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华宇广场二手房:七天五夜 1962年解放军陆军11师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6:03

七天五夜 1962年解放军陆军11师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纪实
这是一篇由我的老战友牛俊熙同志写在他的回忆录《无悔之路---我的回顾》上的长文。2008年5月,我征得他本人的认可,对该文略微作了些修改后发布在网上,受到诸多网友好评。今次,我返回华声,就将其介绍给华声网友。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文章,也喜欢步兵11师这支老红军部队。

原作者/牛俊熙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昨天是(指2008年)五一节。下午,一边上网浏览,一边翻看我的老战友、老同学、老乡 牛俊熙同志写的回忆录:《无悔之路---我的回顾》。
当读到他描述在1962年参加过的中、印边界反击战的那一篇文章时,突然萌发出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广大军网网友的想法。就立即拨通他在成都家里的电话,向他说明了我的想法,征得他的同意,把这篇文章重新修订、编辑后,以我们两人的署名发布在互联网上,以供网友参阅。
牛俊熙同志当时任陆军11师司令部侦察科参谋。(后任侦察科长,现已离休在成都休养 ) 他从头至尾参加了那场战斗。所以,他的口述和文字应该是十分可信的。在和我通话中,他对近来在媒体上看到的描写那场战争时的一些失实的胡言乱语,甚至滋意歪曲史实的描述很感气愤。一再嘱咐我:编辑这篇文字时一定要“忠于事实,实话实说”。我也向他表示:一定力求准确,不负所嘱。

引 子
1962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痛告的年代。在国内,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刚开始恢复;在国际,被我国人民尊称为“老大哥”的前苏联与我国反目成仇,除中止一切协议供货、援助外,还变本加厉地逼还所欠债务,这令我国稍有喘息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大合唱愈演愈烈;而退缩到台湾一隅的蒋介石自不干心失败,欲图藉此难得机会,实施其“光复大陆”的梦想。
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阴霾合围下,昔日以“友好邻邦”与中国交好的邻邦---印度,在其当任总理尼赫鲁和军方鼓噪下,公然祭起了反对中国的反共大旗。
西藏,除与尼泊尔,不丹、锡金(古称:哲孟雄)接壤外,主要与印度就有两千余公里的边界线。一段时期以来,印军在这条存在争议的边防实际控制线上不断采取入侵、设点、挑衅……。我国为了有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边防线,我方单方面主动从实控线后撖20公里,并同时在撤离地区停止一切巡逻、训练、打靶等。可是印军却误以为我军“软弱可欺”,反而采取步步紧逼之势。特别是(62年) 6月份以后,印度的所谓“王牌师”---第4师的主力部队第7旅,竟明目张胆地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上的哈东山口,先后侵占了我克节朗河谷,建立据点,并叫嚷:要“把这个地区的中国军队赶走”。从此,印军开始疯狂地不断入侵设点、挑衅袭扰。直至9月20日拂晓,印军公然向我守在克节朗河上游绕桥边防连队打响了挑衅的第一枪,接着枪炮疯狂射击,打死打伤我边防连队40余人。
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正告印度当局,劝其“回头是岸”。但利令智昏的尼赫鲁政府在美、英、苏反华势力支持下,非但不悬崖勒马有所收敛,反而下令进入“全国总动员”,疯狂扩军备战,调兵遣将,在中印边境全线挑衅滋事,气焰十分嚣张。
在退无可退,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我国政府被迫做出自卫反击的战斗回应。10月20日凌晨7时30分,我西藏边防部队对入侵克节朗河谷的印军实施反击。早已憋了一肚子气,决心为牺牲战友讨还血债的指战员们,在我炮火支援下,一跃而起,端着枪向敌人冲去。一霎时,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和着战士的喊杀声,震动了清晨的克节朗河谷山川。
在我军英猛攻击下,经过1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至18时30分钟战斗结束,除少数印军棄阵溃逃外,正面印军大部被歼。计击毙、击伤、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 J.P.达尔维 (纠错:网上流传的是把他称为:达维尔,显然是错误的。牛俊熙同志曾亲自参予了对俘虏J.P.达尔维时的讯问,他对网上的胡扯很生气。) 准将以下1987人。并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
克节朗战役之后,印度当局仍不甘心失败,断然拒艳我国政府10月24日发表的声明,反对我和平解诀中印边界的三项建议,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加强扩军备战,进一步扩大边界冲突。在此状况下,我单方缓和边界紧张局势已不可能,只有针锋相对,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对印军入侵的全线,进行反击作战。并以西藏山南达旺方向为重点。
达旺,是一座山城。北面是皑皑的雪山,南面是深湍的河谷,半山坡上,星星点点有几十座木架民房,几处白色木质小楼,据说是印度所谓的“东北特区”的卡门边区政府所在地。

