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欧珀科技有限公司:驳中共不抗战的有力证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0:45:06

驳中共不抗战的有力证据  

   

古彭万俟轩  

   

 8月19日 ,笔者以《蒋介石消极抗战的底线—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为题,通过大量历史事实,驳斥了国民党蒋介石残渣余孽以及国内外反共反毛分子关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不抗日”的造谣和污蔑。这些年来,他们不顾历史事实,大肆攻击和诬陷共产党武装力量“热衷内战,游而不击”。他们对共产党人抛头颅、洒鲜血、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视而不见,反而对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一味给予肉麻吹捧。为了反击这些荒谬的言论,我从“9.18事变”日本侵略者逐渐蚕食中国领土开始,到大敌当前蒋介石一心剿共打内战;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历史事实,到共产党人抛弃前嫌联合一切爱国力量抗战到底的决心,详尽分析了蒋介石在大敌当前的抗日底线,揭露了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面目。该文在网上贴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国内数百家网站给于转载,绝大多数网友都旗帜鲜明的对表示支持。但也有极少数人表示反对,其中最强烈的反对理由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有数百个将军战死疆场,而共产党仅有一个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他们还说,国民党在抗日中阵亡了几百位师以上官员,而共产党只牺牲了一个正师级高级领导人。这纯粹是昧着良心、瞪着眼睛说瞎话!我当时就认定这个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也是别有用心的。但苦于手头没有足够的资料,遂决定等到有关资料搜集齐全后再写文章反驳。没想到昨天( 10月17日 )晚上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位名叫“彦强”的网友发在东方百姓网上的一篇帖子,不由拍手叫好。  

网友“彦强”自称是河北人,他也是针对某些人对“共产党武装力量抗战期间保存实力、游而不击”的污蔑写出的帖子。具有说服力的是,“彦强”不是单纯讲大道理,而是通过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付出了极大牺牲,做出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巨大贡献。网友“彦强”是个有心的人,他通过查阅《河北省志·大事记》一书,将抗战期间本省范围内共产党武装力量的抗日烈士名单全部摘录出来。据他初步统计,抗日战争中,部队旅级、地方地委行署专员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仅河北省就牺牲阵亡了52人。至于八年抗战中牺牲的县团级干部那就更多了,仅他个人掌握的数字,河北省境内至少200人以上!  

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没有军衔的。但抗战期间党中央曾明确规定:地、旅级负责人属于中高级领导干部,因此,这些干部可与国民党师级将官对等。也就是说,共产党部队旅级、地方行署专员级身份,至少相当于国民党少将以上军衔。按照这个比例,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方面牺牲和阵亡的高级将领和高级领导干部要远远多于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甚至是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的几倍、几十倍。另有数据表明,抗战期间,共产党仅正规部队师级以上干部就牺牲了一百多人,这个数字还不是完整的。  

这些牺牲的烈士,无疑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高级领导干部,也是中上层党组织和人民军队的精华,其中不少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敬仰的民族英雄!这些先烈若幸存下来,绝大多数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网友“彦强”就此提供了有力证据:河北省一个小小的冀中10分区,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军职干部中,有7人在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开国将军。他们分别是:中将:周彪、萧新槐、旷伏兆;少将:舒行、刘秉彦、帅荣、马泽迎。还也不少建国后改做地方工作的未被授衔,如红军电台的创始人,先后任10分区32团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45军副政委、四野南下工作团政委的王逸群等同志。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和历史功绩,并不代表就否认了国民党的很多将士为民族利益不惜流血牺牲,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的伟大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全国人民,应该永远缅怀和纪念这些先烈和勇士,绝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通过网友“彦强”发的这篇帖子,针对那些非毛反共分子的猖狂进攻,笔者认为,我们再不能等闲视之或置之不理了。中央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部门均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尽快组织人力物力搜集这方面资料,把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抗日武装牺牲的烈士搜集整理编写成书,并将他们的姓名、职务、牺牲地点公布于众。这样一来,那些别有用心的反共分子一直标榜的“国民党蒋介石积极抗战”,以及恶毒攻击“共产党毛泽东保存实力,游而不击,为打内战积蓄力量”的无耻谰言,都会不攻自破。  

