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安福特汽车:赵凤昌:催生民国的幕后“推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2:46:10
赵凤昌:催生民国的幕后“推手” 武云溥

  据新京报报道 赵凤昌,江苏常州人。自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华民国成立,再到南北议和、袁世凯称帝等诸多大事件,赵凤昌都从中斡旋,故有“民国产婆”之称。 

  1911年10月10日的夜上海,灯红酒绿,笙歌燕舞。赵凤昌正在饭店里宴请宾客,来者非富即贵——是啊,能和这位“布衣公卿”坐在一起吃饭的人,没点身份可不行。

  正在觥筹交错时,有个人拿着一封电报过来,在赵凤昌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赵微微点头,没说什么,那人便走了。

  继续饮酒,宾主尽欢。此时赵凤昌已经55岁,以他的年纪和资历,处变不惊的城府必须有。又过了一会儿,他笑着站起身来,对大家说:“另有约会,先行告退。”

  这样的社交场合,没人察觉什么异样。可赵凤昌一出门就急匆匆直奔电报局而去,方才报信人的耳语仿佛炸雷般回响:“武昌突起战事,新军哗变!”

  赵凤昌知道,如果不赶快行动,这一次,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人物小介: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入张之洞幕府,参与谋划“东南互保”。后遭清廷革职,隐居上海。自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华民国成立,再到南北议和、袁世凯称帝等诸多大事件,赵凤昌都从中斡旋,故有“民国产婆”之称。 

  阅读延伸

  ■提名首届内阁总理

  清帝退位后,南北双方关于国务总理人选的商讨也在惜阴堂进行。同盟会坚持必须由同盟会会员出任,袁世凯方面坚决反对。在双方僵持之际,赵凤昌当即献议:“我是以地主身份列席旁听的人,不应有什么主张。但现在对内阁问题,我有一个意见,可以贡献诸君以备参考。我认为新总统的第一任内阁是新旧总统交替的一个桥梁,所以这个内阁总理必须是孙、袁两位新旧总统共同信任的人物,我以为只有少川(唐绍仪)先生最为恰当,只要孙中山、黄兴两先生不反对,我想劝少川先生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这是双方兼顾的办法。”孙、黄即表示欢迎,南北议和的最大难题得到解决。

  ■追忆与回眸

  清朝末年,时局糜烂,张之洞等大吏推行晚清新政,兴办洋务运动,赵凤昌积极献策,并曾直接致函慈禧建言。1900年庚子之乱,国家面临瓜分惨祸。赵凤昌策划东南互保,立下齐天之功。1911年辛亥革命,赵凤昌挺身而出收拾乱局。1912年民国建立,赵凤昌辅佐孙文登上大总统之位。南北议和时,赵凤昌纵横其间,两次策划撰写清帝退位诏书,迂回襄助袁世凯不动刀兵推翻清朝。1915年袁世凯称帝,赵凤昌坚持正义,策动庄蕴宽、冯国璋、蔡锷等奋起公开反袁。中国历史上谋臣如云,惟赵凤昌不同者,他无官无职,却众望所归,乃货真价实的山中宰相、布衣公卿。

  ■赵凤昌辛亥言论

  保全全国旧有疆土,以巩固国家之地位。消融一切种族界限,以弭永久之竞争。发挥人道主义,以图国民之幸福。缩减战争时地,以速平和之恢复。联络全国军民,以促共和之实行。

  布衣公卿

  晚清时的江苏常州,出了很多声名显赫的能人,比如张謇、庄蕴宽、吴殿英、盛宣怀等。他们或是朝廷要员,手握重兵;或是富商巨贾,以钱通神。可巧,这些人家族联姻,都和赵凤昌有着深厚交情。

  至于赵凤昌本人,也是出身望族。“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便出自赵家祖上的探花诗人赵翼,比赵凤昌年长一辈的还有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赵烈文就预言,大清朝不出五十年要亡。

  这些人和话,或许对赵凤昌的择业观影响很大。他也精研幕府之道,早年当过曾国荃、姚觐元的幕僚,历练成熟后开始辅佐张之洞,做到张手下的首席文案。由于张之洞对赵凤昌过分倚重,当时有人作联嘲讽:“两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竹君。”

  在张之洞身边,赵凤昌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可对一个师爷来说,风头太劲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果然在1893年,霉运临头,大理寺卿徐致详在光绪面前参劾张之洞,顺便说了赵一句“揽权招摇”。结果张之洞没事,赵凤昌成了牺牲品,光绪亲自批示将赵革职,永不叙用。

  张之洞觉得过意不去,亲自帮赵凤昌安排退路:先是让他去盛宣怀那里,挂名在武昌电报局领薪水;不久又派他去上海电报局,负责办理各种机要通讯事务。按现在的说法,赵凤昌相当于湖广总督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仕途梦断的赵凤昌,起初很是郁闷,后来慢慢发现“电报”这东西的好处:信息转瞬通达,无事不知,号令天下。于是他重新抖擞精神,继续充当张之洞的影子幕僚,在上海滩结交各路豪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三教九流,也都很敬重这位没有官衔的老先生。