一. 集结地域炮声隆
我11师32团、33团及直属通讯、炮兵、工兵等分队已于10月24日先后到达集结地,达旺以东东新桥西北侧山坡密林中。这里有个叫劳.次姆的小村庄,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掩映在浓密的森林里,已是人去房空。河对岸漫坡上去不远便是西山口。驻有印军重兵把守,人员、车辆来来往往,严密地监视着我方的行动,还不断向我进行袭扰性炮击。
为了掌握西山口印军活动情况,师首长决定前敌各营、连各派出观察哨,师、团组织 察所,形成对敌观察网。我 (牛俊熙) 和侦察连连长杨鹤鹏率6名侦察员在师指挥所西北侧高地上建立起师观察所,昼夜观察印军活动情况。
自10月27日至11月9日,西山口印军向我集结地域发射炮弹958发,最多的一天一夜打了198发,光指挥所周围就达318发之多。白天,印军只要发现我集结地森林冒青烟(炊烟),晚上有火光(炉火)时,便连珠炮冰雹似落到我们住地。有一天,工兵连的同志在猫耳洞口支锅炸油饼,印军打来一发炮弹,在油锅跟前爆炸,伤亡五、六个人。开始几天造成我军严重伤亡,但经我军重新修整工亊、挖堑壕连接猫耳洞、改造锅灶为无烟灶,控制烟火等措施后,我军再无一人伤亡。

二. 印军布局的特点 我军采取的打法
从达旺向东南延伸,只有一条沿山腰河谷修筑的简易公路,弯弯曲曲通向西山口、申隔宗 (宗,就是县的意思)、德让宗、拉洪、邦迪拉、登尕威力、鹰窼山口、查库,直至中印老边界线的伏特山口,尔后通向印度的提斯普尔。印军依托这条狭窄公路为轴线及其两侧山林、河谷地带作一线式分段布防,其重点是在西山口。
印军具体布防是:62旅率5个步兵营和2个野战炮连,约3300人布防在西山口、申隔宗地区;65旅率2个步兵营约1500人布防在略马东、德让宗地区;48旅率3个步兵营、1个野战炮连及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野战炮连2400人布防邦迪拉、拉洪及其以北登班、东日则、波辛山口地区;4师战术司令部及直属分队约1000人布防雨旺(新德让)地区;67旅率3个步兵营约1800人作为4师机动部队,集结于伏特山及其以北地区待机。
中央军委战略组组长刘伯承元帅根据西藏军区前指上报军委、总参谋部的有关印军布局情报,当即指出:印军采用的是一字形“长蛇阵”的布局。刘帅形象地比喻其特点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相对应提出对印军的打法是:“打头、切尾、击背、破腹”。刘帅特别强调:要准备实施强攻,准备打硬仗,啃骨头。插入、迂回、分割、包围,把敌人打死、打伤或俘虏,这才是此战求胜之本。

三. 在作战会议上争抢“啃硬骨头”
11月8日,达旺地区煦日高照,晴空万里。西藏军区前指在这里召开参战部队高级指挥员作战会议。张国华司令员传达了中央军委意图后说:“刘帅提出对入侵印军布防的分析和我军釆取‘八字’打法很好,完全符合战场实际情况。但是在高山密林峡谷地区作战,困难是很多的,尤其是迂回、断路‘切尾’,任务非常艰巨,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加上地形不熟,道路不明,又没有详细准确的军亊地图,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啊!事关战役全局,是反击战重中之重,谁来啃?”张司令员话音刚落,参加会议的各师师长嚷作一团,争先恐后地争着要“啃”这块“硬骨头”。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1师师长余致泉首先站起来,操着一口浓重的江西老表口音,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红军师全体指战员坚决要求前指首长把迂回、断路、‘切尾’的任务交给我们师”。他接着提出了四条请战理由:第一,我们师除了32困2营参加了克节朗战役,其余大部队没有赶上那场战斗,现在全师官兵求战心切,士气很高;第二,我师当前集结地正处在接敌最前沿,机动便捷,利于争取时间取得胜利;第三,我师在解放战争和十来年的甘南、西藏剿匪平叛中,曾多次实施远距离迂回、穿插、奔袭作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第四,我师已于11月1日凌晨5时派出29人化装成印军的侦察分队,深入到敌侧后进行勘察地形道路,并侦察敌后布防情况,对当面之敌情有比较多的了解。张司令员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老余呀!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嘛。告诉你,这块硬骨头我早想派给你们师了。”其他与会指挥官都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了余致泉师长。张司令员定了定情绪,又对余师长下命令地说:“你们师的任务,是从敌人右翼迂回、插入到邦迪拉与德让宗之间,务必于11月18日零时通过拉洪桥,到达拉洪,截断公路,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阻敌牵逃北援。”
军区前指作战会议结束后,各部队进入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

