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之谜用起来怎么样:新加坡,谈变革尚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7:23
导语: 7日虽然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再次“完胜”,但得票率跌却至60%左右。社会环境也似乎朝着利于反对党的方向上发展:互联网政治审查废止,选举后总理也主动向公众道歉。14日李光耀从内阁的退休更是外界惊呼新加坡迎来新时代。但纵观新加坡政治历程,一次选举的冲击尚难断言新加坡政局开始"变革"。[详细]
 
至少三人组队参选的“集选区”门槛高,过去两届反对党每选区不超过三人符合资格
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国会议员由两种选举方式,一种是单选区,一种是集选区。所谓单选区就是一个选区一个议员,谁票多谁当选。而争议的焦点主要在集选区上,这种选区较大,一个区一般要选出三到六个议员,但这六人必须来自同一政党或是同一政治联盟,且六人中必须至少有一位少数族裔。然后候选人集体组团,与另外团队抗衡。
集选区遏制了族群极端主义者的出现,却给反对党带来很高的门槛,过去三届选举,反对党候选人每届只有两人具备资格,而且都来自单选区。在集选区的部分,很多选区根本不必办选举,人民行动党就已自动当选,因为各反对党根本无法在同一选区组织五到六个不同候选人,就算瞎凑,候选人的学历一公布,也完全没有吸引力。[详细]
不断变换的选区:1997年工人党在静山区获得优势,2001年大选该选区消失
而选举委员会每次大选前对选区进行调整和重组,客观上也使得反对党的票源被不断分散。民主党领袖詹时中曾指责执政党利用选区划分来打击反对党,“我们在踢一场足球赛,但行动党却没有固定的龙门。他们是用流动的龙门,所以我们很难瞄准射球。”1997年时,工人党候选人邓亮洪、惹耶勒南等组团在静山选区获得45.2%的选票,当时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2001年大选时,静山选区消失了,工人党自1997年以来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详细]
反对党组织大规模集会,在2006年后越来越常见
 
历次大选中组屋翻新与分红成为投票筹码,1997年支持反对党的选区不会得到房屋翻新
在选举中,执政党要人往往会“警告”选民,如果反对党候选人当选,政府将很难为该选区拨款,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许诺,如果人民行动党候选人当选,政府可以拨款翻新组屋(新加坡的房屋住宅,基本由政府包办,这些房子被称为“组屋”),改造基础设施。
1991年行动党的得票率只有61%,于是在1997年的选举中,行动党公开宣布支持反对党的选区,将得不到政府社区与组屋的翻新支持。在2001年和2006年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在反对党议员所在的波东巴西和后港两个选区用组屋翻新政策来吸引选民的支持。政府通过“组屋翻新计划”、“新新加坡股票”,通过社区发展理事会分发给居民的各种援助金等影响他们的投票方向,争取选民对执政党的支持。 [详细]
新加坡的选区制度,经常为外界所批评
“按柜金”是选举门槛:要想参选,请先交1万块钱
候选人在大选前,都要缴纳一笔“按柜金”,若候选人得票率不到12.5%,则按柜金被没收。2001年和2006年选举按柜金分别从原来的500新元提高到13000新元、13500新元。对于财力雄厚的执政党,这笔钱实不足虑,但是对反对党来说却是沉重负担。
执政党还为选举按柜金安排了一项配套措施,即在2000年颁布了《政治捐赠法》,以防范和杜绝反对党得到国外政治力量的经济支持。对于不遵守《政治捐赠法》的反对党候选人不颁发资格证书,而且也不允许其参加大选。 [详细]
 
