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奥体足球场:毛泽东的读书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41:53
        毛泽东出身农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战略家,在延安时期,就完成了由一个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的“两大跨越”,其真正的秘密就是读书。即:读有字的书,坚持终生重视学习、研究和运用;读无字的书,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的历练,并且做到了两者完美统一。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对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做学习型干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读书秘诀有以下几种:         一是“图书馆式”阅读。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古今中外、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及技术书籍,毛泽东都广泛涉猎,而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尤为关注。毛泽东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二是“研究式”阅读。毛泽东读书还喜欢跟别人讨论。在延安时,他专门组织读书小组,每天晚上读十多页,读完以后就讨论对这十多页的看法,要讨论出思想。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就是这样读完的。《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红楼梦》,以及“二十四史”中的一些传记,他都反复研究过。在读书学习上,毛泽东无止境地追求着,一步一步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         三是“只争朝夕式”阅读。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经常废寝忘食。他多次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尽量挤占工作之外的时间。         四是“终身式”阅读。毛泽东曾说:“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学问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         五是“授人以渔式”阅读。毛泽东提倡通过读书来“授人以渔”,由此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和倡导读书,也成了毛泽东特殊的政治领导风格。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和读书人,他要把书作为工具,作为教育的工具,作为理论创造的工具和理论普及的工具。         六是“不离笔杆式”阅读。仅从现在保存下来的毛泽东在延安读过的并留有文字批注的七本哲学书来看,毛泽东在不少书上都有批注圈画,批注多且重要的有五本,在《辩证唯物法教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总共写下约两万字的批注。他曾经读过一本仅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批注就写了1.2万字。         七是“实践式”阅读。毛泽东是在读书中感叹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创新思维发展时说:“中国的斗争如此伟大丰富,却不出理论家”。原因就是: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向群众学习;没有在干中学习;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在延安整风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有实践经验的人,要向书本学习。

  学习毛泽东的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有助于创建学习型政党、做学习型干部。第一,要像毛泽东那样,有求知欲望。毛泽东知识渊博,但他仍然从书本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开拓自己的认识领域和思想领域。目前,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成为学习型干部。读书学习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理论文化水平如何,决定他思想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勤于读书学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是重要的软实力。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读书的城市有品位”,对于一个政党“读书的政党不变‘老’”。第三,挤时间读书。毛泽东曾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养成看书的习惯,毛泽东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床铺、沙发、办公桌上……到处都是书。现在,各级领导干部都很忙。但如果能静下心来,少搞一点应酬,就可以挤出许多时间,用来读书。第四,亲力亲为。毛泽东常引用孟子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把这句话推而广之,一是不要迷信书本,二是要独立思考。毛泽东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一格言。第五,联系实际。读书全是为了应用。毛泽东从马列著作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真理,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才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