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分散剂:战史短评----苏德坦克初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50:37

来源:凤凰军事

142人参与6条评论

战争爆发初期,德军拿出来的III、IV号也不过1000余辆,性能均不及T-34。(资料图)

凤凰军事 战史短评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掀起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坦克战争。“巴巴罗莎”行动开始时,德军投入了417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5600辆),苏军在西线部署有1568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25700辆)。苏军的数量优势极为明显,但苏军却节节败退,直到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才扭转败局。据统计,至12月5日苏军共损失2万辆以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有历史学家声称,苏军坦克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劣于德军,是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但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实际上苏军坦克不仅数量占优,质量也明显优于德军。1941年6月,德军仅有1440辆III号坦克,438辆IV号坦克,其余都是轻型坦克,而当时的III号、IV号中型坦克大多数都只有短管火炮,反坦克能力很差。相比之下,苏军开战时已拥有1225辆T-34中型坦克,636辆KV-1、KV-2重型坦克,火炮口径和威力都大大优于德军。即使是所谓的旧式苏联坦克,也并非纸糊的,T-26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均拥有45毫米火炮,威力不逊于III号的37毫米炮和短管50毫米炮,只是装甲防护较差。可见,面对的苏军上万辆坦克,德军坦克不仅数量屈居劣势,性能上也相形见拙。

但战争初期的发展,却是苏军坦克出现空前损失,仅明斯克战役中,苏军就有近3000辆坦克被击毁或被俘。拥有大量新型坦克第3、6、8、15等机械化军在战争初期,曾积极进行反突击行动,但均遭到失败。尤其是拥有238辆T-34坦克和114辆KV坦克的第6机械化军,几天内就惨遭合围被歼灭。

纠其原因主要有五点:

第一,苏军坦克保障不力。其中旧型坦克设计粗糙,可靠性差,即使经过全面整备,有效操作时间也不过100小时。T-34等新型坦克则后勤保障太差,后备零件严重不足,弹药短缺,伴随维修力量也不足。一旦出现故障和损伤,苏联坦克就只能等死,无法及时修理或后送。相比之下,德军坦克的保障力量更好,大量战损坦克能够在战场及时修复。

第二,苏军坦克缺乏兵种协同。这主要是苏军坦克缺乏其他兵种的协同配合。按照苏军机械化军编制,1个军应有3.608万人、1031辆坦克、100门野战炮、36门反坦克炮、36门高射炮、186门迫击炮、268辆装甲车。技术兵器虽然非常可观,但明显坦克数量偏多,步兵、火炮和防空武器比例太低。而且战争爆发时,苏联机械化军兵力配置并不完备,再加上指挥的混乱,步兵、火炮的配合更无从谈起。这种情况下,坦克只能单独从事反突击,常常陷入德军步兵的围困而被歼。

第三,苏军各级指挥能力不足。苏军经过大清洗后,指挥官素质严重不足,对技术兵器的指挥人才更是缺乏,而且苏军在战前扩军过快,大部分中高级指挥人员都缺乏相应经验。相比之下,德军拥有丰富的装甲部队指挥操作经验,因此能够轻松击败盲目行动的苏军坦克。

第四,苏军坦克缺少制空权。苏德战争初期,尽管苏军飞机数量也远远超过德国(约1.2万架对4300架),但同样由于人员素质低下、训练不足,在空战中损失严重,制空权被德军牢牢掌握。另一方面,苏军坦克缺乏空地联络经验,在侦察、机动和支援方面,就远远不足德军坦克和俯冲轰炸机的联合行动。

第五,苏军坦克的自身弱点。这主要是苏联电子技术的不足,大部分坦克均没有无线电装置。因此,坦克在群体配合、空地联络以及后方火力支援方面,就出现严重短板,火力和数量上的优势难以发挥。坦克之间的通话,甚至还要靠旗语来执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苏军坦克集群很容易因突发情况而陷入被动,战术指挥也非常不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