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世家子txt全集下载:略说弥勒信仰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43:18

略说弥勒信仰及其现实意义---高永旺

弥勒,梵文音译,意译“慈氏”,因其历劫以来修习慈心三昧,以慈心教化众生,故又称“慈氏菩萨”。弥勒是佛陀的弟子,先于佛陀灭度,居于兜率天宫,在其寿命尽时[天寿四千岁,约人间(阎浮提)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下主人间成佛,故其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一生即可成佛的菩萨),又称弥勒佛。

弥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与下生信仰。与此相对应,弥勒净工则包括兜率净土与人间净土。所谓上生信仰,是指上生到兜率净土,此净土早就存在,弥勒上生到兜率天宫后,众生皆可发愿到此。《弥勒上生经》中说,弥勒在“兜率陀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师子床座,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具足。……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法轮之行,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法”。弥勒在兜率天宫讲经说法,度脱众生,所以兜率天宫又称弥勒净土,这是弥勒菩萨的第一个净土。弥勒净土是一个微妙殊胜、无比美好的理想天堂,在这里修行不仅可以享受诸乐,而且能够不退转,将来必定能够成佛,与西方净土一样,具有“候补佛”的性质,所以“十方无量诸天命终,皆愿往生兜率天宫”。往生的修行方法也很简单,若有“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持五戒,八戒,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可得往生;或者“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象,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或者“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甚至“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那么此人命终之时,即可往生。弥勒菩萨之兜率净工,往生修件,极其方便,按照经文显示,即使是一念善心,也可以随愿往生。兜率天宫是佛陀所推崇的唯一天界,虽处于欲界之内却能使人永不退转,直达佛国。另外,佛陀本身就是从兜率内院下生人间的,因此,佛陀既已授记弥勒菩萨为“未来佛”,要使其先居兜率天宫,做“一生补处菩萨”,然后再下界人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普渡众生,圆满佛道。

所谓的下生信仰,就是弥勒菩萨于娑婆时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下生娑婆世界成佛,龙华树下讲法三次,度脱无量众生,建立人间净土。《弥勒上生经》说:“阎浮提人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圃浮提,示成正觉,应化人间,使成净工。”这个未来的人间净土是弥勒菩萨的第二个净土。弥勒的人间)尹土自然环境、人的身心等等都无比美好。那时土地平坦如镜,丛林树华,甘果美妙,此间众生“智慧威德,五欲众具,快乐安隐,亦无寒热风火,无九苦恼。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天。人身悉长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极妙安乐,游深禅定以为乐器”(《弥勒成佛经》),“尔时阎浮提内,自然生梗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食无患苦”(《弥勒下生经》)。在此净土中,佛法弘盛、环境清净、人们和乐、内心向善,致使鬼趣众生亦能顺向正法,“城中有罗刹鬼,名曰叶华,所行顺法,不违正教,每向人民寝寐之后,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常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佛说弥勒下生经》)。往生未来人间净工,途径有二:一是今生辞世之后,上生兜率天宫净土,将来随弥勒菩萨一起下生人间;二是不厌生死轮回,留在人间,“薄淫怒痴,成就十善”,将来弥勒下生成佛,即得往生。《弥勒上生经》中说:“若有礼敬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心。”这是说,即使不相信兜率净工,恭敬礼拜弥勒者,就会除去百亿劫在生死轮回之中所造罪业,今生辞世后,如果没有往生兜率净土,也会往生未来的人间净土,在龙华树下遇到弥勒佛,发心解脱。这说明不仅一切众生皆可往生弥勒净土,而且往生弥勒净土是非常容易之事,这就更加凸显了弥勒菩萨的伟大本愿。

佛教认为,有无量佛就有无量净土,因而佛教的净土很多,有弥陀净工、弥勒净土、维摩净土、琉璃净土、妙喜净工等等。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往生弥勒净土与其它净土相比,则最为希有,最为殊胜!因为:一、亲近。他方净土,泛摄十方众生,唯有弥勒净土,专摄娑婆众生。弥勒的兜率净土与未来的人间净土,同处欲界,与我们的世界很接近。二、简易。修行方法简易,不必断欲,不必断烦恼,不必出家,不必“一心不乱”,修持五戒、十善等善法,甚至一念之善即可往生,费力少而易成功。更胜之处在于,虽在欲界之内,却能永不退转,成就佛道,故兜率净土是速证菩提之净土。三、入世。往生弥勒净土仅需发人天善心,也能随愿往生,往生之后,将来还可随弥勒菩萨下生娑婆世界,普渡一切众生,成就人间净工。因此,往生弥勒净土最好,弥勒净土优点很多,不一一列举。

