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场打折信息:高效快速学习方法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5:09

现代高效快速学习方法研究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世界科技发展异常迅猛,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怎样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个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研究出一整套高效快速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本文拟将笔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作一详细介绍,以供志同道合者参考。

 

一、传统与现代:两种根本不同的学习观念

方法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目的的,不同的历史时代,学习目的不同,相应的学习方法也就不同。

在我国古代封建制度下,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各级官吏,这就是孔子所谓"学而优则仕"。因此,当时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封建国家由于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其整体统治目标是比较保守的,封建国君主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而是如何守住现成的江山。、《周礼》:"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讲得十分清楚,治理国家的主要目标就是求得一个和平安宁的局面。在这样一个总的社会政治战略背景下,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的的封建教育制度,也就只能以对封建君主的绝对忠诚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其所培养人才,虽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才干,但最主要的却是对封建君主的绝对忠诚,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强调"君叫臣死,臣之不死不忠"。封建统治者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各级大小官吏都死心塌地甘当奴才,老老实实听命于封建君主,一切唯君主之命是从,天下就可以太平无事了。

这一点,具体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是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思想自由,只能照着书本一字不差地死记硬背,为文写作都只能"代圣贤立言"。否则,如果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就可能对书本知识发生怀疑,并进而连皇帝的权威也怀疑起来,那就会危及封建统治的稳定。

所以,在这种封建教育制度下,学生只能死读死学。这是传统学习观念的第一个根本特征。

一旦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被束缚起来,一律照着书本死记硬背,传统学习观念中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苦学,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学习主要靠下苦功夫,并且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言佳句,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另外还有很多关于刻苦学习的经典佳话,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萤窗映雪"等等,以为后学晚辈的榜样。

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很""的学习观念,说到底,就是因为封建奴性教育的本质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也就不允许学生除了苦学以外,不能有其它使人感到快乐的效率更高的学习方法。

这是因为,一旦允许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适合自己实际的快乐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获得某种程度的思想自由,就可能对所学的内容发生某些怀疑,进而威胁到皇帝的统治权威,这是与封建奴性教育的本质根本对立的。

所以,封建教育制度本质上既然不能允许学生有思想自由,也就不允许学生有改善学习方法的自由,而只能一味埋头于苦读苦学。

这种"",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生理上的苦,由于这种学习不讲究方法,完全靠死记硬背,对人的体力和脑力损耗极大,会使人感到十分疲劳;其次是心理上的苦,由于这种学习不允许个人独立思考,没有丝毫自由思想权利,会使人感到极度的压抑和苦闷。

上述死学苦学的结果,紧接着就是传统学习方法的第三个基本特征:逼学。显而易见的是,由于死学苦学,学生本人对于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好感的,他们常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或迟到,或早退,或旷课,或逃学,轮到考试便作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即使少数学生勉强愿意用功学习,也不过象孔乙己一样,比别人多知道些"茴"字有四样写法一类毫无实际价值的东西。

接着低效,便导致了传统学习方法的第五个基本特征:重复。记得有句名言说:"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已读过的书,再一遍一遍地反复翻看,反复背诵。这恰恰反证了传统学习方法的效率低下,否则已经掌握了东西,何必再来一遍一遍地重复?

这还多亏当时知识总量比较少,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而且知识更新速度特别慢,给人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允许人一遍一遍地重复;若放在现代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断然行不通的。

以上概括起来,由于封建国家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国家整体发展目标趋于保守,对人才的要求以绝对忠诚为主,因而决定了传统学习方法只能是死学、苦学、逼学、低效和重复。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了封建时代,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传统的学习观念至今仍然占据着许多人的头脑,仍然相当普遍地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存在着。其极端者,甚至有父母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将孩子棒打致死的严重事件。

这种状况与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从根本上予以革新,进行一场学习方法上的革命。

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不同,它是一种竞争的、发展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也与小农经济不同。

在市场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培养政府官员,而是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其次,市场经济需要的不是封建时代那种绝对忠从的奴才,而是富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市场经济时代的学习方法具有与传统学习方法完全相反的全新的特征。

第一,自主研讨。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是一种发展的经济,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一点,反映在学校教育方面,就要求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比较之下,书本知识的掌握则是比较次要的。因此, 在教学上,就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对书本知识进行自主研讨,提出自己的看法。

特别是对于书本上的谬误,要敢于怀疑,敢于纠正。这样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就完全得到了解放,从而为全新的学习方法奠定了根本。

第二,快乐享受。

学习本身是无所谓快乐或痛苦的,关键要看学生在精神上是否自由。自觉自愿地学习,再苦再累也高兴;而强制高压下的学习,即使短短的一时半刻也觉得很痛苦。

市场经济大背景本质上要求学生自主研讨,这就决定了学习在本质上应该是很快乐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的人,常常能从中获得很多外人难以理解的快乐。对于这些人来说,学习不再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人生乐趣和享受。这也好比自娱自乐的唱歌跳舞一样,几个小时下来,虽然常常累得人筋疲力尽,但内心里却十分畅快。

第三,高效快速。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发展的经济,因而特别注重办事效率。如果一个企业办事不讲效率,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生产周期过长,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常常会要求自己的员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过去没有学过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特别是当前号称"信息爆炸"时代,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不仅知识总量极其庞大,而且知识更新速度特别迅速。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种高效快速的学习方法,如果继续延续以往那种传统的低效学习方法,就必然会远远落后于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

另外,上述自主研讨和快乐享受式学习,也为高效快速提供了可能。在自主、快乐的心理状态下,人的大脑都特别易于兴奋,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当前,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谈"素质教育",谈论培养"通才",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怎样才算是“通才”呢?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一种"迅速学会,迅速学好"的学习方法。所谓"通才"就是要"通"在这种高效快速的学习能力上。

现代高效快速学习方法的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爆炸时代,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教育。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高效快速学习方法,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要求,随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学习方法的教育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学习方法的教育渗透进去,并以学习方法的教育来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二、"学习"的基本概念 

上文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探讨了现代高效快速学习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探讨学习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下,明确学习的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在生活中,有时人们会认为"概念"纯粹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词句,没有多大用处。人们一般更愿意学习具体实用的学习技巧,而不肯花费一点功夫来搞清"学习"的基本概念。

这就好比一个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游泳,便直接下水学习游泳的技能一样,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现代管理学理论强调一种观念,叫"战略决胜",即一件事情的成败,主要不在于人们直接花费在这件事情本身上的努力的多少,而在于一些背后的战略性因素。

