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到偏岩车票价格: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6:19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

省委政策研究室    郑维川 教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很多。准备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云南的特殊省情,是我们认识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现实依据;第二个问题,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神圣职责;第三个问题,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

1、云南的特殊省情,是认识云南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特殊性、复杂性的现实依据

我个人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这些年来,把关注民生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抓。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全国都在不断的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由此来解决发展过程当中,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也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省也不例外。

云南社会事业的发展,同全国相比相对滞后,这有特殊的原因。我们碰到的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同全国相比有它共同的地方,也有它特殊的地方,要把这样的问题解决得很好,或者说加快解决这些问题的速度。同全国相比,我们有很多特殊性,也有很多艰巨性。我们必须用积极而又冷静的态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从我们省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省情主要用八个字来概括“一是边疆,二是民族,三是山区,四是贫困”。贫困也可以说是欠发达,也可以说是不发达,这样一个基本的省情特点,决定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我们自身的特点,也有我们自身的长处,同时也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作为各级领导,充分的认识省情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社会事业发展这条“腿”为什么会短,我们碰到的民生问题为什么会多是有帮助的。

1.1 边疆

全省有4061公里的边境线,边境一线涉及到25个县市。能够有那么长的边境线,对我们能够发展边贸、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是得天独厚的好条件。这些年来,我们正是充分的运用了这样的条件,使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的从过去改革开放的最末端,转化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但是,也正是由于边疆的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很难一下子解决。比如说,基础设施就比较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不是太高,经济发展层次、水平和质量也不是太高。由于边境线长,处于边境的区域,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就比较多,这些困难和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由于边境线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产业的发展也比较落后,而且结构不合理,发展的质量不高,这些因素是制约民生问题解决的最重要的因素。要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很好,就需要做好边疆发展这篇文章。

1.2 民族

我们25个少数民族当中有16个跨境民族,涉及到的跨境民族的总人口,按民族的分类来说有1200多万,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是按照民族种类划分来统计的。

就边境一线,刚才说的涉及到25个边境县市,这样的一条线,纵深过来25公里到35公里的这条线上,居住着的少数民族,也有五、六百万人。同时,我们还看到我们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当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状况大家都很清楚,这里有很多特点。我们有7个人口在10万人以内的少数民族,称为人口较少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有23万,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滇西南。全国有22个少数民族,是属于人口较少民族,涉及到的总人口有62万,我们省占了7个,人口有23万。

在这些少数民族当中,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碰到的民生问题要比处于比较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要多得多。边境一线的少数民族,包括跨境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过去还有一部分叫“直过区”,这些“直过区”就是从过去处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不同阶段,以及原始社会末期这样的一种社会形态,直接一步跨入社会主义而直接过渡过来的,他们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更多。各级党委和政府并不是不用心,不是工作不到位,而是这个发展过程,同人民群众的需要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为这样,云南的社会发展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民生的这类一些问题,要充分的考虑这样一个特点。

1.3 山区

山区、半山区占了整个国土面积的94%,平地、平坝只有6%。有一些县,要找一个一平方公里的县城所在地都非常困难,绝大多数是大山区、山区、半山区,这样的一个基本状况,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原因带来的。在这里居住的老百姓,他们碰到的问题比起城市、比起全国的其他发达地区,要多得多。山区确实给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制约。比如刚才提到的交通、通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生产过程当中科技的运用程度,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会更多。

这其中山区也有很多潜在的、有利于发展的好的条件。比如:森林覆盖率在全国还是比较好,大约在50%左右。我们正在进行的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做好“山”这篇文章。有人说:要念好“山字经”,其中的一项就是要促进发展,地面上到底怎么来利用“山”这个特点来发展经济,逐步的来发展社会事业,来解决各族人民群众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是有条件的,不是死的、纯消极的,每一个特点都是这样。

正因为有山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旅游资源,“十里不同天” 的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在我们这个国土面积当中,用来发展旅游业,同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搞旅游开发,也能够带来好处。

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碰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全国性的资源开发的需求,为我们利用好“山”这个特点来发展经济搞好开发,在“保护生态、节污减排”这样一个前提下,把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发展经济,从而逐步的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是山区。

1.4 贫困,欠发达

到现在为止,我们省的贫困人口比较多。

相对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用经济学上这两个概念的划分来看我们的贫困人口大约还有700万人。但是这个数字总体上在缩小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还不是很稳定,因为很脆弱,有一部分人口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生病、孩子上学等等这些因素,有些家庭很容易反贫。有200多万,大约在220多万属于绝对贫困人口。还有400多万属于低收入人口,这一部分人口是属于相对贫困人口的概念。现在贫困县还有73个,如果连财政补贴各种特殊的情况算在内,我们全省贫困面是比较大的。全国每12个贫困县当中我们省就有一个,占1/12;全国每10个贫困人口当中我们就有一个,占1/10;而且人均年收入在1000块人民币以内的,大约还有将近1000万人,就是将近1000万人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块钱。这其中,残疾人口、需要社会救济和供养的人口有110万人,这些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老弱病残、包括精神残疾,也就是精神病,加起来全省有110万人。

