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饼幽灵系列cp:道法自然 和谐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4:08

道法自然 和谐养生

 

——从黄老学说谈道家养生

 

厚金院长在武汉长春观企业家养生座谈会演讲报告

 

(录音整理稿)

 

2007-12-12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
这次我是应邀参加了香港的罗天大醮活动和第四次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在这个之余,顺便就回到了家乡。感谢大家的盛情邀请,在这里作一次关于我们的道德文化的体会的一点汇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吧。讲得不足和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前辈不吝指教。
今天汇报的题目,主要是想汇报一下根据我们国家目前制定的民族复兴、道德文化复兴,特别是十七大确立了要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这个理念,来谈一谈我自己对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方面的认识,也就是讲一下《道法自然,和谐养生》方面的一个专题。
一、黄老学说概述
关于《道法自然,和谐养生》,大家可能都非常地精通,我在这里是有点班门弄斧。关于这个“道法自然”,源自于老子在2500年前他提出来的一句话。这个“道法自然”,这个“然”字的本字,实际上是指的“燃烧”的“燃”,也是有“光明”的意思。当然,这个“燃烧”它并不是肉体的燃烧,而是指的我们的心要能够放出光明来,我们的身要放出光明来,照亮自己,也照亮周围,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众生。这可以说是一个人来到世间做一场人,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自燃而明”。这也是《四书》里面的《大学》这一篇章当中开篇就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只有“明”,双重地“明德”以后,才能够达到老子所说的这一个“道法自然”。
那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面的一个“明”,那是指的我们的后天的智识、后天的思维、后天的意识要明白这个“德”的意义、“德”的内涵、“德”的理论、“德”的方法;同时,又要从我们的潜意识,我们“自性而明”。也就是说要我们的精神系统同样明白“德”,获得这样一个德,使这个德性能够在我们的心和身以及我们的后天意识、性体系统——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系统都能够明白这个“德”的内涵,既具有德的品格,同时富含德的能量,这样才能够“道法自然”。只有明白了、知道了我们的人生之道、人生的方向,明白了“德”,双重意义上都明白了这个“德”,我们才可能把我们的人生之路这个道,也能够达到我们体内光明起来,既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也对周围的家庭、乡邻、邻里、社会、国家甚至天下,都共同地明白这样一个“自燃之道”,这样,同时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才能够达到高标准“和谐养生”的目的。
这个“和谐养生”,我们需要从我们传统文化的根上面去分析一下,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实际上延续了5000年以上的时间。虽然说,我们现在社会上普遍大家认知的是儒、释、道三家,但是,我们只要把历史追溯一下,就可以回顾到5000年以上,实际就是道家的这个文化才是中国文化的根和基因。她源起于我们祖先最早的,也就是伏羲时代所创造的易道文化,以及黄帝所阐释、所揭示的法道文化,以及老子所揭示的德道文化。这三大文化实际上在2500年以前,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黄老学说。这个黄老学说主要阐释的是我们的黄帝——轩辕黄帝,他在历史上曾经创造、编著了《黄帝四经》和《黄帝内经》这两部著名的学说。其中,《黄帝四经》主要是谈的 “修身”、“治国”的这么一个学说,而《黄帝内经》主要阐释的是天人关系,修身、养生以及防治疾病这方面的学说。实际上,黄帝的学说为我们的“修之身”和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在汉代的时候发生了畸变,《黄帝四经》失传了,直到1973年才重新被发现。而且,老子的学说是从德道的思想——如何修德,通过修德来进入道的境界,在这个领域里面来揭示人们在离道失德都比较久远以后,如何通过这个修德而进入道,使我们的身心重新回归到认识真正的大道这样一个境界。
在我们的道学当中、黄老学说当中,黄学主要是以修身治国为根本来阐释的,这些内容包含在他的《黄帝四经》这部书当中。《黄帝四经》以及老子的《德道经》五千言,就共同构成了黄老学说。老子的学说,主要是阐释的“修之身”、“修之家”、“修之乡”、“修之邦”、“修之天下”,都是在用这个“德”来进行衡量。虽然,在黄帝时代主要是用的“法”来阐释、来讨论用什么样的办法、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规律,来证自己的身内之道和身边的道以及治理国家的道。老子实际上是运用德来阐释这一个如何淳德进道,使这个德性能够提升。