如一个老农拿一条扁担,与十九个敌人对阵,孤立地来看,显然是老农必败无疑。但是,如果看过徐向前元帅所著《历史的回顾》一书,你就会知道1948年7月在晋中战役进行到第三阶段,当敌赵承绶集团主力被歼,晋中敌人全线溃败之际,一个老农硬是拿着一条扁担俘虏了十九个拿枪的敌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启示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战略观念,一事当前,首先注意在战略上创设成功的基本条件。

读书学习也是如此,也要有一个战略观念,而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首先下功夫弄清"学习"的基本概念。不要以为这种花在概念上的功夫,只是咬文嚼字,没有用处。其实,一个科学的概念,就是一个行动的指南,它虽然不能给人以直接的具体效果,但却能指引人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这就好比北斗七星一样,虽然不能直接代替人们走路,但却能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到达预定的地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人学习方法是大不一样的。之所以如此,说到底也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学习的基本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解。关于这方面的情形,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有的人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因此,对学生采取"强迫填鸭"式教学方法。

这种现象在大学里比较少见,但在中小学则相当普遍。一个小学生做错了作业,或做错了别的什么事,老师就强迫他抄写一百遍生字。这种做法,就是"强制接受"式学习观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第二,有的人认为学习只是一个单纯记忆的过程,由此形成"死记硬背"式学习方法。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一个人学习成绩好,别人就会问他:"你记性怎么那样好,怎么就把老师讲的都记住了?"这种发问,就表示在发问人的头脑里,学习就是一个单纯记忆的过程。

第三,有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由此形成"消极跟进"式学习方法。

这种现象也相当普遍,就是老师讲什么,他学什么,老师没有讲的,他就不学;老师讲过的内容,则一切以老师的话为标准,以老师的是非为是非,老师说对的,他就不敢说错;老师说错的,他不敢说对。

第四,有的人认为学习只是单纯知识和技能的接受。

这种看法就更为普遍了。目前在提倡素质教育中,就出现一种现象,即训练学生学习做"四菜一汤",或学习唱歌跳舞等。这实际上不过是改换了一种具体的学习内容,并没有触及真正的内在素质。

以上四种不同的学习概念,导致四种不同的学习方法,都是与当前所处的市场经济背景和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称的,实质上仍然是过去那种传统学习观念的残余。

许多人之所以感觉学习仿佛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其总的病根就在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

笔者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人主动探索和接受人类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个概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主动探索",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科学研究",只不过它研究的对象是别人已经研究过并且已经获得成果的内容,而不象一般科学研究那样对人类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

具体来讲,首先,学习一定要主动,也就是要学会自学,不要总是等待别人讲授。一支军队如果失去了主动权,陷入被动之中,就意味着失败和毁灭。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自学,没有学习的主动性,那就等于自陷绝境,是很难取得什么学习效果的。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所学的东西,只有个人努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去请教别人,并且在请教别人的时候,也仍然注意以我为主,不要过多地依赖他人。

其次,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前面已经讲过,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爆炸时代,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举一个简单的算术为例,234+432=?这个计算的结果是不重要的,也没有必要去记忆,在这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计算方法。只要掌握了计算方法,一切自然数相加都可以很快地算出它的结果。

再比如,学习 WORD 排版软件,启动 WORD 以后一看,上下左右都是这样那样的按纽图标,若要完全记在脑子里,就是一个很大负担。其实没有必要记忆,只需学会按图索骥即可。

"主动探索"是本文所述"现代高效快速学习方法"的精髓,在学习中能否真正做到高效快速,关键就在这四个字,对此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三、学习的内在逻辑过程 

现在来探讨学习的内在逻辑过程。人到底是怎样主动探索和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笔者研究的结果,认为学习的内在逻辑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立学习目标。

即根据实际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确定学习的任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主动探索式学习的首要步骤,只有学习目标明确了,才能谈得上主动探索。

2,搜索和感受外界信息。

即根据所确立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利用自身各种感觉器官,包括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脚踩等,主动地搜索和感受各种外界信息。

3,选择吸收。

即以头脑里原有的知识信息体系作为参照物,根据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对感受到的外界信息加以比较鉴别,有选择地进行吸收。

4,系统定位。

即将新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定位于原有知识信息系统的一定位置,构成新的知识信息系统,这实际上就是用原有的知识信息来解释新的知识信息。

5,内化巩固。

即建立和发展新知识和信息与原有知识和信息之间的网络联系,使之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理解"。

6,功能进化。

即在新的知识信息被完全接受并建立了新的知识信息体系之后,大脑作为思维器官的整体功能得到改善和发展,并以各种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使人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到此,一个基本的学习过程即算完成,之后便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如此不断地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人的知识不断长进,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这样一种"学习过程"观点来反观传统学习方法就会发现,传统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很不完整的学习:

首先,只知道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习目标不明确;

其次,仅凭眼看耳闻,学习感官运用不全面;

第三,不管正确与否,统统死记硬背,毫无自主选择性;

第四,孤立地记忆一个个知识点,所学知识缺乏应有的系统结构;

第五,只管死记,不管应用,学了白学。

总括起来,传统学习方法实际上只相当于上述学习过程中的第 2-3 阶段中的一部分。这就好比一座楼房只垒了几堵不相连贯的围墙,是个半拉子工程,也就无怪传统学习方法效率低下,苦不堪言了。

四、学习自觉性的培养 

如前所述,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现代高效快速学习方法,首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如果一个人根本缺乏学习自觉性,那么具体学习方法再好,也无济于事。

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

1,明确学习的责任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点责任心。学习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想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有一点学习责任心。也就是说,要明白你为谁而学?对谁负责?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见之于我们的报章、杂志以及各种表态作秀性质的豪言壮语之中;另一种观点则是强调为个人出路而学,见之于人们日常街谈巷议之中。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虽然都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全面,都不利于一个人真正自觉地坚持学习,不利于学习效率的迅速提高。

单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学,学习好坏与个人利益完全脱钩,这就好比过去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一样,是不可能促使数量最广大的学生真正自觉地进行学习的,因为现在毕竟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毕竟还存在个人物质利益的差别,表面上声嘶力竭地高呼"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最终不免流于空泛。