这些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贫困问题,向贫困宣战,工作成效非常的好。但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省情特点,决定了我们省碰到的问题比起发达地区碰到的问题要不同,碰到的困难要多,正因为这样,贫困的问题它同边疆的问题、民族的问题、山区的问题连为一体,所以我们常常把这四个因素结合起来,从一个方面来概括,我们的省情叫“四位一体”。

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待发展社会事业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改善民生的问题,认识需要深化。我们也常常听到社会上,还有干部当中有一些声音、抱怨,觉得各级党委政府不够努力,才使云南的问题特别多,其实不能这样看。

大家要理性的来分析云南、看待云南。这样分析所有的问题、看待所有的问题,它才是客观的。我们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研究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措施才是可行的。并不见得在云南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同志,就比在条件比较好的发达地区工作的那些同志要少付出什么?没有。

在座的各位都有这种体会,一年忙下来,非常辛苦。但是,有些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涉及民生的很多工作,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的、现实的原因就是省情。当然不要把这个问题看成是纯客观的东西,我们主观上有没有差距?有。但是,有很多情况不能无条件的来同全国发达地区相比。GDP,我常常看到一些文章、一些稿子,在同全国比;社会事业发展的指标来同全国比,现实的横向的比,我们这个差距很大,这是要看到的。但是,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

在解放以前,云南这一块地方发展的基础,同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相比就已经有很大、很大差距。这些年来,解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做了很大、很大的努力,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尽管是这样,短时期很难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得非常的好。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抱怨的话,这样来比:“沿海发达地区,收入多高、多高,住的别墅有多少、多少,生活条件如何、如何优越”。于是这样一看,就看出了我们自己没有信心,甚至有一些人,形而上学的对待这个问题,把有一些不可比的东西也用来比,结果比了以后,不是比出进步,比出一种进取心,而是比出了消极因素。所有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就是对我们省情的再认识不到位。包括现在在做的很多工作,过几年回过头来再来看的时候,我们仍然在做打基础的工作。

因此,总体上这样来看待问题,来看待云南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看待这条“短腿”,看待民生问题的特殊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艰巨性,要从省情特点出发来考虑问题。

这几年来围绕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做了很多分析,我个人不太赞同纯粹的来比GDP,来比哪些指标,由此草率的得出结论。所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要从省情出发,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2.1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并不是不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也不是不关注民生,有很多条件的限制,也有很多认识的误区。实际上,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的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千方百计抓发展,既发展经济也发展社会事业,都在不断的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有现实的很多制约因素,发展是不平衡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效果也是有区别的。

发展经济是解决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这个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不然纯粹只说社会事业发展,更多的需要投入。

各位领导在州、市,在县里头的感受比我们深得多。我们往往碰到的一些反应、材料,讲社会事业发展都是拉一个很长的账单,提出关系民生的问题如何、如何重要!这些确实是事实,确实需要解决,但是,实力不够。所以,历届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很突出的位置。同时也都很清楚一个道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抓经济发展、必须积累财富、必须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点放在生产发展上。这样做了,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碰到的问题不能用老眼光来看,用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来审视走过的道路,来审视碰到的这些现实问题,确实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的研究、认真的思考、认真地调整思路。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克服了很多很多的困难,首先解决了一个穿衣,吃饭的问题,初步的使我们集边疆、山区贫困为一体的这样一个省份,把边境安宁这件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抓得很好,民族团结这项工作抓得很好,生态保护,从总体上抓得很好,资源开发和利用抓得很好,才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边境安宁、民族团结、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一个局面。如果没有这样的努力,不从这样的实际省情出发,来提出措施、解决困难,所有这些方面的结果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抓了发展,我们才逐步积累了实力,我们的GDP才能够达到了四千亿以上。

解放初期,GDP少的可怜,后来经过长期的奋斗,直到上个世纪结束的时候,GDP达到了两千个亿。这在发达的省区来看,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但是正因为云南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做到这一步我们已经是“力尽汗干”啊!到现在为止,特别是七次党代会以后,现在GDP翻了一翻还多,去年到了4006个亿,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选择了一条符合省情的道路,也说明我们要来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民生,才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条,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会更困难,这样的任务就会更艰巨。所以,我开始讲的第一句话“民生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一届接着一届,省委也好,省政府也好,各级党委也好,政府也好,都沿着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走,把发展放在最重要、最重要的位置。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实力,主要是讲综合实力,从而逐步来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来改善民生,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尽管我们碰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有些困难、有些问题是在其他是在发达的地区、发达的省份、发达的城市无法想象的。但是,我们走过来了,这里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的财富。所以,要解决好社会事业的发展问题,逐步的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归根到底要加快发展。我们也看到,我们各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同时注意几个协调,其中特别重视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成效非常显著。