三. 临战前的沙盘谈兵
余师长从军区前指受领了“断路、切尾”的大迂回任务返回驻地,夜幕即将降临,恰巧外出侦察的小分队也返回师部,随行还带来了几位当地藏胞向导,师长对此十分满意,顾不上吃饭,便对师副参谋长陈明德说:“你马上召集作战、参谋人员根据侦察分队的勘测地形、道路情况,连夜突击摆出一个简易沙盘,明天上午召开作战会议时用。”
摆沙盘是我们参谋人员专长业务。我们五个参谋人员分了工,在作战科长刘长永指挥下,连夜用了5个小时,一块1.5X3m的漂亮沙盘就摆在作战会议的会场中央。
翌日,即11月9日,天刚麻麻亮,师长来到沙盘旁检查,看到沙盘上的山脉、河流、道路和敌我态势都一目了然,不禁满意地夸奖道:“不错,不错。”
8时正,与会的营以上干部围着沙盘席地而坐,陈副参谋长手持竹棍指着沙盘介绍了地形道路和敌人布防情况后,余师长把军区前指作战会议精神向大家作了传达,接着提出了参战各团的任务是:
33团为前卫,沿江达、听布、鲁克塘、折多拉山口、择拉山口、彼辛山口、卡拉、东日则、拉干、旁马、拉洪桥小道前进,务必于11月18日零时前抵达拉洪,截断邦迪拉与德让宗公路,形成对外正面,抗敌北援,并相机夺取邦迪拉。
32团随师指挥所后开进,当33团截断公路后,迅速投入战斗,沿公路向德让宗之敌发起进攻,堵住敌人向打拢宗逃跑的山沟道路,并阻敌向邦迪拉靠拢。配合藏字419部队歼灭德让宗之敌。
工兵营一个连由营长刘天勤带领,于11月10日拂晓出发,负责开山劈路,不能涉渡的河上架桥,对危险桥粱、栈道进行修复加固。
后勤部长陈志远率支前队伍,前运粮食及半个基数弹药,救护所随师指先行。
师指挥所在33团之后跟进。全师部队于11月10日,避开正面的西山口之敌,于夜暗开进。
余师长下达任务后,郑重地对大家说:“军区前指首长再三告诫我们:这次反击战能否取得胜利,关键要看我们师能否按时断敌退路。我们必须确保迂回断路切尾的任务完成。”
“沙盘”会议结束了,全师参战人员都像鼓足了气的皮球,又似刚淬了火的长矛,渴望着拿眼前的对手一试锋芒。

四. 夜幕降临 部队出发
11月10日黄昏,在这高山密林峡谷地带,夜幕降临显得特别早,9点整,我师各部队从集结地 劳茨姆、江达出发了。东溯东章河,沿河北岸山腰羊肠小道开进。一会爬坡一会下沟,艰难地行进着,一天一夜才走了40公里。11日黄昏到达听布。各部就地宿营。在山坡密林中埋锅做饭,这是24小时来的第一顿行军美餐。
12日凌晨5时,又自 听布南下,通过工兵搭建的第一座便桥,越过百多公尺的乱石滩,进入密林笼罩的“一线天”峡谷。这里是喜马拉雅山主脉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看来似是由一座山崖断裂形成的狭窄缝隙,如魔剑鬼斧劈开似的。崖壁光滑如削,巍然峭立。谷底光线阴暗,藓苔滑湿。谷内藤蔓交错,坎坷难行。大部队通过时,人员装具又多,加上驮炮的骡马,前拥后挤,艰难地走出了“一线天”。随之就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了,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 鲁克塘。这里是一处比较宽阔的山腰台地。有许多木架房屋,居住着约30多户人家的门巴族小村落。村外的田地里长满着成熟的“鸡爪谷”。可是村里的居民都不知逃往何方?家家户户门上挂着大铁锁。大部队停止前进,支锅做饭,中午时分才吃上当日的早餐。
离开鲁克塔,在古木参天的森林中又走了4个多小时,来到一块小小的草坪盆地。盆地绿草如茵,阳光和煦,温暖宜人。靠山峰处一汪小湖,湛蓝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部队稍事休息后继续行进,走出盆地时已是天近黄昏。
接着开始攀登海拔5400公尺的折多拉山口。折多拉山,山势陡峭,雪封路滑,崎岖难行。加之夜幕笼罩,山高缺氧,寒风袭人,大部分人员多口干舌燥,腰痛脑胀,双腿疲软。战士身上的武器弹药,再加上7天的生熟口粮,足足60斤的负重,压得喘不过气来,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直至次日(即13日)凌晨才抵达山顶。
光秃秃的折多拉山顶,除山脊凹处留有常年不化的积雪外,其余全是巨石裸露,寸草不生。部队就在折多拉山口稍作停留,以待后续队伍到齐。这时,只见一轮红日自东方冉冉升起。我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鸟瞰脚下山川河谷,远处笼罩着万丈峡谷的云雾,蠕动着团团乳白色的云团,在脚下飘浮涌动。
越过折多拉山口,沿着流沙滚动的崎岖山道,走一步滑半步地直奔山下而去,不少同志连连摔跤。老天爷好似诚心要跟我们过不去,又是刮风又是下雪的,给我们更增添了许多困难。部队艰难地行走约4个小时,又遇上一道冰河,幸好河水不太深,水流中浮着块块冰凌,刺骨的寒,我们徒步涉过后,到达泽拉山口北侧的河谷地带。此处平坦开阔,正是师指挥所预定的部队大休息地点。经过4天4夜的连续艰苦行军,不少人脚上打了水泡、血泡、甚至脓泡。血痂把鞋袜都粘在一起,每走一步钻心地痛。听到大休息号令,疲乏过度的人们便就地躺下,即刻进入梦乡。
为保障大部队休息时的安全,由前卫33团派出侦察排前伸到两公里的择拉山口,担任前方警戒任务。

