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k歌之王:被国共两党开除党籍的中共建党元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02:19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10年第11期,作者:秦立海,原题:《谭平山:国共两党的昔日风云人物》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谭平山曾是身兼国共两党要职的风云人物,但因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先后被国共两党开除党籍,不得不另寻出路,成为中华革命党的创始人。不久,他又脱离中华革命党,在抗战爆发后重新加入国民党,但又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后来参与创建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最终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人

  谭平山(1886-1956),广东高明人,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入国民党,并被选为广东省参议员。1917年,谭平山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0年,谭平山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发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初,他在陈独秀的支持和帮助下,整顿改组了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支部书记。中共“一大”后,他又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负责领导工人运动。

  1922年4月,谭平山参加了中共在广州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讨论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同年7月,他又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谭平山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后又担任中央局委员、中央驻粤委员。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他又被选为区委书记。

  由于中共“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谭平山在会后积极参加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3年10月,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在广州召开,谭平山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该委员会书记兼组织员,具体负责改组工作。随后,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谭平山的主持下,先后召开了28次会议,做出了400多项有关改组问题的决议案。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改组国民党问题的报告,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在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联席会议上,谭平山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与廖仲恺、戴季陶共同主持国民党中央秘书处日常工作。会后,谭平山征得孙中山同意,发动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一批得力的共产党员到国民党中央各部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各项工作的开展。

  1925年1月,谭平山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同年5月,被中共中央局任命为驻国民党中央党团书记。1926年1月,谭平山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向大会作《党务总报告》,号召国共两党加强团结,并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同年5月,谭平山在蒋介石制造了“整理党务案”后,被迫离开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同年11月,谭平山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扩大会议,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27年3月,谭平山被任命为武汉国民政府农政部长,负责农民和土地问题。同年4月,谭平山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并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又与毛泽东等人一起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农民委员会委员。谭平山强调:“中国革命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摆在面前,不能怀疑,不能等待。”但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又被党内外许多人指责为“过火”行为,这使谭平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中共中央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为了拉住所谓的国民党“左派”汪精卫,不断地妥协让步,甚至要求参加政府的共产党员“请假”,以减少“政局之纠纷”。1927年6月底,谭平山不得不“因病请长假”离开农政部。但这也未能挽救危局,随着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宣告彻底破裂。

  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1927年7月19日,谭平山与李立三、邓中夏等从武汉到达九江,随即主持召开座谈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并派人请示中央。从现有资料看,这是第一次提出南昌起义问题,谭平山也由此成为南昌起义的最早发起人。

  7月27日,谭平山与贺龙、恽代英等到达南昌,随即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工作。谭平山虽然不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但由于他在国共两党中的崇高威望,又是这次起义的最早提议者,因此一直参与前敌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并负有重要的政治责任。

  起义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张国焘突然于7月30日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赶到南昌,竭力阻挠起义的进行,说:“中央意见宜慎重,国际电报说如有成功把握,可举行暴动,否则不可动。”谭平山当即和张国焘争吵起来,大骂张国焘“混蛋”,甚至提出如果张国焘再继续反对起义,就把他杀了。正是由于谭平山等人的坚持,南昌起义才得以如期举行。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南昌城头,并随后成立了革命政权机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由谭平山出任主席团主席。谭平山对起义的成功异常兴奋,认为:“过去中央采取妥协政策,只有八一南昌起义,才算真正把领导权掌握起来,从而开创了我党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因此它可以和十月革命相比。”

  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寡不敌众,起义队伍随即撤出南昌城,并在南下途中失败,谭平山也因此被迫流落港澳。在此期间,武汉国民党中央于8月8日宣布开除领导南昌起义的谭平山、林伯渠、恽代英等人的国民党党籍,褫夺现职,缉拿讯办。对此,谭平山得知后,不过一笑了之。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11月9-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处分了一大批党内干部,毛泽东被开除出政治局,周恩来也受到纪律处分,谭平山则受到最严厉的处分,直接被开除党籍。

  后来,周恩来曾回忆说,谭平山“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谭平山对一位师长说,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当时我任前委书记,这位师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后来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代表就决定把谭平山开除了。今天看来,这个处分是不完全妥当的”。

