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玄凌 白挽尘:千年广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2:04

    前9世纪:广州最早地名出现

    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今天广州一带的百越民族和长江中游的楚国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或“楚亭”)来纪念这种友谊。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形,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前214年:任嚣筑番禺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将任嚣、赵佗等率兵平定岭南,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南海郡辖下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这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任嚣出任南海郡尉,他主持在番禺县内修筑城池作为郡治,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城址在今广州市区仓边路、越华路、豪贤路、广大路、中山四、五路至芳草街一带。此为广州建城之始。

    秦代:大型造船工场建立

    秦代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建成大型造船工场,有三个造船台,最宽的2号船台,宽2.8米,估计长达100米以上,这处造船工场可同时建造数艘20吨~30吨的木船,是目前发现世界上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造船遗址。

    前206年:赵佗建南越国

    秦末,中原动乱,群雄割据。南海郡尉赵佗攻取桂林、象郡两郡,于公元前206年据岭南三郡之地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以番禺(今广州)为国都,并进一步扩大任嚣城的范围,增筑为赵佗城(又称番禺城)。此时从广州始发的中国最早的海上通商航线已形成。

    前196年:陆贾出使番禺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服赵佗归汉。赵佗起初态度冷淡,陆贾在番禺城西筑土城为驻地,静心等待,耐心说服。赵佗最终接受汉朝所赐南越王印绶,归附称臣。汉高祖死后,吕后派兵攻伐南越,赵佗宣布脱离汉朝,南北再度分裂。汉文帝即位后,于前179年再遣陆贾出使南越。陆贾再次说服赵佗臣服汉朝。

    前112年:汉军破城灭南越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兵10万分兵数路征讨南越国。次年冬,两支主力部队抵达番禺城外围,攻破设置在石门一带的防线后,两军汇合一起从东南、西北两个方向攻入城内,纵火烧城,位于今中山四路的南越国宫署及御苑园林毁于战火。历经93年的南越国灭亡。

    前112年:首次远洋贸易起航

    公元前112年,汉朝以广州为起点,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洋航行的贸易。汉使率领的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广州起航,由南海沿中南半岛东海岸航行,经暹罗湾到达今印尼苏门答腊西北部,然后西行绕过孟加拉湾,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从广州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形成。

    99年:与罗马帝国通商

    99年,罗马商人开始来广州开展贸易,中国的丝绸开始成为地中海沿岸各国的贵族奢侈品。

    147年:佛教传入广州

    东汉建和元年(147年),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佛经翻译家安世高由海路来到广州,后北上江淮。

    东吴以后,外国僧人络绎不绝由海路来广州,从事传教和译经。吴孙亮五凤二年(255),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译出《法华三昧经》,这是佛经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

    217年:步骘迁州番禺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今梧州、封开)。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把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于番禺。

    226年:广州得名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吴主孙权因交州辖区过于辽阔,不易管理,乃分合浦郡以北的地方为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治所番禺(今广州)。任命吕岱为广州刺史。这是广州得名之始。所以称广州,是因为州治从广信迁来之故。此制实行一年即被取消,复合交广为一。

    吴永安七年(264年),交广再次分治,仍置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州治番禺。此后交、广分治成为定制。

    281年:第一座佛寺兴建

    281年(西晋太康二年),西竺僧迦摩罗到广州建三皈、仁王两寺,是广州建佛寺的开始。同年,西竺僧人强梁娄至在广州译《十二游经》1卷。401年(东晋隆安五年)宾国僧昙摩耶舍乘船来广州,在虞翻故居建王园寺(今光孝寺),有大殿5间,收徒85人。

    326年:葛洪南迁广州

    291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中原地区战事频仍,中原人大批避乱南迁。晋代宗教哲学思想家、科学家葛洪于306年首赴广州,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习炼丹术。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葛洪再次携眷南下广州,在今白云山脚的白云仙馆炼丹讲道种药,为民治病。后又在罗浮山辟山筑庵,建炼丹灶,度过晚年。

    葛洪妻子鲍姑是晋代著名的针灸医师,她在今广州越秀山下的越冈院(三元宫)修道,采用广州越秀山下生长的红脚艾,灸疗赘瘤、赘疣等疾病,治好无数患者,今广州三元宫仍有鲍姑殿、鲍姑井等纪念建筑。

    404年:卢循军队攻占广州

    399年(东晋隆安三年),孙恩、卢循在浙江起义。东晋元兴三年(404年)由晋安(今福州)浮海南下,10月攻占广州,俘虏刺史吴隐之。卢循自领州事,称平南大将军,军力发展到10余万人,遣使入朝。405年,晋命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卢占据广州5年多,建城于今河南小港路一带。今海珠区晓港路至万松园之间隆起地带,为卢循城故址。

    527年:菩提达摩到达广州

    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到广州传播禅学,是为禅宗初祖。后人将菩提达摩登岸的地方叫西来初地,并修建西来庵(今华林寺)作为纪念。

    537年:最早的佛塔

    537年(梁大同三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自海外求得佛舍利回广州,在宝庄严寺(今六榕寺)建塔瘗藏,这是广州最早的佛塔。

    549年:陈霸先起兵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岭南高要太守陈霸先攻灭勾结侯景叛乱的广州刺史元景仲,起兵北上勤王。55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陈朝,成为崛起岭南成帝业的第一人。

    594年:隋文帝建南海神庙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文帝下诏立祠祭祀南海,始在广州建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此后,历代皇帝每年都派官员举行祭典。现存海神庙占地30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海神庙,成为中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标志。

    661年:广州首设市舶使

    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创设市舶使(或称通好使、监舶使、押蕃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外事官,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以市舶为主时期的开始。。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

    整个唐朝,仅广州一地设立市舶使。市舶使由朝廷任命,多由岭南帅臣监领,或由宦官充任。

    676年:

    禅宗慧能光孝寺受戒

    676年,中国禅宗慧能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落发受戒,后创立“顿悟成佛”的教旨,成为中国禅宗佛教南派的创始人。

    唐初:开辟“通海夷道”

    广州是唐朝重要的出海大港。唐朝有7条通往外国的海上航线,最长的便是“广州通海夷道”,其航行线路是:广州———珠江口———海南岛———越南东南部———马来半岛湄公河———苏门答腊岛———爪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半岛———波斯湾,换乘小船,沿幼发拉底河溯流而上,可达巴格达。这条航线是16世纪以前亚非各国海舶航行最长的航线,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27年:岭南道治所设广州

