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力专科高等学校:谁是“建党伟业”年代的第一主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6:11
谁是“建党伟业”年代的第一主角? (2011-06-26 06:44:52)转载 标签:

建党伟业

第一主角

历史

议政论坛

玉昆

分类: 聊闲天,侃大片

    继两年前成功打造60年国庆献礼巨片《建国大业》之后,韩三平和黄建新二位大导演又如法炮制了建党90周年献礼巨片《建党伟业》。两部影片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有一个共同点,两部影片的第一主角都是毛泽东。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在《建国大业》里作第一主角是没有问题的,作为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之一,也算是建党元老,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让他作为“建党伟业”的第一主角,是不大符合历史的。

    虽然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样,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大事,但是如果放在这两件事发生的当时来比较,前者的轰动性显然比不上后者。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这一年当中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国家大事,这是举国皆知甚至轰动世界的。但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当时却是一件几乎没人关注、没人知道、本身秘密进行的“小事”,淹没在其他成百上千的秘密结党结社活动的大潮当中,甚至出席这次会议的成员中也有人是抱着一种“好玩”、“时髦”、“刺激”的态度来与会的,没有人知道这个新成立的袖珍小党会有什么样的前途?能维持多久?谁也不可能预料到若干年后,这棵小苗竟然能成长为参天巨木,成为泱泱数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主宰中国命运的核心力量。正因如此,1921年的中共建党在当时看起来,实在不象什么“伟业”,更像一场小型家庭聚会或主义的PARTY,主题是一种当时比较时髦前卫的社会思潮。即便是在这样一场“小型聚会”上,毛泽东也远非主角。

   

                                 青年张国焘是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

    主持会议的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张国焘。张国焘是毛泽东的湖南同乡,比毛还小三岁,但是他的“革命资历”却在毛泽东之上。他是响当当考入北京大学的高材生(而毛泽东只是一个中专师范生,只在北大做过临时的图书馆馆员),是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人之一,在北京学生联合会担任讲演部部长。他是早期工人运动的活动家,曾经深入长辛店工人阶级当中进行演讲。1920年10月,他在北京加入了李大钊等组建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又作为北京小组的代表,出席并主持了中共一大,在会上当选为三位中央局成员之一,任组织委员(相比之下,毛泽东在一大上只是负责作文字记录工作)。会后他出任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总主任(毛泽东为湖南部主任,是张的下级),同时兼任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的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劳动周刊》的主编,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当年底他又作为中国劳工界的代表远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劳苦人民大会,见到了世界革命导师列宁。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也是第一位中共领袖

    中共一大上选出的第一位中共领袖是著名学者陈独秀。陈独秀没有到上海参加创建党组织的一大,但是大会仍然选举他为党的领袖,这完全是因为陈独秀个人的崇高威望。实际上在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当中,陈独秀是唯一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人物。他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倡导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的中国青年,因此也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活动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从中共“一大”到"五大"陈独秀一直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虽然是中共一大时的第一旗手和领袖,也参加和领导了许多革命的实践,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位共产主义的思想家或理论家,实际他的思想更接近于民主主义。而真正最早的中国共产主义的理论家和启蒙者是另一位同样没有出席一大的重要人物李大钊。比毛泽东大四岁的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他是北洋搞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李大钊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留学,在日本广泛接触和学习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政治思潮,特别是他在中国最早注意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价值,并对法国、俄国等国的革命路线和社会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的最佳良方。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演说,宣传介绍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从而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作为一位思想的启蒙者,李大钊深刻地影响了周围的一批优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革命观,其中包括他的同事,作为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和曾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临时工作的毛泽东。他还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其中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些人大多成为共产党早期的重要干部。他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并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推动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一段佳话。1927年,中国共产党遭受了一次严重挫折,奉系军阀张作霖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8岁。

    尽管中国共产党将会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走势,但在它刚刚成立的1921年,在中国的影响尚微,当时中国政坛的主角是北洋系的大佬和南方国民党内的一干人物。

                             1921年的民国总统是北洋元老徐世昌

    从职位上说,当时名义地位最高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出身前清进士,是袁世凯的重要谋臣。由于他在北洋系内资历既深,又无明显的派系背景,因此在权力竞争激烈的北洋集团内部是一位各方暂时可以勉强接受的和事佬式的人物。由于他没有实权,更多的只是一枚徒有虚名的橡皮图章而已。