  
这里我列了几张图(幻灯片图示),黄学是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是德道学说,老子学说和黄帝学说结合在一起就共同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黄老学说。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特别是汉武帝和他的舅舅田蚡以及董仲舒,在历史上曾经为了“独尊儒术”,而剿灭道家的学说和思想,将黄帝的学说剿灭了,将老子的五千言也颠倒了篇序;并且对五千言当中的语句,一些非常直接的语句,介绍人们如何去修真、养生的这方面的一些关键的内容进行了篡改,进行了编修,所以使整个道德根文化里面的一些关键内容失传了几千年,原意丢失了,所以进入了一个文化基因突变,道德根文化全面向儒学文化扭曲的阶段。整个上2500年道德根文化历史上的原貌,就都被后来篡改成为改良儒学的一统天下。修订过的儒学,也就被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学的儒学的一些思想所取代了。所以,我们对“修之身”的内容就没有很系统地、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
实际上,黄帝学说的主旨就是谈的修真,而这个修真就包括了两大系统,就是养生学和修真学这两大部分。养生学主要是适合于庶人与贤人运用。关于“庶人”和“贤人”,实际上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提到了,当时的时代,社会是按照人们尊道贵德、对道和德的理解水平和实践水平,来把人分成几大类。其中第一阶段就是“庶人”,第二阶段层次的人就是“贤人”,第三个阶段层次的人就是指的“圣人”,再就是“至人”、“真人”,所以“千学万学”,就是要“学做真人”;“千教万教”,也是要教人学做“真人”。所以,“真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做人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在理论上明白如何去尊道贵德,而且在自己的人生当中用好这个德,去走进大道,实践这个“道法自然”,把握好自己的养生和修真这两大阶段的转换。
那么,在作为一个平常人,也就是“庶人”阶段,还理不通、法不随,或者说自己的德性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历史上获得的福慧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还是一个贤人的阶段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全面地从理论上明白这些方法,并且艰苦卓绝地实践一些“修之身”的方法,从而使我们的养生,能够逐步地从这么一个基础阶段过渡到真实的修真阶段,完善自己的性和命的双重层次的提升。因为在黄老学说的灵魂当中,是引导人们——每一个人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来实现天人合一。并且,老子也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这个层级性、程序性,一个层级、一个层级地都强调得非常清楚,那么,只有按照这些层级效法天地自然的、大道的这个无私、无欲,效法天父地母的优秀品格,并且获得这个能量,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养生达到一个高质量和高水平。
二、道德文化复兴与养生学的关系
因为养生学在社会上目前流传很多,我们在研究这个养生学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提纲挈领地去把握道家的养生学,从根本上去掌握。对于现代的人,都普遍地比较重视“有之以为利”,只看眼前的,只看当时能见效的,眼睛见得着、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愿意从理论上,更深层次地系统认识它,所以很多人就陷入到具体的方法当中而跳不出来,结果反而使自己的养生并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道学她是要靠我们的悟性,她不像后天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了以后,你就能做好。



西方外求法导致人类离道失德
东方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最大的差别,一个是内求,一个是外求。我们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个外求法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了;而对于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由于从小到大都缺乏这么一个熏陶的过程,接受教育的过程,所以常常就容易用西方的方法来判断中国古代的方法。就像当医生的一样,现在的中医和西医基本上没有什么分别,所以中医的发展,在国内很多地方已经进入窘迫的境地。西医在学中医,而中医真正的东西,学西医的人又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因为经过西医培训七八年出来以后,他的认识方法全部都是接受西方的逻辑思维模式、推理的模式,而缺乏我们东方真正的中医学的那种内求的模式、内证的模式、整体判断的这么一个过程,在关键的认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西方文化当中,以达尔文为代表的所谓“进化论”也是这样的道理,它是从外观的眼睛看到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去判断,但是西方的外求法就导致了人类的离道失德。达尔文是用“用进废退、优胜劣汰”为依据来写的进化论的学说,这种学说实际上就代表了西方从亚里士多德一派开始就形成的一种向外求的方法,用眼睛往外面瞅。因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丢弃了西方本身在早期跟中国非常接近的一些思维模式和文化教育模式。
中国的代表人物是伏羲、黄帝、老子,西方的代表人物,在当年,实际上像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同样是跟我们的祖先一样,应用内求法来验证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修养我们的心身,然后来观察世界,这都是息息相通的。只是由于2500多年以前,由于春秋战国战乱,人们才把最原始的内求法分割成为外求法。不仅西方是这样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改变了研究方向,在中国也同样遇到了这个命运,以孔子、墨子、武帝、田蚡、董仲舒他们为代表,也开始舍弃了内求法——从体内来验证这个德,验证这个道,然后再向社会上进行社会性的验证,这一方向就基本上开始丢失了,祖宗们优秀的内求法从此就退隐山林和保留在民间。
在东方,非常万幸的是,由于这一理论和方法都保存在《易经》、《黄帝内经》、《黄帝四经》以及老子的五千言和历代的一些修真养生的方法当中,所以在中国呢,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断裂,所以这就造成了近代数百年来世界其他西方国家,反而在向中国来研究,翻开中国的历史来研究我们东方的文化的现象。