但由此走到另一个极端,单纯强调为个人出路学习,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因为学习既然只是为了个人利益,那么学生就会想"我学得好不好,与别人毫不相干。你说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吃苦,我愿意,你管得着吗?"于是乎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态度,高兴起来学一阵子,不高兴起来就尽情玩耍,特别是学习中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很容易打起退堂鼓来。

所以,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既为个人出路学习,也为社会、为国家 、为人民而学,这样将自己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每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自觉地督促自己坚持到底。

明确学习责任心,不仅能一般地提高学习自觉性,而且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直接的具体的功效。

例如,西方曾流传一个笑话,老师问:债权人与债务人有什么区别,学生答:债权人记性好,债务人记性差。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记忆力与人的责任心关系极大,如果一个人认为某件事关系重大,责任重大,他就会时时惦记着这件事,就不会忘记。

以此来反观学习生活中的遗忘现象,恐怕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学习的责任心不强,觉得记住记不住关系不大,或者甚至还有逆反心理,认为记忆这些内容纯属多余。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当然不可能取得理想的记忆效果。

记忆是这样,理解、运用等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首先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

 2,主动地学

在明确了学习的责任以后,就要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上,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上的和课本以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主动性,只有真正主动了,才能说明真正明确了学习的责任,也才能真正做到自觉地学习。

具体来说,就是要走在老师的前面,课前一定要预习;其次,要注意课外知识的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一旦真正这样去做了,真正做到主动了,学习也就真正具有自觉性了。

3,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只有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才能保持长期自觉的学习。因此,一定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其中关键是战胜自我,投入进去,坚持到底,争取成功。

一般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这时候要靠责任心来控制自己,战胜自己,硬着头皮去学,并且全身心投入进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退缩,要坚定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定要坚持到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为止。这时,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并渴望重新体验。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红学家,原本对《红楼梦》不感兴趣,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几乎完全停滞,只有红学由于毛泽东的支持一枝独秀,无可奈何之际,他只好接受领导安排,硬着头皮开始研究《红楼梦》,结果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研究,渐渐地对《红楼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这位红学家的经历十分典型地展示了兴趣培养的基本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责任,一个意志。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持久不竭的兴趣;没有顽强的的意志力,同样也不会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的敌人是简单重复。在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定理,即心理效应递减规律,一个人重复感受同一外界刺激,一开始心理反应比较强烈,以后便逐渐减弱。有一句成语,叫"熟视无睹",就是很常见的一例。

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以往学过的内容。正确的做法是创造性地重复,即同样的一部分内容,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新的体验,这样就会保持长期浓厚的兴趣,并且兴趣越来越大。

这种创造性重复,说白了实际上就是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研究。只要主动地进行研究,那么平常看来非常枯燥的事,也会妙越横生,余香满口。

4,适度的压力

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还需要适度的外来压力。特别是小学生、中学生,由于年龄关系,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还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他们一般更对各种有趣的游戏感兴趣,而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

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逐渐培养他们自觉的学习意识;其次,要注意经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表示祝贺;第三,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第四,当他们表现不佳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适当地进行批评是一个难点。一方面,常常有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只知贪玩,不想学习,对这些人放任自流,不进行批评显然是不对的。但另一方面,过于严厉的责罚,又常常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使学生仅存的一点学习兴趣也泯灭殆尽。

对此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注意关心学生,培养亲密的师生感情,一旦学生对老师发生好感,就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其次,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然后再就缺点与错误进行批评;

第三,要注意批评的深度,不能只是泛泛地指责,而是要具体分析错误的表现,错误的原因,并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第四,要控制好批评的力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到错误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们过分受伤;

第五,要伸手相助,有些学生限于个人能力,确实无法自己纠正错误,这时候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能只是站在旁边监督,而要下去帮他一把,助他一臂之力;

第六,要有足够的耐心,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常常前边说后边忘,反反复复,很难一下子变得自觉起来,对此作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进行教育。

5,成绩反馈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曾提出一个强化理论,认为一种行为一旦得到肯定,就会使它得到强化,并使今后重复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强。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就是要注意经常的成绩反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使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成果,并充分享受学习进步的乐趣,从而使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为了更好地利用成绩反馈来培养学习自觉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学习目标,尽量将复杂庞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较小较容易的学习任务。否则,如果一开始确定的学习目标过大,致使学生经过很大的努力仍然难于完成,就会使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进而降低学习自觉性。

五、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上文曾指出,决定学习成败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在于这一过程背后的一些战略性因素,为此我们不惜篇幅讨论了学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学习的内在逻辑过程,又接着探讨了培养学习自觉性的方法,但这仍然不够,为了真正实现高效快速的学习,我们还需要设法使自己愉快起来。

一个人如果心情不愉快,大脑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就很难专心学习,也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淡泊名利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不高兴,多半是因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例如,一个人受到表扬,就会乐得眉飞色舞,反之,如果受到批评,就会闷闷不乐,如此等等。这些都属人之常情,很难禁绝。

但一个人既然矢志学习,就应该超脱一些,努力做到淡泊名利。否则,名利心太重,天天气鼓鼓的,就不可能愉快地进行学习。三国时诸葛亮有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并付诸行动。

2,少操闲心

在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闲来无事,总喜欢对别人的一举一动评头论足,使人不胜其烦,最终落得个自讨没趣。还有一批追星族,整天围着明星转,到处打听明星恋爱乎?失恋乎?结婚乎?生孩子乎?如此等等,纯属没事找事,自寻烦恼。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终其一生只能专心于少数几项事业,如果这也关心,那也关心,什么闲心都操,什么闲话都说,必然是烦不胜烦,何来愉快的心情?所以,为了获得一个愉快的心情,以利于高效快速学习,一定要将精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学习上。

原则上,除了有必要对处于困难中的人予以帮助外,其它生活琐事,应一概不管。

3,注意劳逸结合

人的心情愉快与否,还与身体疲劳程度密切相关。当一个人疲劳的时候,往往容易生气上火,容易与人吵架,心情也就不大可能愉快了。所以,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掌握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要打疲劳战。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原则上,无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自我感觉都应该有一种兴奋感。

一旦开始感到厌倦,就应该中断当前的工作和学习,进行适当的休息,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要硬行强迫自己坚持。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精神是可嘉的,但其实很不值得效法。

4,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否对人的心情影响很大。无论大病小病,都常常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压抑。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愉快的心情。下面是一些经验之谈,供读者参考:

第一,注意休息。

人一旦疲劳过度,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了,就容易生病。现在有些文章常常宣传某某人如何起早贪黑,连续奋战,节日假日也不放过等等,这种做法除了能博得几声廉价的喝彩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价值,很不值得世人学习。

第二,适当聊天。

聊天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非常简便非常有效的方法。学习或工作之余,找一个贴心知己聊一通天,一方面能转移注意方向,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肺理气",促进大脑兴奋,特别是兴致高涨之时,往往还要手舞足蹈起来,那就更具有全身运动的意义了,其功效等于一次彻里彻外的生理心理双重按摩,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慎重选择聊天的话题,不要过多涉及周围的生活琐事,以免祸从口出,惹事生非,反而影响身心健康。

第三,半饥不饱。

这是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之谈。从生理方面来讲,一个人吃饭太饱,大量的血液就会跑到胃和肠道里去消化和吸收食物,四肢和大脑供血供氧大大减少,人就会感到困倦无力,运动也就相应减少,这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所以,饭固不可不吃,但也不可太吃,吃到八分饱可矣!

