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巧克力那有卖的:70年代生人,你们的婚姻怎么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2:28
70年代生人,你们的婚姻怎么了

 

不同于60年代人有浓重的命运阴影,不同于80年代人被太多生活方向搅得焦灼不安,70年代生人存在于历史夹缝,似乎不太“合群”,在前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但在后人眼里已经落伍。
    目前为止,80年代人多尚未婚嫁,而多数70年代人已经结婚或准备结婚,还有一些正忙着离婚。当然也有不少仍坚持未婚。上个****70年代生的这些大孩子都怎么了?不是三十挂零还孤家寡人,就是速战速决地把别人一辈子可能都经历不了的所有事情都完成了一遍。因此“70后”婚姻应是社会最新式的婚姻,与老式婚姻相比有着相当的独特性。像流行小说《心乱不已》描述的那样,70后的婚姻是个银样镴枪头,看起来新潮有型,但经不起推敲,一有诱惑的火焰至少就会发生表层熔化。传统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观、爱情观到70后那里都走了样。”婚姻幸福是人人渴望的一种最终状态,但70年代人对待婚姻却是百味杂陈,骨子里传统与守旧,但追求个性的解放却成为其对情感生活的向往。他们多经历过早恋,用激情而直接的方式摸索爱情,但是走得太快难免迷惘。也有一些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让爱情成为一场不动声色的游戏,对他们而言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结局,爱情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理想。
    谁不想洞房花烛夜吹一盘面粉就能白头到老?70年代生人,从小在书桌下柔肠寸断地看琼瑶,在日记本上郑重其事地抄三毛,相信一帘幽梦的纯情,也愿意为爱做个哭泣的野驴千山万水地走遍。前有讲理想的60年代,后有重现实的80年代,身处其中,既崇尚前卫的浪漫,又难舍传统的保守,变得小心翼翼,绝不会网上几次QQ就和对方“亲密接了触”,也绝不会周末公园里相过亲就“缘定了三生”。
    这一代热衷于享受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同时也承受着现代科技给婚姻带来的冲击;他们看起来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但因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婚姻又不免带着幼稚。追求个性的解放,使得夫妻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很难让谁去迁就谁。他们熟练、热衷地运用网络,接受甚至沉迷于虚拟的情感中,无疑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婚姻生活。另一方面,缺少苦难使得70后很难把婚姻看成一种严肃的责任,更像是两个小孩在过家家,只要玩得不开心,随时都可能一拍两散。婚姻是经不起深究的,而有些之所以还能把这个银样镴枪头耍下去,根本原因就在于70后传统道德观的弱化,而这种道德观的弱化,也使得70后的婚姻在变数更大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大的弹性,70后的婚姻也就找到了自己特有的脆弱的维持平衡的方式。提到夫妻之间的3种背叛有3种状态:形出意不出、意出形不出、形意俱出。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与网络打交道了,加上夕发朝至的现代交通,哪怕天各一方,意出形不出或形出意不出”都非常简单,所以才有那么多网恋和一夜情。最难的是形意俱出,它就是真正熔化70后银样镴枪头式婚姻的那团一直烤着而不拿开的火。另外两种状态虽然有诱惑,但影响还不大,婚外的刺激反而缓和了婚内的平淡,自如地游走于内外之间倒成了70后一种很乐于接受的生活常态。
解读——个性激进与情感保守的统一
    有人形容70年代生人是丢下《读者》,拾起《销售与市场》,面对书店里满架MBA发呆的一代。这话套在霍琳身上相当贴切,她今年30岁,标准的白领。从某中学辞职后,当上了一家公司的销售副总。“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国家却不包分配了,只好拿着简历四处乱窜;好一点的费尽周折进了事业单位,却发现在激情创业的时代,工薪族实在可怜,于是选择潇洒离开。”上学时她学的是师范专业,“教育家总说一个人在13—15岁是个很重要的年龄,那时所受教育将对一生产生影响。我们这代人在这个阶段所受的全都是黑白分明的正统教育,但一进大学一切都变了。”
    薛浩也是70年代中期出生,学的是土木工程。但毕业时偏不想按部就班工作。因从小喜欢服装及摄影,偶然机会开始尝试给服饰报撰写文章,现在已是小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他常下午上街转,拍照寻找写作灵感,然后回家听音乐、看书,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工作。不忙时会邀上两三知己围坐家中喝咖啡、聊天,或打网球。兴致好就去快餐店。对于爱情,他坦言自己向往自由、浪漫,相信感觉,但不愿考虑婚姻,害怕感觉消失后婚姻给他带来束缚。
    银行工作的朱珊,78年出生,活泼有主见,工作时间上三天休两天,空闲时间多。学的是金融,但她对着装打扮却自成品位,通常白天她会睡足觉,晚上去跳操、游泳、泡吧,夜里上网。对她的工作,很多人羡慕还来不及,她却不以为然,已在寻思着改换门庭,认为这工作太安定,也压抑,失去了尝试其它工作的机会。她说,有机会她会自己开一间小店,过把“老板”瘾。
    时间到了2005年,像这样的70年代人已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他们承前启后,既保守又激进,既怀旧又流行。也许外表反差较大,但心理却有着共性:我行我素,选择个性化的生活。他们认为,生活以传统的升迁为目标,不可控因素太多,何必自寻烦恼?凭本事赚钱,然后享受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工作不该是痛苦,如果有很多因素让自己不开心,不如干脆不做。
   “70年代的人,没经历过60年代人的苦楚,也不会去体会80年代新新人类的前卫。”《重庆孤男寡女》作者王真海也是70年代人,他深有感触,“游走于古典与现代、跋涉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敏感好学,这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必然现象。”不过,他认为70年代人对待婚姻却有太多理想化的东西在里面。“对真情的渴求,对生活的状态,对精神世界的憧憬都与80年代人有很大的不同。70年代的女孩大都温柔、勤劳、勤俭、顾家,传统妇女的美德或多或少在身上有所保留,可这些在80年代的女孩身上就少有了。”前不久他曾问过一位32岁“高龄”的老友什么时候结婚,老友回答道,“同龄的好女孩大多已嫁人,没嫁的要不就是不合适,要不就是没法看。以80年代女孩的思想是无论如何不敢往家娶的,指望她们孝敬父母,相夫教子,恐怕难上加难。”
    调 查  ---70年代人 想从婚姻中要什么
    爱情、家庭、安全感、感情、生活共同体……什么是70年代人想从婚姻中得到的?70年代人的需求是否异彩纷呈?