反思愚治时代错误的营养学和人生哲学,回归道家养生理念
我们东方的文化呢,实际上她就是一个道德修真、养性修身的这样一个理论方法系统过程。因为道是宇宙的本源物质和状态,而这个德又是宇宙发展的原动力。这个德的能量,这个德一,老子是用“一”来表示这个德。老子认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这个“神”呢,她得了“一”以后,也“灵”,我们的身体,“浴得一以盈”,我们的肉体如果获得了这个德的能量,也能够充盈起来,充满活力。老子所揭示的这个道和德,他们表述在我们生存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理解这个道德文化的过程当中,如何去解析这个道德,使我们认识这个道父德母,知道尊道贵德才是人生的根本。就像老子所揭示的万物都是道所诞生的,道生德养,“道生之而德畜之”。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呢,就是守道抱道证生死,修德行德养性命。用一,用德,用法,从三个方面来感格这个道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对整个宇宙的作用。
而这个道作用于我们的有相的物质世界,是靠的道光德能,德的能量性也就是这个气。这个能量,这个道光德能被常人接受了以后,按照一般规律接受以后,她可以产生“魄力”,使我们的生命具有一种魄力。所谓“魄力”呢,魄是精神系统,同样需要营养的补给,如果能够使我们的七魄、体内的七魄获得这种德的能量,那么这个人在社会上的行为常常就具有超常人的能力。这是作为一般的庶民,如果获得一定的方法,或者说本身的生理机制能够比较多地比常人获得更多的道光德能,储存转换德能用于七魄,获得这个能量以后,那么他就具有一定的魄力。而贤人用道德来制约自己的行为、言行、举止,注意自己的修之身,这一类人,他通过道光德能大量的获得就可以使他自己具有神力。
所谓“神的力量”,那是指的自己的三魂系统大量地吸取能量、道光德能,而使自己具有这样一个神力,表现出更超过出一般人的能力,这是贤人在我们社会上的表现。他的影响力,他的聚合力,他对周围人的吸附能力会大大地提高。那么最高层次的可以说圣人修、至人修、修“真人”,这么一些人群,实践真实地在体内完整地在自己的心性命这三大系统都主动地去获得道光德能的,那么这一批修真人,他们不仅养生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完整理想的状态,而且他也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就称之为“法力”。


 

所以在古代道家的内功就是对修真、养生就有一个魄力、法力、神力三个层次的分类,从而界定我们运用老子的五千言进行修之身也好,运用传统的修炼方法来获取这个能量,改变自己能够取得的状态。这个状态呢,很多人只谈论这个气而不谈论德,完全将她物质化。实际上这个德呢,她既是物质的,她也是品格性的,她含有双重性,如果我们不学会做符合道德品格的人,能量也就无法获得,人生质量也就根本难以提升。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那么你才能获得德的品格,形成德的品格,才能获得这个能量。这里是简要的介绍一下。

三、解析道家养生观

1.人体性命双重结构 双重营养
道家的养生观和西方医学的养生观是不同的,西方到目前为止全部是外求法所研究出来的生命现象,是靠手术刀,是靠解剖以及生理、化学、物理等等仪器研究出来。但是道家的养生观呢,他是建立在自己的慧观、内视里面得出的真实结论。
中国民间有句话,“药王菩萨是玻璃身”,他能够内观自己像透明体一样观察自己体内,从而采草药,自己吞服以后,辩经归药。那就是说任何一种草药在他的身体里面,他吞服以后,归到哪一条经,进入哪一个脏,入到哪个腑,他都有自己内观的验证和认识。


 

所以道家在深刻的内观当中发现人体的性命是双重结构的,一个是我们有心、有形、有相的肉体、肉身,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还存在一个看不到的性体系统,以及这个性体系统里面含的精气神三大子系统,或者说三大系统、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的营养,她们的来源也是各自不同的。就像《黄帝内经》里面所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也就是说天德——天上降下来的能量,带德性的品格和德的能量属性营养的是我们体内的性体系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体内的“神”,天德养神;而地上呢,这个地球上面有一种能量称为地气,是它在养我们的形体,地气养形。它所滋养的、形成的、成长的、生成的五谷呢,这就是我们通过这个五谷之气,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转换,间接地吸收这个地气。而这种地气营养是养我们形体的,这样就分成了两大营养来源。


