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车管所在线咨询:解析劳动报酬占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6:32

5月18日人民日报消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主要由于统计口径变化造成,剔除统计口径变化因素的影响,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

我同意贾康先生所说。但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报酬”被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垄断行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填大了!才使得“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下降得还算好看些。

我国劳动统计口径中的“劳动者”不是单纯指体力劳动者、超市售货员、饭店服务员等基层劳动者,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层成员、教师、医生、演员、运动员等都是“劳动者”。他们的收入都算作“劳动报酬”。

还需要搞清楚的是:“职工”是劳动者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劳动统计口径中,“职工”是有着特定指向的,在企业单位,“职工”不包括私有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及民办教师,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不包括工资不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人员,凡不算作“职工”的,其收入也不作为“职工工资”加以统计。

在已经将拥有120个以上职工的私有企业也列入工资统计范畴的上海(再次提醒:按国家劳动统计口径,私有企业职工、乡镇企业职工及民办教师都不属于“职工”,也不属于“职工工资”统计范围),2008年时,职工月工资在1500元~2800元的,占了工资总数的52%,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占了工资总数的37%。统计部门“平均”出来的上海2008年工资是42089元(月平均3507元)。

得到工资总额52%的那部分人,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为主,他们占了职工总人数的69%;得到工资总额37%的那部分人,是金融、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电力工业、信息传输、科研、采矿等行业职工,占了职工总人数的20%。

很显然,分得37%工资份额的那部分职工,他们对中国“劳动者报酬”总额的提高,做了大贡献。

但是,光“工资”部分的贡献远不能代表分得37%工资份额的那部分职工对“劳动者报酬”的总贡献。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者报酬”的行业差别远不止体现在“工资”上。“工资”只不过是“劳动者报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统计定义里,“劳动者报酬”不但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由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这么算下来,上海2008年分得工资份额37%的那部分占20%的职工,他们在“劳动者报酬”中占据的报酬份额远远不止37%!

贾康先生说,我国总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超过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有可能!但我国基层劳动者的报酬水平,是很低很低的,不见得会超过印度巴西,更不可能超过俄罗斯。

譬如衡量工业部门的劳动者报酬水平,就有着“国际标杆”。标杆就是工资支出占工业(制造业)产值的比重。

联合国数据库中反映,工资支出占工业(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美国是16.2(2002年),日本9.6(2002年),俄罗斯11(2003年),印度4.7(2002年),委内瑞拉最低,是4.5(1998年),中国数据缺失。

但在中国上海找得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这个数据。

1952年,上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劳动报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5.6%。

1965年,上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劳动报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4.3%。

1970年~1978年,上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劳动报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2.8%~3%。

1988年,上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劳动报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6.4%。

全国的工业职工之报酬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应该是低于上海之比值。

2007年,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次职工调查的工资数,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职工报酬占制造业产值的份额仅为3.2%(11240亿元工资/353631亿元产值)。

报酬占产值的3.2%,这发生在2007年,有着3400万职工的中国制造业中。这个占比值超过印度了吗?超过南美了吗?更别提超过俄罗斯了!

中国在劳动者报酬上,欠下基层劳动者太多,不仅欠下了历史陈账未还,还不断欠新账。

要让人民有尊严地生活 ,那么,提高基层劳动者报酬在劳动者总报酬中占的份额,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