我在此强烈呼吁:爱国的网友们同样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搜集资料,用铁的事实回击和戳穿那些非毛反共分子的无耻谰言和谎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中坚力量”正名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笔者现将网友“彦强”搜集到的一部分资料作为“附件”整理后贴在下面,供网友们收藏或搜集相关材料时参考。  

   

附件一:《河北省志·大事记》上的烈士名录  

   

1. 1939年7月11日 ,八路军第120师独2旅旅长魏大光在冀中10分区永清得胜口战斗中壮烈牺牲;  

2. 1939年9月25日 ,八路军第120师独1旅参谋长陈勉,在冀中灵寿县陈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3.1940年5月,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鲁贲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4.1940年5月,中共冀中军区地委书记吴健民与冀中区党委副书记鲁贲同日壮烈牺牲;  

5. 1942年3月3日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范子侠,在沙河县高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6. 1942年2月11日 ,晋察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在遵化县野瓠山反扫荡战斗中,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  

7. 1942年4月3日 ,冀东第1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在遵化县李家洼子战斗中壮烈牺牲;  

8. 1942年4月11日 ,冀南军区新7旅政治部主任刘诗松,在南宫县郑家堤战斗中壮烈牺牲;  

9. 1942年4月27日 ,冀中军区回民之队政委郭陆顺,在交河县陈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10. 1942年4月29日 ,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11.1942年4月,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孙毅民、新7旅政治部领导陈元龙,先后壮烈牺牲;  

12. 1942年5月11日 ,冀中军区宣传部长张仁槐,在深南县林家铺战斗中壮烈牺牲;  

13. 1942年5月22日 ,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领导张俊峰,在武邑县任角村战斗中壮烈牺牲;  

14. 1942年6月8日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在定县马阜才村战斗中壮烈牺牲;  

15. 1942年6月9日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在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  

16. 1942年6月9日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政委王远音,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17.1942年6月,冀南行署秘书长刘铁之,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18.1942年6月,冀南军区武装部长李力,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19.1942年6月,冀南行署第5专署专员李松霄,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20. 1942年10月28日 ,冀南行署第6地委副书记王柏生,在枣强县居家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21. 1943年3月25日 ,冀南行署第2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李忠,在隆平县白家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22. 1943年3月26日 ,冀南军区第7旅旅长兼第6军分区司令员易品良,在枣强县西高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23. 1943年5月26日 ,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郑前学,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24. 1943年5月26日 ,冀南行署第1专署专员解蕴山,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25. 1943年8月30日 ,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在枣强县江官村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26. 1943年8月30日 ,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陈耀元,与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等十几位旅、团级干部同日阵亡;  

27. 1944年5月18日 ,冀热边第1专署专员杨大章,在蓟县窜岭庙战斗中壮烈牺牲;  

28. 1944年5月18日 ,冀热边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廖峰,在蓟县窜岭庙战斗中壮烈牺牲;  

29. 1944年10月17日 ,中共冀热边组织部长周文斌,在丰润县杨家铺战斗中壮烈牺牲;  

30. 1944年10月17日 ,中共冀热边宣传部副部长吕光,在在丰润县杨家铺战斗中壮烈牺牲;  

31. 1944年10月17日 ,中共冀热边地委书记丁振学,在丰润县杨家铺战斗中壮烈牺牲;  

32. 1945年7月4日 ,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才山,在遵化县杨家峪战斗中壮烈牺牲  

…………  

   

附件三:网友“彦强”表示,上面的名单肯定不完全,因为在该名录之外,他本人就掌握很多。如:  

   

1-2.1940年12月,冀热察党委书记马辉之等被日军包围于容城大后台村,400多位指战员牺牲,其中包括两位地委级干部;  

3.1943年,八路军115师教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  

4.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马玉堂;  

5.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洪麟阁;  