    627年(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10道,其中岭南道治所设广州。辖今广东、广西地区。

    741年:唐朝设“蕃坊”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在广州城西今光塔路玛瑙巷、甜水巷一带设置供外国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侨居的社区———“蕃坊”,并设“蕃坊司”和蕃长,对外商进行管理,为住流寓于海滨湾泊之地的外商及家属安定的住处。史载“蕃坊”极盛时有外国侨民12~20万人。

    770年:接待4090多艘海船

    大历五年(770年),李勉任岭南节度使后的一年,广州海船岁至4090余艘。据《羊城古钞》记载,唐代有些年份广州港竟有80万人进出,从事中外贸易。“蛮声喧夜市,海邑润朗台”是对当时广州外贸盛况的生动描述。

    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

    879年(唐乾符六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占广州,自任“义军都统”,镇压了一批恶吏、豪强,但同时又成批杀害在广州的“蕃商”,打击了农业生产和海外贸易。第二年,黄巢军队离开广州北上。

    905年:刘隐拓展新南城

    905年,刘隐取得岭南节度使位。三国至唐末五代时期,广州城曾向南扩大,因临近江边,常为洪水所淹,刘隐凿禹山,取土垫高,拓展城垣,名为新南城。

    917年:刘龚称帝建国

    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刘隐之弟,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龚(又名刘岩)在广州称帝,改元乾亨,国号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翌年改称汉,史称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国都。大规模铸铜、铅两种“乾亨重宝”。这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

    919年:开凿西湖

    南汉乾亨三年(919年),刘龚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罚罪民凿长湖五百丈,史称西湖或仙湖。湖区北至今中山五路,南达惠福东路。湖中建洲,在此炼丹求仙药,故称药洲。此后,南汉国在广州城内外的越秀、白云两山及今泮塘、小北门、流花桥进行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宫苑、园林建设高潮。作离宫千余间,上千园林,其财源大都来自海外贸易。

    971年:北宋设市舶司

    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命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一个专司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由广州最高长官潘美兼任市舶使,这是中国有海关之始。

    997年:广南东路治所设广州

    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15路,其中广南东路(简称广东)治所设广州,为其后广州成为广东省省会奠定了基础。

    1045年:魏馞筑子城

    宋庆历五年(1045年),广州知州魏馞在南汉宫城范围修子城(又称中城),范围东抵甘溪,西抵古西湖,南至大南路,北至越华路,周长2.5公里,“雉堞三百”。

    1068年:兴建东城

    宋熙宁元年(1068年),广州知州张田在子城东建东城,以赵佗城东部旧址为基础,西接子城,东至芳草街,北至豪贤路,南抵文明路,“环七里”。

    1068年:修建最早的砖城

    宋熙宁元年(1068年),吕居简、王靖烧砖改建东城和子城,这是广州见诸史志记载的最早砖城。

    1073年:

    建西城保护外商社区

    宋熙宁六年(1073年),广州经略使程师孟为保护广州的外商聚居地,在子城之西筑西城,“周十三里”。子城、东城、西城后并称为宋代三城。

    宋代:开设蕃市、蕃学

    宋代在今光塔路的外商社区“蕃坊”内设置“蕃市”和“蕃学”。“蕃市”供侨居的外商交易。“蕃学”是应蕃人要求,由地方政府兴办的学校,诸蕃子弟均可入学,学习中国文化。宋代的“蕃坊”居住着众多的外国富翁,蕃长辛押陀罗,家资数百万。蕃商蒲亚里一次运来的货物,价值达5万余贯。蕃坊最繁盛时期光塔路一带有“蕃汉万家”。

    宋代:西村窑、沙边窑兴起

    宋代各地名瓷汇聚广州出口,促进了陶瓷业发展。广州西村窑、番禺南村沙边窑群产品深受海外欢迎,出口量很大。

    1279年:元军占领广州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水、步骑军2万由海道南下,都元帅李恒率步骑由陆路南下,会歼南宋军队残部。十一月,李恒率步骑越大庾岭入广东,取英德后南下,占领广州。

    元代:广东道治设番禺

    元朝在岭南地区没有单独设置一级行政区划,而是将原来宋代以广州为治所的广南东路辖区归江西行省管辖。江西行省置广东道,辖广州路等14路,道治与路治均在番禺。

    元代:失去第一大港桂冠

    元代,泉州一度超过广州,成为中国最大对外贸易口岸。

    1368年:明军入广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由福建海道入广东,与先遣由湖南征广西的杨瞡及江西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部互为犄角,进军两广。四月,廖永忠率部抵广州,元广东行省左丞何真势穷出降。

    明代:首设广州府

    明代设广州府,辖连州、番禺等15县。

    1370年:明朝设市舶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广州设市舶司,负责对占城、暹罗及后来的西洋诸国的贸易。其后,因沿海不靖,一度撤市舶司,关闭对外口岸并实行海禁,只允许进行由政府统制的以“朝贡贸易”为形式的对外商业交往,禁止民间私自往来交易。

    1380年:三城合一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将广州宋代所修的三城即中城(又称子城)、东城和西城联合为一。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一定的改造,拓展城的东部和北部,使广州城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周长21里,史称明代老城或明城。

    1380年:修建镇海楼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为我国四大镇海楼之最,高28米,深16米,阔31米,红墙绿瓦,“为会城壮观”。大楼雄据山巅,为广州的标志建筑。历代多次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1403年:恢复广州市舶司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放宽海禁,复置广州、泉州、宁波三市舶司,负责查验来华贡使身份、安排贡使食宿、管理口岸互市贸易及抽分征税。

    1405年:西关设置“怀远驿”

    明永乐三年(1405年),因诸番来华渐多,市舶司在广州西关十八甫建造“怀远驿”,专门接待外国商使,有房舍120间安顿外商。

    明中:限制朝贡贸易

    明中期以后,政府对朝贡贸易的贡期、贡船数目、随船人数、进境路线及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限制性规定。限定占城、真腊、暹罗及西洋诸国入广州港,3年一贡。

    1449年:黄萧养起义

    黄萧养,广州府南海县(今顺德)人,曾被明政府以盗贼名义关在广州司监。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率领囚徒越狱,与狱外同伴会合后揭竿起义,向广州城进发。击溃总兵官安乡伯张安率领的水军和都指挥使王清的援军,乘胜分兵进攻新会、佛山等地。在大良(今顺德)建立“大东国”,自称顺天王,改元东阳,设官分职。明景泰元年(1450年),黄萧养在与明军作战中牺牲。起义军余部退出广州。