殊胜无比的弥勒净土,吸引了无数人的虔诚信仰。历代诸多高僧大德往往求生弥勒净土(主要是兜率净土),印度有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戒贤大师等,我国历史上有道安、法显、法上、昙衍、慧思、玄奘、窥基等,近代有太虚、慈航、印顺等。这些高僧大德往生兜率净土的目的及对弥勒菩萨的信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可居于兜率净土,听弥勒讲经说法,得坚固不退无上道心;二是将来随弥勒下生人间,赴龙华三会,闻法证悟,成就无上正觉,得证佛果,度脱众生。由此可知,弥勒信仰在佛教的净土思想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中国佛教史上,弥勒净土是传入中国最早的净土法门,在南北朝时期曾一度盛行,到了隋唐时期,虽然有大批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然而随着弥陀信仰的勃兴与统治阶级的抑制,弥勒信仰逐渐归于消沉。根据《弥勒上生经》记载,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下生成佛,然而由于下层民众对现实苦难的极度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迫切期望,利用弥勒诸经中有关“弥勒即将出世”的预言屡次举事,这就引发了统治者对弥勒信仰的严厉禁止,导致弥勒信仰衰落。这种以“弥勒出世”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反映了弥勒下生信仰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但这种曲解却导致了弥勒信仰的式微。与此相应,随着弥陀净土信仰的兴盛,出现了许多“赞扬弥陀,贬抑弥勒”的言论,这是弥勒信仰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上生与下生的信仰之间,留下了人生当下的空缺,这就给“弥勒出世”的提前下生说与种种化身说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基础。提前下生说不符合佛教经典的教义,然而佛教认为每尊菩萨都有无数的化身。梁代的傅翕居士,隋代的宋子贤,唐代的武则天等皆自称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是弥勒下生。然而,在所有历史记载的人物当中,最有特色、不记名利、时时教化世人,且得到大家公认的弥勒菩萨化身是明州奉化的契此,人称“布袋和尚”,又称“大肚弥勒佛”。

契此是五代后梁时明州(今宁波)奉化岳林寺的和尚,号“长汀子”,因其常背布袋周游而得名“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身材矮胖,肚子奇大,常常游戏人间,随缘教化,下雨时穿草鞋,天旱时穿木屐,“尝卧雪中,雪不沾身”,“示人吉凶,无不灵验”,常对人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又偿作《秧苗歌》,曰:“手把秧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诗中充满禅机与智慧。贞明二年(916)布袋和尚端坐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磬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布袋和尚的神奇传说,而庄严的弥勒菩萨逐渐演变为中国化的大肚弥勒佛,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对布袋弥勒的认同与依皈。

弥勒下主人间成佛是为了教化众生而来,正如《法华经》所说的“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在中国的历史上,苦难的众生盼望着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建设无比美妙的人间净土,早日实现太平盛世。然而依据佛典的记载,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是必须等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而兜率净土须当人辞世之后,方得往生,那么如何对待当下现世人生呢?实际上,弥勒信仰已经为当下人生的人间净土提供了理论根据。弥勒菩萨将在未来的人间成佛,未来的依报环境将是清净的国土,为此必须从现在每个人当下的清净正行去成就未来之世的清净庄严;而上生兜率净土,也需要“薄淫怒痴,成就十善”,因此弥勒净土落实于当下就是要努力建立今天的人间净土,成就人间佛国。近代太虚大师就是一位弥勒净土的忠实信徒,他博通诸宗,却以弥勒为归趣,大力弘扬人间佛教,弥勒的净工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弥勒信仰为苦难众生提供了精神支撑与心灵家园,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精美绚丽的未来图景,这对于当下建设人间净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弥勒的净土思想体现了佛教慈悲众生的救世精神。

弥勒菩萨不住在净智庄严的世界,而在欲界天中建立殊胜净土,以其无边智慧,慈心度众,因此,弥勒净土是回智向悲的世界。殊胜的兜率净土是为了摄受众生,教化众生成就正等正觉,在接引有缘众生完成后,弥勒菩萨即带所有弟子信众,来到娑婆人间,召开三次龙华大会,为这些弟子说法证道,以便圆满初发心的大愿。正是在弥勒菩萨在这种“众生不得度,我不取佛果”的大慈悲、大智慧的精神感召下,古今中外诸多具有大慈悲心的高僧大德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受弥勒菩萨摄受,为的是在未来世协助弥勒共同主持教化众生。弥勒菩萨与那些追求往生兜率净土的圣者,不惧生死,往返于天人之间,以大悲心救度众生,这种慈悲众生的救世精神是纯粹的利他主义精神,对于现世人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行动的圭皋。