2.2 解决民生问题

我们这些年来,具体的说,教育、卫生、文化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我的判断是健康的,但是有差距,这也是事实。比如关系民生的大概有10多个问题,全国都碰到了,就业问题,我今天不多说,因为有专题来讲。社会保障的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听广播、看电视难;文化活动这方面条件比较差,还有包括吃、穿、行、住,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民生的问题,还有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新出现的许多问题,比如改革过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下岗、失业的问题、再就业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下子列举不清楚的问题,就是在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件不关系民生。

再比如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搞建设那就是征地、拆迁,这里碰到很多新问题,不建设什么问题都没有,原来住哪里就住哪里,耕那“一亩三分地”就耕,不会有问题;要发展就碰到了,这些问题就碰到了,要搞建设,公路也好、铁路也好、城市建设也好,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好。

产业建设当中也碰到很多新问题。比如水库、电站建设当中的移民问题等等,我相信各位领导都随时冲杀在第一线,没有一件事不是解决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发展就很少碰到,不发展碰到的是贫困的问题、落后的问题、甚至倒退、原始。这些问题有很多是属于经济发展当中碰到的问题,改革发展当中碰到的问题,还有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另外一部分就属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云南的社会事业的发展,落后程度远比经济发展落后的程度要严重。不知道各位所在的、所领导的地区是不是一个现实。这是为什么呢?有很多历史的原因,有省情特点的原因,也有发展过程中思路以及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都有。

仅就社会事业而言,这里碰到的问题就比较多。比如教育,从“普六”到“普九”,这是国家推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做这件事的领导当时都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当时还是主抓的领导,抓“普六”、抓“普九”,一抓抓到现在,这里就感觉到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不少,新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调查当中发现,由于“普六”,“普九”。特别是“普九”导致的债务问题,县乡镇碰到的债务问题,有很多到现在都没有解决。如果不发展碰不到这样的问题;再比如,由于这些年来发展的差距逐步在拉大,我们在区域协调方面力度不够、能力不够,就导致了有一些贫困山区,特别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这一些地区的孩子们上学,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有很多“一师一校”的学校,就是初小以下——四年级以下,有的校舍非常的简陋,而且教学资源分散,投入很大,但是质量提不高,后来为了达到 “普六”,特别是“普九”,就相对集中办学,一集中问题就出现了,有很多孩子很困难,连一天交一块钱的伙食费都交不起,要集中办学,要到学校去吃、去住。

现在国家有很多很好的政策,实行很多免费的制度。我们省由于情况特殊,还在国家推行这个制度之前就开始在做,投入很大,就是来解决孩子的教科书免费的问题,就是住校的这些孩子——小学生、初中生有一个补助。在其它省区办起这个事来不难,但在我们这里就很难,它要花费得很多。集中在学校里食宿的孩子,每天一般要交一块钱,这个钱是我们买一个打火机的钱,如果抽好烟,一块钱买不到一根烟。但是,一元/天一个孩子都交不起,这样的孩子在全省非常的多,这样的家庭在全省非常的多。从密度来看主要集中在边远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当然在其它相对条件较好的地方星星点点也有。光是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各位领导们,倾注了心血,随时挂念着这些事。多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这在其它地方很难碰到,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去找这些事没有,找不到。但在云南很普遍。这些都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问题。

还有,我们劳动力素质比较低,越贫困越落后的地方,人口的综合素质越不高,这是全世界一个规律性的现象,这个规律在我们这里也起作用。素质不高,归根到底是教育发展缓慢,要发展教育。这些年来我们省投入教育的比例在整个投入当中在全国是不低的,第七位,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欠发达——就是发展不够充分的省份来说,这个比例是不小的。每年投入教育的经费,还不算基本建设,不算用于解决校舍包括危房改造,光是这个投入都非常大,这就是省情决定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特殊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艰巨性。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看病,看病这件事来说,过去农村合作医疗,以前搞赤脚医生,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水平不高,但是它至少有一条问题没有那么集中、没有那么突出。这些年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是这些问题反而尖锐了。在广大的农村,有很多村没有医务室;有一些庸医,就是没有职业资格的一些医生,就填补了这个空缺,于是假药也比较多,很多疾病包括最简单的疾病都没有办法治好。

到去年年底,全省大概有6千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这几年投入很大的力量,把乡镇的卫生院基本上修补了一遍,政府的投入很大。到了村,还不是自然村是行政村这个层次大约有一半,还有一个卫生室,不管它的经营方式是私人、个体,不管是什么情况还有。现在反而有六千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全省平均一个行政村管辖着10个自然村,平均是这个数字,连一个卫生室都没有。这些情况都是由财政拿出钱来,在今年以内要解决的问题。

