多骑兵)经牛爬石进入石莹桥时,给予迎头痛击。敌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遂于下午撤走。其余九路敌军被游击小分队用“麻雀战术”拖住,无法前进和互相策应。指挥部把握战机,乘虚袭击驻石岐、唐家之日、伪军。各小分队同时四出袭扰日、伪军驻地,破坏公路桥梁和通讯设施。各路日、伪军在四处挨打、行动困难的情况下,于4日晚全部撤离五桂山区。日伪军原计划一个月的“十路围攻”五桂山区,仅5天就被中山抗日军民所粉碎。

  最漂亮的夜袭 三乡位于五桂山之西,是根据地门户之一。镇守在这里的三乡伪联防大队长郑东镇(诨号“飞天鸭”)依仗日军的势力,勒收钱粮,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为铲除这害民汉奸,保护一方百姓,1943年春夏间的一天晚上,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由谢立全、欧初、谭桂明率领,直捣伪联防大队长郑东镇的巢穴,毙俘伪军100多人,“飞开鸭”在钻地道潜逃时被活捉。

  最厚的“礼物” 1943年冬,我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日伪深感威胁。于是,伪四十三师师长彭济华从石岐调派了4个营的兵力分布在五桂山区四周,以此作为控制五桂山游击队活动的据点。全日式装备的被彭济华吹嘘为“攻不破的金汤”的一二八团三营黄光亚部就据守在岐关公路东线、五桂山游击队外出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南朗安定村。为粉碎敌伪的四面包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和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精心部署了南朗战斗。1943年12月31日晚上,谢立全率领逸仙大队、中山游击大队的部分主力,以及刘震球民兵集结队共120多人兵分3路袭击敌营。是役共毙伤伪营长以下伪军20多人,缴获机枪3挺、掷弹筒4具、步枪60余支、短枪2支、子弹5000多发及其它物资一批。战士们以缴获的战利品欢庆1944年元旦到来的同时,也为庆祝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大会献上一份厚礼。南朗战斗打垮了伪四十三师最精锐部队,3天后,彭济华就把其4个营全部撤回石岐了。

  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 1944年7月1月,我游击队在芋头山击毁日军军车一辆,歼灭其一个通讯班,缴获一批秘密军事文件。4日,日军从各地调集1000多人及100多骑兵,分四路向指挥部驻地石门坳围攻,对游击队进行报复性扫荡。此时,恰好广东军政委员会在田心村召开会议。情况十分危急。为掩护机关和后勤人员转移,指挥部派义勇大队的仲恺队、黄蜂队作主力迎击向指挥部驻地进犯之一路日军,其余分成游击小组分散袭扰另三路敌人。我游击队冒着滂沱大雨,抵着饥饿顽强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双方从凌晨激战至黄昏,日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遂不敢恋战,狼狈收兵,抬着尸首连夜撤出五桂山区。此战共歼日军近百人,击毙少佐军官1名,缴获武器一批。

  3、历史事件

  中山农民运动的开拓者 1924年7月起,在中共党组织的关怀下,中山先后选派了热心于农民运动的进步青年李华炤、吴兆元、梁功炽、严庆瑶、罗顺球、陈军凯等32人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学习。同月,农讲所首届毕业生梁桂华(中共党员)、肖一平、梁功炽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来到中山,组织农民运动。

  时间最长的罢课行动 1925年底,为使更多的青年觉醒,中山早期学生运动领袖刘广生等在县立中学发起“择师运动”,反对洋奴教育,抵制宣传侵略文化。学校当局为了压制学生的民主运动,将刘广生、黄键、孙康等13位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开除学籍。学生的遭遇得到社会的同情,中山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县中、县立男师、县立女师等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罢课斗争,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谴责学校当局的无理行为。县农会、县工会和各界人士也纷纷支持学生的罢课行动。罢课斗争持续了近半个月,由于有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及正义舆论的支持,还得到了广东省政府青年部的支持,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终于,国民党中山县当局不得不把校长林荀和部分推行洋奴教育的教员解职,恢复了刘广生等学生的学籍。