第四,喝足开水。

这一条实在太普通了,所以常常被人忽略。特别到夏天,常常见有人在课堂上打瞌睡,一副萎蔫不振的样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条恐怕就是喝水喝得太少。只要多吃几口水,就会精神大振。

这也可以从人的生理方面来作出解释: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代谢所产生的废料也就比较多,如果喝水不足,这些废料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身体血液中积存过多,影响人脑养分和氧气的供应,人就容易感到困倦。所以,一定要注意多喝开水。

第五,轻松活动。

按现代体育健身理论,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因此作为大众健身来说,一般多提倡那些比较轻松的活动。其中最简便易行的就是散步,于工作或学习之余,到校园里或公园里散散步,一边欣赏诗情画意,一边舒展劳臂累足,于身于心两得其益。

第六,纵情高歌。

唱歌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极为有益的,它可以调节人的心绪,促进心肺功能,提高思维效率,其作用正好比催化剂一样,能极大地增强学习效率。学到佳境,兴奋至极,不妨便唱便学,自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学会一两样乐器,于学习工作之余,来个自娱自乐,那就更好了。

5,切忌失恋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还必须特别注意切忌失恋。这方面教训很多,一旦失恋,常常弄得人萎靡不振、凄苦不堪,严重的甚至精神失常、自绝人世。对此,比较理想的选择是:要么坚决不谈恋爱,要么确保恋爱成功。

但两种情况都比较罕见,多数人还是免不了要失恋的,对此只能开出三个字的药方,那就是:不在乎。只要你满不在乎,身心就彻底解放了,区区失恋其奈我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在乎呢?有两条:一是要树立远大志向,有了远大志向,自然就不会过分在乎儿女情长了;二是要学会理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要理智地去思考,去分析,仔细权衡利弊,绝不能因为儿女情长影响自己的远大理想。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高效快速的学习,必须保持愉快的身心状态。一定要努力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随时将那些不愉快的因素快刀斩乱麻似地清除干净。

六、 学习的基本方法 

现在来探讨学习的基本方法。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下,任何方法都只有在一定的实力和努力基础之上才能生效。不可能找到一种方法,使你顿悟一切,立地成才。"轻轻松松赚大钱"、"不医不药去百病"一类投机取巧心理是绝然行不通的。科学的方法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它一方面能帮助你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你仍需要勤奋努力。

1,明确目标

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曾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找来两组大学生,分别给他们朗读同一篇材料,其中一组事先就被告知所要回答的问题,另一组事先什么也不告诉,朗读完以后,要求他们回答问题,结果事先被告知问题的那一组基本都答对了,而另一组成绩则差得很远。

这个实验清楚地表明,有目的地学习,能够极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选择确定学习目标呢?

第一,要看社会需要。

你所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选择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要突出一个"新"字。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普遍重视不够,常常有人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学习很多早已过时的东西,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应该说,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第二,要看本人条件。

尽管人类一再追求平等,但人与人还是很不相同的,有的适合唱歌,有的适合跳舞,各有所长。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例如,诸葛亮的特长就是"羽扇纶巾、神计妙算",如果放着这一特长不用,改学横刀跃马、冲锋陷阵,那就大大失策了。

第三,要善于发现问题。

这是具体确定学习目标的第一步,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的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

(1)要有一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无论什么普遍公理都要敢于怀疑。

(2)从麻烦中发现问题,遇到麻烦,不要熟视无睹,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麻烦呢?能不能想个办法予以解决呢?这样一想,问题就来了,下一步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从常识中发现问题,一般人们以为是公理或真理的东西,往往是谬误所在,如"大地是平的"、"恒星不动"、"日月星辰绕地球运动"等都曾是人们的常识,但科学的发展却证明这些常识都是谬误。

(4)反思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水往低处流",这是生活常识,那么"水为什么不往高处流呢?"一反思,问题就产生了。

(5)用现实验证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常常存在反差。如现代哲学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将这一命题与现实一比较就发现问题了:植物人有意识吗?晕厥过去的人有意识吗?

(6)字面意思与人的真实意思常常不一致。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面上看来是不必"朝朝暮暮"的,但实际上恰好相反,是渴望"朝朝暮暮"的意思。

(7)全面的、历史的比较常常发现某些理论自相矛盾,如"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这两句话如果分别单独拿出来看,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二者之间当属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不能进行量的比较的,价格怎么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呢?自相矛盾!

(8)概括总结,即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思考:作者究竟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四,目标难度要适中。

原则上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应该使人看到成功的希望。目标太低了,与高效快速学习的初衷相违,显然是不对的;目标太高了,欲速则不达,也难以实现高效快速学习的要求。

我国历史上曾有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三国时,有一次行军途中,曹操对他的疲乏已极的士兵们说,前面树林里有许多梅子。士兵们听了,眼睛一亮,精神大振,浑身的疲劳顿时一扫而光。如果曹操说前面二百里外有一片梅林,恐怕就达不到这种"止渴鼓气"的效果了。这可以说是一个适当确定目标的典型事例。

第五,学习目标要集中。

原则上一次只能确定一个目标。在生活中有些人学习兴趣很广泛,什么政治经济、经营管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唱歌跳舞等等都想学。这当然不能算错,但要一下子把这么多知识技能都学到手,实在无异于痴人说梦。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即每次只选择敌军阵营中比较好打的某一部分,然后集中数倍于敌的军力,将其予以歼灭。

打仗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一次只能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确保学习成功。