6.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陈宇环;  

7.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刘连科;  

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段世曾;  

9.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杨铁成;  

10.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冷赤斋;  

11.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荣;  

1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王溥;  

13.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  

14.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曹有民;  

15.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熊德成;  

16.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孔庆同;  

17.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王东福;  

18.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袁鸿化;  

19.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夏祖盛;  

20.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中共冀热边区特委书记王平陆  

…………  

   

附件三:全国范围内,抗战期间牺牲的著名将领(不完全)。他们分别是:  

   

1.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2.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  

3.许亨植,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参谋长、第3军军长;  

4.李红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5.张友清,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6.理琦,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员会主席;  

7.王友德,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  

8.陆省三,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中共鲁东地区工委书记;  

9.王育民,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  

10.秦进乐,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  

11.韩明柱,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12.金道松,八路军後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13.杨靖远,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14.宣侠父,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  

15.那恕,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  

16.杨万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  

17.温健公,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18.李剑卜,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  

19.邓永耀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20.鲍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  

21.蒋洪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  

22.马耀南,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23.郭征,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24.王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25.胡一新,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26.馀化臣,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27.董少白,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  

28.牟光义,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29.闻允志,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30.董天知,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31.徐秋,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32.马振华,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  

33.苏精诚,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34.张铎,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主任;  

35.贾源,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36.朱宝琛,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  

37.杜希龄,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38.晏显升,八路军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39.杨忠,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40.刘海涛,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  

41.刘涛,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  

42.王立人,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43.刘子超,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44.郭国言,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45.刘德明,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46.杨成德,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  

47. 陆升 勋,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  

48.陈元龙,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49.孙开楚,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  

50.彭光,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  

51.谢瀚文,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52.肖伟成,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  

53.王炳三,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54.石景芳,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  

55.杜子孚,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56.魏金山,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  

57.汪洋,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  

58.赖国清,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  

59.于寄吾,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  

60.于一心,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  

61.王至发,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  

62.唐克威,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  

63.尚武,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  

64.李永安,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  

65.杨承德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  

66.朱程,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  

67.符竹庭,八路军115师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  

68.项英,新四军副军长(皖南事变);  

69.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  

70.周子昆,新四军副参谋长(皖南事变);  

71.张正坤,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  

72.冯达飞,新四军2纵队副司令(皖南事变);  

73.王怀生,新四军1支队1团参谋长(皖南事变);  

74.徐锦树,新四军3支队5团团长(皖南事变);  

75.黄诚,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皖南事变);  

76.李子芳,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皖南事变);  

77.廖正文,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人事科长(皖南事变);  

78.沈韬,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皖南事变);  

79.项永章,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皖南事变);  

80.林开凤,新四军5团副团长(皖南事变);  

81.彭雪枫,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82.许言希,四军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盱嘉支队司令员;  

83.叶辅平,新四军军需处处长;  

84.罗忠毅,新四军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  

85.王子清,新四军挺进纵队2支队副司令员;  

86.廖海涛,新四军6师16旅政委;  

87.彭雄,新四军3师参谋长  

88.田守尧,新四军3师8旅旅长;  

89.高农斧 新四军4师10旅政委;  

90.朱立文,新四军5师15旅副旅长;  

91.陈昭礼,军长秘书、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  

92.黄道,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书记;  

93.涂正坤,新四军参仪、驻平江留守处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  

94.田英,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  

95.胡发坚,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  

96.龙树林,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97.罗梓铭,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主任、中共湘赣特委书记;  

98.叶辅平,新四军军需处处长;  

99.曹云露,新四军游击2纵队政治委员;  

100.罗化成,历任新四军2支队政治部主任;  

101.鲁雨亭,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  

102.周桂生,新四军2纵队司令员;  

103.朱镜我,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部长;  

104.胡荣,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主任  

…………  

   

附文:

 

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底线”  

——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  

   

古彭万俟轩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前夕,我在网上发了多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评论。昨天( 2009年8月18日 )上午,一位网友就帖子内容与我进行讨论。我觉得我们之间讨论的话题,实际上也是社会上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和热点,所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评价历史不能感情用事  

   

网友:有关抗日战争这一历史课题的研究和讨论,目前有很多争论,你对这些争论都是什么态度呢?  