  首次全县性大罢工 1926年2月28日,中山石岐果栏行的行东违背省农工厅的约章,并殴伤果业工会会员多人。中山县总工会执委会向中山县政府提出缉拿凶犯和赔偿伤员医疗费等要求,并组织发动全县城全体工人大罢工,迫使中山县县长应允承担代补伤费及缉拿凶犯。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首次全县工人大罢工。

  最有特色的统战工作 1944年初,义勇大队开展了对澳门葡萄牙当局的统一战线工作。双方进行了谈判,达成了4项协议:1、双方互相协作,打击骚扰澳门之敌军、土匪,共同维护澳门治安;2、澳葡当局同意五桂山部队到澳门进行不公开的活动,包括发动爱国人士进行募捐、收税、筹集抗日经费;3、同意五桂山部队在澳门购买部分物资,如弹药、医药及其他设备;4、允许五桂山部队送小量伤病员到澳门治疗。

  最大规模的群众反“三征”斗争 1946年秋,九区地方党组织发动农民2000多人,在低沙、牛角(今属南头镇)等地开展反对国民党当局强征田赋税的请愿斗争,迫使当局不得不当即释放被抓去的3个农民,免收了当年每亩征收77斤谷的田赋税。

  解放前夕最早起义的国民党部队 1949年9月上旬,中共中山八区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成功争取了驻中山坦洲金斗湾的国民党广东暂编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兼中(山)新(会)联防办事处主任黄森率部284人,携带火箭筒、六О炮各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及其他武器一批,在八区龙坛起义,接受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泰山队。

  最早解放的地方 1949年10月3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后勤部长郑少康率先头部队300多人,从东莞县虎门乘船进入石岐,控制了交通要道。10月30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和五桂山革命根据地人民1000多人,从大鳌溪出发挺进石岐,与两广纵队先头部队胜利会师,石岐宣布解放。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在仁山广场举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集会仪式,共庆中山解放。

  一、党史人物

  苏兆征 (1885-1929) 香山县淇澳岛人,早年在香港当海员, 1908年加入同盟会,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先后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州起义时建立的苏维埃)主席。历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工委书记。

  杨 殷 (1892—1929)出生于香山县翠亨村的一户华侨家庭。1911年参加同盟会, 曾任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192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和中央军事部长。我国早期的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是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遭杀害。

  林伟民 (1887-1927)出生于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曾在酿酒店铺当杂工和海员,早年随孙中山闹革命,参加同盟会。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广东海员,首届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曾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上海海员工人的罢工斗争以及省港大罢工等。

  杨匏安 (1896-1931)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人。在日本留学时始接触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尤感兴趣。“五四”运动爆发后,以“输入学理”的方式投身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编译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拾零》、《马克思主义浅说》、《西洋要史》、《地租论》等,在华南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团委代理书记、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第五届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中共中央农民运动会委员会农民部副部长等。1931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同年8月,被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中山市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参考资料之二
全市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复习重点

一、中共历史部分

   1、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第一个用文字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中国人是梁启超。

   3、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4、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5、杨匏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之一。

   6、党的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7、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8、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领导人是林伟民、苏兆征。

   9、中共一大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0、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

   11、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主持。

   12、为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广州、香港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

   13、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由叶挺独立团部队当先锋。

   14、大革命失败后,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5、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6、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沟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当夜突袭中国军队驻地北营。

   17、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1月召开的。

   18、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1935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
   20、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

   21、抗战爆发后,党把各地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22、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获胜。

   23、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战场。

   24、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实现和平民主,派毛泽东等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26、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子力、周恩来、王若飞在重庆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7、蒋介石于1946年6月挑起全国内战。

   28、党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

   29、人民解放军于1947年6月转入战略进攻。

   30、自1948年秋起,党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1、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中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32、党发布的五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

   33、毛泽东、朱德于1949年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

   3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下,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3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6、1951年底,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7、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38、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亚非29国政府首脑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9、我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八大。

   40、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1、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42、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43、1961年初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4、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

   45、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46、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47、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8、1975年,在北京召开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49、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50、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2、1972年2月,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53、1972年9月,中国与日本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54、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65、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广东的广州、湛江两市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

   66、1985年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57、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58、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八点主张。

   59、1997年6月30日午夜—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60、1998年底,中央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61、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和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62、我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3、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4、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65、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一百一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