第六,学习目标要有系统性。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学习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目标的系统性,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其中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之间要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例如,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就要注意围绕农业经济学这个核心,把计算机、英语、哲学等基础打好,并向相关社会学科、农业科技等方面拓展,这样形成一个"农业经济专业知识系统"。

另外,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注意掌握一些"业余知识系统",如下棋、唱歌、跳舞、书法、体育等。

第七,要有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

学不学,学什么,都要从长远考虑,不能急功近利。

首先,知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只有当你的知识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时,才能发挥效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脚佛,是行不通的。

其次,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对知识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不从长远考虑,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将来很可能是要吃亏的。

最后,"书到用时方恨少",一种知识暂时好象没有用,但明天或者后天也许就用到它了。例如,消防灭火知识,恐怕一辈子都未必能用上一次,但一旦意外发生火灾,这些知识的作用就大了。

总之,我们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构筑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第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需要去学一些不太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有时甚至毫无商量的余地,必须学习。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努力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

2,系统地学习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各部分知识之间是按一定结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努力做到心中有"树",这是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具体来讲,一本书就好比一颗大树,它的书名就相当于大树的主干,各章的标题相当于大树的主枝,位于各章之下的节是大树的侧枝,各节所阐述的具体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规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树的小枝和叶片,至于每一个文字、标点、符号等则可以看成是大树的细胞。

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注意按照这样的结构,把所学的知识组织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化多为少,减轻记忆负担;

第二,形象记忆,迅速可靠;

第三,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熟练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投机心理,出于应付考试的心理,不愿意全面系统地学习,而愿意采用一种"划重点"的学习方法,以为这样可以省力速效。其实恰好相反,打乱知识本身固有的系统结构,孤立地记忆一个个重点,就好比撒落一地的叶片,要一个个捡起来,那是很费事的。

更可虑的是,由于缺了线索,好不容易记住的几个重点,要想保持住也很困难,稍不留神就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同时,由于缺少头绪,各部分"重点"往往容易混在一起,张冠李戴。

总之,"重点"学习法是一种很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彻底抛弃,代之以科学的系统学习法。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上述"知识树"必须由自己亲自栽培才能真正有效。花几元钱在书摊上购买现成的"知识树",如"×××一览图"、"×××一览表"之类,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

3,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实际上是系统学习的延伸和外推,就是在学习时要注意到不同门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尽量协同一致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某门专业课时,选读有关英文资料,就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再如,学习电脑打字时,将上课笔记拿来作为练习材料,就可以一边练习打字,一边复习课堂内容。如此等等,很多知识都可以象这样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协同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大大加快,时间十分稀缺和宝贵。如果不能协同学习,每一门知识和技能都专门划出一块时间来学习,一是不可能,二是效率低。如能协同学习,则可一举数得,事半功倍,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分阶段有步骤地学习

这也就是"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化难为易"的办法,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且普遍适用的基本学习艺术。

举一个实例:假定要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字。要一下子都记住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呢?可以采用分组的办法。如下所示,首先将每三十位小数分为一排,最后十位作为尾巴跟在第三排后面;然后每排再按十位数字分为三个大组;最后每个大组再按五位数字分为两个小组。

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这样分组之后,就可以按五位数字一组的单位来顺序记忆了:
  第一步,先记第一小组五位小数,这无疑是很容易的;
  第二步,再记第二小组的五位小数,这同样也是很容易的;
  第三步,复习巩固第一大组十位小数;
  第四步,照前三步方法,记住第二大组十位小数;
  第五步,照前三步方法,记住第三大组十位小数;
  第六步,复习巩固第一排三十位小数;
  第七步,按前六步过程同样方法,记住第二排的三十位小数;
  第八步,巩固复习前六十位小数;
  第九步,按前六步过程同样方法,记住第三排的三十位小数;
  第十步,巩固复习前九十位小数;
  第十一步,重复第一、二、三步做法,记住最后十位小数。
  第十二步,巩固记忆全部一百位小数。

这样一步一步去做,很快就可以将全部一百位小数记在心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给知识分组时,每个小组所容纳的知识量一定要小一些,原则上要能够毫不吃力、轻而易举地将其消化吸收。

5,抓住特点,模糊记忆,细部校准

对于所学的知识,找到它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记在心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局部的细节进行补充和校正。这就是把记忆、理解和发挥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记住,只有不超过 20%的核心内容需要牢牢记忆,其余 80%的内容只需模模糊糊有个印象。

就拿本文正在讨论的这个小题目来说,你只需记住"抓住特点,模糊记忆,细部校准"这十二个字即可,至于其它阐释文字,看一看,听一听,有个印象就行了。如果答题的话,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模糊记忆只能是对于局部细节问题而言,而对于最基本、最主要的关键性内容,则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否则,就可能导致重大的错误。

例如,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这个概念,就一定要知道它属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否则,就可能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混淆起来,张冠李戴。

再如,学习电脑时,常常会遇到"退出"、"取消"、"删除"、"卸装"等字面意思十分相近的操作命令,这时可千万不能含糊,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将某些程序从硬盘上彻底删除,导致系统瘫痪,悔之莫及。

6,马上回想

学了一样新东西之后,马上回想一遍。这时效果最好,最容易将所学内容记住。

这里首先有一个情绪问题,一般人第一次接触到新鲜知识,往往兴趣浓厚,大脑呈兴奋状态,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学了以后,马上回想,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如果当时不马上回想一下,而是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复习,则事过情迁,旧梦难寻,学习效果就差远了。

其次,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遗忘有一种先快后慢的规律,学了一样东西以后,还只是在人脑里形成短时记忆,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反之,如果马上回想一遍,短时记忆就会变成长时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 即使隔了很多天以后仍然能够回忆起来,有时甚至终生不忘。

所以,学了新知识、新技能以后,一定要当场马上回想一遍,力求当场记住。

应该强调的是,这里关键是要"想",就是要用心,往脑子里记。

曾有一则故事,大致如下:

两个演员演一段戏,故事情节是一个人坐在牢房里,看守送给他一封信,他便念了起来。有一次,扮演看守的演员,想跟他的对手开个玩笑,看看他是不是把信的内容记住了,就拿了一张白纸给他看。结果那个演员拿着白纸,一句话也想不起来,便灵机一动,推托说:"这里光线太暗了,我看不清楚,你给念念吧"。演看守的演员接过纸来,同样一句话也想不起来,只好说:"光线真是太暗了,我去拿蜡烛"。说罢转身回去拿来了蜡烛和信,才把这场戏接着演下去。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按说这场戏演了那么遍,那封信念了一遍又一遍,应该早已记住了,然而两个演员却都没有记住。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同学拿着课本一遍又一遍地看,按说课本内容应该记熟了,但一考试问题就出来了,常常不是这儿错,就是那儿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没有用心想一想,没有真正记到头脑里。因此,在复习所功课时,最好将课本、讲义之类搁置一边,尽力用心回忆所学内容。只有个别内容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再查阅讲义和课本。这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做"百看不如一想",读者不妨一试。

7,反串角色

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编写自己的讲义。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以笔者亲身体验为例,每次帮助别人讲解一个问题之后,自我感觉收获都挺大。帮助别人,倒成了自我进步的最佳途径。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经过自己主动探索,所以印象格外深刻。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有一点很深刻的体会,即并非学而优则师,而是师而学则优。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能胜任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不是因为他这门课程学得比较好,恰好相反,是因为他承担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才对这门课程有了较好的掌握。

8,实战演练

学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使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最好是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学习,学用结合,学用相长,这样效果最好,进步最快。

毛泽东曾讲:"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但在校学生一般不具备实际应用条件,这就常常导致学用脱节,使学习成为单纯的接受,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

为了克服这一根本缺陷,应提倡在学习时开展"实战演练",即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按实际工作要求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英语,可以找一个伙伴,练习用英语对话、用英文通信。这样人为地创造一个英语环境,就好象置身于英国一样,一定能够很迅速地掌握和提高英语水平。

再如,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学一些有关知识外,最主要的就是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多写多练。现在,大学教学中写作训练少,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快速的学习,除了要掌握以上基本学习方法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1,用专家的眼光分析问题

传统的学习思想总是强调"虚心学习","甘当小学生"。

笔者认为,这些话实际上是对专家权威而言的,其意思是说,作为专家权威,在某一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享有崇高的声望,往往容易自高自大,固步自封,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虚心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把这些话用于普通人身上,就未免牛头不对马尾了。因为普通人,知识水平本来就比较低,他"心"也本来就比较"虚",再"虚"下去怎么得了?因此,对于普通人应该提倡的,不是虚心,而是"自信",是努力学习用专家的眼光分析问题。

具体来讲,首先要敢当专家。不要等到将来什么时候,学到什么程度才当专家,而是立即从现在开始,就要成为专家。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专家的学生也不会是好学生。

其次,要联系自己的专业。前几年,本校农经专业的几个学生到某贫困县进行署期社会实践活动,亲眼看到当地农民生活艰苦,难受得掉了眼泪,返校后写了三篇体会文章,都充满了"泪水",这就不对了。

农民生活艰苦,作为农经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自己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具体调查分析一下:当地农民生活为什么那么艰苦?怎样才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要找找原因,想想办法,不能只是流泪。眼泪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2,走在老师的前面

前文已经指出,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绝不能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学到哪里,而应该努力走在老师的前面。不论哪门课程,新教材一发下来,就要立即从头到尾翻看一遍,力求通过自学,把基本内容弄懂弄通。这样做的好处:

第一,可以培养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
  第二,可以保持学习主动权,避免在身心不佳的时候,硬行强迫学习;
  第三,课堂上心中有数,可以集中精力听讲难点和重点;
  第四,课堂听讲时能引起思想共鸣,促进大脑兴奋,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

此外,老师不讲的内容,也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大学生,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要靠自己于课外自学。而最重要的则是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专注当前

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当前正在学习的内容,不要左顾右盼。这方面教训也是很多的,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就好比"小猫钓鱼"一样,一会儿抓蝴蝶,一会儿追蜻蜓,最后自然是一无所获。

那么,怎样才能专注当前呢?这里关键是不要被动地接受,而要主动地研究问题。一主动,一研究,就有了兴趣,精力自然就集中了。

其次,要自主自信,一切由自己拿主意,这样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做和怎么说,精力就能够比较集中了。

第三,要淡泊名利,不要患得患失。就拿考试来说,有些人就是太看重考试成绩了,总担心考不好,老在想"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啊?"这样精力就集中不起来了。

总之,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将精力全部集中于当前正在学习的内容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高效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

4,一学就会

古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打仗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一定要强调一学就会,即一种理论,或一门技艺,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就要下决心将它掌握。不要一次学不会,下次再重学。

这一点,我们与传统的学习观是不同的。

传统的观念,总是强调一遍又一遍的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写文章时,则提倡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这在古代生活节奏很慢的情况下,是很相宜的。但在现代信息社会,这种传统观念就完全行不通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养成一种好习惯,努力做事,一学就会"。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人第一次接触到某种知识的时候,兴趣是比较高的,这时学习效率最高;第二次接触的时候,兴趣就差一点,效率也相应差一些;以后重复次数越多,兴趣越差,甚至还会生出厌烦来,学习效率就更差了。所以,还是应该"一学就会"。

5,随时随地,到处学习

在传统观念中,学习好象是生活以外的一项特别神圣的专门事业,要有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场所,专门的用具等等,舍此便不能学习。

其实,学习并不是生活以外的一项特殊事业,而是生活本身的一项内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注意将学习生活化、本能化,做到随时随地,到处学习。这里有三层意思:

(1)学习不是一项强加的任务,而是生活的自然需求,就象吃饭睡觉一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2)要注意在各种场合随地学习,例如教室、校园、闹市、火车等各种场合都要能够学习;

(3)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如怎样识别信息的真假,怎样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布置一个会场,等等;

(4)一天 24 小时都要进行学习,即使睡觉做梦,也是如何学习,如何解题,这就是真正本能化了。

6,要善于模仿

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当别人工作的时候,他躲得远远地;待到自己工作时,不会干了,他便要人家给他讲解如何操作。这在过去吃大锅饭的时候,还可以勉强混得下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的明天,就完全行不通了。谁有那么多时间来陪你?谁又愿意全力培养你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模仿,当别人正在工作的时候,就要注意仔细观察他怎样操作,并一遍一遍地默记在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节省不少学费。

7,从错误中学习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类很多知识都是从错误中学习来的。因此,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他犯的是什么错,为什么会错,怎样才能避免犯这种错误?至于自己犯了错,那当然更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注意从错误中学习。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他站在旁边看笑话;当自己犯错的时候,他怨天尤人,替自己开脱。其结果是,一次一次地重复早已不知犯过多少次的低等错误,仿佛鬼打墙似的,永远在原地兜圈子,永远不得进步,直到最后被历史淘汰。