古彭万俟轩:我个人认为,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和结论,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上的。主要是侵略国家日本与受害国家之间的分歧,以中国为主,还有朝鲜、韩国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日本右翼政客始终坚持以下观点:1.日本不是侵略国家,他们也是受害者;2.日本没有在中国搞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虚构的;3.战争的责任在中方,是中方的挑衅致使战争的进一步扩大;4.日本进入中国是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这些观点都是日本右翼分子反复强调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也有人附和日本关于“进入中国是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论调。  

二是中国国内。主要围绕国共两党之间的抗日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一共有如下几点:1.国共两党究竟谁在真正抗日,谁在利用抗日谋取私利、借以发展壮大自己;2.抗日战争中的国共摩擦责任在谁?3.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前两点。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第一点。  

我一直坚持,研究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评价历史绝不能感情意气用事,更不能想当然或先入为主。对待历史必须以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辨和考证,应严格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能粉饰历史,更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我赞成研究历史的人都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历史思考诠释,不能同意那种毫无根据地谩骂式的行为出现在历史研究领域。唯心的评价历史是不科学的,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历史最终会恢复它原来面目  

   

网友:我觉得你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总是站在中国大陆多年来的主流立场上,这与你的个人感情有关系吗?  

古彭万俟轩:站在什么立场上,与个人感情无关。我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在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关于抗日战争,我和一些人的认识的确有差距。我所说的“一些人”包括两部分,一是某些不负责任(也可以说别有用心)的学者专家,二是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读者。其实,这些网友和读者,大多是因为最近几十年来他们看到的都是某些研究专家和学者对毛泽东、对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对抗美援朝的妖魔化,由于这些东西看得太多,所以影响也太深。  

有一位作家朋友,她正准备写一部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我们两人的观点就大不一样。比如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到底谁在真正的抗日,他们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我们之间的观点就截然不同。当然,按照她的观点来写,属于现在“主流精英”思路,可能很好出版,也会引起轰动效应和“好评”。但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最终还会恢复它原来的面目。我曾经提醒她,如果你故意这样写咱们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是无意的,你将后悔终生,而且无法用忏悔来改变你所造成的影响。  

   

不能否认国民党抗战功绩  

   

网友:按照你的观点,国民党是不抗日的吗?  

古彭万俟轩:不,我从来没有否认国民党抗战的功绩。从“九一八”之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日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活动基本都是集中在正面战场上,比如卢沟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长沙、常德、衡阳、腾冲等地。这些战斗或战役都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的杀伤,大大迟滞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步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功不可没,任何贬低或抹杀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尊重事实的。  

但是,我们必须把国民党、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坚决抗日的人与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内少数动摇派、投降派加以区分。值得提出的是,动摇派、投降派虽然是少数人,却是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是保守的,是有局限的,而且也是消极的。我这里所说的少数人,为首的就是国民党军事委员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所以我的结论是:国民党的绝大多数人是抗日的,但蒋介石的抗日是有条件的。  

   

蒋介石的抗战是消极的  

   

网友:我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你能具体谈谈吗?  

古彭万俟轩:具体地说,在抗日问题上蒋介石有他的底线,即只要不触及他的根本统治利益,他就不会和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这一点,是有事实依据的。一直存在争论的东北三省沦陷责任问题,有人说是张学良自作主张干的,有人说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撤退的,至今没有公论。但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丢掉一个济南就被蒋介石借故不抗日杀掉了,而张学良丢掉东北三省不仅没有丢掉性命,而且还一直当着国民革命军的副总司令。直到张学良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介石抗日,蒋介石才把张学良关起来。这起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放弃抗日、丢掉东北三省的张学良政治和仕途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兵谏抗日却不仅让他丢了官,而且还失去了终身自由。  