五. 择拉山口遇敌战斗
11月15日11时,33团侦察排爬上择拉山口,占领了有利地形,进行隠蔽观察。二班长闫崇厚爬到山口南坡小湖前边的山峁上,集中精力观察南去的河谷小道。不一会儿,从前方200米处的树林小道上走出一个老乡,他探头探脑,东张西望地向山口走来。走到湖边时他停住了脚步,闫班长招手叫他过来,只见那老乡浑身发抖。由于言语不通,就把那老乡带到排里。又派人送往团部。经询问得知他是给印军带路的。过了半个多小时,树林小道上又走出一个老乡,后边跟着三个印军。又过了约3分钟,出现了一队印军。当闫班长向排里去报告时,被印军发现了。敌人很快散开,就地占领了小土包、塄坎。此时,侦察排二班很快上来占领了步哨山峁。10分钟后,一班、三班也从山口下来。此时,敌人开始向我方射击。“51”迫击炮弹不时落在我阵地周围。特务连副指导员康孝忠,带领一班沿山梁飞快地向敌左翼插去。一班离敌约20米时,一排手榴弹投向印军,直落在敌群中开花;二、三班在距敌30米的塄坎一线撒开,冲锋枪、步枪一齐向敌开火。击毙1名俘虏1名,余敌丢枪弃械狼狈不勘地向森林小道逃去。我侦察排的勇士们丢掉行装,提枪尾追下去。担任团前卫的2营4连,闻到枪声立即跑步上来,紧跟侦察排向南追去。
33团团长田启元自伤俘口中得知:来敌是印军阿莎姆步兵第5营1个有30人的加强排。是受命前来择拉山口设点布防的。以便监视有无中国小部队来这一带活动。田团长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给师指。

六. 余师长带病召开紧急会议
根据33团报告择拉山口遇敌战斗情况,余致泉师长不顾自己已经泻了两天肚子,强支着虚软的身体,立即召开各团首长紧急会议。在会上他分析认为:印军北上择拉山口设点,说明敌方已注意到这条隐蔽的小道了。我侦察排今天与印军发生遭遇战斗,其意义之重大,使我方提前发现了敌人的企图。又据上级战情通报:在波拉辛山口才有印军据点,也即是说:我们应该再走一昼夜才能遇上敌人呀;其次,战斗中我们缴获了敌人的电台,侦察排和4连又紧追逃敌不放,这样,就让敌人无法及时向他们的上司报告战情,而驻守在波辛山口和卡拉据点的敌人,存在依赖北上择拉山口的这个排的情报,这就促使其产生麻痹思想。这样就有利于我方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第三,提前了我大部队出发的时间。原定部队大休息后将于下午5时出发,现在就我们提前至下午2点半出发。
在简短的紧急会议上,余师长反复强调:“在印军还不知道我军实力的情况下,我们要立即行动,昼夜兼程,遇到敌人据点,要猛打疾进,分秒必争,准时,甚或提前到达迂回终点。”富有实战指挥经验的老红军余致泉师长,根据时间空间、敌情的变化,沉着、镇定、果断地下达完出发命令后,便带着作战参谋钟书楷、侦察参谋牛俊熙等几个精干人员,跟随前卫团33团出发了。

七. 拔敌据点 打开通道
侦察排和4连,在浓雾弥漫的密林峡谷,攀坡涉水,整整追了4小时,于当日18时20分,侦察分队进到一条羊肠小道的拐弯处。4连在其后2公里处隠蔽集结。因雾大林密,观察困难,可以听到波辛山口守敌在构筑工事时的工具撞击声、砍伐树木声和唧哩哇啦的说话声。这时侦察排距敌人地堡约有50公尺的距离,敌人尚未发觉。为了出敌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侦察股长宋全纬带领侦察排从小道左侧,利用树枝攀登约5公尺高的石岩,迂回到敌侧后。即派副班长郑建清和侦察兵王安仓原路返回向4连报告敌情。以便4连得讯疾速前进。此时,返回4连途中的二人,突然发现右前方从沟底上来4个揹水的印度兵,已经快到路上了。在距他俩不到10公尺时,敌人发现了他们,便丢弃水桶,挥着双臂大声地吼叫,郑建清随即端起冲锋枪冲着印度胡子兵,就是一梭子连发,其他同志也跟着开了枪,4名印度兵全部“报销”了。正面地堡和左侧山峁上的敌人听到枪声后,就以预先标定好射击诸元的机枪火力向着小道拐弯处猛烈开火,子弹象雨点般严密地封锁着我军南下的唯一山脊小道。4连赶至小道拐弯处,连长闫苗奎命令三排机关枪班迅速就地占领阵地,用机枪压制敌人火力点,掩护部队冲击。副政指苗孝忠带领4名侦察员,紧随4连3班右正面向敌人冲击。由于地形对我不利,冲击刚一开始,我方就有3人负伤。侦察兵兰生东腿部负伤后,他就坐在地上向敌射击,直到配合3排攻夺下了路旁两个地堡后,他又再次胸部中弹,英勇地牺牲在战斗岗位上。战士陈云生左大腿负伤,仍继续坚持战斗。曾在择拉山口左臂负伤的侦察兵高克寿,一声不响地包札了伤口后,又继续追击逃敌,投入拔除波辛山口敌据点的战斗中。
3排在和敌人激战的同时,团侦察股宋全纬股长带领12名侦察员从敌人左翼岩石处攀登,他们你推我拉,急得同志们低声催促:“快上!快上!不能让敌人再逃跑了。”3班长张玉声率领5名侦察兵,首先爬了上去。接近敌人机枪工事时,突然向敌人开火,使正在向我正面猛烈扫射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一下子解除了对我军正面的威胁。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守敌80余名,大部被歼,少数棄械向后方森林中怆惶逃窜。