8,博学多收

善于学习,还要注意博学多收。这一点也与传统观念不同。在传统观念中,学术研究是以"专"为美,以"杂"为耻的。这是因为当时小农经济,一家一户,自给自足,从而影响到一般社会思潮,也是强调自立门户,独立发展,而拒绝外来的东西。

现在则不同了,市场经济越来越将社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表现在科学上就是各门学科的综合化、边缘化。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定要注意博学多收。

具体来说:

(1)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学,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面一定要广一些;

(2)正面的知识和反面的知识都要学,如有关毒品、凶杀、色情等方面的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因为这些现象也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客观存在,你不了解它们,就可能被它们伤害;
  (3)注意比较研究,有选择地吸收。学得多了,弄不好,就可能消化不良,使人变坏,因此,一定要注意对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比较研究,分清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4)关键是要通过博学多收,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能力。而这一点也只有通过博学多收、比较鉴别才能做到。邪教头目李洪志为了完全愚弄和控制信徒,一个基本做法就是要求信徒只看法轮功书籍,而不准看其它书籍,这是从反面深得科学精神之真缔。

9,做好笔记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这一点对大学生来讲尤其重要,因为大学教师常常丢开课本,另讲一套,最起码也要对课本内容作相当的补充或删节或修正。那么笔记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首先是笔记内容。现实中相当多的学生记笔记,只记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只记一些大小标题、条条框框,其它一概不记。这种笔记实在"糟得很",一是老师讲授内容记不全,许多真正的精华漏掉了;二是缺乏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完全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机械跟进式学习。

笔者认为,笔记要记三种内容:

一是老师的板书,基本的大小标题,基本定义、原理等,力求准确,一字不差地记录;

二是要简明扼要地概括记录老师的讲解,特别是例证分析,可谓课堂讲授的精华,一定要尽量记录;

三是要随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或指摘错误,或补充论证。

其次,笔记的版面。笔记与通常书本不同,它主要是一种供人复习用的纲要式文本。因此在版面形式上也要注意与一般书本不同,要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形象生动、一目了然。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记笔记一般都是没边没沿、密密麻麻一大篇,这样一种形象装在人的脑子里,首先就引人厌烦,及至迫于考试不得已而翻之,不是找不到这个定义,就是寻不见那个原理,费时费力费心,效率极低。

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笔记范式,自认为比较理想,其要点如下:

(1)级联式标题、悬挂缩进,将大小标题都十分醒目地突出来;
  (2)基本的名词术语"圈"起来,以便查找,?quot;信息"一词;
  (3)标出关键词,如在"具体"、"直接功利性"、"决策的直接依据"等词下面划着重号;
  (4)空白较多,可随时将自己的想法添补上去;
  (5)一章或一节内容结束后,另起一页。

采用这种笔记范式的好处是显然的:

(1)一目了然,尽收眼底,可以大大节省寻找的时间和功夫;
  (2)秩序井然,美不胜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感,可以促进大脑兴奋,提高复习效率;
  (3)结构明显,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随时评点,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
  10,圈点书报
  除了读书笔记以外,在看书学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具体做法是:
  (1)找出基本的定义术语,将其圈起来,并将其内容用下划线标出来;
  (2)找出对理解书本内容有重大作用的关键词,在下面划小圆圈"。。。。。";
  (3)找出作者的核心观点,用粗下划线或其它适当符号标出来;
  (4)在书本空白处,写旁批,或赞同、或补充、或修改、或驳斥、或阐发,并注明日期;
  (5)校改错别字和缺漏。

这种做法的好处,有点类似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提倡的"头脑风暴法",常常能激发人的灵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激发出许多新的思想、新的 观念。这是主动探索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途径。

11,即学即用

学了以后,马上就要用到实际的工作或生活中。例如,以学习方法为例,想来每个人都曾在报刊杂志上看过一些经验文章,或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一些先进经验,或与周围同学讨论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但"看过"、"听过"、"讨论过"以后情况怎么样呢?很遗憾,大部分人还是依然故我,没有变化。一个人乏到这种地步,那就实在无可救药了。

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养成即学即用的好习惯。如果真能这样,前途就未可限量了。

八、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可同知识、技能一样看作是学习的内容,又反过来构成高效快速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环境条件。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很难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特别是要想在知识的海洋中进一步深造,进入较高的境界,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的学习态度

所谓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是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他人,相信自己一定能够从他人那里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获得进步。

这里首先要着重强调"自信"。笔者认为,自信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一事当前,总是从消极的方向联想,一步步自我诱导到失败的方向,这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无论如何总是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事当前,总是从积极的方面联想,一步步把自己诱导到成功的境界。

这方面心理效应是非常之大的,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就是相信他人。无论遇到什么人,看到什么书,都要确信,你一定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意思。

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教师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水平高的教师毫无疑问可以给学生许多教益,这一点不会有人怀疑;而水平低的教师则常常被人抱怨误人子弟。

对此,笔者认为,一个教师无论水平多么低,学生照样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

第一,因为教师水平低,有些内容讲不清,势必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探索,或自己主动寻救帮助,无形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

第二,作为反面教训,可以促使学生反省:假如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话,究竟应该怎样讲课才好?等等,这样无形中又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

所以,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不要动辄抱怨老师讲得不好。怨天尤人,于己毫无益处。

有一种流行颇广的说法,认为"名师出高徒"。笔者对此是不以为然的。一个教师水平高,讲课讲得好,这对一般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一种幸福,能帮助他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但对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英才来讲,就不一定有利了,因为教师把什么都讲得清清楚楚,学生自己动脑思索的机会就少了。

相反,如果教师水平低,学生自己动脑思索的机会较多,倒可能培养出一些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英才来。

从教学实践来看,所谓"名师出高徒",也只能看作是溢美之词。

以孔夫子为例,可以算是千古名师了,然而,弟子三千,贤人才七十二,而其中历史上真正出名的,更不过有限的几个,而且这有限的几个,也并未见他们做出什么重大的业绩,至多只是记述了几句孔子语录。至于其他的所谓名师门下的高徒,数量就更有限了,终其教学一生,真正出名的高徒不过一二。

所以名师不一定出高徒,高徒之所以成为高徒,最主要的原因在高徒本身以及与高徒有关的其它环境因素。如果一定要探寻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话,可能反过来?quot;高徒出名师"与事实更加吻合。