不少人可能已经了解到,东北沦陷后,成千上万东北流亡学生多次到南京请愿,要求国民政府抗日。但是,作为执掌兵权的委员长蒋介石究竟做了些什么呢?东北三省在日寇铁蹄蹂躏下度过六年,蒋介石最多只发表了几次空洞的宣言,没有一次实质性的行动。蒋介石认为日本人并没有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他也就安心地任凭日本人在东北横行霸道,他逍遥自在地在南京做他的“皇帝”,“收复国土”只能是千百万草民的无助呐喊。  

东北三省丢失之后,日本人步步进逼,一直打到北京城下,这时的蒋介石仍然没有动心,因为日本人距离他的首府南京还远着呢。面对日本人的猖狂挑衅,他不为所动,任凭宋哲元的大刀队血溅卢沟桥。其实,当时如果倾全国之力在北京城下与日寇决一死战,日本人后来也不会肆无忌惮、得寸进尺,继续蚕食中国。  

为了说明蒋介石是否真心抗日的问题,我这里引用一份半个世纪之前的材料。  

大家可能都知道,抗战初期有个韩复渠,是个出名的贪生怕死鬼和投降派,因为不抗战丢掉济南被蒋介石枪毙了。其实这里面有些内幕大家可能不知情。  

 梁漱溟 先生在他的《忆往谈旧录》长篇回忆中,有一节《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专门就此做了介绍: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所谓“山东问题”,几乎成为一个谜。“山东问题”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当时掌山东军政大权的韩复榘。要了解“山东问题”,必先了解韩复榘。  

我当时在山东搞乡村工作,为推动抗日自卫,曾参加许多有关活动,因此在此期间与韩有频繁接触。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我在南京,听到华北局势恶化,随即赶回山东,探明韩复榘对抗日态度。自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先后与韩谈话多次。据我了解,韩复渠最早是拒绝敌人胁迫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有意在华北利用宋哲元、韩复榘、阎锡山三人当他们的傀儡,搞“五省三市自治”,与南京国民政府分离。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参谋几度乘飞机到济南,胁迫韩同赴平津开会,韩始终拒绝未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我到济南,韩复榘给蒋介石写了一信,要我顺便带去庐山。信内大致说韩部下将领在庐山受训的,要求尽快回来,以做好应战准备。 七月三十日 韩复榘应蒋介石之召去南京, 八月二日下午四时 由南京回到济南省政府。我问他去南京的情况,他说,去南京之前,他于七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一连两个电报,要求蒋各路同时出击,蒋回电说,他自有主张,自有办法。待三十日到南京向蒋请示机宜,蒋还是不谈什么。临走时蒋向我说:“我的意思,你完全明白。”韩无可奈何地告诉我:“我哪里明白他的意思呢?我是糊里糊涂去南京,又糊里糊涂回济南的。我看蒋介石并无抗日决心。”  

蒋本人对日本在卢沟桥点起战火之后,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又不与韩复渠讲明,使韩不得要领。此后韩对抗日态度发生变化,而且放弃济南,除了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外,可以肯定与蒋介石的态度有关系。  

 从梁漱溟 先生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至少是消极的。 梁漱溟 先生是当事人,他的回忆是可靠的,也具有史学研究价值。  

   

蒋介石的抗战“底线”  

   

网友:按照你的观点,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浴血抗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古彭万俟轩:蒋介石的退让和纵容并没有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卢沟桥事变不久,日本人就攻占了平津, 8月13日 又在吴淞口登陆进攻上海。可以说,淞沪会战是蒋介石开始抗战的转折点。这次,蒋介石急眼了,因为上海距离南京只有200多公里,日本鬼子奔他的老巢来了。直到这时,他才调集大批军队在上海地区与日本决一死战。但是,战机已失,士气大挫,结果最终以10:1的伤亡代价丢掉了上海。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接着就是南京失守,就是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蒋介石无奈,仓皇中把国民政府迁到重庆。这时他之所以开始抗战,是切实感到日本人不是跟他闹着玩的,而是要消灭他。所以南京失守后,他又下了在徐州与日本人会战的决心。  

