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番千斗五十铃本子:保持自知自明才能不断进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1:43:33

保持自知自明才能不断进步

类别:影视书评 作者:小溪芝畔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1-6-23 19:04:34  按 ← → 方向键翻页编者按:作者引经据典,深刻地论述了“人贵自知自明”的道理,读后让人大受裨益。当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知自明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知识却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总会有不知的地方,没有必要去不懂装懂,贻笑大方。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分量,这才是明智的人。只有保持自知自明才能不断进步,保持自知自明是所有成功者的共有的本质,只有做到自知自明,才能确保依道而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行径,顺利地走向成功。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十一章中阐述了这个道理,他是这样说的: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一切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其意思就是说能够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是最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是,这是大毛病。这句话从含义上讲和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很接近。老子告诉了我们两层意思,一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第二层意思是即使自己知道的事情,也要进行研究并虚心的请教,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承认自己不知道是需要勇气的,人都怕在大众面前说自己不知道,怕降低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但有的时候我们说不知道,反而能提升我们的信任度。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事物,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忘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们就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所以,真正的知是自知,是知自己有所不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勇敢的承认自己不知道,不要为自己的不知道辩解找借口,一个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会改正自己的不足。你都不认为它是不足,你怎么去改正。所以我们要把毛病当成毛病,才能改正毛病,这样我们才没有毛病。有的时候勇于承认自己的不知、不足比你知道什么、做对什么更加的重要。
  为了教育人们少犯错误,恪守大道,老子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其意思就是说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他知道错误的危害而加以预防,所以不去犯这样的错误。
  有个成语叫“防微杜渐”,意思是说当隐患或错误刚露头的时候,就要加以防止,不让它发展下去。这无疑是高明的智慧。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张瀚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这样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
  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尚书,建树颇多,与他牢记这些话关系颇大。这是王廷相告诫张瀚的为官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警醒自己,才是成就的起点。
  目有所不见,智有所不知;理有疑误而是,事有似是而非。何况天下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是,今或成非;前日所非,今或成是。唯有恐怕触犯了妄知这毛病,才不会犯这毛病。所以,处理事物,必须深思熟虑,避免操之过急和鲁莽行事。
  人要有自知自明,莫入险地,莫贪名利,潜心修行,方是正途,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会对我们有更好的启示。
  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准备接替之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他俩说:“你俩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替之人。”
  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明坚,一个叫明远。悬崖之下,身体瘦弱的明坚,屡爬屡摔,摔得鼻青脸肿,还顽强攀爬,当拼死爬至半壁,无处着力时,摔落崖下,头破血流,气息奄奄,最后高僧不得不用绳索,将他救助上来。
  而身体强健的明远,攀爬几次不成功后,便沿着悬崖下的小溪,顺水而下,遇树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访高师。一年之后,明远才回到寺中。高僧不但没有骂他怯懦怕死,将他赶出寺门,反而定他为接替之人。
  众僧不解,高僧微笑解释道:“寺院后悬崖极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的。悬崖之下,却有路可寻,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将五彩袈裟和锡杖传于明远,语重心长地对众僧说道:“师言要听,但伸缩进退变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攀爬悬崖,是师出奇题,验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牢,顺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不久,高僧在安详中圆寂。明远成为这座大寺庙的住持,寺庙香火鼎盛,僧徒日众。
  明远靠着自知自明获得了成功。无视自己的无知,是无知者的弊病;而一知半解的知识,却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对真理最大的威胁,是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谬误,以及那似是而非的真理。
  大作家伏尔泰说:"怀疑不是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但深信不疑却是一件荒唐的事。"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才能明辨是非,做到依道而行,这才是真正的自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