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较好的做人流医院:那些高智商的好莱坞明星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17:00

那些高智商的好莱坞明星们

 

好莱坞明星里,有好多人都是毕业于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他们并不满足于演艺事业带给自己的光环,而是乐于追求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幸福感。比如娜塔莉波特曼。

 



当身着礼服的娜塔莉挺着大肚走上颁奖舞台,拿过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时候,也似乎给珠光宝气的好莱坞罩上了一层科学气。虽然她以童星的身份为人熟知,却又是一位地道的“科学宅女”。长大后边演戏边在哈佛大学学生理学的娜塔莉,不仅成为了第一个得到奥斯卡女主角奖的哈佛毕业生,也成为当前最知名的好莱坞“科学女星”之一。

 

娜塔莉在纽约长岛的索易特高中读书期间,曾参加了高中生趋之若鹜的“寻找英特尔科学天才”比赛。这项已有69年历史的比赛被认为是美国难度最高的高中生科学竞赛。历届获奖选手中,有7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2人获得数学“诺贝尔”菲尔兹奖,得到的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奖章超过10枚,而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当年,娜塔莉凭借一篇名为“演示糖的氧气酶制法的简易方法”的论文,杀入过该项比赛的半决赛。在整个高中时期,她的成绩单上全都是A。

 

1999年,娜塔莉的演戏事业正蒸蒸日上,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演阿美达娜女皇。这个机会将可以给她带来国际声誉,但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她被哈佛大学的心理系录取了。娜塔莉曾说,如果在成为一名聪明的人和成为一个演员之间二选一的话,她宁愿选择前者。不过,她显然选择了两者兼有,她前往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神经科学和意识演化,同时,保留了自己在《星战》系列中的戏份,但推掉了其他演艺活动。因为娜塔莉的盛名,她在哈佛的导师后来也成为媒体的采访热门人物。神经心理学教授阿兰·德肖维兹说,娜塔莉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她关于测谎的毕业论文得了A+,又作为助教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研究。德肖维兹说,娜塔莉的心理学研究背景对她在今年获奖的《黑天鹅》中扮演性格分裂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她是一名利用了自己学术背景的演员”。

 

艾玛沃特森,这位在《哈里·波特》系列中因扮演“赫敏”而大放异彩的新星,2009年入读美国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当时艾玛还收到了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她更喜欢布朗大学富有自由度的学制。布朗大学是美国常春藤联盟八大名校之一。虽然目前她因为演艺事业已经办理了休学,但相信终有一天她会重返校园的。

 



艾玛沃特森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那年随着父母和弟弟返回英国并定居在牛津郡。也就是在那一年,艾玛进入了进入Lynams School,这是牛津郡享有盛誉的Dragon School的预备学校。1998年9月,8岁的艾玛升入牛津郡古老而有名望的Dragon School,她在那里度过了5年快乐的学校生活,这是一所创办于1877年的私立小学。

 

从10开始主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即使在繁忙的片场,她也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尽管《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所带来的金钱收益早已足够她衣食无忧地过完下半辈子,艾玛·沃特森依旧用行动证明着学业在她心目中的重要性,请私人教师补习课程,跟导演请假参加考试,她的作业亦由专人在学校和摄影棚之间传递交给老师批改。有时艾玛会觉得这样的生活苦不堪言:“我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9时才回家,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11个月,这就是我的人生。”但仍认为能够拍戏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假如让她再选一次,哪怕一百年以后,她仍会坚持当初的选择。

 



没错,就是他,憨豆先生,罗温·阿特金森。虽然在屏幕上以装傻充愣博取大家笑容,可实际上,阿特金森本人可是拥有牛津大学的电机工程说是学位。

 

阿特金森从小接受英国国教信仰。他的大学本科就读于纽卡斯尔大学,专业为电气工程,之后转入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攻读硕士,后来更是取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首次取得公众注意是在1976年的爱丁堡艺术节(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在牛津时,他也为牛津大学戏剧协会(Oxford University Dramatic Society),牛津讽刺剧社(Oxford Revue)和试验剧场俱乐部(Experimental Theatre Club)演出一些剧目。在那里他遇到了在他之后演艺生涯中将一直与之合作的作家理查·克提斯(Richard Curtis)和作曲家Howard Goodall。

 

他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憨豆先生,他的故事里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腼腆,又有一点短路,他的幽默内敛、充满平常惊奇和对生活情趣的触觉,已冲破语言障碍,被人说是“用卓别林方式演戏的英国金凯瑞”。有望成为卓别林之后的幽默大师,他创造了一种英国式的无厘头,并把这种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

 

偶像崇拜的话题,在近年一直被吵的火热,我一直不反对孩子有自己的偶像,人可以没有偶像,但不能没有信仰和理想。信仰和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意义,是“追求的不灭的灯塔”。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正确的面对这种情感,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他,他到底有什么值得自己喜欢,哪怕只是因为他的坚强、他的勇敢、他的认真,激发孩子向他学习,这才是偶像,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