    1523年:首次一口通商

    明嘉靖二年(1523年),因宁波发生日本两拨贡使互争勘合表文的“争贡之役”事件,明世宗采纳夏言一派官僚“倭患起于市舶”的意见,实行海禁,关闭对外贸易,废罢泉州、宁波二市舶司,止存广东市舶司,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惟一口岸。至1566年共43年。

    1583年:利玛窦抵达广州

    1583年(万历十一年)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广东香山县(当时属广州府),从此开始了西学东渐。

    1599年:复置广州市舶司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取消海禁。

    1602年:东印度公司试探贸易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英国设立东印度公司,享有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万历三十年(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随后派船来到广东,试图在广州打开贸易之门。

    明末:增筑南部新城

    明后期,在老城南增筑新城,今万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为新城的南界。

    1646年:南明40天小朝廷

    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朱聿(钅粤)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政权,仅存在40天。

    1646年:清军攻广州

    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清廷命佟养甲、李成栋由闽南攻广东。清军趁广州的绍武和肇庆的永历两个南明小政权互相攻伐之机,于11月取潮州、惠州,12月攻下广州。同年,在广州外城南面加筑了较小的东西两翼城。

    1656年:再次一口通商

    为防止明朝遗臣郑成功、张煌言等活跃在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力量与内地联系,清世宗顺治帝于1656年宣布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全国仅留广州一口岸。从1656年到1672年,在东南沿海“围海迁界”,三次强令闽、广、苏、浙沿海居民一律内迁50里,不准私人擅造500石以上的双桅出海大船,更不准民间贩卖海船给外国。

    1685年:设立粤海关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开放海禁。次年清政府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在广州设立了粤海关。这个机构在行政上由户部直接管辖,其行政长官称为监督:监督一职规定由满族人担任而且经常是由皇帝的近臣;实行广州“独口贸易”之后,在历时近百年的闭关政策实施期间,清政府一切对外贸易的条令均通过粤海关执行,一切中外贸易事务也悉数归其管理(中俄陆路通商除外)。

    1686年:设立十三行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政府将对外贸易的商人从牙行中分离出来,在今十三行路设立“洋货行”,统称“十三行”,由身家殷实又有一定信用的民间商行经申请审批后组成,是政府唯一承认的外贸机构。十三行分工为外洋行(专门办理外国商人来粤贸易业务)、本港行(专门办理暹罗贡使及商人贸易事务)、福潮行(专门办理潮州、福建商人的对外贸易业务)三种。行商的主要作用是:(1)包销外商运来的商品;(2)代缴关税和各种规银;(3)代替外商购买各种出口物资;(4)对外国商人的一切行动负保证监督之责;(5)代表政府向外国商人传达政令,办理一切交涉事宜。为了接待外国商人,行商在十三行街还设有“商馆”,亦称“十三行夷馆”。

    1689年:东印度公司直航广州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次派商船直接到达广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口岸通商后,英国东印度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对粤贸易。

    1699年:东印度公司设商馆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十三行设立了商馆,派出“大班”(即公司的特派委员会主任)管理商务,英国对华贸易才迅速发展起来。从18世纪初期起,与英国的贸易就占中国对外贸易的首位。

    清初:黄埔村港口兴起

    清朝康熙年间,位于琶洲黄埔村的酱园码头取代原来位于下游南海神庙的码头,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主力港口。

    1720年:十三行成立同业公会

    1720年,十三行洋行组织了一种同业公会式的团体,称作“公行”。乾隆十年,又在行商中推行保商制度。清政府通过“公行”贯彻政府外贸政令并管理外商,以官制商、以商制夷,官府不直接与外国人打交道。

    1757年:十三行垄断全国外贸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撤漳州、宁波和云台三口岸及海关,仅保留广州口岸一关,并特许广州十三行行商统一经营全国对外贸易,在西关的珠江河北岸设立夷馆,规定为外商办理商务及居留之地。十三行行商从此一手包办并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业务。广州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商业特区,特殊地位持续至1842年,促进了广州的繁荣。

    1759年:限定外商居留期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一、外商只能在每年5至10月在广州居留贸易,期满必须随船回国,或去澳门;二、外商到华只准住在行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三、华商不得向外商告贷,外商启用华人只限通事和买办;四、外商不得雇人传递信件到内地;五、加强河防,监视外船行动。1809年和1831年,又先后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严格管制广州外商的活动。

    1762年:特许洋行出口丝绸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特许十三行贸易的外国商船各夹带2000斤丝织品出口,洋行货栈的外商不禁“欢呼感戴”。

    1773年:英国向广州倾销鸦片

    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鸦片专卖权,从而向广东大量倾销鸦片。此后,从1778到1800年,共输入鸦片4000多箱,至鸦片战争前夕达4万余箱。广州成了鸦片走私贸易的中心,广州的外国洋行更成为鸦片贩子的活动据点,鸦片烟馆到处可见。

    1784年:首开中美贸易

    1784年2月22日,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载重360吨的商船从美国纽约、启航,向中国广州航行。它渡过太平洋,绕过好望角,通过印度洋,经过六个多月的航行,于同年8月28日到达广州黄埔港。这是第一艘到达中国国土的美国船只,也是中美直接贸易的开始。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广州成了美国沿海商人发迹的重要场所,美国第一代富翁的发迹多与广州有关。

    1807年:基督教传入广州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派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受英国伦敦布道会的派遣来华,首先来到广州传教。他是基督教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国传道会和传教士,在广州译出第一本中文圣经。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广州成立全国最早的在华医药传道会。作为传教士,为了传教,他曾做了许多有利于中英、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广州乃至整个近代中国开放的事情。

    1805年:种牛痘法传入

    1805年(清嘉庆十年),种牛痘法(1876年英国创立)由吕宋传至澳门。当时的南海商人邱(在澳门经商,研习牛痘)得到广州洋行商人潘有度等捐银资助,在洋行会馆开设牛痘局,种牛痘法遂传入广州。邱?著《引痘略》(又名《引种牛痘纪要》)在传播牛痘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使种牛痘法逐渐在国内推广。

    1817年:阮元督广

    清嘉庆二十二年至道光六年(1817~1826年),著名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其间多方延聘人才,设局编修《广东通志》,捐资倡办学海堂书院(堂址今广州市二中),遗德岭南。