 

所以,结合到《黄帝内经》以及老子的学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道德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们的精神系统除了需要这个五谷来间接地获取地气来养我们的形以外,还有一个就是需要天德的能量来不断地补充而滋养我们的这个神,营养精神系统。
我们生命的精神系统和人体的肉身这两大系统各自需要不同的营养,那么各自需要的这个营养的来源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在肉体系统方面,我们现在对营养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颠峰状态。各种用来养这个肉体的营养特别地丰富,而且非常地细致,研究到细致入微的状态,但是却未能解决我们的健康问题。相反我们心身的疾病变得多了,人们更加不堪重负了,各种精神障碍,适应自然的能力等等这方面的功能、机能反而退化了。那么问题发生在哪儿呢?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长期没有高度地去重视我们精神系统的营养,远离了这个精神系统的营养,所以精神系统的疾病、心灵系统的疾病增多了。神为形主,在这个基础上,又恶性循环地带动了我们肉体系统疾病也大大地上升。
所以道家的养生学说、修真学说当中就非常高度地重视,提出了要“中气以为和”,要“执两用中”。既要把握住对我们肉体的营养,同时也要把握住对精神系统的营养,主动地使我们的身体能够获得天德的能量和地气的能量。高度重视人体要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天德与地气的能量进入体内,直接营养生命中的一性一命两大系统,并且补充体内仓库库储的消耗和不足。所以老子才说“人法地、地法天”,因为人如果能够直接效法大地的话,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五谷来营养我们的肉体,我们命体的健康质量会大大地提升。如果说我们能够主动获得天德的能量进入我们体内来养生,那么我们的精神系统、我们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也会迅速地提升,那么一性一命就能够同步地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和状态。

 

2.五德能量对应的人体性格特征、健康状况,从而决定人生际遇。
这个道和德,道是虚无的,我们难以看得到,难以摸得着,那么德呢,她是一种能量形态,也是一种品格状态,是我们可以遵循的。因为老子揭示了这个德的“一”,而且这个德呢,随着人类的离道失德,她又分解成了五大类,那就是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她又分解成为“五”。这个“一”一分解,德的能量就不断分解,就分解成了仁、义、礼、智、信。这个仁德呢,又含在我们的肝脏里面,她是一个无形的能量,而且能够慧观的人还能观察到她就是一种绿色能量。那么义德就是魄能,这个义德就是金性的能量。这五德在我们体内都是客观存在的,既存在着品格性,同时具有能量性。只有两者兼备,才称之为“品质”。

 

  

 

 

 

 

 

 

 