再比如文化。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有一些少数民族同胞,所在的地方没有电视信号,收不到电视,听不到收音机,还有很多地方连电也不通,水、电、路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就算吃饱了,但是这些条件不具备,甚至于在一些边境地区,听到的收音是国外的,因为是跨境民族,他听不懂;看到的电视是境外的,反而我们中央的声音、省委的声音、层层党委政府的声音听不到,原因是什么?没有信号。有的地方有电了还没有信号。虽然总人口统计下来不是很多,但是分布的区域很广,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困难很大。在文化生活的其它方面也确实是这样。这些年来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

有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山区,一到晚上黑灯瞎火,什么文化生活也没有。有一些地方别人这么形容,这话有点打油诗,不绝对,但是反映了这个特殊情况:“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确实描述了这样一个现实情况,这种情况使我们感觉到党委、政府责任重大。

从理论上说,发展社会事业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党的宗旨的体现。这些一说大家都很清楚,理论上没有问题,都很清楚。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这些理论上的要求都是正确的。

问题在哪里呢?回过头来看,我们深深地感到,要把这样的一些问题解决得很好,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历史责任。加快发展,其中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条件。作为执政党,我们党、人民的政府必须担当起这个重任。我们要看到我们不是消极无为的,我们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既不能急躁,也不能无所作为。急躁,要想把所有问题短时间都解决了,这不现实,但是也不意味着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办法,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应当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政府为主导,领导群众共同来做。这样的道路、这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选择,不然就会形成另外一种情况。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碰到问题以后就等着,好像解决这些问题只是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我们说责任——历史责任、重大责任、神圣责任,是说从党的宗旨,从政府——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能,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人民群众的愿望这些方面来做出判断。

这些年来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近二、三年来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问题太多,有一些地方甚至这方面的问题更突出,局部的地方甚至堆积如山,我们一下子还不可能把它解决得很好,很到位,只是这个差距。要把这一些问题解决好,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它有几条:

1、以人为本,这是最本质的要求。

2、全面发展。

3、协调发展。

4、全面可持续发展。

没有哪一项不涉及民生问题。

这在理念上,在世界观方法论层次上,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光靠这个还不够,还必须抓落实,有实实在在的办法和措施,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

3、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

解决这些问题要怎么弄?就是加快发展,包括经济的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各地区、各部门都有好的思路、举措,就全省范围内来说,我们能不能研究一些更好的具有普遍性的措施?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刚才说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办法。我们感觉到省情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它的特殊性,解决这些问题有它的艰巨性,这是问题的一面;问题还有另一面,就是主观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么来一步一步地把社会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怎么来把关系民生的这些现实问题解决得更有效,这需要我们来探讨、来研究。

从我们省的情况看,长期以来,由于思想不解放或者不够解放,观念更新缓慢,有很多同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很多同志对这一点有体会,总觉得解决这些问题在其它地方不难,怎么在我们这里会很难?无论是仅仅归结为客观的方面,还是仅仅归结为主观的方面都片面,两面都有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我们确实在思想观念方面需要不断地更新。前些年,强调这个问题强调得很多,我们曾经全省上下搞了一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实际上是三次,就是讨论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这些讨论应当说有成效,它促使我们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有了新的解放,那种长期以来存在的观念保守、落后,惰性比较大,解决问题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到位,这样的一些问题,应当说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感觉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在我们省仍然非常的繁重,越往基层这个问题就表现得越突出。要发展经济,加强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民生,还必须深化解放思想。

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思想不解放带来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在干部队伍当中、在一部分群众当中,思想不解放、观念保守落后,对于我们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阻碍很大,不解放的问题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后果。所以,要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既要从省情特点出发,又要从主观方面找原因,来研究思路、研究办法和措施,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然的话,发展始终滞后。本来我们的历史状况,就有很多制约的因素留下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主观方面、思想观念方面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接下来人的综合素质提不高,社会发育程度提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仍然会很大,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还会出现。

3.1 教育

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具体地说,第一要把教育切实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很重要,“教育为本”这是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现在整个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低,成绩不小,问题不少。

发展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其中包括刚才提到的观念。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这几年发展不错,从扩招以后,从数量上、入学的比例上这几年都发展得不错。但是整个基础教育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不是短短几年就能解决的。文盲、半文盲比例在全国还是偏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作为劳动者怎么能够有一种进取精神,能够有一技之长,最简单的就这两条,远远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刚才我提到的一些地区,碰到的困难很大,这些地区劳动者素质偏低。一般来说,思路和办法都不多,真正要改变这些地方的落后面貌,必须把教育抓好。在这个领域投入还会继续加大,其中特别要往农村、边远贫困山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这些地方体现,这是下一步要做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没有这些地方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这个判断已经深入人心。要达到小康,人是主体,劳动者素质至关重要。

