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拉皮卡是男是女:中国经济下半年看外需脸色 短期无需担心硬着陆 - 集成期货有限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9:43

中国经济下半年看外需脸色 短期无需担心硬着陆

2011-06-20 08:52:18 点击数: 19

中国经济下半年看外需脸色 短期无需担心硬着陆

导读:鉴于经济尚无硬着陆的风险,通胀压力还将继续攀升,以紧缩来实现控制通胀是未来一段时间政策重点

一边是通胀,一边是经济减速,两者的风险如何权衡?5月经济数据公布当天,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际上已经对此问题给出明确答案。

5月以来,在欧债危机扩散和美欧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也逐渐增加。通胀来势汹汹,外需却疲弱不振,进一步的紧缩政策是否将引发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在两难的取舍中,决策者的态度明显地倾向于继续收紧。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宏观经济数据。当月CPI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比增速达5.5%。另一方面,工业和投资增速虽较4月有所企稳,但仍处于相对低位。

当天,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了控制通货膨胀仍然是当前政策的首要任务。

通胀预期持续升温,也令市场原本不那么切合实际的政策松动愿望落空。宣布上调准备金率的次日,上证综指下跌24.61点,跌幅0.9%,再度考验2700点关口。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则大幅飙升,7天回购利率盘中甚至一度突破6%的高点,显示资金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

通胀惹的祸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央行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虽然对紧缩政策已有预期,也包括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但央行未选择加息,而是继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还是令不少投资者深感困惑。

“加息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在资金市场缺血的情况下,无休止地提高准备金率,实在让人费解。”一位市场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说。

提高准备金率后第二天,银行间市场剧烈反应,7天回购利率盘中激升200多点,最高甚至触及6.6%的高位。“6月本来资金供给就比较紧张,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必然令利率大幅上行。”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央行不断通过数量型工具进行调控,并不能为市场提供准确的信号。当前的情况下,更应该通过加息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本次提高准备金率是为了对冲6月规模较大的到期央票和回购数量。但到下半年,到期的央票和回购数量较上半年大为减少,准备金率上调的节奏可能也会相应放缓。

央行频繁提高准备金率的另一种解释是,央行有意将银行间市场利率维持在高位,以求抑制通胀预期。中金公司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称,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会逐步提高市场利率中枢,居民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能够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从而有助于降低居民通胀预期。另外,在今年非信贷融资占比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市场利率也有利于对直接融资进行间接调控。

进入6月后,虽然央票到期量有所增加,释放出相应的资金量,但由于临近银行半年报披露,且央行对银行存贷比实行更加严格的日均考核标准,整体的资金需求大大增加。上调准备金率后,市场资金面更显紧张。不过,由于6月通胀水平仍可能继续攀升,通胀风险并未彻底消除。对加息的预测仍然囊括在市场判断之中。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都表示,从时点来看,6月到7月间央行加息概率十分大。

5月CPI5.5%的同比涨幅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以环比数据看,5月CPI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非食品价格上涨0.2%。对此,彭文生警示称,迄今为止CPI尚未出现环比显著回落的迹象,非食品价格的超常增长成为通胀持续高位的主要动力。如非食品价格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通胀上行风险仍可能增加。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在5月同比上涨6.8%,涨幅与4月持平,但环比数据小幅攀升0.3%。“这可能是由于输入型通胀引起的,而国内的稳健需求使得生产商更容易将这一压力传递给消费者。”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如此判断。

“6月数据出来后是加息的敏感时期,至于第二次加息时点,要看7月数据怎样。”花旗集团中国区投资研究与分析部主管沈明高称。“六七月CPI见顶的可能性很大,问题在于,下半年CPI将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只有月度探低到4%附近,全年的CPI才可能保持在5%左右。”不过,在他看来,目前货币增速降至历史低位,通胀失控的概率极低。

经济暂无恙

随着5月数据的公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有所减轻。工业和投资增速符合或略好于预期,其5月增速分别为13.3%和25.8%,而财新传媒(微博)对22位经济学家的调查中,对两个数据的预测均值则分别为13.3%和25.1%。这无疑为继续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

在花旗集团中国区投资研究与分析部主管沈明高看来,中国经济今年增长可能出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但即使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至9%之下,也不会低于8%,经济并无硬着陆的风险。货币政策虽然将持续偏紧,但其节奏或将受制于海外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关键还是看美国,其复苏步伐以及货币政策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沈明高称。

彭文生指出,当前通胀压力较大,但在经济放缓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控通胀仍将是三季度货币政策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到三季度货币政策仍将从紧。

不过,如果四季度通胀压力如期缓解,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可能适当放松。同时,未来投资增速也可能出现风险,一旦商品房投资过快过猛回落、而保障房建设又无法及时弥补投资空白,也将增加经济的下行风险。

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下半年政策调控的步伐和节奏,很大程度上将受制于外部因素。目前海外需求疲弱,已逐渐反映至出口增速下降上,这使得宏观调控的顾虑渐增,紧缩的基调可能放松。可一旦下半年美国经济超预期复苏,或者另一种极端的情景出现美国经济极度疲软,美联储被迫重启量化宽松政策,都将令调控政策恢复紧缩,甚至更加强烈。

海关总署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当月,中国出口1571.6亿美元,同比增长19.4%;进口14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0.5亿美元,较4月增加16.3亿美元。由于欧美经济疲软,失业率高企,市场对今年的贸易顺差预测并不乐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判断,外需放缓的格局短期还将延续下去,并影响中国的出口。短期内,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这意味着欧洲经济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对美国来说,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之后,再次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概率较低,因此在政策退出之后,经济可能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在发达经济体加速恢复之前,出口增速将可能较前期疲软。贸易顺差仍将处在持续收窄的区间,2011年的贸易顺差可能较2010年下降30%到40%。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虽然去库存过程仍在延续,但中国经济硬着陆这种预测并不被当前数据所支持。

她指出,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均将有所回落,其中出口增速将回落至10%至15%、进口增速也将回落至15%至20%。尽管如此,全年外贸顺差仍将达1400亿到1500亿美元。(来源:《新世纪》-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