   66、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67、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清晨返回。

   68、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

   69、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70、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7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72、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73、《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74、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75、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6、十三大完整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77、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8、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79、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80、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写进了党章。

   81、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82、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中共中山地方史部分

   1、1923年5月,香山县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

   2、中山先后有32名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学习。

   3、1924年底,中山第一个农民协会在四区麻子乡宣布成立。

   4、1925年4月,中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

   5、1925年秋,中山县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成立学生联合会。

   6、1925年9月,新学生社中山支社成立。

   7、1925年底,中共中山县支部成立,支部书记李华炤。

   8、1925年底,中山县组织“学生救亡团”,有几百人参加的宣传队上街宣传、演戏、募捐等,以实际行动支援省港大罢工。

   9、1926年底,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山县委员会成立。书记刘广生。

   10、1926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员会成立。

   11、中共中山县委第一任书记李华炤。

   12、1927年4月23日,为反抗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党领导的中山农民在卖蔗埔举行武装起义,史称卖蔗埔起义。

   13、1936年5月,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中山支部成立。

   14、1936年底在党组织的发动下,中山学界6000多人在石岐举行声援抗日大游行。

   15、1937年初,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在石岐组织由小学教师组成的“中山话剧社”,上街演剧宣传抗日。

   16、抗战初期,中共中山县委机关设在石岐民生北路“太原第”。

   17、1938年12月9日,广东省抗日青年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

   18、1938年4月12-14日,日本侵略者为在三灶岛修建机场以作为侵略华南的桥头堡,在岛上进行大屠杀,共杀害岛上居民2891人。

   19、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山县委在太原第召开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会后即组建了武装别动队,各区委亦相继掌握了武装。

   20、1939年7月24-30日,日军出动数百人乘登陆艇,在飞机的掩护下进犯中山横门。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武装集结队与中山县守备总队并肩作战,国共两党共同组织军民坚守阵地七日七夜,击退来犯之敌。此乃中山抗日首战。

   21、1940年3月,中山沦陷。

   22、1940年5月,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第一次独立自主抗日武装成立。

   23、1942年5月,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在五桂山成立,开辟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

   24、1943年春,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夜袭三乡伪联防大队,活捉了伪联防大队长,毙俘伪军100多名。

   25、1943年春,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海鹰队成立。这是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唯一的海上游击队。

   26、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是党领导的珠江三角洲抗日斗争中心。

   27、1944年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公开宣布成立,大队长欧初,政治委员谭桂明。

   28、1944年7月20日,日伪军出动近千人,包围石门九堡,掳去村民93人,把其中42名青壮年村民活埋于外沙村海边。

   29、位于槟榔山村的古氏宗祠是中区纵队成立旧址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30、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在五桂山槟榔山村古氏宗祠召开成立大会。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

   31、1944年8月,抗日根据地区级民主政府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在合水合村成立,主席刘震球。此乃珠江地区首个党领导的民主政权。

   32、1944年10月22日,中区纵队主力从槟榔山村出发,挺进粤中,执行配合开辟五岭根据地任务。

   33、1944年10月,抗日民主政权中山县行政督导处在石莹村成立,主任叶向荣。

   34、1944年10月,谷镇区民主政权筹备委员会在平岚村创办桂山中学,孙一之任校长。

   35、1944年2月14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和逸仙队联合出击汪伪嫡系广州要塞司令部横门江防基地,俘虏伪海军中校主任以下100多人,毙伤伪军余名。

   36、1944年春节期间,五桂山抗日军民合力粉碎了日伪军的“万人大扫荡”。

   37、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五桂山成立。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

   38、珠江纵队是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主要组成部分。

   39、1944年7月4日,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为主力,成功击退日军向五桂山发起的“四路围攻”,毙伤日少佐指挥官以下近百名,重创了侵略者,使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40、1949年10月中旬,中山县人民政府在长江乡成立。
   41、建国后首任中山县长谭桂明。

   42、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先头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在石岐胜利会师,中山宣告解放。