八. 穷追不舍
波辛山口印军据点被我拔除后,前卫部队在追击南逃之敌的途中,发现卡拉印军据点火光冲天。这是印军纵火烧毁营房、物质仓库,先行逃跑。我军即加快行进速度,挟如破竹之势,沿着山脊小道问南疾速追进。
又是一夜过去了。全体参战人员的体力消耗实在太大了。大量的汗水浸透了身上的棉衣,严重的脱水,使人人口干舌燥,十分难受。同志们不时利用小憩片刻去吸吮路边树叶上的露滴,用以润喉和润湿干裂的口唇。运气好时人,偶尔也能从石缝中接到半瓷缸渗水,端来供战友们润下口。耳中虽然能听到山脊两边深谷中哗哗的流水声,可是此时谁也无法把水打上来。
这是一条漫长的山脊小道。根据战前上级通报指出,这条缺水地带就是那条1913年,由英军F..M..贝利上尉带小分队踏勘过的,并为其1914年炮制“麦克马洪线”提供了地理资料的、既严重缺水又因其崎岖难行的、被印度人称之为“贝利小道”的那条有名的道路。虽然印军情报句屡称:“大部队不可能从这条路上通过。英军官贝利上尉的艰险经历,也使人相信中国军队不可选择此险途”,尽管如此,印军“王牌师“---第4师师长A.S.巴尔特尼亚.辛格少将还是从部迪格调来阿莎姆步兵第5营等分队沿“贝利小道”北上侦察、设点,妄图肃清南下的“小股中国军队”,以确保印军右翼的安全。
我迂回大军24小时内没能钦上一口水,直至下午17时才走完这段70余公里的无水山脊羊肠小道,抵达较开阔有水的东日则。而这里的守敌来不及纵火烧毁营房、仓库,已怆惶向南逃跑了。

九. 小村落里的激战
东日则以南约10公里处,有一个名叫拉干的小村落,原先住着7户人家。可能是因为战乱逼近,早已人去室空。此时印军第48旅近卫联队第5营2连派了一个加强排进驻拉干设点防守,该排似是刚到此村,尚未来得及布置防御设施。
33团2营于16日10时在东日则追上了波辛山口、卡拉据点南逃之敌,将其追歼、击溃后,即令6连1排为尖兵排迅速向拉干追击逼进。
11时30分,6连1排2班先头进至拉干北侧约500米时,与守敌警戒小分队接火,排长薜志发一面组织火力进行支援,一面令2班长刘世清带1个战斗小组,快速进入森林,隐蔽迂回到敌右侧后,在正面2、3小组配合下,一举歼灭警戒之敌5人,缴获机枪2挺,余敌仓惶逃往村里。薛排长遂令3班顺势直插村南端截击敌人。当3班抵达村南端时,即遭到村庄南侧帐篷附近和村里民房内敌人火力夹击。3班集中火力先向村外之敌射击,当即击毙5人。此时,排长指挥1班火力压制村内敌火力点。说时迟那时快,3班长白兴胜乘机向村内一座有敌人防守的房子扑去,正要冲进门时,一敌兵端着上了刺刀向步枪,突然向他刺来,好个眼明手快的白班长,在迅速闪躲的同时,用冲锋枪、手榴弹向房内猛打,房内14名守敌,死的死,伤的伤,狼哭鬼嗥,哭声一片。
村南之敌见村里同伙被歼,便利用丛林掩护,边射击边向南边逃去。薛排长果断带领2班,直插谷底切断敌之逃路,当溃敌逃至谷底时,见退路己被我牢牢控制时,便返身缩回灌木林中向我打冷枪。薛排长命令一个战斗小组绕到敌翼侧,占领了一个有利的小高地,然后以两个战斗小组集中火力瞄准暴露之敌,一个一个地消灭。战斗至12点30分结束了,计击毙敌上尉连长以下24人;俘虏中尉排长以下5人,我方无一人伤亡。

