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无敌大小姐:红军为何丢失井冈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3:17

红军为何丢失井冈山:王佐袁文才被杀后旧部反水

核心提示:袁、王被杀直接导致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1930年3月下旬,袁文才部以其妻叔谢角铭为首,王佐部以其胞兄王云龙为首,联名给湘赣省政府打电报,“电告反赤”,并在茅坪成立边防保卫部,完全控制了过去红军赖以最后据守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是反映井冈山会师的油画。井冈山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 新华社 供图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1年6月30日,作者:黄昌成,原题:《井冈山:从绿林啸聚到革命摇篮》

七月的脚步越近,井冈山就越红火。在其中心景区茨坪镇,每一棵绿化树都红旗招展,数不清的旅客在每天早上登上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大巴,往返于茅坪、大井等红军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一直到夜幕降临回到住处。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许多游客都往井冈山来,我们所有的房间都住满客了。”一家三星级酒店的前台客服说,“这是十年来最为火爆的一次。”

早在1927年,井冈山也曾迎接过一批客人。在当年的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撤退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当地“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的配合下进驻井冈山,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开创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井冈山便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而著称于世。

八十多年后,当年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洞开山门的袁、王两家的后人们也早已开枝散叶,各自为生活而忙碌。

王佐的曾孙、已经67岁的王生茂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退休后,近来又被江西省干部学院聘为特约教授,主讲“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去年就讲了300多场,今年到现在讲了60多场,估计全年下来不会比去年少。”

从汝城到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东临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

但按照1927年8月中央和毛泽东在《湘南运动大纲》以及秋收起义计划,工农革命斗争中心是地处湘南的汝城而不是井冈山。

汝城,位于湘粤赣三省边界的大山区,处广东北上湘鄂的交通大道。当时汝城已经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驻汝城特委,工农革命军达4000人,枪千余支,工农革命群众达五万多,被誉为“新湖南”和“东方彼德堡”,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

其时中共的计划,割据湘南一是为了策应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东江,准备在广东建立革命政府之后搞第二次“北伐”;二是形成一个革命中心,带动湘粤赣三省革命。

秋收起义爆发后,革命军撤退到浏阳市南隅的文家市,前委会议否定了“攻浏阳直取长沙”的既定方针。9月19日晚,前敌委员会在里仁学校的一个大教室开会,师长余洒度等人坚持要攻打长沙,而毛泽东则坚决不同意。“他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最后,毛泽东的战略退却意见获得通过,会议最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定。

孰料部队在假道湘赣边界前往湘南途中又生变故,在卢溪的白泥岭遭到赣敌朱士桂部的袭击,损失700多人,总指挥卢德铭阵亡,剩下800多人的队伍进入莲花县城。

在进城次日,原浏阳县工农义勇队的中队党代表宋韵琴(后改名宋任穷)携带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赶到,并向毛泽东转达了汪的口信:“毛应该开到赣西的宁冈去,那里有我们党的武装,有我们党领导的几十支枪,其余的事都写在信上。”

因为中央曾规定,秋收起义前委到了哪个省的地面,就要接受哪个省委的领导;而原定前往湘南是以一个师的军力为前提,而当时部队只剩下1000人,出现了枪多人少的情况,军力的变化决定了原计划行不通;再加上湘赣边界各县没有驻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这对军事上接连受挫的工农革命军非常有利。

“江西省委带给毛泽东的这封信,是一个十分重要、可靠的信息。这封信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决策性作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伯流和井冈山学院研究员陈钢在他们合著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一书中这样认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