我们在教育结构当中还有一个难点: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去年,省委省政府再一次做了部署,发展职业教育。前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曾经兴起了一头——绝大多数县都有了职业教育学校,这样的培训机构。但是它碰到一个问题,培训出来的就业有问题,所以,更多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然后,找一份城里的收入更高的工作,职业教育前几年就萎缩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的劳动力又不具备素质。就拿输出打工这件事来说,很多州市县,都把劳务经济——就是把农民工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省里面也专门拨了一笔钱来搞培训,但是我们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观念问题,一个是技能问题。我们有很多事本来可以做,但是前些年我们的这些劳动者,没想到可以做,也不好意思、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比如大家现在看到的刷皮鞋,这不需要多少技能,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真正云南的人,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的老百姓,来刷皮鞋的反而不多,见到的不多。前几年补皮鞋,有一个补皮鞋的机器,看起来很简单,也容易学,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来干这件事。打工就是出一些憨力气,输送出去,很多县政府都组织力量把这些人输送出去,输送出去以后碰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劳动技能比较差,不要说是能够做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活,就是比较普通的都很困难,再加上就是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比较差,所以这项工作我们感觉到抓职业教育这是一个弱项。

整个教育还有素质教育的问题,大家都很有意见,所有的教育都围着考试、升学这样一个指挥棒来转,但是不围绕这个来转,又找不到其它新的渠道。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劳动者,在我们云南成为发展教育当中的首要任务。

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领导,做了大量的调研,特别是有一些贫困家庭中孩子有一部分,如果要继续深造,读高中再考大学,他感觉到很麻烦,供不起。那么政府还不能够完全来满足这样的一种需求。于是,现在正在统计然后基本上确定下来,从今年开始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家庭的一些上学的子弟,除了在小学、初中阶段,实行原来的优惠政策以外,如果他能考到技工学校去,学一技之长,每年由省财政拿出一千块钱给他做补助。培养一个劳动者,使这些人有一技之长,以后找到一个谋生的出路,解决这样一个人的教育,把它培养成才,基本上就缓解了他的家庭的贫困,有的甚至基本上解决了这个家庭的贫困。这只是针对这样的家庭,读完初中以后考上技校,各种技术培训学校这样的家庭,那么更多的还需要我们的基础教育来完成,这一块我感觉到涉及的问题还很多。

另外中专教育、大学教育,这个领域也需要提高。刚才说的那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可以说是层次不是太高的一些问题。但是一个省,它要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够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在这个领域也需要加大力度,现在发展的远程教育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同样不到位。

过去几年省政府改造茅草房40万间,做这件事是直接对着老百姓去做的。与此同时,对于改造学校的危房,投入也非常地大。到现在为止,这个工作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为学校很分散,校舍建设水平不高。还涉及到投入的问题,这一块也需要加大。经费往这些地方倾斜,城市里的、发达地区的,这方面的倾斜相应会少一些,但是就整个、全省的劳动者素质的培养,从基础做起,这个任务我看都很艰巨。究竟怎么来做,问题很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地来研究。

教育领域里还有一个新的问题,实际上是老的问题——就是我们师资队伍的问题。我们师资队伍,特别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山区的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没有好的老师,教育要发展非常困难。这也是一大块工作。现在也在着手逐步的解决这个问题。再一个是这些年来出现的,也是各种媒体谈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在我们省这个问题同样很突出。我们在政策上、在理念上,都讲一个道理,教育的机会均等,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碰到的问题——对于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很多具体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扯皮的事比较多。

要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确实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大投入,而且要进一步的来加强政策的研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惠及到所有的人头上去,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的。

 “减五难”的问题:这是今年我们正在抓的一件重要的工作。“边疆减五难”其中就有上学难,其他几难也同教育有关。究竟怎么把这些问题逐步的解决得更好一些,现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现在,全省还有8个县没有“普九”。看上去8个县不算多,但是涉及的人口基数还不小,而且已经达到“普九”的相当一部分县,大约有20、30个县,如何进一步巩固得很好,而且,使这个发展更稳定,质量更稳定,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省委、省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来解决边疆民族贫困家庭的一些孩子在“普九”阶段,“两免一补”再加上住校这一部分孩子的生活补助,这件工作是一件惠民之举,在我们省涉及到的人相当的多,这项政策是稳定的,将要不断的推进下去。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受教育的均等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而且是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所以,刚才列举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发展教育当中碰到的主要的问题。发展教育,社会事业当中首先讲发展教育,接下来,来说逐步的是它的质量能够稳定。目的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这不仅仅是关系民生的问题,也是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的问题。