十. 敌人打来一发炮弹,炸伤我四人
红军团长田启元率领前卫33团,继续向东南追击逃敌。印军可能发现了我大部队南下的迹象,敌设在邦迪拉的野战炮阵地,发疯似地对我进行排炮拦击,妄图阻滞我军前进。
余致泉师长紧跟前卫33团,牵着一根竹棍一路小跑,嘴里不住地喊:“快跟上!快跟上!”部队冒着敌人炮火跟步跟进。周围炮声震耳,火光四起,顷刻间,密林山谷里弹片砂石横飞,硝烟弥漫。忽然,我听见“嗖、嗖、嗖”的炮弹飞行的破空声,急声高喊:“注意炮弹!”随即一把推倒身前的余致泉师长。幸好我俩紧贴在玛尼堆(经堆)约4米长的石墙旁没有受伤。而在我后边的王晓一副师长和秦明副政委等人,一齐卧倒在暴露的山腰小道上。一发炮弹唿哨着落在我们身边爆炸了,飞起的弹片、砂石、尘土铺盖而下,警卫员谭洪杰为了保护首长的安全,他在听到炮声时,迅速伏在秦明副政委身上,他的腿上被弹片削去一块肉,而首长却毫发未损(战后荣立二等功);机要员朱圣祥腿部被炮弹穿了一个大洞,昏迷过去,但他怀里抱着保护的机要密码文件也未受损失(战后荣立三等功);侦察连长杨鹤鹏头上戴的裁绒棉军帽,也被打穿,弹片札在他的头皮上,鲜血流到脸颊上;另一名侦察兵虽被弹片击穿棉衣袖子,却只划破了点皮。
待敌炮火稍稀疏时,我们已行进在古木参天、断岩绝壁的山腰小道上,继续随前卫部队向南挺进。夜慕降临,天色阴暗,林间霉烂的树叶散发出刺鼻的异味,混合着战场的硝烟难闻的气味送入每个人的鼻孔。
11月17日凌晨6时,全师部队抵达旁马及其以东一线集结,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十一. 现地勘察 调整布署
17日上午,印军飞机不停地在我们头顶飞来转去,显然是印军在进行空中侦察。师指挥所立即组织营、团指挥员现地勘察。余师长对大家说:“我们沿途已经打掉印军5个据点,前边登班是最后一个据点,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据点。从前面打的几个据点经验来看,印军是不勘一击的,(在我打击下)已成了惊弓之鸟。但是,我们不要麻痹,一定要高度警惕。因此,33团要坚决果断歼灭登班之敌,尔后迅速夺取拉洪桥,这是我师完成断路、切尾任务的两个关键,千万马虎不得。你们夺取拉洪桥后,迅速直插公路,对邦迪拉形成对敌正面(之势),要不惜一切代价,顶住敌人的反扑。32团留一营为师预备队,其余两个营(含31团配属的一个营) 随33团之后,待切断公路后,向德让宗发展进攻,阻敌向邦迪拉靠扰,堵住打拢宗山沟道路,防敌外逃,配合藏字419部队歼灭德让宗之敌。”
现地勘察后,各团按照师长的布置,立即行动。余师长对32团团长孙振英、政委李向广说:“走!咱们到七连去看看。”孙团长、李政委紧跟余师长来到旁边密林凹地处,七连干部战士刚吃过午餐。连长李保国把队伍集合好,向师长敬了军礼,然后站到队列里。余师长对大家说:“我们昼夜兼程,走了七天五夜,打掉敌人5个据点,同志们很辛苦,现在又要投入围歼敌人的战斗,你们连单独由这里出发,向右翼沿山腰丛林小道插到桑提,明天,即18日早晨7点钟由北向南直冲德让宗,配合你团主力歼灭该地之敌。”师长活音刚落,情绪高昂的干部、战士齐声答道:“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十二. 拔掉印军最后一个据点
登班位于拉洪桥北5公里处,是高山腰部突出台地,与邦迪拉山口隔河相望。该地仅有狭窄山路一条,北通旁马、拉干、东日则,南经拉洪桥与山腰公路相接。台地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较大,林木茂密,杂草丛生,为敌纵深地区的右翼屏障,是保障公路和邦迪拉防御安全的重要阵地。因此,印军调遣其所谓的精锐部队---第48旅近卫联队第5营,于11月16日进至该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企图阻止我军前进。
归33团指挥的31团2营,在副团长王化贵和副政委梁继承率领下,担任前卫,夺取登班。于17日17时10分,五连一排行进至登班以北5公里处,发现敌人约1个排的兵力正在构筑工事。全排勇士迅速散开,利用土包、塄坎,隐蔽地向敌运动,行约百米被敌发现。该排立即展开,占领有利地形,先敌开火。乘敌慌乱之际,在火力掩护下发起冲击。迅速夺取了敌人警戒阵地。敌人一面向我射击,一面向登班主阵地溃逃。此时,五连主力赶到,乘势加入战斗,尾敌猛追。当全连追至距敌防御主阵地约500米时,遭到敌人机枪、迫击炮火力封锁,前进受阻。王营长命令82迫击炮排迅速占领阵地,以简便射击,连发16发炮弹,压制了右前方敌集群目标;75无座力炮排此时也主动在破房子处占领了阵地,仅以两发炮弹就压制了敌火力点。
在炮火支援下,五连迅速通过敌炮火封琐区,推进至道路拐弯处,即令一、二排向敌右翼迂回;三排、火力排和营加强的4挺重机枪从正面压制敌人。此时,王营长命令四、六连从敌左翼攻击。并以3门82廹击炮和2门75无后座力炮进行支援。激战已进行了45分钟,五连一排轻机枪班(5人),大胆尾敌警戒分队追击,竟使逃敌成了自己的“掩护分队”。他们首先逼近距敌右翼40米处,利用地形架起机枪,压制敌人密集火力,掩护排主力继续接敌运动。此时,敌人企图以4挺机枪的火力压制该班机枪,副班长中弹牺牲,副射手也负重伤,一、二排冲了上来,距敌阵地40余米处,由于我火力减弱,敌人疯狂地向我射击,一、二排被廹停止,三排前进也遇困难。敌见我后续部队还未上来,先以一个班的兵力向我一排左翼实施反击,敌投来的手榴弹落在一排长脚下,他一脚把手榴弹踢下沟去爆炸了。立即组织 冲上来的仅3名战士,以排子枪击退敌第一次反扑。随后,二班也赶了上来,敌又以约一个排的兵力进行第二次反扑。一排就地组织火力还击,连长指挥重机枪支援。顿时轻、重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一齐开火,当即毙敌十余名,余敌鼠窜而逃。第二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我一排勇士乘敌溃逃之机,跟踪冲入敌阵地。二、三排也相继发起冲击,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继续向敌纵深扩张,夺取了敌人的炮兵阵地。
在五连与敌右翼激战的同时,四连和六连即向敌左翼实施突击。33团五连也投入了战斗。登班守敌见我主力相继赶来,随即溃乱逃入密林中。17日18时,我军占领了敌人重点阵地登班。此次激战毙敌52名,俘虏2名,缴获81,51廹击炮共计7门,各种枪支84支。我阵亡11名,负伤41名。