比如说这个仁德,仁德藏于我们的肝脏之中,在肝内她是一个绿色的能量。如果我们仁德缺乏,那么我们在性格上就会表现出非常地自傲,容易骄傲;而且容易抗上,对上级领导常常抱有不满情绪,不服人管;而且常常因为周围一点小事就产生怒火,发脾气,容易对别人冷眼相对。那么这个仁德的能量如果缺乏过多,品格不全以后呢,健康也会出现问题,那也就是说,容易怒气伤肝。因为这个仁德缺乏以后,经常暴发怒火,就伤到自己肝脏,造成自己肝脏内血郁气滞,头晕眼花,胸闷腹胀。
由于仁德是支撑我们肝脏健康的一种总能量、一种品格,如果这个东西缺乏的话,那么我们肝脏的机能呢,就难以支撑。这样的性格,这样的状态,他反映的是仁德品和质的缺乏,由于肝是主筋的,像血管、韧带,这些筋啊,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以及关节里的韧带,实际上都是为肝所主理。这个一缺乏以后呢,那么人到了中晚年就最容易患脑梗塞、血压高、脑中风,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在年青的时候可能还撑得住,但是一到中晚年,这个仁德如果不足,那么这些疾病必定会容易产生,发病率较高。而且,如果某一个人仁德品质缺乏以后,周围的人际关系肯定是非常紧张的。因为这样的人缺乏慈性,不仁慈,常常是横眉冷对,双眼露出的光呢,是凶光,而不柔和;身场产生的气场——也就是能量场,对别人没有亲和力,那么人际关系就一定紧张。他自己个人的事业的发展那也是困难重重,难以获得众人的帮助和辅助。
如果这个仁德丰厚的人,在我们的健康上,在我们做人上都能体现出来,那就是慈爱、善良,表现出非常地慈祥,爱心特别地丰富,而且行为举止也很善良。他处事待人就表现出宽容,而且有个忍辱,宽恕和博爱大众的心灵。举止行为呢,也中规中矩,比较端庄。他个人的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处处都会表现出柔和畅达。这个德分布在我们肝脏里面是处在这样一个仁德是否充沛的状态,所以说养生呢,你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状态判断。实际上这个健康状态,通过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时四柱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先天缺损,所以算命先生说你缺金了,你就补金吧,你缺水了,你就起一个带水字旁的名字吧。实际上这些都是用的外求法,效果并不是绝佳的,最佳的方法,还是要在我们体内修养。用这个养生,自我内在的养生,去提升自己的品格以及获得能量,主动获得能量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说当我们的义德不太丰富的时候,缺乏义德的品格和能量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妒嫉心就比较强,嫉妒心是非常地强。而且做人呢,就表现出凶恶、虚伪、暴戾、逞强,常常逞强而且自己就容易陷在是非中。对人呢,也比较刻薄、残忍。在健康上,也会因为经常气恼别人而伤自己的肺,常常容易发生口腔溃疡、气喘咳嗽、咽喉肿痛以及肺痨咳血等等呼吸系统的疾病。金德为肺脏的健康之本。由于肺主皮毛,主理我们的皮肤和毛发,所以金德缺乏的人,就容易患上皮肤疾病和毛发脱落的现象。当我们体内金德能量缺少的时候,我们的品格不能健全的时候,那么在生命的道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当中,我们就表现出比较吝啬、小气,待人不大方,斤斤计较,只想占别人的便宜,而形成了独闯江湖,没有朋友。因为这种义德缺乏的人,他缺少侠肝义胆,他不能够帮助别人,只知道从社会上索取,从家庭索取,从朋友当中索取,而不愿意付出。
所以自古以来,这个义德的品格和能量,她就是一个特殊的关键,是一个品格当中的是否能够开创自己生命和事业良好局面的基础。如果我们这个义德缺乏的话,你肯定就没有信义,信德也缺乏了,义德也缺乏,仁义等等这些有关于义和义德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其他的仁义啊、礼义啊、信义啊,都会同时缺乏,那么人生也就必然会非常失败。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的义德丰厚,品格健全,那么我们就能助人为乐、主动去助弱扶危、济安拔困;而且做事都能够处善聚缘,做事就果断;就能够勇于为别人排忧解难,能够把困难留给自己,而把方便让给别人,这样的人他事业就会容易成功。所以在义德的养生方面,我们要关注到我们的体内,观察到我们的肺,观察到我们对义德的品格的持守和这个能量的获得,我们才能够把义德的品格性和能量性整体地把握住。
当然,这个礼德呢,在我们的性命当中,在性格方面的表现,如果缺乏的话,缺乏这个品格、缺乏这个能量的时候,那么常常性情急躁,虚荣爱美,容易无理争胜,容易记恨和憎恨别人。在健康表现方面呢,这种人经常仇恨别人,肯定有一个能量反馈,实际上恨了别人就伤损了自己的心气,就导致了五心烦热,健忘失眠;神志呢,自己的神志容易紊乱,容易患上精神癫狂类的疾病。
这个礼德为心脏的健康之主。这个心主脉,像血液、体内的液体啊,都是心在主理的。那么礼德缺乏的人,就容易上焦行气凝滞,声音也容易发生变化,发生嘶哑,而且容易生疔长痈。在人的性格方面,这个礼德品格和能量缺乏的人,比较容易贪图虚荣,逐荣美饰,浮燥而急功近利,而难以脚踏实地,顺利地进行发展。
礼德丰厚的人,礼德品格健全而且礼德能量又丰厚的人表现就是行事光明磊落,比较容易明白道理,而且做人处事中规中矩, 秉持规范,也能自觉地去遵纪守法;办事、处理事情方面表现出沉稳,不急不躁。他的人生际遇一般都是朋友众多,因为他礼德品格健全,而且礼德能量丰厚的时候,那么他就有心灵的光明透发出来,穿透肉体的不可见的生物光。这个光透过自己的心身对周围的人都有帮助,具有祥和的凝聚性,人们就很容易与他相处,聚集在他的周围,所以事业容易比较顺利地获得发展。
智德,主要是指的我们的两个肾脏里面含的一种能量。我们现在的这个智德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智德品格和能量这两个方面严重缺乏的时候,就产生了多愁善感,迟钝愚鲁,容易在某一件事上自寻烦恼,常常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忧虑自生,自己损伤自己的心身而不知不觉。在健康方面,智德不健全,智德能量不丰厚的人最容易产生耳聋、耳鸣、腰腿疼痛、阳痿遗精、生殖障碍、泌尿系统病变等等疾病。智德,她是肾脏的健康之本,再加上肾又主理我们全身的骨骼关节,所以智德品格先天不健全、后天又没及时补起来,智德能量一缺乏以后,就容易患上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等疾病。
实际上这个智德,缺乏品格和能量缺乏的现象,对于中老年人,都会大大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因为中老年人这个时候体内仓库里面贮存的先天肾气他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想办法及时地维持她的动态平衡,节制她的损耗,那么智德能量缺乏产生的疾病都会按期而至,甚至提前了,库空则病易提前而至。而且智德品格和能量缺乏的人比较容易贪恋吃喝,爱恋美色,而且乱性败气,他们的性生活比较混乱,主动去损伤自己的命体而不觉;而且他个人的生命的道路、事业的道路也比较曲折坎坷,难以顺利,这都与这个能量和品格都出现下降或本来就缺乏而形成。但是如果说这个品德和品格都比较丰厚的时候,都不缺乏的时候,那么就不容易被声色所迷,容易产生虚怀若谷的胸襟,而处下不争,谦虚柔和,欲望比较平淡,或者具有自律性,不会表现出贪婪。处理事物时能够冷静而通达顺变。而且这个智德是我们养生的先天之本,要搞好养生,首先就要培养自己肾水里面的先天元气。这个能量只有启动了,并且丰盛了,先天足了,后天才可能充足。我们常常讲的养生方法当中,只有一部分人比较高度地重视先天肾水的培养,智德品格的形成以及智德能量的获取都不太重视。实际上修好这个智德的品格,主动去获取,调动自己肾里面的这个元精能量,这是养生的一个绝技,也是一个根本。
当然,这四个德都是要建立在信德的基础之上。如果信德缺乏的话,那么这四德根本就没办法去进行实践、修证,在体内没办法去进行。因为这个信德属土,具有承载的功用,她在五行里面是分散在五脏里面的,它负责支撑着仁、义、礼、智这四德的产生、成长、壮大。然而现在呢,整个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信德的品格和信德的能量在众多的人群当中都出现了严重的缺乏现象。信德品格和能量一旦缺乏,那么这个人呢,就容易猜忌多疑,疑神疑鬼。就像我们在家里,做父母的怀疑子女,做子女的怀疑父母,夫妻之间互相怀疑猜忌。同事之间、领导与下级之间,这个信德一旦缺乏,缺乏信德品格和能量以后,就猜忌多疑,相互容易产生许许多多的矛盾。而且在表现严重的时候,就产生由于没有信德的承载,他的智德也就成了愚蠢,智而无知,智而蠢笨、愚昧,那么就表现为处理事情常常闹笑话,南辕北辙。信德缺乏的人,他就容易埋怨他人,错的都是别人的,对的都是自己的;好的都留给自己,坏的都推给别人。而且信德缺乏的人常常是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那些事的,他只要站在猜忌的角度上,分析的方法,把主观理由、客观理由都分析以后,分析得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
信德缺乏的人,在健康上同样对自己产生一个脾胃紧张,胸闷气胀,那样就容易产生嗳气吞酸的这样一个症状,胃里面呢,容易溃疡,产生胃部的疾病。由于信德是我们体内脾胃的健康之本。而脾胃属土,它也是后天肉体之本。她(信德)一缺乏,我们消化系统机能就下降,我们消化系统机能一下降,我们从五谷当中摄取地气的能力也随之降下来了。所以我们全身的肌肉,无论是随意肌,还是平滑肌,当这个信德缺乏以后,这样的人无论是内脏还是四肢,都容易产生气短虚弱,而且肠胃的蠕动出现症状,腹痛腹泻,四肢也容易疲乏。
信德缺乏的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很糟糕,因为人无信则不立。这个信德属土,你要做人,你没有这个信,你站不起来。这样的人由于心里面没有诚信,谎话骗人,常常谎话骗别人,来蒙混他人而自以为高明,这样一来,任何事情也难以真正办好;朋友是越交越少,自己事业越走越艰难,最后就容易陷在一种衰落和孤家寡人的状态。而信德丰厚的人,那就非常光明磊落,而且办事情都中规中矩,他有信德的基础。他的仁德、他的义德、他的礼德、他的智德都容易存在和发展,那么他的事业在发展的时候就有厚德载物而支撑着顺利发达,无论是用于他自己事业的发展,还是用于他自己的养生修真,他都有这样一个前提和基础,这个前提和基础有了、具备了,那么其他的四种德性也就容易建立起来。

