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独宠无二:抗美援朝志愿军最大的一场败仗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5:18

抗美援朝志愿军最大的一场败仗分析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最大的一场败仗就是第三兵团60军180师被美军全建制地包围、歼灭。全师共损失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被俘,被俘人数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中方人数最多的一次,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也被美军俘获,他也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中方级别最高的被俘人员。56年过去了,大约也是这个季节,我们那么多的年轻战士,在陌生的国度以生命和鲜血染红了朝鲜的汉江两岸,永远长眠在那块土地上,那么多的年轻战士被俘后忍受一生记忆中永远也洗不尽的屈辱。那么今天我们以较为客观、现实的观点来分析、总结这场战斗的失利原因,我想也算是对那些早已逝去的年轻生命的一点最真的祭奠。

  志愿军180师被歼是在朝鲜战争志愿军发动的第5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1951年6月10日)第三阶段(5月下旬)期间,现在分析失利原因我认为如下较为可观的因素。

  1、志愿军入朝经过4大战役后有些盲目乐观

  51年5月时的志愿军,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战争洗礼后,已经逐步壮大成长起来,与“联合国军”的数次交锋,正逐步显现王者风范,战斗斗志和毅力都远远地超越了对手,全军无论统帅还是将士,都存在着较为乐观的倾向。当时的志愿军由于国内兵员较多,中央军委采取了“轮番作战、轮番休整的战术,新部队大量入朝,拿现代化的美军当陪练,用以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当时我军的装备也比刚入朝阶段得到了大量的补充,苏式装备已经配备到了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大批炮兵师、高炮师、侦察部队(现特种部队)也开进了朝鲜。当时新入朝志愿军所流传的口号是:“从北到南,一推就完。”可见乐观情绪蔓延的普遍。而统帅毛泽東和彭德怀在第4次战役后,也存在了打过38线,在38线附近在歼敌几万人,然后进一步向汉江南岸再推进,短期解决朝鲜战争的一些乐观想法。在此基础上,志愿军在美军刚刚结束攻击后的第2天,在并没有得到有效休整和补充后就匆忙地发动了第5次战役。

  2、美军战术的改变

  志愿军在第5次战役初期打得较为顺手,在汉江北岸歼敌2.3万,用7天的时间夺得了美军在第4次战役中用87天获得的地盘大部,其中杨得志兵团已经逼近汉城的北郊。而美军将领范佛里特在志愿军猛烈的攻势下,终于找到了志愿军的软肋,那就是补给跟不上。于是美军有步骤地节节撤退,但是每夜最多只是退却20公里,并在退却后迅速建立了新的纵深防御体系,以逸待劳等待一夜行程赶上来的志愿军,不让志愿军贴身速战。在这种新战术下,战场形势在卞德双方僵持不下,战线始终一线平推,不给志愿军造成突破口,新的机会。并且美军在相持中大量消耗了志愿军的进攻力和补给。而此时的凡佛里特早已在志愿军攻势最猛时,就暗自下令各线作战部队做好周密安排时刻准备返攻。

  3、南朝鲜伪军防线不堪一击,志愿军突击过猛

  志愿军在正面面对美军进攻无术之时,转向进攻南朝鲜伪军。5月下旬,在西线杨得志兵团佯攻汉城拖住美军的同时,东线中朝军队迅速打垮、并全歼了南朝鲜的第三军团的4个师,并且向南猛插。经过5天连续奋战,全线普遍向前推进50-60公里。其中12军已达到37线附近,有一个91团的志愿军战士竟然插入敌后150公里处,战场间距空隙过大。为后来美军利用现代化铁甲部队迅速实施贴近、分割、包围我军后撤部队打下了伏笔。

  4、我军补给跟不上战场的变化

  美军将领李奇微早就总结出了志愿军由于补给问题所产生的“礼拜攻势”。只不过在第5次战役中充分地被范佛里特所运用。在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的补给问题由于战场上志愿军穿插进攻的异常迅速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无空中优势,志愿军千里运输线长期遭受美军狂轰乱炸,许多参加战斗的的东线战士都穿着冬装在打仗。在经过5天对南朝鲜伪军的打击后,补给线彻底断了,连志愿军的军师长都喝不上稀饭,许多战士靠树皮草根充饥,有的甚至中毒身亡。面对如此情景,彭德怀无奈下令志愿军主力后撤38线以北班师休整。而在志愿军为等待补给不得不停止攻击准备后撤的3天时间里,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军两个师的机械化部队用10几个小时,行进了100多公里,及时堵住了南朝鲜军队防线以被志愿军打烂了的缺口,并迅速合围此时已经精疲力尽了的志愿军。而美军多只重装甲部队也利用优势迅速大举穿插志愿军后方抢占战略要地,设狙击点,12个师的以逸待劳的兵力也紧紧尾随后撤的志愿军。