                   吴佩孚是最早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一度被视为中国政坛的明星!
    就在1921年的前一年,北洋系内实权人物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与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发生内讧,直皖战争爆发,东北奉系的张作霖出兵夹击势力最强的皖系,皖军大败,段祺瑞黯然下台,从此逐渐淡出中国的权力中心。直皖大战后,直奉又开始对峙,而直系内部曹锟、吴佩孚也因分脏不均而不和,曹锟一心觊觎大总统宝座,而实力派人物吴佩孚南返洛阳招兵买马,经略中原,一时成为中国政坛实际上的第一强人。不久后,在直奉大战中,吴佩孚的军队又打败了张作霖的奉军,其声势达到了顶点,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被称为“中国最强者”,上海的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认为他是袁世凯后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吴佩孚是北洋军人中少有的文武全才式的人物,他身上兼有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和民族主义情结,有较强的军事才能,在早年的军阀混战中有“常胜将军”之称。他在众多军阀人物当中,算是比较有道德操守的一位,个人不敛财、不纳妾、不投靠洋人。但是,他和袁世凯等其他许多有才干有野心的北洋政治人物一样,充其量只是保守势力中的开明派,他们对于民主和革命从骨子里是恐惧和反对的,这也是他血腥镇压二七大罢工的原因,也是他最终被崛起于南方的国民党击败并被历史淘汰的根本原因。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

    南方革命阵营的情况也相当复杂,1921年重返广东组建军政府,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当然是声望最高的政治领袖,但是他手下并无掌控的军队,是个没有兵权的空头司令。

                       主张“广东自治”的粤系军阀陈迥明也是1921年的风云人物

    而反对孙中山北伐策略的正是他所倚重的广东实力派人物陈迥明。陈迥明也是民国早期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广东推行“联省自治”,建立现代的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政权机构,运行有序。经济上开办实业,兴建公路。教育上聘请陈独秀任省教育长,在全国最早实行免费的公办教育,而广东私学之盛也为全国之最。在社会领域,他主张革除陋俗,禁绝烟赌,使广东民风好转,一时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尽管他在广东的自治和新政上颇有建树,但是联省自治、徐图统一的政治主张,与孙中山的中央集权、以武力北伐统一中国的政纲不合,二人终于分道扬镳,孙中山险为陈迥明叛乱所害,不得不再次流亡。而陈迥明也最终成为在国共两党内均不受欢迎的人物。后来,下野后的陈迥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致公党直至今天仍是中国的参政党之一。如果陈迥明当年得势成功,很可能会出现一个独立的广东共和国。

                                  1921年的蒋介石羽翼尚未丰满

    1921年,不仅中国共产党刚刚创立,即便是第一革命大党的国民党其实也还处于新生磨合之中。国民党日后最杰出的领袖、也是中共日后最大的政敌蒋介石,在这时也还没有显山露水。此时在陈迥明的粤军中任职的他正郁郁不得志,经常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在上海-广东、家事-国事之间来回穿梭。当时的蒋介石也还没有和宋美龄相遇,而是正疯狂地痴迷于十五岁少女陈洁如。而风流快活之余,也不忘在上海滩与张静江等一起炒股票做生意。1921年,蒋在仕途上的最大转机还未到来。直到次年,孙中山落难永丰舰,蒋介石临危救驾,才得到中山先生的倚重,也才有了后来的黄埔军校的蒋校长和后来国民党的蒋总裁。

    1921年的中国政坛就是处在这种南北分治,四方割据的一片混乱之中,在上海成立一个秘密小党,实在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新闻,在当时根本极少有人知道。比这更轰动的事情还有的是,比如外蒙古在苏俄支持下宣布脱离中国独立,比如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下令讨伐桂系陆荣廷,粤桂战争爆发。在国际上有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苏联;爱尔兰从英国独立;英、美、日、法、意、中、荷、葡、比等九国举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等等。

    但是,共产党这个刚刚成立的蕞尔小党,很快就显示了其彻底改造中国的远大志向和非凡的政治能量。从当年的10月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粤汉铁路武昌、长沙段的工人、上海英美烟厂的工人、陇海铁路的工人、汉口的人力车工人等先后举行大规模的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反对无故裁人和虐待。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真正进入到有组织的自觉斗争的阶段。不久之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之下,中国最主流的革命党派国民党与更加激进的革命党派共产党组成了联合阵营,一起向保守的北洋势力发起进攻,最终将后者赶下了历史舞台。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回首遥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谓开天辟地,但在当时却是寂寂无声。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在一大会议上那位埋头记录与会精英们发言内容的28岁青年,将会是28年后一个新中国的缔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