这五德的原理,也对应老子在他的五千言当中,在《德道经》第一段当中,他所揭示了的这样一个原理。谈到这个失道,人类的社会发展,他是沿着一个直线下滑的。人类在早期,每个人体内的道德水平是比较高的,在最原始、最早期的人类基本是一个“人即是神,神即是人”的时代。那时候,就是整个地球上、社会上他是一个道治的时代。人类失了道以后才进入了德,“失道而后德”。这德也保持不住了,离道失德以后,才进入了仁,比较仁慈,用仁来治理自己心身、治理社会的某一个时期。“失仁而后义”,这个仁义也保持不住了,那么才用这个义德来治理自己的心身、身国之中或者社会之内。这个义德也不能保持住了以后,不全了,不容易守住了,这个时候才用礼德来治理自己的身体之内和身体之外的社会和家庭。但是到了礼治,礼德来治理自己身体内和社会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忠信、信德已经非常薄弱了。所以社会的发展到了信德急骤下滑,信仰雪崩,不信天,不信地,不信道,不信德,自创邪信或者什么也不相信的时候,那么我们这个道德的基础欠缺、我们心灵的基础、信德的土壤完全沙漠化的时候,这个时候,那么也就乱象丛生。它就出现了混乱,心灵的混乱,身体内环境的混乱,而且家庭当中也会出现混乱,社会当中也会出现混乱。因为这个道呢,你越守不住,下滑到守不住礼德的时候,这个忠信的混乱也就形成了,忠信成了沙漠,信仰厚土沙漠化,承载力丧失,那么乱就自然会产生了。“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后天智识没有先天慧智的导向,聪明也就成了愚蠢。因为这个礼她一定要建立在忠信的厚土之上,当这个礼丢失的时候,我们的智识看起来聪明,也只是虚有其表,这一阶段的人类已经非常愚蠢,常常办一些与自然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事情,而自以为是,自认为是正确的,只有积累到极限的时候,才会尝到这其中的苦头。我们人类的发展,这也正是按照老子所揭示的这样的顺序发展而来,而我们体内的变化呢,也同样是按照这样一个阶段发展而来。
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是经历了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七雄到现在这样一个过程,由“上德不德”到“上仁无以为”、“上义有以为”、“上礼莫之应”以及到“忠信之泊而乱之首”,而为愚智,而实愚的这样一个阶段。老子在他的五千言当中是以道德的水平为基础对人类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了一个大智慧的划分,也就是六阶段划分,这也是早于马克思二千多年提出的东方思维模式的社会发展学说。