  5、180师将领的指挥不利

  截至5月24日,志愿军12军军部和下设的两个师,以及27军主力部队,还有60军180师都被美军分割包围在38线以南,形势严峻。经过最初的混乱后,被隔的志愿军各部都坚定地向北展开突围。其中12军31师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堵口子,钻空子,很快地就跳出了美军的包围圈,并且还派人穿越火线给早已打过37线的那支深入敌方最远的91团传达了总部下令的撤退命令。陷入绝境的91团,一反常态,在团长的率领下先向敌后方大举挺进,又秘密涉过南汉江,绕道返向北方。经过六天靠野菜树皮生存下来的1000多名官兵,顽强地冲破了3个师敌军的围追堵截,全建制地与我军大部队会合,并且还带回来了顺手所抓的60多个南朝鲜伪军。而12军、27军其他部队也都凭借过硬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基本完好地跳出了美军的包围。但为什么60军180师没能回来呢?让我们看看180师将领是如何指挥的?a、首先在最初断粮时就没杀掉上百匹战马来给战士进行有效补充,后来战马也满山失散。b、再有就是执行上级命令过于呆板,不够灵活,后撤路线缺少变化。c、在被敌军围后不积极与总部和友军联络,反而下令砸了电台烧了密码。d、面对优势敌人不去集中兵力突围,却反而分散突围,最终导致主力群龙无首,深陷重围,直至被全歼。

  6、180师失败的其他因素

  为什么要谈其他的一些因素,其实180师的失败有些特定的因素是不可以回避的。战争历来都是如此,一些特定的细小因素也会改变胜负的。首先 180师是一个很弱的师,缺少必要的战斗经验。他的前身是由前些天出现“窑奴”的山西洪桐县解放战争期间一个县大队升级组建的,该师组建后由于全国战争形势一片大好,根本没有打过大仗,无战斗经验,可谓先天不足。师长是一个无战斗经验的老政工,而其他的干部和骨干也大多没有单独作战经验,士兵都是刚刚解放过来的国民党士兵(后来成了战俘问题的焦点),全师干群关系互不信任。在这种背景下,所以才会有后来在被围后师长竟下令分散突围,却带着副师长、参谋长以及上百名干部和骨干丢下其他士兵之不顾,在5月27日溜出了敌军包围圈,撤到了38线已北。如果当时师长能坚决带领所有士兵突围,我想也不会损失那么惨重。而政治部主任却亲率一些战士在语言不通,地形陌生的南朝鲜还打了一年的游击才被美军抓住,可见当时若是坚决地突围,180师是不至于全军覆没的。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说,就是60军180师是归志愿军第3军团所管。当时的第3军团指挥者原是陈赓,第5次战役期间因病回国,接替指挥者就是现在《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将军,当王近山指挥的3军团刚接到总部后撤命令后,他的电台车就被美机炸毁了,兵团总部与下级作战部队一下子失去了联系,指挥在特定的时候失效了,战场上瞬间的变化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后果,这也不能不算是朝鲜战争期间一个极大的遗憾。

  7、志愿军总部战略指挥上的不足

  在第5次战役没开始之前,志愿军总部就对如何打这场硬仗产生了分歧。当时主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提出把敌人放过来,我军拦腰一截的打法。理由是这样首先能保证我军成建制地歼灭敌军,再就是可使新入朝的我军部队能够以逸待劳,战争准备会更为充分。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副司令员韩先楚也都支持洪学智的打法。但彭德怀考虑放进敌人后我们这边过于平坦利于美军的坦克作战,再就是我们这边所储备的物资、粮食都会有损失等因素,坚持主动出击打出去的战法。洪学智向彭总提了三次意见都被彭德怀拒绝。事隔多年,彭德怀也承认:“洪学智当时的意见是对的”。彭德怀是一个不能原谅自己过失的元帅,多年后的自传里,他还是不断反思自己一生中的四次失利,其中朝鲜战争第5次战役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