劳动者素质低,很难把经济搞上去,也很难把教育发展好,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得到的一项共识。各位在下面当主要领导,体会就更多,很多事在其它地方办起来容易,但偏偏到我这弄下来就是不行。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的素质问题。这个问题要真正解决,长远之计还是发展教育。我们现在缺的人才可多了,从最简单的,刚才说的一项或几项基本技能培训开始。从当家理财开始,家里头有点收入,要学会计划、会当家、会理财。从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开始,都需要教育。不然就会出现在很多地方看到的情况,因为没有计划,乱吃、乱花,实际上吃的也不多,但是本身物质财富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计划?怎么用这些钱来加快生产,安排好生活,这些最基本的开始,在我们手里都是问题,这是最基本的。

再上来一层,能够培养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不仅有技能而且有观念;不仅会生产,而且懂得经营,这个层次缺的人就更多。我们长期的小农经济的意识,自然经济的意识,留下给我们这个包袱非常的沉重,在广大的边疆民族贫困山区,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再往上一层,他能够有一种创业精神,这样的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就更少了。他能够创业、能够经营、能够发展,我们省各方面人才都缺,但是其中人们往往忽视的就是企业经营者、企业家,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的缺。看广东、浙江等等沿海一带的人,到我们这,他们基础条件比我们也好不了多少,很多也是来自山区,但是他有勇气,有观念,逐步的能够培养这种基本技能,经营的基本理念,好多人就这样发展起来了。而我们全省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当然,还有高层次的、高技能的管理人才更缺乏,我把这个分成这样的四、五个层次来考虑,说我们发展教育最后要干什么?我们缺什么?投那么多资进去到底要需要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抓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

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这个工作,而不纯粹是看升学率,初中升高中,现在靠近40%,这个速度非常快,2003年的时候大概是30%,还不到4年的时间,抓得很快,上的很快。这是需要做的,不然,初中毕业以后,他们没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刚才说的培养各个层次的人,就落空了。高考的升学率,在全国也是比较低的。我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在云南大学教书20年,深深感到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基础教育跟不上,也发展不起来。每一个层次,都是紧密相关的。光教育一项就是典型的社会事业,政府投资非常大,而且我们省从发展的水平和财力状况来看,投入的力度、幅度、比例,我个人认为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有很多场合都是把其他的先放一放,优先发展教育,虽然成效很大,但是问题依然很严峻。

3.2 卫生

发展社会事业,卫生、医疗卫生这一块也非常重要,这个领域涉及民生就更直接,有一部分甚至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现在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呢?一方面是财政投入,实际上也在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事业,这一块的发展仍然滞后。我们有一个特殊的事,就是毒品和艾滋病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使我们在其它省区同样碰到的困难之上,雪上加霜。本来财力有限,投入就不够,再加上毒品、艾滋病问题,使这个问题变的更困难。我们现在老百姓反应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每一次调查,都是最突出的几个问题之一。它有一些是全国性的,比如药价格的问题;以药养医的问题;包括有一些药价虚高的问题;换汤不换药只加价的问题,所有这些负担全都转嫁到的老百姓头上。

一、刚才谈到的农村这一块,有6千个行政村,今年必须一个不漏的把行政村的卫生室建起来。这里三万到五万,有一些区别,主要是看当地的情况。接下来要配备合格的医务人员,过去是赤脚医生,现在要配备合格的、有职业资格的医生。还有医疗器械,还有能够找到有效但是相对廉价的药品的稳定来源等等,这些因素都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不能一步到位。

现在,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城市和发达地区这方面条件好,山区、农村、贫困地区这方面条件差,这本身已经是一个问题。资源分布不合理、不均衡,再加上刚才谈到的农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缺医少药,公共服务的水平比较低,公共资源的享受水平很低,这样就使我们的困难更多。在城市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是药价的问题,当然还有遗患关系的问题。药价的问题,国家多次出台重大的措施来解决,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人民群众还是不满意。资源分配不均,特别是一个城市里的社区医院同大医院之间到底怎么来均等的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服务周到的医疗服务、卫生服务,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这些都是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同刚才谈到的农村问题、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的问题还不一样,所以,面对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感觉到任务已经够艰巨了。现在普遍发生的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很严峻,我看了一个材料,它分析:中国有史一来,这可能说的太大,太多了,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还列举了封建时代大夫、医生同患者的关系。但是,他讲了一个道理:就是现在由于利益机制在医疗卫生领域过分起作用。促使医患关系很紧张。医生说他们要戴着钢盔去上班,他们一肚子苦水,患者说你服务不到位,你医德差,乱吃钱,这是在城市里碰到更多的问题。乡村的问题、贫困地区的问题,首先是要有一个有了病能够看的上,有地方看。还要解决一个看得起病这样的问题。我刚才说,我们省人均收入在一千块以内的还有将近一千万人,本来一千万人是05年的数字,后面下来了一些,但是这几年老在徘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生病,立即就反贫了,立即就变成了一千块钱以内,这一千万人当中的一员了。

