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世长安:郭美美”舆情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8:37
  郭美美”舆情解读作者:祝华新、沈阳来源:人民网来源日期:2011-6-29  

  ·【舆情】该事件最早的卖点在于美女、炫富、豪车,慢慢牵扯到社会机构、高官、富二代,加上带有一定惊悚性质的现场直播式的人肉搜索,久不回应和相对无力的官方表态等诸多因素把这一事件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新趋势】这次传播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本次事件基本没有上各大门户网站,依靠社交网络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演进,充分发挥了微博的轻快和天涯的围观特点。初步形成了碎片化传递和深度挖掘的微博和天涯的媒体紧密合作模式。

  ·【信息黑洞】微博应该已经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平台,最近新浪微博的日搜索次数已经超过QQ就是明证。照此趋势下去,微博应该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黑洞,具有高度的信息引力,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信息鸿沟,就是上微博和不上微博的人群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异。

  ·【人肉搜索】发起人肉搜索的门槛在降低,官员是面对人肉搜索较为脆弱的群体。

  ·【隐私】私有信息在特定条件下会触发蝴蝶效应,成为公共话题。同时庞杂纷乱的社交网络信息化,又给当下的网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分析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保护个人隐私,又维护公共群体利益,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平衡性问题。

  ·【微博自我净化】就微博自身而言,我们观察到在今年二季度,博友的言论理性意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发现言论不实都会及时删除,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负面信息总是传播的更快更迅速,这就对我们的应对部门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否具有彻底的自我净化功能还有待研究。

  舆情背景: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众微博网友人肉搜索其相关信息,并使该事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会商嘉宾:

  

 

  沈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新疆大学客座教授,美国PSU访问学者。撰写多篇互联网方面的内参,研究成果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联社、BBC、Nature等千余家媒体报道转载。申请四项专利,研发50余款软件,自己编码17款,用户遍布国内外百余高校。创立了超千人的ROST 虚拟学习团队。先后主持近十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委员及期刊编委,赴工信部和360等机构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是中国较早开展微博研究(2008年)的学者。

  主持人:

  祝华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会商实录:

  主持人:欢迎沈阳教授第一次作客人民网舆情会商室!这几天郭美美的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今天南京《东方卫报》头版的大标题是:《郭美美的事没弄清楚,中超队员没心思踢球》。从舆论生成的角度看,您觉得这个事件成为热点舆论,可能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比如公众对新富特别是炫富人群的意见,对公益组织透明清廉的关注,是不是也不能排除背后可能存在网络推手的商业化炒作?

  沈阳:大家好。该事件最早的卖点在于美女、炫富、豪车,慢慢牵扯到社会机构、高官、富二代,加上带有一定惊悚性质的现场直播式的人肉搜索,久不回应和相对无力的官方表态等诸多因素把这一事件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目前情色类事件对于普通网友是有吸引力的,开始也是从美女角度切入,逐步扩展到草根民众较为痛恨的贫富差距问题,人们深入思考自然会问,一个年轻女孩是如何暴富的,这个时候挖掘出红十字会的关联性,自然对公益组织的透明问题关注起来,联想回忆到某些历史不良记录,诱发公众情绪爆发,当然天涯剧情的突然死亡,导致其更加富有戏剧性,最终演变成一场超级蝴蝶大戏。目前还不能断言最早的肇因是炒作、但是在事件演化过程当中,各方博弈较为明显。

  大量有正义感的普通网民、期待真相的围观群众、少量炫耀欲望的狂欢者、商业炒家和极少量火中取栗的阴谋家,这些人都已聚势而出。

  主持人:央视追问郭美美是谁,指出“有声明,更需要证据”,红十字会有责任用事实来向公众证明真假。您觉得红十字会对此事的应对是否及时和充分?红十字会总会称对今后继续“恶意炒作此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有网友诧异,红十字会为什么不首先对冒用红十字会名义的郭美美本人,追究问责?