二、弥勒菩萨的大慈大悲体现了超越苦空的乐观精神。

弥勒菩萨一改佛教经常宣讲的“一切皆苦”,“万法皆空”,而以大慈予一切众生乐,以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使人积极地、乐观地向上精进,这对于抚慰人们的心灵不无裨益。释迦世尊曾预言,弥勒未来成佛的世界,国土异常清净,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宁幸福,在《弥勒菩萨本愿经》中,记载了弥勒菩萨曾发三大誓愿:“使我作佛时,令我国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悲心愿力,是对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护念摄受。兜率净土与未来的人间净土,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并不遥远,要往生到弥勒净土,不需要艰苦修行,只需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发愿往生即可。弥勒菩萨的净土世界是回真向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终日欢喜,到处随缘众生,慈悲众生,布施众生。作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其形象和蔼可亲、笑口常开,展示了包容、和善、幽默、快乐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形象。

三、弥勒信仰反映了草根阶层的民生诉求。

以“弥勒出世”为号召的农民起义,虽然是对弥勒信仰的曲解,却反映了草根阶层对现实苦难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诉求,尤其是对美好幸福生活、人间太平盛世的迫切渴望,以及对未来的人间佛教的无限向往。这些通常被忽视的草根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引发民众的反抗、制约百姓的行为、折射社会变迁、构建乡土文化等等。弥勒菩萨有教无类,普渡一切众生,这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辛苦一生而贫穷一生的人们,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并为他们提供无比美好的心灵家园。关怀广大民众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而且这也正是建设人间净土所必须。

四、弥勒净土思想彰显了佛教随缘任用的教化精神。

弥勒净土的修行方法简易,“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悯”,不必出家,即可修行,顾及家庭伦理。圣凡兼修,既可修道又能尽孝,既出世又入世,出世(往生兜率天宫)是为了入世(教化众生,建设人间净土),入世是为了出世(度脱众生)。弥勒净土是兜率净土与人间净土二者的统一,只有这两种净土都实现了,弥勒菩萨方才功德圆满。上生兜率净土不是为了追求天国享受,而是要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断惑证真,将来再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实现弥勒菩萨人间净土的伟大使命。弥勒菩萨为了将来的龙华三会、普渡众生之使命,屡次下凡以成就殊胜之因缘,显示其慈心三昧,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具凡夫身,不断诸漏,慈悲渡众的菩萨本愿。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不论大乘、小乘都信仰他。弥勒菩萨的慈悲与善巧方便,使这个世界的众生容易得度。作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正是这种方便随缘、教化众生的典型例证。这也给我们现代人间佛教建设提供了方法论的根据。

五、弥勒净土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一般的宗教或净土中,往往注重死后灵魂的归属,而忽略了当下生存的世间。惟独弥勤信仰中两者都注重,不仅能够往生兜率净土,而且将来又可追随弥勒菩萨下生到人间,帮助弥勒菩萨实现人间净土的宏慈本愿。上面论及:弥勒净土以人修习十善福德可达,这可使人类福德双增,社会安乐和谐,因此弥勒净土落实于当下就是要努力建立今天的人间净土,成就人间佛国。弥勒菩萨将在未来的人间成佛,未来的依报环境将是清净的国土,为此未来的人间净土,是要从现在的人间善行开始做起。弥勒净土的终极目标在于度脱一切众生,其基点却是当下的人间佛教。因此,建设人间净土,无需等到龙华三会,弥勒菩萨与高僧大德们现在就正在做!从佛出人间的意义来看,人间佛教不是佛法中的人天乘,而是以人间正行积极修行菩萨道而成佛,是人性的向上提升与圆满净化。而人间净土的建设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或者说人间净土就是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先具慈悲心,以人间凡夫的立场,行菩萨正行,对利他的事急切关心,拔除众生的一切苦难,使众生都能得到安乐,做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所以,以菩提心、慈悲心去实践菩萨愿行,正是人间佛教的特色,也有助于身处现代社会的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改善当前的生存环境,改善社会风气,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应当努力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进而精进成佛,增进成佛。正如太虚大师所言:“仰止唯佛陀,修行在人格;人圆佛即圆,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认知、弘扬弥勒思想的信仰内容与精神实质,对于彰显其社会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造福黎民众生,引导生民百姓成就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略说弥勒信仰及其现实意义---高永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