十三. 夺取拉洪桥 抵达最终点
当登班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余致泉师长命令33团团长田启元率两个营即速前进,夺取拉洪桥。从敌右翼投入战斗,冒着敌炮兵挡阻射击和步兵密集火力,如猛虎下山、涌潮般直插拉洪桥。
在距登班约5公里的深谷,地尖河上有座宽2米,长10米的木架桥,这就是拉洪桥了。桥下河水非常湍急,非桥不能涉过。因此,印军派了一个排的兵力把守。由于我33团四、六连的勇士们猛冲猛打,速度出敌意料之外地冲到了桥头,打得守敌昏头晕向,丢盔弃械,争相逃命。桥下预先挂埋的四个大炸药包,没有来不及拉火。
19时我军顺利通过拉洪桥,爬坡疾进。于23时10分到达印军的拉洪修理厂。师指挥所立即向空发射红色信号弹,宣布我师已按军区首长要求的“务于11月18日零时到达迂回终点”的命令。且比预定完成任务时间提前了50分钟。

尾 声
11师经过七天五夜连续行军作战,参战人员除了武蔬弹药外,还携带了四天生粮、三天干粮,人均负重达30公斤以上(炮兵则近40公斤),翻越4500米以下的大峻岭12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工兵爆破开道78处。架桥2座,修复加同桥梁13座。挺进途中,披荆斩棘,忍饥受寒,昼夜兼程,边走边打,通过60余公里的无水区,以糌粑(即炒面,藏民的一种主食。是把青稞炒熟后磨成粉而成。)充饥,以冰水解渴。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区走过了我师史上未曾走过的艰难险阻、崎岖坎坷的250公里的胜利之路。单刀般插入敌后180余公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势如猛虎扑食般,连克泽拉山口、彼辛山口、东日则、卡拉、拉干、登班等据点时,节节遭受敌人抵抗和火力拦阻,终于提前50分钟,胜利完成了大迂回“断路、切尾”的任务。使印军的那条“一字长蛇阵”,变成了一条断蛇、烂蛇、死蛇。
由于我师大军突然出现在敌后纵深,切断印军后路,直如神兵天降,是印军高级指挥官万万没有想到的。战后,世界上有军事家评论指出:“中国军队行动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西藏军分区前指接到我师抵达迂回终点的电报后,使日夜焦急的张国华司令员心上悬着的那块的“石头”落了地,露出满脸露出轻松的笑容。他深情地对身边的人员说:“11师不愧为英雄的红军部队。”军区前指党委发来了表扬、鼓励电报,师指立即传达到全体参战官兵。部队沸腾了,大家好像忘记了刚过去的7天5夜昼夜兼程、浴血苦战的疲劳,精神更加振奋,斗志更加昂扬,又投入与日月星辰争时间,和印军比速度,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前进!前进!奋勇前进!投入到下阶段“关门打狗、瓮中提鳖”的战斗中去!
中印边界反击战结束后,张国华司令员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汇报战况时,毛主席不时插话,他说道:“这次反击战打得很好,前面防守,后面不防,跑到(印军)后面它就完了。前面可以打进去,古今中外都怕抄后路,这次还击战,主要是11师两个团跑到敌人后面去了。”毛主席还赞扬了西藏参战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63年5月,我们师副政委秦明同志代表全师指战员,进京接受毛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以及党中央、中央军委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参加了总政治部组织的中印反击战巡回报告团。当年保卫延安的游击队队长、现任33团团长田启元同志参加了报告团的现身说法,他那率领尖刀团直插印军敌后,直至听到印度境内火车汽笛的声时,才停止挺进的英勇事迹。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赞扬。