  沈阳:应对还不够充分和及时,红十字会至少应该对网友提及的各项证据作出充分回应,在可能的情况下,成立调查委员会(如果事态扩大,需要外部调查介入)。在舆情应对中比较忌讳隔空喊话,鸡同鸭讲,应该就事论事,有一说一,比如郭美美的钱到底哪里来的,网友出示的商业红十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回避问题。在网络时代,一般情况下,删帖有效,但是一旦信息充分扩散,删帖会导致事态的急剧扩大。网友问的问题,也是我们感到困惑的,希望有关方面认真细致回应。为什么不应对除了利益因素,我想还有一点就是传统的公权调查的速度远落后于网络掘密的运作速度,这一实际因素也不可忽视,但无论如何相关部门都应该公开快速透明的积极应对。

  主持人:从郭美美事件舆论的发展脉络看,从网民爆料到各种意见和情绪的表达,BBS(如天涯社区)和微博客(如新浪微博)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未来微博客会否取代BBS,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力平台?

  沈阳:天涯在此次事件中充当了人肉搜索大本营,信息公开的发源地,网友娱乐的公开舞台。而微博则提供了一个信息快速扩散,形成事件引力的急速传播平台。微博在汇聚意见领袖的观点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发声的话筒。因此微博起到了挖掘机和放大器的作用。

  这次传播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本次事件基本没有上各大门户网站,依靠社交网络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演进,充分发挥了微博的轻快和天涯的围观特点。初步形成了碎片化传递和深度挖掘的微博和天涯的媒体紧密合作模式。

  从未来看,有可能微博和天涯的功能特点会实现某种程度的整合。微博应该已经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平台,最近新浪微博的日搜索次数已经超过QQ就是明证。照此趋势下去,微博应该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黑洞,具有高度的信息引力,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信息鸿沟,就是上微博和不上微博的人群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异。

  沈阳:人肉搜索是一种生产力,可以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节省大量调查成本。人肉搜索也是一种全民娱乐式的搜索活动,是网友独特的一种参与性娱乐方式。

  网友和媒体存在泛人肉搜索心理,随着搜索技能的提升和虚拟活动社会性的增强,网友碰到不如意的人或者事物,在言谈和实际行动中将更多使用人肉搜索,发起人肉搜索的门槛在降低,官员是面对人肉搜索较为脆弱的群体。

  主持人:从“微博开房”局长开始,人肉搜索的双刃剑,隐私保护的边界在哪里?微博的活跃,似乎让虚拟与现实,让公开与隐私,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其实,在很多场合,从那位局长到眼前的郭美美,这些隐私本来是他们自曝才引发围观的。

  沈阳:这就说明在自媒体时代存在两中类型的信息:私密信息和公共信息,在当前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权富阶层的信息公开对于社会进步是有意义的。最近的事件充分表明微博生活化的趋势。由于新生代都是E世代,因此不论是演员、警察、富少、官僚都有微博,而网友分析年龄大一辈的人主要还是通过对传统报道的图片资讯为主来分析。

  私有信息在特定条件下会触发蝴蝶效应,成为公共话题。同时庞杂纷乱的社交网络信息化,又给当下的网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分析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保护个人隐私,又维护公共群体利益,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平衡性问题。

  主持人:在郭美美事件中,网友的不少猜测后来都被证伪了。您如何看待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客这个新兴的言论平台?它会不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导致人心浮躁和社会不稳?或者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本身就有自我净化的功能?

  沈阳:谣言不可怕,没有互联网之前照样是谣言满天飞。例如前段时间的抢盐事件恰恰主体是不那么上网的群体,因此不能夸大互联网或微博谣言负面的一面。我们要在鼓励公民自由发表言论和防止谣言上取平衡策略。互联网和微博是现实的镜像,关键还是要把现实的事情做好。围绕互联网中反映出的问题,抓大放小,一件件处理好。就微博自身而言,我们观察到在今年二季度,博友的言论理性意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发现言论不实都会及时删除,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负面信息总是传播的更快更迅速,这就对我们的应对部门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否具有彻底的自我净化功能还有待研究。

  就目前而言,微博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构建民间辟谣联盟,对粉丝数量在一定值以上的(比如1万)进行实名认证(我把这个叫做R认证),同时实行V网友首发负责制,每个有影响的自媒体都应该更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主持人:谢谢沈阳教授,今天的舆情会商室到此结束。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中国正在走向透明,希望网友们悬着的心早点有着落,希望我们的公益组织变得更加绿色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