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航空产业园:《老子》 二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22:16
大同与小康
百科名片
   札记礼运篇大同小康论 隶书
大同是以道德为基础自觉形成的秩序社会,小康是以利益分配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两者都以“天下”观念为旨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已知世界的统一”。
目录
出处原文节选译文两者比较
编辑本段出处
《大同与小康》——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原本不是「经」,而是孔门后学解释《仪礼》时所作的记,附于礼经仪礼各篇之末,阐述仪礼各篇之义理,今《仪礼》十七篇中尚有十一篇遗有此制;后篇幅日增、内涵益丰,乃独立成书。简单地说,是战国至西汉初年儒家关于礼仪的散篇论著之汇编。
“大同”一词,最早见於《庄子 在宥》。“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 ,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在《礼记 礼运》.这种思想虽为孔子首创,但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 大雅 民劳》:“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意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小康」在《礼记 礼运》中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编辑本段原文节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编辑本段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沮丧地叹息。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编辑本段两者比较
分类 大同之治 小康之治
时间 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代之英(禹、汤、文武)
治道 以仁为治 以礼义为纪
政治制度 君位:天下为公(禅让制)
诸侯:选贤与能
外交:讲信修睦 君位:天下为家(世袭制)
诸侯:大人世及以为礼
外交:城郭沟池以为固
社会制度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
3.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1.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2.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
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
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
己。
经济制度 货不必藏于己,力不必为己 货力为己,功为己
治安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出发点 以公出发 以私为出发,以仁义为依归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文学,礼记
大  同   《禮記》
古代汉语教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禮記》簡介】 《禮記》是一部解釋和補充《儀禮》的資料匯編,共十七篇,近十萬字,屬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多數出自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之手。西漢時期,《儀禮》取得了經的地位,與《周易》、《尚書》、《詩經》、《春秋》等經書並立於學官,置博士講授。《儀禮》的內容是關於冠、婚、喪、祭、飲、射、燕、聘、覲等禮的具體儀式,瑣細而枯燥。禮學家在傳習《儀禮》的同時,編寫了一些對經文的解釋、補充和闡發的參考資料。西漢學者戴德將這些資料輯錄成書,世稱《大戴禮記》,共八十五篇。其後戴德的從兄之子戴勝刪定《大戴禮記》為四十九篇,世稱《小戴禮記》,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禮記》。東漢時,鄭玄給《小戴禮記》作注,使《禮記》的影響得到擴大,後逐漸擺脫從屬《儀禮》的地位而獨立,唐時被列入經部,與《左傳》一起稱為大經。
《禮記》雖然沒有《周禮》、《儀禮》那樣完整的體例,但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文字通暢易懂,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獻,其地位和影響後來超過了《儀禮》和《周禮》,明代時五經中甚至包括《禮記》而沒有《儀禮》。
《禮記》通行的注本是東漢 鄭玄《禮記注》和唐 孔穎達的《禮記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
【題解】本文描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和人際關係,雖然只是一種空想,但文中提出的“大同”思想和“天下為公”的思想對後人包括對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文選自《禮記•禮運》,題目是後加的。
昔者仲尼與(yù)於蜡(zhà)賓①,事畢,出遊於觀(ɡuàn)之上②,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③:“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④,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⑤。
①與:參加。蠟賓:蠟祭的陪祭者。蠟:古代年終祭祀百神的大典。
②蓋:語氣詞副詞,表測度。觀:古代宗廟或宮殿兩旁的闕樓。
③言偃:孔子弟子,即子遊,名偃,吳國人,以文學見長。
④大道句:據東漢 鄭玄《注》,指五帝時代的社會制度。三代:夏、商、周三代。英,指夏、商、周三代開創者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的時期以及周公時期。
⑤逮:趕上。有志焉:有志於宣揚當時的社會制度。或說“志”指記載當時社會情況的書籍。焉,兼詞,相當於“於此”。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①。選賢與能,講信脩睦②,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zhǎng)③。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④,男有分(fèn),女有歸⑤。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⑥;力惡(wù)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⑦。是謂大同⑧。
①為公:天下爲人民所共有。
②據清人王引之之說,“與”通“舉”。 脩睦:加強和睦的關係。
③所長:“所”字結構,義為成長的條件。
④ 矜寡:老而無夫爲鰥,老而無婦爲寡。矜,通“鰥”。孤獨:幼年父母雙亡或喪父的人稱孤,老而無子的人稱獨。
⑤分:指職事,谋生的职业。歸:古稱女子出嫁爲歸。
⑥惡:厭惡,不願意看到。不必句:並非想據為己有。
⑦謀閉句:權謀欺詐被止息而無法出現。作:發生。亂賊:犯上作亂者。外戶:外出時只是將門拉上。孔穎達疏:“扉從外闔也。”戶,單扇門。
⑧大同:儒家空想的一種最完美太平和睦的社會,與小康社會相對。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①。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②。大人世及以爲禮③,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④,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⑤,以賢智勇,以功爲己⑥,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⑦。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⑧。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衆以爲殃⑨。是謂小康⑩。”
【注釋】
①既隱:消失以後。既,副詞,表示事情已經發生。天下為家:天下變成了私家的財產。
②貨、力句:使用財貨和出力都是為了個人。貨、力,用作動詞。
③大人:指天子諸侯。世及:父親把君位傳給兒子叫“世”,哥哥把君位傳給弟弟叫“及”。世,義同“繼”。孔穎達疏:“世及,諸侯傳位自與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謂父傳與子,無子,則兄傳與弟也。”
禮:制度。
④溝池:指護城河。固:堅固的防守。紀:法紀,行動準則。
⑤以:“以”後省去賓語“之”,指禮。正、篤、睦、和: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立田裏:建立田地和廬舍制度。里,指廬舍,住宅。以賢二句:根據禮義標準把勇敢機智的人視為賢人,把為自己謀私視為有功。賢、功,分別為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⑥用是:因此。用,介詞,作用同“由”。
⑦由此句:就是從這種形勢中選拔出來的人物。選,用作名詞。
⑧著:表彰。其:指臣下和百姓。義:合理的事。考:考察。或說義為成全。著(有過):使顯現,揭露。
刑仁:學習仁義。刑,“型”的古字,學習,效法。講讓:提倡禮讓。常:指長久不變的法令制度。
⑨不由此:指不依禮辦事。勢:權位。以爲殃:把不依禮行事視為災禍。
⑩小康:小安社會。對大同社會而言。康,安。小康社會不及大同社會,但也屬於較好的社會,故稱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