    1837年:广州首设外国领事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国派遣义律任驻华商务监督和政府全权代表,同年到达广州,履行领事职责,是为广州有外国领事之始。

    1838年:万人禁烟大示威

    从19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夕,英美等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1838年12月12日,两广总督邓廷桢主持禁烟,将一名鸦片烟犯何老金押到十三行洋馆前广场处决。英美商馆的鸦片贩子捣乱刑场。这一侵犯中国主权的蛮横行为,激起广州市民的无比愤怒,上万名群众自动起来包围了外国商馆,拆毁木栅栏,以砖瓦石块为武器,打碎商馆窗户,反击外国侵略者破坏禁烟的挑衅。这是广州民众最早的一次反对西方列强的斗争。

    1839年:林则徐广州禁烟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到达广州查禁鸦片,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支持下,下令查封广州所有烟馆。3月18日林则徐向外国鸦片烟贩传令缴出鸦片,并要求具结声明永不再贩运鸦片。开始外国烟贩拒交鸦片,林则徐采取坚决措施,宣布对停泊在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先行封舱不准卸货,同时撤出外国商馆内全部中国雇员和工人,派兵包围外国商馆。4~5月间,英美鸦片贩子被迫陆续呈缴鸦片327.6万多斤,在林则徐主持下,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其当众销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为由派遣“东方远征军”发动对华战争,6月28日,“东方远征军”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当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率领广东军民严守海防,使英军进犯广东阴谋不能得逞。7月英军攻占定海,8月到达天津河口,威胁北京。道光皇帝派琦善“劝慰”英军退回广州等候谈判,随即令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英国谈判,并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

    1840年:进贡洋货定制取消

    1840年,因鸦片输华的冲突,清政府下令断绝中英贸易,十三行因此失去了主要的交易对手,洋货来源寥寥。为此,皇帝下令“不必多方购求西洋物品”,每年进贡洋货的定制也随之取消。

    1841年:英军兵临广州城下

    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各要塞。在钦差大臣琦善主和避战的方针下,清军军心涣散,英军一天攻下虎门天险六个炮台。英舰长驱直入,沿途守军不战而逃,英军兵临广州城下,迫使清方无条件恢复贸易。

    1841年:签订中英《广州和约》

    鸦片战争中,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清廷新派到广州主持军事的皇侄奕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妄想一战邀功,下令袭击英舰,结果误烧民船。翌日,英军大举进攻广州、激战五天,占领广州城北所有炮台,奕山竖白旗投阵,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5月27日签订了休战协议,是为《广州和约》。主要内容是中国向英军缴交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国商馆损失费30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英军退出虎门等条款。英国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让香港,修改和约,因未满足其要求,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

    1841年:三元里抗英

    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三元里村民在菜农韦绍光领导下,在北郊三元古庙集会,决定武装抗英,以三星黑旗作指挥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诱敌军至预设的包围圈牛栏岗,经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其中有两名校官),英军逃回四方炮台。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的义勇也闻讯赶来助战,达10多万人。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1842年:取消十三行外贸垄断

    1842年8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臻鼎查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同年,清政府被迫停止广州十三行统揽外贸。广州垄断中国外贸的地位被打破。鸦片战争后20年间,广州外贸呈现了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最终让位于上海,而退居次要的地位。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洪秀全1814年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1843年与冯云山等人在花县创立拜上帝会,并发展了最早的一批教众。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由此揭开序幕。

    1844年: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即《黄埔条约》。内容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该《章程》规定法国享受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法国人还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条约签订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

    1845年: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

    1845年,英商柯拜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立柯拜船坞,这是外资在广州建立的第一个大型工业企业,也是外资在我国兴办的第一个企业。

    1854年:洪兵起义围攻广州

    1854年(清咸丰四年)6月,广东天地会发动响应太平天国的洪兵起义。在攻克州县城池后,各地义军设官理民,大都对太平天国表示拥戴,或自称为太平天国一路诸侯,或用太平天国的正朔发布告示,或仿照太平天国的官职和封爵。1854年8月,起义军开始围攻广州城。

    1856年:英军焚毁十三行

    1856年10月23日,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缉拿“亚罗”号走私船,派军舰进入珠江,炮轰广州,挑起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入广州城,放火焚烧十三行一带民居、店铺千余家。具有170年历史的十三行商馆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十三行从此消失于世界商业舞台,其在经营对外贸易上独领风骚的辉煌遂成历史。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7年12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抢去蕃库银22万多两、铜钱9吨及总督府财物,洗劫商户、民居。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在侵略者的刺刀下,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此后英法联军占据统治广州达3年又9个多月。

    1861年:英法廉价强租沙面

    1859年,外商以河南来往不便为由,要求租借城外西濠口地方建筑新商馆,扩大商务。在英公使巴夏礼的迫逼下,1861年9月3日,广州官方与英国秘密交换“沙面租界协定”,将沙面划为英法租借地。地租每年制钱1500文。每亩地年租为制钱1500文(合银元2枚),租期99年。沙面岛共0.3平方公里(55英亩),英国租占西部,占80%;法国租占东部,占20%。沙面从此成为中国政府无法管辖的国中之国。

    1861年:法国强租广东布政司署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强租广东布政司署的东部做领事馆,直到1928年。

    1862年:华侨首次投资广州

    1862年,秘鲁华侨黎某等集资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这是华侨在广州开办的第一家企业,是近代华侨投资广州之始。

    I864年:开设广州同文馆

    广州同文馆开设的时候,馆址设在大北门内朝天街,两所房屋是租来的,规模很小。第一任提调为镶黄正白旗汉军协领王镇雄,第一任馆长为正白旗汉军防御谈广捕、候补县丞汤森。聘请了翰林院编修吴亮善为汉文教习,美国人谭顺为西文教习。第一期仅有学生20名。广州同文馆不仅是广州最早的外语学校,也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校。

    1872年: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在南海县西樵(当时属广州府)创办机器缫丝厂继昌隆丝厂,这是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带动了珠江三角洲一带缫丝业的发展。

    1879年:中国第一家火柴厂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巧明火柴厂,生产“舞龙”牌火柴。巧明火柴厂是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初期规模不大,手工操作,每天生产火柴10多笠(每笠1200盒)。其后相继办了7家火柴厂,工人达1400多人,均以“舞龙”牌为火柴商标。