   43、1949年10月30日,军民在石岐仁山广场举行欢迎人民解放军暨庆祝中山解放大会。

   44、1950年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是解放华南地区的著名战役。

   45、1951年元旦,石岐岐江桥首次通车。

   46、1953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石岐召开,出席是次大会的代表300人。大会选举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山县首届委员会,谢月珍当选为书记。

   47、中山实行土地改革的先行点是张溪和长洲。

   48、1955年9月至12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中山县群众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梁祥胜《我当大社主任的经验》和《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两文加了按语,加以赞扬。

   49、毛泽东在《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中赞扬青年人有四最: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

   50、1956年3月,邓小平、邓子恢、谭政等国家领导人到中山视察广东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中山农业拖拉机站。

   51、1978年9月,中共中山县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机关干部中开始进行“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52、1979年初,板芙公社选择19个生产队为试点,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3、1979年下半年,中山纸厂成为全县首家接受“三来一补”企业。

   54、1980年12月28日,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建成开幕。

   55、1982年5月21日,石岐人民体育场建成太阳能室内游泳池,成为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利用太阳能加温的游泳池。

   56、1983年11月12日,孙中山纪念堂建成。该堂由旅港乡亲郭得胜捐赠1000万港元兴建。

   57、1983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中山撤县设市,自此,中山结束了农业县的历史,跨进城市的行列。

   58、1984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中山期间登罗三妹山说了一句意义深远的话:“往前走,决不走回头路!”

   59、1984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中山港为对外开放口岸。

   60、1984年12月9日,中山造纸厂首次研制成功胶印书刊纸,填补了广东该项的空白。

   61、198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中山市列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62、198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空军部队向仙逸中学赠送一架退役的米格15战斗机。

   63、1986年,国务院公布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64、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中山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65、1988年2月15日,中山首次举行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中山敬老万人行”。

   66、1989年10月,中山小榄绩东村青年农民张锦辉,在乘广州至郑州的火车上与持枪抢劫歹徒搏斗光荣牺牲,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67、1989年—1990年,政府拨款兴建的柏苑、江畔、松苑三个新村峻工,基本解决了石岐城区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居室问题。至2002年,中山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8.5平方米。

   68、1992年,中山市被评为全国地级市十佳卫生城市。

   69、1992年12月3日,中山港大桥落成通车。

   70、1997年,中山市被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市。“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71、199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学习中山市精神文明城市建设经济活动的通知》,号召全省学习中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和做法。

   72、1999年1月,中山实施首批“680”工程的年轻干部赴镇区任职。

   73、1999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工业会议上提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进一步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至目前止,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服装、东凤小家电、大涌红木家具、黄圃腊味已成为中山区域经济的亮丽风景线。

   74、1998年,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新一轮改革重点为公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

   75、1995年,中山市获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和全国科教兴市称号”。

   76、中山市获1997年度联合国“人居奖”。

   77、2000年10月27-29日,2000中山(沙溪)国际休闲服装节在沙溪镇举行。

   78、2001年,中山市委提出今后全市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作风建设水平的“三个进一步提高”的发展要求。

   79、2002年,古镇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称号。


三、小词典

   党的一大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统一了党内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认识,“三大”结束后,中共各级组织加强了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工作。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八七会议的总方针 1927年8月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沈阳北郊柳沟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当夜突袭中国军队驻地大营。由于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入敌手。

   抗战时期三大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以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等统称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

   整风运动 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内开展了马列主义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
党的七大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去夺取革命胜利。

   “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1948年秋起,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

   “五反”运动 1952年,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倡议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步 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南巡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沿海发展战略 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买蔗埔起义的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员。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亦派出大批军队包围广州的进步团体,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在反革命势力步步逼近的紧急形势下,中山县委根据省委指示,于4月23日在卖蔗埔举行武装起义。这是中共中山组织领导农民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今后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抗战期间党领导的武装组织形式 领取国民党军队的番号,挂国民党部队的招牌,发展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派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团队、乡村武装等掌握武装;秘密组建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等。

   建国初期中共中山县委的基本任务 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没收官僚资本,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中山县支前指挥部 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中山县委于1949年11月成立中山县支前指挥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集车船、柴草、粮食等物资支援前线。

   中山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典范 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中山出现了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和群众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梁祥胜两个全国先进典型。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这两个典型材料写了按语,加以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