原师长闫崇厚将军是这样评价解放军陆军摩托化步兵师第11师的

2008年5月战争记述文《七天五夜 1962年解放军陆军11师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纪实》发布后受到网友热烈欢迎,有战友发帖要我较全面地介绍一下步兵十一师这支曾令印度陆军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我也曾复帖答应了,但是拖延至今也未能向网友兑现诺言,难兔失信之责。两年来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不好写,抄录别处的现成资料,又很不符合自己的写作皮性,自己写得很累,别人读来或如嚼蜡,这还是其次,主要的是,官面上的资料文字,往往少了可读的乐趣,信手抄来发布,自己也心有不甘。
现在好了,2010年5月21日去西安参加步兵十一师老战友联谊会,23日,在陕西省军区大礼堂召开的老战友联谊会开幕大会上,聆听了曾任11师师长、后任新疆军区副司令的阎崇厚少将一场即席讲话,使我抓到了写这篇欠帐文字的切入点,将军满怀激情地追述了这支红军部队,步兵十一师的光辉战史时,用了十个“最”来概括了这支英雄部队在全军众多英雄部队中的独有特色,我就顺着他的这个讲话来试写这篇文字吧,希望网友们能喜欢我的文字,更喜欢红十一师这支英雄的部队。


步兵十一师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军部队,闫崇厚同志是这样讲的:

“ ……
今天在坐的都是11师各个时期的老战士,所以,十一师这个英雄部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11师这支部队,在经历了70多年的战斗洗礼和无数次的精减整编,越来越强大,越来战斗力越强,对它最突出的方面,我给大家谈一下十一师这个部队历史上的十个“最”:
1. 十一师是我军创建最早的部队之一,它创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1932年:
2. 十一师是陕北红军保留下来的惟一成建制的部队。陕北红军创建时是:红26军、红27军、红28军、红29军;
3. 十一师是全军师级单位中红军连队最多的部队。全师共有红军连22个。计:31团5个,32团11个,33团 5个,炮兵团1个;
4. 十一师是全军惟一的长期战斗在全国最艰苦地区的部队。素有“走遍新(指新疆)西(指西藏)兰(指甘肃)”之美谥之谈;
5. 十一师是曾经驻防或正在驻防我国海拔最高、最低、最冷、最热(西藏最高最冷,新疆吐鲁番最低最热)的部队;
6. 十一师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驻防时间最长的部队。其中,在甘肃回民集居区10年;西藏地区20年;新疆32年;抗日战争时还在内蒙毛乌素沙漠地区战斗儿年;31团于1950年至1953年曾驻防宁夏永宁(当时该团为10师30团);
7. 十一师是最早进入藏北无人区参战的部队,追剿叛乱份子于可可西里地区。(QQ姥爷按:1959年31团三营就战斗在这一带,当时本人正在7连7班下放锻炼,曾有从6月14日至28日断粮的经历,全排靠捞鱼、猎野驴为食。)1960年二月的唐古拉战斗,申札以西(阿里改则)战斗……;
8. 十一师是全国解放以后参加战斗最多,(累计作战)时间最长的部队。它从1949年到1969年(应该是1970年,因为本人就随31团2营战斗在那曲比如至边埧一线上),不停地打了20多年。甘南剿匪,西藏平叛,62年中印反击战,68年西藏亚东乃堆拉战斗,69年藏北地区平叛战斗等。这支部队从组建到现在,经历大小战斗2700余次,歼敌10多万人,战场涉及9个省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占全国面积的一半还多;
9. 十一师是我军在1962年的那场中印边界反击战中,战果最大的部队,总计歼敌2000余人,占西藏军区歼敌人数的一半,缴获坦克9辆,占100%,汽车300余辆,占80%。先头部队一直打到印军占据的查库、伏特山,站在山顶用望远镜可以清楚看见印度境内的齐斯普尔夜间灯火;
10. 十一师是全国守卫陆地边防最长的部队。全国陆地边界约两万公里,有15个国家,十一师驻守过一万多公里(西藏4000km,新疆6000km)和12个国家打过交道。在西藏驻防时,还兼任过日喀则军分区。(QQ姥爷按: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后,31团曾长期驻守在亚东,面对占领锡金的印军,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过许多令人难忘而又有趣多彩的故事。本人曾在一篇博客中提过一星半点,发布了一篇:《一首‘顺口溜’怎么成为印军的宣传战‘炮弹’?》)
从阎副司令以上的讲话中,网友们一定会对11师这支红军部队有个新的印象。
现在,十一师驻防在新疆境内,师部在乌鲁木齐。1985年,师扩编为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由原辖4个团,扩大建制为6个团,成为师建设史上的鼎盛期。1987年师被新疆军区、兰州军区评为先进师党委,事迹图片参加了建军60周年全军图片展览,解放军报在建军60周年之际,以“丰碑矗立新西兰”为题长篇报道了我师的光辉业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