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彻底放弃对老师的种种抱怨不满心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教师都要充满信心,一定要从他身上学到一些种东西。

对教师是这样,对书也是一样。

好书固然可以给人教益,坏书同样也可以给人以教益,关键要看自己怎样去学。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调动自己的全部自我意识,开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探索,去分析,去鉴别。

2,浓厚的兴趣

关于培养学习兴趣,前文已经述及,不再多谈。只需再强调一点,兴趣的形成,根本在于是否主动地探索。例如,陈景润证明"1+1",这在常人看来实在是"枯燥乏味"之极,但他本人却乐此不疲。什么原因呢?关键就在于这是出于自觉自愿主动进行的探索研究。如果不是主动地探索,而是被动的接受,就会索然寡味了。

3,坚强的意志

对于学习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但坚强的意志相比之下还要更重要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有一些内容,暂时没有学习兴趣,或有一些难题久久不得其解,还有些内容一开始兴趣很大,学着学着兴趣就减弱了,凡此种种,都需要坚强的意志来支持。如果单凭兴趣去学,就很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此外,学习过程中,还经常受到来自外界的种种干扰,也需要以无比的意志坚决排除。如常常有一些学生借口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去上课,不做作业。这些理由,听起来也不能算完全无理,例如生病了,或来了客人,或记错日期等等,如果有心的话是可以编成一本"借口大全"的。

但借口总归是借口,无论怎样漂亮的借口,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一个学生,究竟把学习摆在什么位置,是不是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首要的核心目标?如果是,就不应该因为种种其它理由来干扰自己的学习。

例如生病了,只要还没有瘫倒在床上,就仍然可以坚持上课;来了客人,也可以请他稍等,或请他自便。总之,作为学生要真正把学习看做自己的首要目标,其它一切都靠后,并用坚强的意志去排除各种干扰,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那样一种坚韧。

坚强的意志并非与生俱来,主要是后天培养和锻炼形成的。可以结合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任务来进行磨炼。例如,于休闲时间,进行一次远距离徒步旅行,或登山,或旅游,或其它挑战自我身体极限的活动,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不管他人闲言碎语,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绝不轻易放弃,一定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一个人一生中只要有几次这样的经历,就会对个人意志发生很大的影响,并终生受益。

九、学会正确评价学习效果 

人贵有自知之明,学习也是这样,每当学习生活告一阶段之后,就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一个评估分析。

这里首先要确立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目前一般流行的标准是学习成绩,也就是俗语中所谓"考分"。对此,笔者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

第一,这个标准是外来强加的,完全违背"主动探索式"学习的根本宗旨,不利于科学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二,这个标准往往只侧重于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察;
  第三,从教学实践来看,常常有一些学生表现为"高分低能",而一些十分优秀的人才,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

所以,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原则上是不能用考分来衡量的。

笔者的主张是,自我评价为主,实际考验为主,知新创新为主。即一个人学习效果好与坏,应在自己心里有个评价,考试成绩好不一定学习效果就好,考试成绩差也不一定学习效果就差;

其次,一个人学习效果好与坏,最终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如何。例如,一个人英语六级通过了,成绩很好,但是如果拿来一篇文章却翻译不出来,或见了讲英语的外国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恐怕很难说他英语学好了;

第三,一个人学习效果好坏,还要看他知新创新能力如何,即看他在未知领域里表现如何,能否迅速地接受新鲜知识和技能,能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成功地解决他未曾遇过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考试成绩毕竟是一个社会性的评价标准。因此,作为学生在坚持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同时,也要注意努力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在这方面,最根本的当然是要确实将所学内容学好学透,基本的定义、定理等牢牢记住,并正确地深刻地理解它们的含义,能熟练地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临场发挥,一定要努力将自己的真实水平完全发挥出来,并争取超水平发挥。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摒弃一切私心杂念,解除所有思想包袱,以一种平常心情对待考试,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考试卷面上来,不要再想什么考好了怎样,考不好了又怎样,这些问题等考完了再考虑也不迟,有的是时间。

二是考前要做好准备,如考试时间、地点、场所、路线等事先要了解清楚,考试用具包括笔、纸、橡皮、准考证等一定要准备好。

三是要适当提前到达考场,一般以提前三十分钟左右为宜,太早太晚都不好。去得晚了,因为时间紧张,容易忙中出错,影响考试情绪;去得太早了,等待时间过长,则又容易引起人的焦虑和懈怠。

四是答题顺序要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目暂时放过,先做后面容易的题目。这样做,首先保证将能拿到的分数先拿到手,其次,从心理上说,从成功走向成功,能增强人的信心,提高考试答题效率。

五是绝不轻易放弃任何一道难题,题目答到最后,视时间许可,努力将每一道难题都解答出来,能解答多少算多少。

六是遇到意外题目,如事前没有学过,或复习时没有注意的题目,要稳住心神,开动脑筋,拼命猜想,硬答硬碰,死马当作活马医,碰对多少算多少。

七是要注意仔细检查,千万不要因为丢三拉四,粗心大意,将本来能够答对的题目答错,把不该丢的分数丢掉,那时追悔莫及。

十、结语:善于总结经验 

以上所述,是笔者多年来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自认为是很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读者是不是也适用?这倒不一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都有其各不相同的特点,也相应地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

其次,方法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只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自己动手,反复体验。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快速的学习方法。每当自己学有所进的时候,就要总结一下成功的经验;而每当自己进步缓慢的时候,就要注意分析一下原因和教训。这样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学习方法会越来越完善,学习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此外,对于别人的经验,也要注意学习,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情况,是不是还可以改进一下……等等。总而言之,一定要勤于总结经验,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这是我们赖以进步的根本途径。

应该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一定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动辄抱怨环境,抱怨老师等等。这些因素,的确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问题是抱怨别人于己无益,于事无补。不要忘了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只有多从自己方面着想,才能真正使自己获得进步。

本文到此,就要结束了。鉴于上文一再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因此,还需说明一点:虽然原则上笔者是不主张死记硬背的;但我们丝毫也不应轻视记忆的作用。在学习中,该记的还是要记,有些内容可以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来轻松记忆,有些内容则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必要的时候就只有反复死记。

从广义来讲,本文所述各种学习方法,实际上也可看成是各种各样的记忆方法。但问题是再好的学习方法,也仍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奏效。

以上所述仅供读者参考。若果能有所裨益,也算为国家和民族做点贡献,则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