◎对象:女,28岁,机关公务员◎关键词:爱情
当初因为爱情决定结婚。理想的婚姻状态是如果做不到彼此一生相爱,起码也应该彼此尊重。
◎对象:男,31岁,旅游公司导游 ◎关键词:家庭
想从婚姻中得到一种家的温馨感觉。理想的婚姻状态是两个人在事业上并驾齐驱,生活里彼此关爱信任,齐心协力建设小家。
◎对象:男,29岁,个体户 ◎关键词:生活共同体  
单身奋斗多年,开始渴望有家,希望她能为我分担一些工作,当然感情也很重要。生活本身就没有最理想的,婚姻也一样。
◎对象:女,26岁,中学教师 ◎关键词:安全感  
谈了两年的恋爱,觉得彼此该有个温馨的家,就这样结婚了。婚姻给了我安全感。理想的婚姻状态是有一点距离,小别后再见,有一种新鲜感。
◎对象:男,33岁,外科医师 ◎关键词:感情  
老婆是大学同学,结婚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答理想与现实基本合拍,但有区别,需要磨合期。
    婚姻不是儿戏 婚礼可以游戏——新式婚恋在乎情投意合
    曾俊雄今年28岁,与女友相恋5年,但并不急于结婚。“没有事业和物质基础的婚姻终将摇摇欲坠。”他把自己的结婚年龄规划在30岁。抱同样想法的是跨入“奔三”年龄段的李科,虽然事业稳定,也有一定积蓄,但认为结婚还需时日,“也许,在我等待的那个爱我的人出现后,就是我的婚期。”对于结婚的理由,他们似乎都没仔细考虑过。在李科眼里,单身所表明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婚姻状态,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与自我感觉,“我是有能力选择婚姻而不去选择,或暂时不去选择婚姻的那一群人。重要的一点我是自由的,我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不受任何人的牵绊。忙完工作我可以会友泡吧,参加party,玩得比谁都High。”
  心理咨询师认为,70年代人的骨子里其实有这样的思想: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投意合自然水到渠成,自由、晚婚正在成为新的婚恋态度,“过去,24岁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传宗接代的责任,逾此年龄会被认为是异类。而现在,异类的帽子被送给了过早结婚的人。事实上70年代人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感情需要等选择自己的婚期与伴侣,婚姻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巨变。”  
    婚姻也有多种成本——以收益最大化经营幸福
    30岁左右的70年代男女,多半处于围城内外。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如今这代人的婚姻特征逐渐趋于两个极端:不论已婚还是离异,要么就特别幸福,二人世界快乐得不得了,要么特别不幸,一旦“触礁”即告分手。也许你会认为,这些70年代人把离婚当儿戏,其实也不尽然。如果说经济上的成本是可以衡量的,那么婚姻所带来的精神成本便是因人而异。前些年大学生中曾经流行过用奶瓶当作随身水瓶,当时有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状况表现出了年轻人的心理低龄化倾向。步入婚龄的70年代男女中,有很多人同样是趋向心理低龄化,他们虽然生理年龄达到了婚姻要求,但心理状况却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或妻子的程度。
    “爱情像银行,取一点,少一点,每次为了无厘头的理由吵了架,我都不想回家,跟着一帮朋友在酒吧流连。有位仁兄的话让我很是认同。那哥们说,爱情是在婚前积累起来的,也是积累到结婚时候为止,然后就漫漫消亡,在结婚那天,钱存得最多,到了顶点,以后就慢慢取钱,吵架,就是取钱取得很多,所以婚后尽量不要吵架,否则,感情银行会被夫妻弄透支的,要亏本的。我听了就觉得要是像现在这样,没准什么时候就透支了,然后就冻结了...”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如是说。
    结婚和其他行为一样,也有成本与收益问题,理性的人的婚姻行为也是有意无意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两个人结婚要付出成本,用于结婚和组成家庭的费用是直接成本。收益包括实际收益与心理收益,组成家庭两个人一起生活实现了规模经济,不仅生活费用减少而且共同努力以使收入增加,这是实际收益,家庭生活给人带来的种种享受则是心理收益。令人庆幸的是,当今这个时代信息如此发达,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我们也有机会学习经营幸福的方法。善于经营幸福的家庭,彼此间收益最大。渐入佳境之时,什么忠贞、责任都是不需要下决心的选择。”  
    尴尬---重重婚姻之外的压力让理想婚姻更象海市蜃楼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又怎么了!19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
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素质教育嘛!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正确引导”了。
    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婚姻也无可避免地接受时代变迁的洗礼,这就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