    1883年:彭玉麟督师抗法

    中法战争期间,清光绪九年(1883年),清末名将彭玉麟受命到广州督师。他以镇海楼为海陆两军指挥部,精心部署抗法军事,使法国人在中法战争中不敢就近进攻广东。他在镇海楼上写下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1884年:张之洞督广

    清光绪十年至十五年(1884~1889)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他是清代第78任两广总督,在任时间约5年。

    1886年:黄埔造船厂创办

    1886年,张之洞在广州积极筹办洋务,在广州创设广东缫丝局、黄埔造船厂和船政局,织布纺纱官局等,刺激了广州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887年:创办广州枪弹厂

    张之洞在广州设枪弹厂以前,广州已设过两个制造武器的机器局。但终因经费不足,管理腐败而成效很差。1887年6月张之洞在广州番禺开始创建枪弹厂。经多年改进,可制毛瑟、马梯尼、士乃得和云者士等六种子弹。日产子弹2万颗。甲午战争期间,该厂生产的子弹拨了三十万发供抗击日寇战争使用。1889年9月,张之洞又创办了广州枪炮厂,制造近代火炮。

    1888年:广雅书院创设

    1888年,张之洞在广州创设广雅书院(今广雅中学)、广雅书局、北江书院等,编印广雅丛书,发展教育。

    1889年:广东钱局投产

    清光绪十二年(1886),张之洞于广州筹创“广东钱局”,鼓铸银币。光绪十五年(1889年)该局投产。全套造币设备均向英国的伯明翰造币厂订购,并聘请外籍技师。有印花机90具,产能每日铜钱260万枚、银币10万枚,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造币厂。厂房657尺×424尺。此外,张之洞在广州还创办了广州银元局。

    1889年:广州人用上电灯

    1889年,旅美华侨黄秉常在广州自办电厂,创办电灯公司,发电照明。共有两台100马力的发电机和两台1000伏特的交流电发电机,聘请美国威司任总工程师。发电量可供1500盏电灯照明之用。广州人第一次用上了电灯。此为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1891年: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1891年,在陈千秋、梁启超的建议下,戊戌维新运动领袖,南海人康有为在长兴里邱氏书院(今中山四路长兴里)创办万木草堂。康有为自任总教习、总监督。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前后历时7年,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和造就大批变法维新骨干,如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成了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康有为在万木草堂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成为维新运动的理论依据。

    1895年:孙中山筹划广州起义失败

    1895年,兴中会成立后的第二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分会,并筹划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他与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邓荫南等人在双门底的王家柯及云岗别墅设立起义机关,又陆续在咸虾栏等地设立大小分支机构数十处,在河南设立了炸弹制造所,请美国化学师指导研制。惜事机不密,为清朝政府查觉,起义未及发动即遭破坏,陆皓东等死难。这次未遂起义被称为乙未广州起义,是中国人民用革命手段来实现民主共和国理想的第一次尝试。

    1898年:第一所私立学校

    广州在1898年戊戌维新的风潮中出现了第一所由民间开设的新式学堂———时敏学堂。它是时敏学会出于襄助时艰的爱国热情,集资创办的,校址在西关多宝大街,校名“时敏”,有“敏于时务之义”。它仿照西方学校开设课程,并于1902年选派了9名学生赴日本留学。由于它是广州市最早的一问私立学校,也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900年:史坚如就义

    1900年10月,同盟会志士史坚如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被捕。12月在广州就义。

    1902年:广州第一所大学

    1902年,广州第一所大学———两广大学堂开办,校址设在广雅书院。首任总理(相当于校长)为浙江人姚文焯,首届招生160名。1906年,改名为广东高等学堂,罢招广西省学生。全校分设文、理两科(当时称为政科与艺科),学制三年,招生对象为中学毕业生和文化程度相当者。

    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

    在清末的立宪浪潮中,1909年10月14日,广东咨议局成立。局址设在大东门外马厂地,即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西侧。此楼由日本留学生、番禺人金溶崇、金溶芬等人捐建,仿各国议院建筑形式设计的。咨议局成立后,其中有进步思想的议员便积极利用这个合法的工具干预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向的事务。

    1910年:新军之役

    1910年2月11日,同盟会发动驻扎在广州城东北燕塘的新军起义反清。三千多起义新军就是从燕塘出发,分三路向广州城内进军的。清军抢占牛王庙(今先烈东路一带)与横枝冈,截断新军去路。激战终日,新军弹尽援绝,撤往燕塘。清军从杨箕村、从沙河、瘦狗岭、东圃、石牌一带包抄围攻。起义失败,100多新军壮烈牺牲。

    1910年:黄花岗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同盟会骨干会,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5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发动起义,黄兴率领130多名敢死队员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击毙卫队,焚毁衙署。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革命党人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成为辛亥武昌起义胜利的前奏。为纪念三二九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广东军政府于1912年始建烈士陵园。

    1911年:红花岗三烈士

    1911年,同盟会员温生才在广州大东门外咨议局前将清政府广州将军孚琦误认为水师提督李准,连发4枪将其击毙,温当场被捕,后壮烈牺牲。同盟会员陈敬岳与林冠慈行刺水师提督李准,伤其腰部。林冠慈当场中弹牺牲,陈敬岳被捕,同年英勇就义。

    1911年:辛亥革命成立广东军政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辛亥革命起义,广州起而响应。11月10日,胡汉民直入广州的广东咨议局礼堂,在黑板上用粉笔作自我介绍,群众便把他拥入休息室。胡汉民接受了广东都督大印,组建了广州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广东军政府。

    1912年:《中国日报》迁广州出版

    《中国日报》于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创刊,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革命报刊。后为同盟会机关报。民国成立后,该报于1912年从香港迁至广州继续出版。《中国日报》宣传民主,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每日销售逾万份,是当时广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于1913年11月15日被军阀龙济光下令封闭。

    1916年:旧桂系军阀占据广州

    1916年7月,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乘护国战争之机,进兵广东,占领广州。黎元洪任陆荣廷为广东督军,次年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将陈炳、莫荣新先后任广东督军,握广西、广东军政大权。

    1917年:孙中山建大元帅府

    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8月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建立护法军政府,9月1日,孙中山被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在广州士敏土厂建立大元帅府,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