当然,人体内也是同样体现着这样六个阶段,人体内生命发展也是有这六个阶段。我们的生命同样具有一个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的六个阶段。像胎婴时期呢,就是十月怀胎到三岁这个期间,而幼儿时期是指的四到八岁这个期间,而九岁到十五岁那是我们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是指的十六岁到二十四岁的时期,成人时期指的是二十五岁到五十六岁,老年时期则是指五十七岁以上作为老年时期。那么我们的生命实际上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先天无为的自然发展阶段,然后由先天向后天全面转换的九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然后再由十六岁以后纯粹地进入了后天的智识当家,先天的真性、我们的本性等等全部被眼、耳、鼻、舌、身、意所牵制、覆盖,而本性难以萌生出来主宰我们生命的这样一个时期。所以根据老子的学说来分析我们人类生命发展的阶段,掌握这个轨迹。我们已经进入了成年时期也好,老年时期也好,就要注意,特别是成年时期,这是一个急待我们养德的阶段。因为作为成年人和老年人,我们先天系统的能量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既使我们具备一些良好的五德品格,但是其中储存的能量仍然已经急骤下降了,所以在成人时期要注重养这个德。特别是养五德,要仁、义、礼、智、信五德整体地把握住,去进行养护。那么,这个养护过程呢,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我们古代圣人的内观发现的状态进行内养,那么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生命质量、我们的事业仍然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这个养生实际上就包含着内养外行,内养德品获德能,外行德善利众生。只有内部养好了,我们的性命也好,我们行为也好,我们事业也好,才能够出现一个好的状态和环境。