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说得很多,做起来各位领导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积极的破解这个难题,又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因为它涉及到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国家花了很多钱强行的降低一部分药品的医药费,上个星期才宣布,这个星期去药店里看,这个药几乎都没了。原来,同样的一种药,比如去痛片,本来是一分钱一颗,给它换了一个名字,变成一块钱一颗,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是暴利,结果没有人去生产这个东西,你就买不到。诸如此类的一药多个品名,用很多洋文,新名词加上去多收很多钱的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在研究解决。但是另一面,哪怕是普遍的药价,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同样看不起病。

布这些点,把所有行政村的医务室都建起来,能够初步解决有病有看处,就是可以看,找得到地方看的问题;但是“看得起、看不起”的问题还要比这个复杂得多。像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来探索、来研究。这样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涉及到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哪样梗阻,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做不好,它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区、和谐的云南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卫生方面,各种传染病、各种流行病,比起过去少多了,但是新的病也不断的在增加。这几年来,在人本身传染的病,还有人禽、人畜之间传染的病都是一些很难攻克的病,这些病就同我们的卫生、防疫有关系,这方面的任务也非常的艰巨。究竟怎么把这些问题能够处理得更好一些?当然是一个加大投入的问题。但是,做好这些工作还不仅仅是纯粹的投入问题。

再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我们省的毒品、艾滋病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为什么老连在一起说呢?由毒品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问题,艾滋病三种传播渠道导致的问题,它有独立性。在我们省,艾滋病的问题就成了卫生工作当中一项头疼的问题,我们打一场人民战争。今年,当时定的用3年时间来打这场人民战争,要告一段落了。这几年来,成效很大,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很严峻。

如果艾滋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像我们这样一个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的省份,解决起艾滋病的问题来,就真是雪上加霜。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各个州市都搞了检疫这方面的机构。通过中央的支持,也有很多先进的设备,还搞了很多类似于镁砂酮这样的替代疗法,这样的做法,有效的缓解了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但是现在携带者、感染者底数比过去好了,有了一个底数,但是还是不清楚。

人是活的,它传播的三个渠道:

1、通过吸毒,跟毒品有关。

2、通过性接触传播。在这个领域就很隐蔽、很复杂,现在全省所有的这些娱乐场所,宾馆、旅店,都放置了安全套,应该说是有效的,这一步迈的很大,但是通过这个渠道传播的艾滋病仍然很多。

3、母婴传播。母亲携带的病毒自己不清楚或者不负责任,就会传播给下一代。

在艾滋病携带者方面的投入也非常非常的大,这是我们特有的问题,很多省都有,但是我们这里更特殊。还有其他的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像现在有少量的传染病死灰复燃,肺结核的问题,乙肝的问题,甚至极少数的像麻风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疾病。这个压力也很大,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切身利益问题,要探索具体、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任务很艰巨,这是关于卫生的问题。

3.3 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公用,公共文化建设这是我们的具体目标。我们过去这方面的工作在全国有显著的成绩。但是,发展文化事业这个任务还很艰巨,可以说“任重而道远”。主要是涉及到千百万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文化供给的问题。文化产业的供给、公共文化产品的覆盖,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感觉到任务艰巨。

一、比如,刚才提到的信息问题,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手机信息、电脑互联网的信息、广播、电视等等这些信息。近5年来,在我们省,同全国其它省一样,是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发展得最好的5年。但是,问题仍然很多。

到一些山区、边远的地区去看,什么也没有。虽然涉及的人口的绝对数统计下来不算多,但是地域很广,中央、国务院对这些问题都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到云南来考察工作,几乎每一次都倍加关心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民生问题。其中广播电视问题,几乎每一次都很关注。我们感觉到这几年投入很大。我们的“新西工程”,就是新疆、西藏工程,是01、02、03年前后一直在做的一个工程。我们云南的一部分地区,包括一些藏区,也有一部分项目在“新西工程”中做了。后面在边境一线也把这个车搭上了,上级财政也投了不少的钱做这项工作,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所以,这次省委提出的“解决边疆地区的五难问题”,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我们感觉要解决的最急迫的问题。

二、再一个层次的问题就是解决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的、边疆的、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比如很多地方在搞的文化广场,各种形式的都做了一些,但是远远不够。这方面需要的投入很多、也很大,究竟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全靠省级的财政可能解决不了,财力有限,需要办的事很多。县、乡两级,这些地区多数都很困难,究竟怎么解决,需要研究。我们天天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说这些事,说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最后在这些问题上总感觉这条“腿”还是短了,还是残了,这个惠及群众的面很广。所以,在以后的发展当中怎么加大这块投入,充分利用群众自带文化的特点来丰富文化生活,本质也不是娱乐,也不纯粹是审美的感受,它是对人口基本素质的一种熏陶。它同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因果的。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看待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群众性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衡量要素之一。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一块的要求都是要这样去做,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元素需要建设。