    1917年:中国第一家橡胶厂

    1917年,马来西亚华侨陈玉坡、张志瑞等在广州合股创办中国第一家橡胶厂“广东兄弟胶厂”制造胶底鞋,价廉物美,风行一时,成为广州橡胶行业的开山之祖。

    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1918年5月,非常国会改组广州护法军政府,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保怿、陆荣廷、岑春煊7人为总裁,废除大元帅制。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

    1918年:拆城墙开马路

    1918年10月19日,广州市政公所发出一号布告,宣布拆除城墙、开辟马路。自此,广州古城墙、城门全部拆毁,墙基辟为大马路。仅残存越秀山上一段城墙保存至今。

    1920年: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920年初,谭平山、陈公博等在广州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

    1920年:粤军回师广州

    1920年8月,驻闽粤军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回师广东,桂军退回广西。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主政。

    1920年:陈独秀南下广州

    1920年底,陈独秀到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又委托谭平山(北京大学毕业生,广东高等师范教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等重组中共广州支部。

    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市政厅成立,孙科为第一任市长。是为广州建市之始。

    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

    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成立中华民国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设总统府于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南麓。

    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

    1922年5月20日,陈炯明的部下叶举率领60多营粤军,突然开入广州。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位于观音山上的总统府粤秀楼。孙中山退到位于珠江上的海军永丰舰上指挥平叛。再次被迫离穗赴沪。

    1923年:孙中山重返广州

    1923年2月,孙中山联络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驱逐陈炯明叛军,重返广州,3月1日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仍在广州士敏土厂设立元帅府。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召开。出席代表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广东党组织代表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参加了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使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大会讨论并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改造成为民主革命联盟,同时必须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次大会还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1923年:孙中山重返广州

    1923年2月,孙中山联络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驱逐陈炯明叛军,重返广州,3月1日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仍在广州士敏土厂设立元帅府。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召开。出席代表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广东党组织代表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参加了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使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大会讨论并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改造成为民主革命联盟,同时必须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次大会还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年1月20~30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今文明路钟楼)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海内外代表总数为196人,实际出席165人。出席会议的有孙中山、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元老和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等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孙中山在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大会正式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决定,还通过了含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的大会宣言和决议。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1924年:黄埔军校开学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正式下令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校名定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5月,军校第—期学生共500多人陆续入学。黄埔军校原名“陆军军官学校”,后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顾问帮助下,为建立革命武装而创办的新式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市郊的黄埔岛(又名长洲岛)上,故称“黄埔军校”。

    1924年:中山大学建校

    根据国民竞“一大”决议,1924年,孙中山任命邹鲁负责筹备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11月11日,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改广东大学为中山大学,成为广东培养多种建设人才的最高学府。

    1924年:平定商团叛乱

    1924年秋,10月10日,广州城内群众集会纪念武昌起义十三周年时,以陈廉伯为首的广州商团,突然发动武装叛乱。他们开枪向游行的人群射击,打死打伤几十人。他们筑起炮台,封锁市区,四处张贴“打倒孙政府”、“驱逐孙文”的标语。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支持下,孙中山从韶关北伐前线调兵回师广州。10月15日凌晨向商团叛军发起反击。仅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把广州商团的叛乱平息下去。

    1925年:孙中山北上

    1925年1月,孙中山应邀从广州北上讨论召开国民大会事宜,不久病逝于北平。

    1925年:东征陈炯明

    1925年1月,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准备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发表东征宣言,从广州出师讨伐陈炯明。

    1925年:全国总工会成立

    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工农联合等30多个决议案,并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为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枢,在发展工会组织、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斗争、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过重大作用。

    1925年:平定刘杨叛乱

    1925年5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在广州发动叛乱。6月,从东江回师的广东革命军队向广州市区的刘、杨军队发动猛攻,激战一昼夜,将叛乱平定。

    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在今广州广卫路成立。这是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

    1925年:省港大罢工

    1925年5月30日,广州发生了英帝国主义血腥屠杀示威游行群众的“五卅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6月19日,广州、香港工人举行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参加罢工的香港工人和沙面洋务工人达20多万人。7月初,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香港和广州两地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并在广州东园建立领导大罢工的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苏兆征任委员长。罢工委员会组织起2000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采取封锁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断绝食物供应,禁止英船、英货来广州等措施。这次罢工坚持长达1年零4个月之久。这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

    1925年:刺廖案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越秀南路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中外反动势力雇佣的凶手刺杀。

    1925年:沙基惨案

    1925年6月23日,广东各界人士对外协会举行声援上海“5·30”大会,大会之后举行了有10万人参加的反帝大游行。当游行队伍从西堤转入沙基一带(今六二三路)时,沙面英租界内英国士兵突然用机枪扫射,游行及观看民众当场死伤多人。此次惨案共死亡60人,伤109人。

    1926年: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打击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

    1926年:出师北伐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隆重的北伐誓师大会。各路大军从广州挥师北上,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广州起义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逮捕和杀害。为了挽救革命,广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2月11日举行起义。起义由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起义队伍迅速占领了珠江以北大部分城区,并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成为东方共产主义运动中建立的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但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猖狂反扑,广州起义经过3天浴血战斗之后失败了。

    1938年:广州被日军占领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广州光复

    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日本第21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和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分别签字。广州宣告光复。这是近百年来广东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8月,中国政府收回沙面,历时84年。

    1949年:海珠桥被炸

    1949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从广州败退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口号,妄图把广州城变为废墟。国民党政府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派遣军用黄色炸药100箱,于14日下午5时30分炸毁海珠桥,造成死伤市民400~500人,炸沉民船100多艘,震毁房屋数百间,受灾居民3000多人。解放后,1950年10月,海珠桥修复通车。

    1949年:广州解放

    1949年10月14日18时,解放军占领广州各重要机关,歼灭国民党残敌2000多人,解放广州的战斗胜利结束。解放军在府前路市政府大楼前台举行了隆重的进城阅兵式。10月28日,成立广州市人民政府,叶剑英任市长。

    1957年:首届交易会

    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简称“广交会”。此后,每年都在广州举办春秋两届交易会。

    1983年:解放北路发现西汉南越王墓

    在广州解放北路象岗山发现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这是广州考古史上空前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

    1984年:广州开发区成立

    国务院批准建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位于黄埔区,陆上面积8.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洪秀全1814年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1843年与冯云山等人在花县创立拜上帝会,并发展了最早的一批教众。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由此揭开序幕。

    1844年: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即《黄埔条约》。内容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该《章程》规定法国享受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法国人还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条约签订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