  李立三则指出:“谭平山在南昌暴动是一贯的机会主义。他单独的行动与国民党左派联合宣传要组织新的党,沿途开始新党的活动(其实在武汉时已开始),企图成立第三党。谭平山离开党的倾向在南昌暴动完全表现,后来党开除谭平山。”当时,中共党内许多人都认为,第三党比国民党右派还要坏,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1928年春,谭平山回到上海,到处寻找党组织,却无人理睬。这时,他才得知自己已被开除党籍。谭平山认为处分过重,心里很不服气,曾多次写报告,请熟人转交党组织,要求进行复议,恢复党籍和去苏联学习,但始终没有得到同情和理解。当时,谭平山无处申述,无法辩解,也无法参加党的任何工作,心情十分沉重:“像一个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指南针的小船一样的痛苦。”

  中华革命党的主要发起人

  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一部分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纷纷云集上海。他们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上又没有着落,在茫茫上海滩无所适从,就像“无坛庙可归的青年游魂”。

  当时,谭平山虽然被国共两党开除党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仍然关心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于是,谭平山利用自己在国共两党中的威望和影响,将上述各方面的人士召集起来,于1928年2月在上海成立了“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随后定名为“中华革命党”,以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用中华革命党改组国民党,努力复兴中国革命的精神。

  由于中华革命党的主张既不同于国民党,也不赞成当时中共的一些“左”倾政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三党”。这也招致了国共两党的不满和打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攻击它是“共产党的工具”、“共产党的附庸”,而当时的中共“左”倾中央则“指斥他们在反帝运动和民众运动中的动摇犹豫和妥协”。中华革命党在谭平山的领导下,十分艰难地开展革命斗争。

  1930年5月,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回国后,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继续从事反蒋斗争。谭平山支持邓演达的反蒋主张和行动,但因在党的改组问题上与其发生严重分歧,于是主动解除了自己对第三党的领导责任,离开上海到香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谭平山从香港经广州回到武汉,要求参加抗日。蒋介石特别召见他,让其参加起草《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谭平山被恢复国民党党籍,并被聘任为新设立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随后,他又被任命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兼法制委员会主任。然而,不久他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幻想就破灭了,决定不再参加国民党、三青团的会议。

  当时,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在了解到谭平山的情况后,对他给予了很大帮助和关怀,使他再次感到了党的温暖。1939年冬,谭平山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郑重提出要求恢复中共党籍,并离开国统区到延安去。对此,董必武希望他继续留在国统区工作,争取团结各种抗日民主力量,那样比去延安更能发挥作用。谭平山欣然接受,表示:“今后我的行动与党的行动同一步调,党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

  民联和民革的重要创始人

  1942年底,谭平山在周恩来、董必武的启发帮助下,通过甘祠森穿梭于政界、教育界、工商界,联络陈铭枢、杨杰等进步人士,发起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以座谈国内外时事为名义,团结教育国民党内民主分子坚持抗日。“通过座谈会,大家交了许多朋友,为民联的建立打下了组织基础。民联的第一批成员,主要是从座谈会中挑选的”。这些人,“政治认识上明显有进步,有些原来对共产党怀疑很重,对进步力量采取疏远态度的人,慢慢改变了态度”。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在“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柳亚子等七人当选为中央常务干事,主持民联日常工作。民联的成立,使谭平山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反蒋阵地,宣布:“我现在和蒋介石、国民党一刀两断,绝不参加他们的一切活动。他们如果想迫害我,在重庆呆不下去,我可以去解放区。”

  1946年5月,谭平山与李济深、冯玉祥等乘“民联”号轮船,离开重庆前往上海。谭平山在上海继续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因此国民党特务分子加强了对他的监视,并伺机下毒手。有一次,谭平山携夫人上街,一个特务骑着自行车迎面撞来,夫人当即被撞倒,脚部受伤,谭平山因走在后面得以幸免。1947年春,有人告诉谭平山,蒋介石想干掉他,劝他赶快离开上海。谭平山感到在上海已难以立足,不得不化装出走香港。

  谭平山到达香港后,立即与逃亡出来的民主人士结合起来,继续进行反蒋活动。1947年底,谭平山出席了在香港召开的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谭平山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成为民革的重要创始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谭平山得知后率先起来积极响应,并在香港《华商报》发表《适时的号召——论中共“五一”节口号》一文,深刻阐释了中共“五一口号”的重要意义。随后,周恩来特别指示谭平山,要以民主党派身份带动其他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谭平山随即身体力行,应中共之邀首批踏上了北上解放区的旅途,积极投入到了新政协的各项筹备工作之中。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谭平山作为“民联”首席代表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随后,谭平山又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开始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