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的孙允珠各种内衣:谨防货币政策继续“打摆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0:34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老是像得了严重疟疾的病人,一会儿零下四十度的紧缩,一会儿零上四十度的宽松,而这次紧缩,又是一根筋地零下四十度。但愿本次紧缩之后,又别来一次零上四十度的放宽。中国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增长,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央行如此这般地来回打摆子,实体经济如何经得起折腾呢。

       从目前的经济现象看,银根基本已经紧缩到极限了。21.5%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屡创新的记录,别说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如何,银行本身已经发生了“钱荒”。被业内视为基准利率的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从3.3%-3.4%的水平一路高歌猛进,截至6月21日收盘已报8.62%,较前个交易日收盘大涨115个基点,并超过了1月3 0日创下的8.375%的年内高点。而几个月来的民间借贷利率,也是一路高升,已经高达20~30%,月利2~3分的高利贷数量猛增。据工信部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一些中小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据报道,由于资金吃紧,银行揽储利率已经高达7%以上,而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已经降低到35%以下。再加上股市持续下跌,资本市场交易低迷,各种迹象表明,不论是总体流动性还是实体经济流动性都呈现极度紧张局面,而实体经济所受的伤害最为明显。但从央行的表态来看,继续紧缩仍处在欲罢不能状态,从央行官员的“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到吴晓玲等紧缩派“央行不会放松货币政策”的表态来看,继续“紧上加紧”的紧缩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问题是,一根筋的货币紧缩真的能治理通胀吗?紧缩的棍子是打在通胀头上还是打在实体经济的头上?

       从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实际看,市场性物价的涨幅实际是很小的,工业消费品价格表现稳定,大部分品种涨幅微小,相当一部分有所下跌,而农副产品价格,则由于季节和气候因素有涨有落,就当前涨幅较大的猪肉来讲,也是前期“肉賎伤农”的一种价格回归而已,与通货膨胀实际没有多大关系。而各地大量出现的“菜贱伤农”事件,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副产品价格已经基本排除了货币因素。今年物价涨幅最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政性管制物价的涨幅了。水电油气这些基础物资价格的不断上调,形成了真正的物价上涨推力和压力,导致了CPI高位运行。由于这些物价属于垄断性价格,缺乏市场调节机制,所以其上涨是刚性的,不可逆的,对于总体物价的推动带有相当的强制性。所以,今年以来价格的上涨,主要的推动力在于管制性物价的上涨,而原因就在发改委这个物价管理部门和各大垄断国企。如果一方面大力紧缩银根,一方面政府又持续提高基础性物资的价格,等于两股力量在打架,单方面的货币紧缩,又如何可以导致物价的下降呢?如果货币紧缩,无法有效治理水电油气价格的上涨,或者根本没有任何作用,那么紧缩银根干什么?就是为了搞死实体经济吗?而吴晓灵等人一方面鼓吹继续紧缩,一方面却“呼吁对理顺资源能源价格而带来的价格上升提高容忍度”,两相比较,其真实目的不是非常清楚了吗?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货币量的调节,对抗通胀,治理通缩,为宏观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币值的稳定。如果脱离了经济现实,不去深究物价上涨的真实原因,对着CPI定政策,一会儿零上四十度,一会儿零下四十度,那么实体经济不跟着打摆子才怪!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一支独秀,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如果因势利导,少点折腾,中国经济原本会迎来一个难得的超常发展时期。就是包括央行在内的宏观调控部门,在上一轮极度紧缩之后无度放松银根,滥发票子,货币泡沫吹得很大,实体经济获益极小,紧接着又进行极度紧缩,使得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深受其害,白白浪费了大好发展机会。如果还不改弦更张,再继续紧缩下去,更多的企业将走上停产、半停产和倒闭之路,甚至出现倒闭潮,失业潮,这是我们的政府不可承受的。到了这个时候,估计央行的货币政策又会大转弯,再来一个货币政策大放松,众多央企又会一窝蜂地抢贷款,新一轮的货币超发又开始了。

       中国的货币问题,关键还是一个机制问题。没有一个充分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任何市场化的杠杆都没法起到杠杆作用。机制问题不解决,银根紧缩伤害的是市场,银根放松能得利的是央企和政府融资平台,货币政策怎么做,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中国的金融体系还处在高度垄断和行政管理状态的时候,任何现代的宏观经济手段都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所以按照西方的做法,企图通过调节银根实现调节市场的目的,无异于缘木求鱼。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包括治理通胀,恐怕还得双管齐下,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并重。单靠货币政策一根筋,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会闹出不少乱子来。别以为紧缩就是治理通胀的灵丹妙药,在中国目前环境下,紧缩只能搞死实体经济,而对通胀的作用及极有限。发改委的一道涨价令,就可以抵消央行数次提高准备金率的作用。

      但愿下一步不要重蹈过度紧缩之后又过度宽松的覆辙。银根已经紧无可紧,已经到了适度放松银根,给实体经济松松绑的时候了。别把实体经济逼到墙角,又急剧推行宽松货币政策。这种恶性循环,再也不能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