    1845年: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

    1845年,英商柯拜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立柯拜船坞,这是外资在广州建立的第一个大型工业企业,也是外资在我国兴办的第一个企业。

    1854年:洪兵起义围攻广州

    1854年(清咸丰四年)6月,广东天地会发动响应太平天国的洪兵起义。在攻克州县城池后,各地义军设官理民,大都对太平天国表示拥戴,或自称为太平天国一路诸侯,或用太平天国的正朔发布告示,或仿照太平天国的官职和封爵。1854年8月,起义军开始围攻广州城。

    1856年:英军焚毁十三行

    1856年10月23日,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缉拿“亚罗”号走私船,派军舰进入珠江,炮轰广州,挑起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入广州城,放火焚烧十三行一带民居、店铺千余家。具有170年历史的十三行商馆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十三行从此消失于世界商业舞台,其在经营对外贸易上独领风骚的辉煌遂成历史。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7年12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抢去蕃库银22万多两、铜钱9吨及总督府财物,洗劫商户、民居。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在侵略者的刺刀下,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此后英法联军占据统治广州达3年又9个多月。

    1861年:英法廉价强租沙面

    1859年,外商以河南来往不便为由,要求租借城外西濠口地方建筑新商馆,扩大商务。在英公使巴夏礼的迫逼下,1861年9月3日,广州官方与英国秘密交换“沙面租界协定”,将沙面划为英法租借地。地租每年制钱1500文。每亩地年租为制钱1500文(合银元2枚),租期99年。沙面岛共0.3平方公里(55英亩),英国租占西部,占80%;法国租占东部,占20%。沙面从此成为中国政府无法管辖的国中之国。

    1861年:法国强租广东布政司署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强租广东布政司署的东部做领事馆,直到1928年。

    1991年: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在广州举行

    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1992年:广州提出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广州市委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赶上亚洲4个新兴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水平,把广州建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到2005年,广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5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00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4年:广州定为副省级城市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广州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1994年:广深高速试通车

    广深高速公路全线试通车,全长122.8公里的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全线试通车。

    1994年:广花高速通车

    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广花高速公路于1990年3月11日动工,历时3年多建成。

    1995年:广九准高速开通

    广州至香港九龙开通准高速旅客列车。

    1995年:广梅汕铁路开通

    广(州)梅(县)汕(头)铁路全线开通客货运输。该路全长358公里。

    1999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十大城市第一名

    1月29日市统计局透露,1998年,广州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44.09亿元,比1997年实际增长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5万元,折合3323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职工平均工资为1438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6元,实际增长7.8%,名列全国十大城市第一名;人均消费性支出9422元,增长7.5%。

    1999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全线对外开放观光营运

    2月1日广州西站正式启用运输旅客。是月起,市政府建立每周新闻发布制度,这在国内大中城市尚属首次。6日至3月2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全线对外开放观光营运。观光期开行列车2010次,乘客达139.2万人次。

    1999年:内环路工程全面动工

    3月26日市政府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庆祝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下线仪式”。这标志着广州本田汽车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8日内环路工程全面动工。内环路全长26.7公里,总投资87亿元人民币,是广州市投资力度最大的市政项目,建成后将使广州市平均车速从现在的每小时约16公里提高到每小时22公里左右,车辆产生的废气可降低一半以上。

    1999年:地铁通车

    1999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通车。

    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4月3日至7日举行的’99广东(成都)商品博览会上,广州市的参展企业近100家,111个展位,为29个参展团之最。至5日止,共签订合同总额近18亿元。7日市政府办公厅与市电信局签署“政府上网工程”合作协议书。市政府的局域网联入163、169网。这标志着广州市“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花都市新华镇三东村被中央文明办确认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被省文明办确定为首批广东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之一,是日获得授牌。

    1999年:整治流溪河

    八月12日由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的流溪河流域综合整治防洪工程经一期大坳段正式动工。整个整治工程计划耗时10年,筹资25亿元。

    1999年:广州地铁二号线设计方案线路修改

    16日广州地铁总公司透露,重新修订过的广州地铁二号线设计方案将广州地铁二号线的起点海珠区琶洲广交会新址改为新洲岛,终点由白云区新镇改为江夏,全长由21.34公里增至23.32公里。

    1999年:广州市有111家外商投资企业获1998年全国外商投资先进企业称号

    7日第三次大型涉外法规政策说明会透露,广州市有111家外商投资企业获1998年全国外商投资先进企业称号。其中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获全国外商投资十大高营业额企业称号;美国通用电器塑料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获全国外商投资十大人均高利税企业称号;广州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广州文化假日酒店获全国外商投资先进饭店称号;107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称号。

    1999年:广州时代广场开业

    23日广州时代广场开业。该广场位于天河北路,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视察二沙岛、黄埔公园、广州东站绿化广场、人民广场、第十甫路商业街白云山等广州“一年一小变”的主要整治工程项目,对“小变”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1999年:广州天河软件园进园企业总数达318家

    1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确定至201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为385平方公里,比原定的555平方公里减少170平方公里。9日广州市政府软件产业新闻发布会透露,广州天河软件园进园企业总数达318家,预计当年软件总收入达20亿元,在基础建设、产业规模等方面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1999年:广州市基本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

    12月13日广州内环路最后一个标段麓湖立交段主体贯通。至此,26.7公里长的内环路全线贯通。15日是日晨零时起,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两台30万千瓦机组正式并入广东电网,成为世界最大的蓄能电站。17日广州市宣布广州已经基本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

    2000年:广州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9%

    1月10日,广州工业系统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1~11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9%。28日,广州市内环路全线通车21日广州市软件行业协会成立。

    2000年: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全面动工

    4月1日广州市高速公路总公司透露,总投资27.44亿元的广州市北部(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全面动工。5日是日起,广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警犬队的巡逻警犬在广州街头巡逻。这在国内尚属首例。14日广州地铁二号线火车站正式开工。

    2000年:番禺花都建区

    6月15日第87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会期由15天缩为122夭。26日闭幕。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番禹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禹区和花都区。23日,广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2亿元兴建的手机产业化基地在广州科学城奠基。产业化基地首期建设包括研发办公楼、生产制造中心及生产配套设施用地5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26日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至此,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2000年:关山月在广州逝世

    7月3日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艺术大师关山月在广州逝世。广州地铁一号线每天开行的列车,如今已由原来的226趟增加到250趟,行车间隔缩短1-2分钟。16日晚,广州的上空出现了持续时间107分钟的“月全食”天文景观,这是近300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月全食”。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畜能水电厂竣工。