大选日从不固定:执政党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进行大选
本次大选前,各路政党,朝野内外虽然都知道大选临近,但却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哪一天进行大选。新加坡此前三次大选,每次选举日期不尽相同,虽然新加坡国会法定任期5年,但通常都不会做满,因为总理有权提前解散国会。为什么要提前解散国会?其实这是执政党的“执政优势”,它可挑选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举行大选。[详细]
1991年,刚接班的吴作栋总理将93年大选提前到91年举行,使反对党措手不及,它们根本没有料到人民行动党会把大选提前两年。2001年,正值美国IT泡沫破灭,全球经济不景气,新加坡的失业率也一路攀升,当时民怨四起,对执政党非常不利,原本不易举行大选。可谁知碰上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由于同样面对极端主义威胁,新加坡需要一个强势政府来领导反恐。执政党抓住这一时机迅速解散国会,在“9·11”一个多月后便举行大选。结果不出意料,人民行动党拿到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单。[详细]
宣布大选到正式选举通常只有两星期,反对党难以发动有效的宣传造势攻势
新加坡大选持续时间和其他民主国家相比要短很多。从宣布大选到正式大选只有两个星期,提名日到投票日一般只有九天,此间外不得举行公开集会和发表演讲。这等于缩短了反对党开展竞选活动的时间。因为反对党没有足够时间开展基层工作,也根本没有时间去争取选民。相反,人民行动党平时可以利用执政党的有利条件,通过政府渠道宣传自己的纲领,攻击反对党。而反对党却只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去说服选民,力图使自己的施政纲领得到认可,效果当然差强人意。[详细]
年轻选民开始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以“诽谤”起诉政敌:一次大选一位反对党人士从狮城政坛消失
通过法律程序迫使一些批评者破产,退出政坛,或以诽谤罪起诉政敌,对于人民行动党来说已经屡见不鲜。几乎每次大选后都会有一位反对党人士从新加坡政坛上消失。1997年大选,李光耀指控邓亮洪诽谤他撒谎,结果李光耀胜诉,邓亮洪赔偿李光耀“形象损害费”260万新元,邓亮洪不得不逃往国外。2001年大选,民主党秘书长徐顺全为自己的言辞三次公开道歉,仅按照对方律师要求在报章上做整版的道歉声明就花费一万新元。2006年大选,工人党第二助理秘书长戈麦斯因为少数种族候选人身份申请表格风波而被弄得狼狈不堪。
以“诽谤”起诉外媒:新加坡法庭从未作出一起对李家不利判决
西方媒体和组织从未停止过对新加坡政治自由的批评。而毕业于剑桥大学法律系的李光耀对西方的法律体系非常熟悉。多年来他的策略是:对于批评政府的报道,仅以官方的形式予以澄清;一旦涉及李光耀父子个人,则立即通过私人的代理律师,以毁谤罪名上告新加坡法院。30多年以来,李光耀以个人名义控告媒体“诽谤”的官司,从1965年至今已达20多宗,其中包括英国《经济学人》、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旗下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彭博新闻社、马来西亚《前锋报》、亚洲金融网站等等,并且全部都以李光耀的胜诉而告终。[详细]
对待外界的批评,李光耀从来都不“客气”
 
掌控经济命脉的两大资本巨头:淡马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新加坡是以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的国家,新加坡航空、新加坡电信、莱佛士酒店等著名企业的背后,总是能看到淡马锡控股的影子。这个全球投资额达到900亿美元的投资机构一直由新加坡政府掌控,拥有21加大型直属企业,新加坡最大的10家企业中,涉足7家。而上述企业的产值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l3%,曾有国媒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详细]
淡马锡之外,还有另外一家掌管新加坡经济命脉的投资公司:成立于1981年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它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向海外投资。它在世界各地的2000多家公司中有投资,外界估算其管理的资产逾千亿美元,规模与巴菲特掌管的投资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相当。[详细]
淡马锡总裁何晶,正是总理李显龙的夫人
资本巨人源自新国国民税金和公积金,淡马锡总裁为总理之妻,外汇投资则由李光耀亲自“看管”
淡马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国民税金和公积金,淡马锡隶属财政部,在04年以前,它从未对外发布过投资细节和财报。04年后虽然开始定期发布财报,但和上市公司财报还是相去甚远。淡马锡与李氏家族也密不可分,它由李光耀亲手创建,曾任财政部部长的李显龙,也是淡马锡的前任主管;而李显龙之妻何晶,更是在2002年外界的猜测和质疑声中掌控这家公司,虽然在2009年顾之博(Charles Goodyear)接任总裁,但不到一年便辞职离去。何晶继任总裁,去职后的顾之博也对去职原因只字不提。
至于掌管新加坡外汇命运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一直被称为"亚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资者",它从不公布财务报表、高层管理人员薪资等基本情况。特别是李光耀本人依然担任该公司最高管理职务,引发外界猜疑。
在新加坡法律框架内,通过对选举程序的利用,人民行动党总是能笑到最后,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独立以来形成的精英威权统治并未得到改变,李光耀家族及其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仍旧拥有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和经济资源。2011年的新加坡大选有不同,但谈变革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