 

  惜阴堂主

  话说那晚赵凤昌奔到上海电报局,发密电给汉口电报局局长朱文学询问湖北局势。次日早上,朱文学回电:瑞 (湖广总督)兵败,首义成功。

  赵凤昌忧心忡忡地回到上海南阳路10号,一座名为“惜阴堂”的小洋楼。这是他的宅邸,在此后的数月时间,这里还是无数大佬聚首密会之地,直至中华民国如婴儿般呱呱坠地。有些人听过这个说法,但更多的人们并不知道:惜阴堂是民国的“产房”,赵凤昌就是“民国产婆”。

  清廷覆亡,早在预料之中,但武昌起义的爆发,还是让赵凤昌吃惊。他清楚,英法列强军舰就停在长江口,内战突起,危机四伏,搞不好就会重现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惨剧。而平定乱局的根本,在于经济,再说直白点,就是协调各方的利益分配。无论中国人还是洋人,凡是有钱人就最怕打仗。赵凤昌想明此事,便稳坐惜阴堂,展开了疾风骤雨般的斡旋——

  其一,邀约沪上富商名流齐聚惜阴堂,请他们调动所有商务关系,确保局面稳定,支持起义。赵凤昌的说法,在这时就代表了上海各界的态度:“上海据长江下游,集人力物力,足为武汉之声援也。”

  其二,请上海商会负责人苏宝森通知外国使节:革命军一定会保护外商利益,所以洋人也万万不可干涉战事,大家在商言商,免生冲突。不久,各国驻华公使达成一致意见,宣布“严守中立”。

  其三,紧急致电两江总督张人骏,劝他不可发兵援救湖北清军。“固圪自保,万勿轻预上游之事。”赵凤昌利用自己的关系,成功稳住了手握兵权的地方大吏,清廷统治的瓦解,已成定局。

  其四,最难的一环,是化解南北之争。清末中国有两支最强大的军队,一支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一支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现在湖北新军造反,清廷已急令袁世凯发兵镇压,南北大战,一触即发。

 

  民国产婆

  赵凤昌想到了两个人。

  张謇,江苏南通人,君主立宪派首领,曾经是袁世凯的老师。他本来忠于清廷,武昌起义爆发后,张謇去劝两江总督张人骏发兵,对方不理。张謇无奈,又来上海找老友赵凤昌问计。这是天赐机会,赵凤昌认为,若能说服张謇,以他和袁世凯的师生之谊,北上调停,应该能稳住老袁。

  庄蕴宽,赵凤昌的常州老乡,庄、赵两家祖上早有姻亲关系,赵凤昌的夫人洪氏还是庄蕴宽的表姐。而庄蕴宽的姐夫吴稚英,又与赵凤昌同属张之洞嫡系。吴稚英的父亲吴殿英,是湖北新军的创建人,当年有个下属叫黎元洪。如今黎元洪稀里糊涂成了革命军拥戴的湖北都督,能够去湖北斡旋的人选,非庄蕴宽莫属。

  赵凤昌力邀张謇和庄蕴宽齐聚惜阴堂,三人谋定大事,分头行动。

  张謇发表全国通电,呼吁各省督抚起义,拥护共和。同时张謇给袁世凯发电报,劝他停止进兵,避免内战。

  庄蕴宽则以江浙沪总代表身份赴鄂,与黎元洪谈判。他的任务是说服湖北军政府,把召集各省要员开会议和的地点,定在上海租界——这也是赵凤昌的主意,他想把话语权争到上海,可以借机扶持无兵无权的革命党人。

  后来的局势发展,证明赵凤昌的努力没有白费。

  袁世凯和武汉的革命军打了几仗就罢手,开始议和。这算是软硬兼施,既可逼清帝退位,又能为将来争夺总统大位做好铺垫——来自常州人洪述祖的建议。

  各省诸侯群起响应革命,纷纷派代表来沪。他们受到了惜阴堂主人赵凤昌的周到接待,包括长沙黄兴、番禺汪精卫、余杭章太炎、桃源宋教仁、长沙章士钊、三原于右任诸人,在惜阴堂小楼里奠定了日后南京临时国会的基础。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第二天,他就来到惜阴堂。

  这一天惜阴堂里发生了什么,没有特别详尽的记载,据说孙中山和赵凤昌会晤,主要谈了一个字:钱。

  从惜阴堂出来,孙中山连夜召开同盟会在沪高层会议,商讨临时政府方案。几天之后便是1912年的元旦,在那一天,他将会带着新任江苏都督庄蕴宽,乘专列由上海赴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国号“中华民国”。

  “民国产婆”赵凤昌,捻着他的白胡子,笑了。

  (本文撰写时参考了吴欢著《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赵凤昌之子赵尊岳所撰《惜阴堂辛亥革命记》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