    2001年:广州火车站新售票厅大楼正式启用

    1月1日《广州市地方税局定额发票抽奖试行办法》是日起实施。6日,广州火车站新售票厅大楼正式启用。该大楼共五层,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一楼为售票厅,占地2770平方米,内设50个售票窗口,二楼可容纳旅客4000人候车。新售票厅使用后,原火车站西票厅8日18时正式停用。18日首都博物馆珍藏的1000尊佛像“中国千佛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

    2001年:江南西路被批准为全国“购物放心一条街”

    3月13日广州市江南西路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全国“购物放心一条街”。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全国“购物放心一条街”之一。20日在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获得世界客车联盟最高奖——年度最佳旅游客车奖。

    2001年:广州首座垃圾资源分拣回收中心投入营运

    22日日处理能力达300吨的广州市首座垃圾资源分拣回收中心正式投入营运。24日广州地铁一号线通过国家计委委托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28日2001年国际(广东)食品博览会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4月1日闭幕。

    2001年: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在广州诞生

    4月15日第八十七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26日闭幕。本届交易会累计出口成交136.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7.49%,比上年春交会增长18.31%;首次由中国国际展览网全程进行网上追踪报道。23日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在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诞生。这标志着父母可以通过筛选选择优秀基因生育子女。

    2001年:广东省评出的最大50家企业

    5月24日市政府在南越王宫殿试掘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公布南越王宫殿遗址出土。六月1日是日起,广州市辖各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保税区全面禁止生产红砖。广东省评出的最大50家企业中,有广州汽车集团、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广州医药集团和广州轻工企业集团等广州市的企业25家,其经营收入达3600.8亿元,占50强企业的63.1%。

    2001年: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广州落成起用

    7月11日广州新体育馆正式对外投入使用。12日国家计委授予广州天河软件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称号,成为中国10大软件基地之一。第九届广州博览会开幕,17日结束。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博览会贸易总额达26.32亿元,其中广州市展区贸易总额近3亿元。九月22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广州落成起用。

    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历史新高

    10月14日访粤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非洲40国185名贵宾在穗参观。15日第八十八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26日闭幕。本届交易会规模为历届之最,参展企业达4000多家。累计出口成交总额14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联合国采购团首次来广交会开讲习班并了解中国的企业和产品。

    2001年:广州10区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17日广州最大的市内绿化广场广州东站绿化广场总体基本建成,总占地超过7万平方米。29日上午11时,广州市在越秀、东山、荔湾、海珠、天河、黄埔、芳村、白云、番禺、花都10区范围内进行防空警报试鸣。天河区还进行了防空实兵演练。

    2001年: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11月6日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广州市君华投资公司、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开发总公司等共同组建的"广州天象地效飞行器股份公司"经批准设立。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民用飞翼船制造基地在广州建立。是日起,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珠江三角洲"144小时便利签证"的优惠政策正式实施。在1月~10月的国内中高档轿车(排量2.0以上)市场销量排行榜上,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以29.7%的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2002年:广州新机场高速公路首期正式通车

    1月1日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广州新机场高速公路首期正式通车。首期通车的南线由广州至新机场,长23.976公里。6日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文化广场正式启用。

    2002年:广州市第一家新型货的公司正式成立

    2月1日是日零时起,在广州市区所有运行的列车实行全日24小时禁行鸣笛。禁鸣范围包括京广线棠溪站以南、广三线三眼桥站以东、广深线石牌站以北。9日广州市第一家新型货的公司“广州市白云通达物流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首批100辆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轻型货车投入市场营运。广州继上海之后成为国内第二个推出计程收费“货的”的城市。

    2002年:白鹅潭风情酒吧街正式亮灯

    7月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在广州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30家企业参展,成为亚洲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博览会。十五日位于芳村区长堤路沿江一线、总长1.2公里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正式亮灯。这是广州市第一条由市规划部门统一规划的酒吧文化街。

    2002年:“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揭晓

    23日广州机场高速公路接北环高速往深圳方向的三元里G匝道正式开通。至此,广州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面竣工。26日“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揭晓。新八景为云山叠翠、越秀新晖、珠水夜韵、古祠留芳、黄花皓月、天河飘绢、莲峰观海、五环晨曦。是日,市委、市政府在广州火车站广场水景瀑布景区前举行新世纪羊城八景的景名命名及授牌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评选羊城八景。

    2003年:广东爆发了非典型肺炎疫情

    2003年初春,广东爆发了非典型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人民打响了一场“抗非保卫战”。2月17日-18日,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表彰60户优秀民企和4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3月26日-27日,中共广东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在广州举行。6月29日,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

    2003年:广港澳个人游开通

    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香港正式签署,在CEPA框架下,粤港两地交流更频繁。随后,港澳个人游也在广东7个城市陆续开通。8月25日至27日,粤台产业合作论坛将于在广州举行。

    2003年:十项“民心工程”实施

    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通知,全省各地随即开始民心工程建设。10月18日-22日,全省公安机关“警民心连心”活动周在广东各地隆重举行。12月18日-19日,中共广东省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

    2003年:“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出台

    9月23日-24日,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11月3日-4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在广州举行。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提出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11月10日-12日,中国-东盟企业家交流研讨会在广州举行。12月5日,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2004年:广州GDP首季增长14.9%农民收入平稳增长

    按照新的统计法规,近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今年第一次GDP增长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广州市完成生产总值88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并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收入和支出同步增长的势头。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市外经贸运行情况良好,速度、结构、效益都有明显提高和改善。

    2004年:一季度穗外经贸进出口总值增28.88%

    2003年度广州市外经贸工作表彰会召开,广州市副市长陈明德出席了会议。据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外经贸各项指标稳中有升,一季度广州地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92.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88%;一季度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35个,同比增长6.33%。

    2004年:CEPA开始实施

    1月2日CEPA开始实施。13日,广州工业去年新增产值突破900亿。2月17日,华南地区首条芯片生产线落户羊城,中国南科集团股份公司已计划在广州科学城投资1.86亿美元设立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单硅晶有限公司,该项目近期将动工建设,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产。

    2004年:白云新机场验收

    4月11日,广州新机场验收1.6亿打造空港不夜城。20日,广交会第一期展今天落幕,客商成交创新高。21日,第一季广州国税同比增收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