蒋介石最早的算盘是放弃东北三省,以保中华民国的生存。等到日本人入关攻占北平天津后,他的如意算盘是以黄河为界,只要日军不过黄河,他就不准备与日本人真干。这也是韩复渠丢掉济南、放日本人过黄河被蒋介石枪毙的主要原因。南京失守后,蒋介石企图以皖南山区作为屏障,拦截日本人进攻武汉。济南失陷后,蒋介石又企图把日本人拦在徐州以北。结果他的如意算盘次次打错,卢沟桥事变过去还不到一周年,1938年的 5月19日 徐州就沦陷了。  

徐州沦陷后,日本人并没有停止进攻,随即攻占了开封,接着举兵西进,准备攻占郑州,南下直取武汉。为保卫武汉,赌红眼的蒋介石竟出损招,在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上炸堤放水,说是“淹死日本人”。结果日本人没淹死多少,1000多万老百姓却大受其害,几十个县过水受灾,成为黄泛区。黄河炸堤放水成为近代战争史上的一桩丑闻,百万无辜死亡的老百姓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的牺牲品。日本人西进受阻,改变路线从大别山借道进攻武汉,很快就兵临城下。以后的形势急转直下,武汉失守,蒋介石又实行焦土政策,策划了丧尽天良的“长沙大火”。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是真的不能再退了,因为再退就没有地方了。到这个时候,他才决心指挥军队与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随后发生的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其目的就是保住山城重庆。包括蒋介石派孙立人率部远征,也是出于保护重庆这一目的。有些人喜欢谈论国民党军队的腾冲战役,说国军抗战如何英勇,如何壮烈,其实大家打开中国地图就明白了,日本人之所以占领缅甸、印度,其实最终还是冲着中国来的。因为,日本人的目的是攻占重庆,消灭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既然从东面再也打不进去,就只好从西南方向开辟第二通道,抄蒋介石的后路。蒋介石并不傻,其他的都能让,现在是实在不能让了。再让他的“老窝”都没了,所以他要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蒋介石与日本人秘密谈判  

   

网友:有证据表明蒋介石与日本人存在某种联系吗?  

古彭万俟轩: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基本上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蒋介石的抗日有一个底线,只要不触及这个底线,他就不会真心抗日。通过已经揭秘的档案我们知道,从东北沦陷开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始终没有间断与日本人的秘密谈判,日本人也始终没有间断对蒋介石政府的诱降。直到汪精卫叛变投敌组建南京伪政府,日本人才认为蒋介石已经失去诱降价值,所以停止谈判,大举进兵“两湖两广”,企图以合围之势,消灭重庆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判断,如果汪精卫不叛变投敌当汉奸,日本人对蒋介石的诱降就不会停止,国民党和日本人的秘密谈判还会继续进行下去,蒋介石能否变成汪精卫第二也是很难说的。  

1940年,蒋介石在同日本人的谈判中曾答应过日本政府,只要日本人不再进攻,国民党政府准备承认日本人在 1937年7月7日 之前的在华利益。也就是说,国民政府放弃华北以及东北三省(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包括察哈尔、热河、内蒙古以及河北的部分地区)的领土主权。这都是有档案可查的,但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坚持说蒋介石是抗日英雄。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按照蒋介石的既定政策,中国的领土现在至少要减少100多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那个高昂的“鸡头”就会永远消失不见了。  

   

国民党军队没有打进攻战  

   

网友:怎么去看待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功绩呢?  