三、比如放电影的问题。现在覆盖率大约可以在70%—80%,。电影放映的问题,要加强。除了电视覆盖、广播覆盖、那么电影、还有民间文化的传承,以至于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需要去做,这些东西很难产业化,这方面的工作对于衡量一个地方、社会的进步非常重要,这是关于文化的问题。

3.4 库区移民

下面再说其他几个问题,就是关系民生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库区移民的问题。

最近,国务院一个新的政策都已经下发了,并且在推行,省里面也定了这样的政策。在落实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方面全省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这几年来,上访的,就是到了省委、省政府上访的群众当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司法公正的问题、有征地、拆迁的问题,有政策、待遇的问题等等,大概有十几类。其中涉及到库区移民和征地、拆迁方面一直占有一个高比率。像库区移民它是支援国家建设付出了代价,由于当时有一些政策涉及到市场行为、涉及到公司这些行为,有些地方政府的经验也不足,过去几年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地方移民的安置问题以及后续的生活保障问题,解决得不好,就成了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新的建设项目还要搞,还可能涉及到移民的问题,以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要倍加重视。不要留下越来越多的新矛盾、新问题。一旦这些问题成堆、成片,解决起来难度就很大了。那么移民的这些生产、生活条件,这当中改善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谋生的道路,现在也有很多探索,像库区移民有的地方就组织起来养鱼、养虾,由龙头公司牵头带动这些群众。首先是稳定,再是脱贫,来逐步的致富,但是还有好多地方的移民问题仍然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这个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通过政府的渠道解决是一条路,通过政府和开发公司介入以后来提供更稳定的支持和来源,这也是一条渠道。地方政府很难,我们有很多调查研究,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非常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多次深入到这些地方去调查研究解决的办法。因为要开发,处理好开发和移民的问题,应当是很重要的问题,搞开发其中必须考虑的几个大问题当中,移民安置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还有生态问题。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3.5 征地拆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征地拆迁。主要是在公共设施和一些建设项目当中碰到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主干道,还有城市扩张,城区改造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上,碰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那么征地、拆迁有时候补偿款不到位,或者偏低,或者中间有不正之风或者贪污腐败,使得农民、或者被征、被拆对象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补偿不到位。我们现在且不说也有少量“钉子户”,有一些确实是难缠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有,但是作为一项政策,作为解决这样的一批问题当中,党委和政府的行为从这个大的方面来考虑,这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就是常说的那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上访、告状、引起社会的局部不安定、不和谐,这方面的问题是突出的,一方面我们要发展,要找项目,你不发展没有出路,但同时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其中就要求我们把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好、处理好。这是征地拆迁的问题。

3.6 司法公正  

在上访的统计分析当中,我们也碰到司法公正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或者是引起群众的不满,造成社会不和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推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的过程当中,认真处理好司法公正这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构建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和谐社会构建当中要强调公正、强调正义,一个社会丧失了公正、丧失了正义这个社会是最大的不和谐,因为它引起了人心的不和谐。所以,解决司法公正问题,在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这里头原因很复杂,有一些体制方面的原因;有工作方面的原因;有队伍素质的原因;也有很多界限不清的原因,还有很多以权谋私的原因等等。怎么来解决好司法公正?这是摆在我们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司法是党领导的,它是党的重要的执政基础也是重要的手段,这里头碰到一些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很隐蔽,这就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叫做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这里头的确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分析、去研究,在司法上,现在倡导一个东西叫做“宽严相济”的原则,在司法方面这样做。那么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有一些容易引起局部性的、不稳定、不和谐的矛盾的时候,怎么把矛盾化解了?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构想提出以后,我们应当具有的一个新的理念。

我们在调查上访的问题当中分类,其中有属于对基层干部化解矛盾不到位,个别的甚至激化矛盾,这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上访案件占的比例也很大,我们觉得这当然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有工作方法的问题,有工作经验的问题,有工作作风的问题,还有一些同志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缺乏一种执政为民的理念,缺乏一种公正和正义的理念,这些都有关系。那么调查排除人民的内部矛盾,这些内部矛盾有很复杂的原因,其中有相当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关,特别是一部分群众同另一部分群众之间利益的切合点没有找到,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向群众们解释、说服、教育少的,我们看到的主要问题是在这个方面。如果这些问题,就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它不仅仅是引起不稳定不和谐,而且可以说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民生的问题处理不到位。

总之,碰到的问题还很多,发展社会事业,关注和认真的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方面的问题非常的多,也很零碎。我今天就这三个问题谈了一些体会,只是代表个人的观点,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