古彭万俟轩:我的结论是,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功绩是巨大的,不然无法解释如何有那么多的国民党官兵死在抗日战场上。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和国民党军队的总司令蒋介石,他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他的军队抗日是消极的,也是被动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打的每一次战役都是领土保卫战,我曾查阅抗战史的全过程,国民党军队甚至没有打过一次进攻战,一直都是被动的防守和退却。大家可以认真查看,8年抗战,哪一场进攻战斗是国民党军队打的呢?在卢沟桥事变中,在淞沪会战中,在徐州会战中,在武汉保卫战中,在常德保卫战中,在衡阳保卫战中,在腾冲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确打得英勇顽强,打得悲壮惨烈,但是,他们都是为了保卫领土而战,没有为收复领土而战,惨烈尽管惨烈,悲壮尽管悲壮,却令人憋气和失望。  

历史惊人的相似,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900年前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别无二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政策。不同的是,南宋借着这一投降政策得以苟延残喘,而蒋介石却差点连“老窝”都給端了。如果不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占区牵制日军的大部兵力,恐怕抗战的历史都要改写。  

   

共产党在敌占区发展壮大  

   

网友:不少人认为抗日战争客观上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正是借日本人与国民党军队拼杀的空当发展壮大起来的。  

古彭万俟轩:这种说法不仅不科学,而且违反历史事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范围都在敌后,这些地方大部分是国民党军队战败撤退后丢给日本人的。也就是说,八年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敌占区发展壮大起来的,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的,没有从国民党占据的区域里抢过一寸土地。新四军所在的位置在皖南地区,这里是抗日前沿的拉锯地带,有国民党的军队存在。所以蒋介石多次命令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说穿了就是要把新四军全部赶到日本人的敌占区,严禁新四军在他们驻守的地区活动。后来的“皖南事变”就是新四军在撤退途中发生的。  

   

“苏联帮助中共”是误解  

   

网友:有人说,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帮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忙,把东北的地盘全部交给了共产党和八路军,而且移交了大批武器装备。  

古彭万俟轩:这完全是误解。有人以为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他们就一定会帮助中国共产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苏联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一直都是有外交关系的,苏联的政策是希望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在此国策基础上,苏联是不会冒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关系破裂的风险,明确支持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当然,我不否认苏联共产党有同情中国共产党的某些因素,但仅仅是同情而已。得罪国民党政府不符合苏联利益,他们是非常明智的,国家利益是底线,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超越。苏联红军攻占东北后,除了将大量机械装备运回苏联外,其他的都如数交给了国民政府。  

据已经解密的档案记载,苏联出兵前夕,蒋介石派蒋经国、宋子文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国民党政府在斯大林的压力下屈服,以外蒙古的独立和苏联在远东的利益(中长铁路租用、租用太平洋出海口旅大港等)换取东北的领土和战利品。当时国民党势力比共产党大得多,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能否取得政权始终表示怀疑,所以极力劝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直到1949年春天,国共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斯大林还坚持国共两党划江而治,不同意推翻国民党政权。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他们一直保持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直到南京解放,苏联的大使馆还陪国民党政府一起搬到广州。这也是此后多年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存在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蒋介石是抗战的最大受益者  

   

网友:究竟谁是抗日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呢?  

古彭万俟轩: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军队号称八百万,其实这些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伪军就地改编的,这些被改编的伪军至少有150万人。各地游击队和土匪性质的组织为享受抗战成果,也积极向国民政府靠拢,大都在抗战后摇身一变成了“国军”。档案资料还表明,抗战结束后,至少有20万日军编入国民党部队,帮助国民党打内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蒋介石与共产党打内战的本钱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日本人留下的。说共产党依靠抗战发展壮大有一定道理,但抗战后得到的实际利益,国民党要比共产党大得多。  

   

蒋介石的目的是“消灭中共”  

   

网友:到底是谁限制谁的发展呢?  

古彭万俟轩:抗战胜利时,蒋介石的部队基本上都在大西南内地。抗战胜利后,为抢占有利军事地位,蒋介石一面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一面命令国民党部队火速开进,并命各地驻守日军和伪军一律接受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改编,不得向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缴械投降。由于他的大部分部队都在大西南,所以他才要求与毛泽东谈判,企图实施缓兵之计,以利调兵遣将打内战。在谈判的日子里,蒋介石通过各种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向东北和各大战场运输军队数百万人。准备工作刚一结束,和平协定就被撕毁,内战也就随之开始了,究竟是谁在抗战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明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