我们在座的,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成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实际上在成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当中,这个成年养德、老年养福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对这个德的认识,对德的能量性的认识和对德的品格性的认识,我们要从仁、义、礼、智、信上升到唯德唯一,执一为牧,上升到一个高度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比较完整地、整体地把握住她。而且人类的整个发展,她也的确是在逐步地下滑,精气神(我们体内的精气神)是一个退化的过程。这个精气神退化的过程无论是在道家的学说、经典,还是佛家的学说、经典,以及西方的《圣经》里面的记载,实际上都隐晦地或者直接地,或者故事形式地进行了一些说明。
比如说人类的食欲,我们从显态的食欲就判断我们的离道失德,实际就能判断出来。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人类在食欲上也是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饮无食期”,“人即是神,神即是人”的那个阶段,纯先天的时代,那就是既不需要饮也不需要食。到了第二个阶段呢,就进入了“食地餐天”这样一个时代。“食地餐天”是指的自己全身的皮肤上面的经络、穴位、户牖、门窗都是一种开启状态,能够很自然地吸收天德的能量和地气的能量,这么一个人生时期。到后来,就退化到了需要“食浆餐果”期。
这个“食浆餐果期”,就是说人类第一次开始吃的东西是“地浆”,佛家好像记载的是“地肥”,道家记载的是“地浆”。道生出天地人三才,这三才可以说都是同时出现,但是地球上的水呀、火呀、风呀,特别是这个水的出现是出现得比较晚。当地球还处在岩浆、岩灰的时代的时候,有了水然后就产生了地浆。最早期出现的就是地浆,地浆出现以后,土地有了水,就能生长植物,就出现了这个“餐果期”,果蔬就开始出现。实际上人类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一个的特性,像我们刚出生的孩子,生下来的婴幼儿,他们很容易吮吸自己的食指或者拇指头,这个动作实际上就带有一种返祖现象。因为人类在最开始开启自己的后天的口腔和消化系统的时候,是用手沾地浆,用舌头尝,尝一尝,觉得滋味挺美,就越吃越带劲,结果就丧失了很多的神通。本来人类是可以平地飞腾的,自从食地浆开始,人类就成了人,再也不能够完成某一些神通性的行为、大神通的行为,到后来,就进入了“食浆餐果期”。
“食浆餐果期”以后又出现了,退化到了“食素餐谷期”。当这个水果和蔬菜也满足不了人类,也就是说水果里面的地气能量和蔬菜里面的地气能量也不能支撑我们的肉体,人类的肉体正常的生理机能的时候,就进入了食谷,五谷出现。在那个同时呢,火也出现了,就开始食烟火之食,就是说通过火来加工五谷来维持我们命体的功能。但那个时候并没有吃荤,还是吃素,因为这个时候动物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出现得很迟。因为人类的生物链是第一链出现,植物的生物链是第二链出现,第三链才出现动物的生物链,所以人类有一个自然的食素期。到了后来呢,连五谷通过烟火加工的能量也不足以维持命体的这样一个正常的生理活动以后,就进入了“以素食为主、而荤腥为辅”的这样一个饮食结构期,就开始猎杀动物,以动物的肉来进行烹饪。因为动物的肉里面含有大量的地气,地气的能量能够更高效率地维持我们身体的、肉体的生理功能。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逐步在退化,不能够主动地通过养生或者修真的方法自动地从宇宙自然界去获得天德的能量以及直接获得地气的能量进入体内,支撑我们体内生命的需要,而出现被动退化。
像到了现代,我们的人类已经退化到了“荤腥为主而素食为辅”,已经颠倒了的这样一个时期。现在有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很快他就要骂人。像在我们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一年可能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很多家都是这样。但是现在呢,是三餐不离肉,餐餐有荤腥。这说明了什么呢?在这种大量吃荤腥的前提下,我们的身体反而并不是十分健康,反而要依赖动物的肉类来提供能量。因为动物的肉类的确含有更多的地气,比蔬菜含有更多的地气能量,人们就需要从这个里面获得,转换这个能量来支持肉体生存和活力,但同样也表明我们在退化,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去养生了。
这个退化也包括我们的体温,体内自然温度的变化。像在最早期,是自燃而温,那就是“道法自然”,体内心中自燃光明,不知寒暑,能够超越外界的温度,不被外界的温度升降所制约。然后下滑到了“与天地同温”阶段,再滑到“与天地共变”。然后又下滑到了“趋寒避暑”,再又过渡到了“穿衣裹裘”。现在已经到了“空调造温”,要依赖空调了,离开了空调,将无法正常活动。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地方,那里整个全天的生活全部都在空调环境下,一旦空调一停,人就根本受不了,承受不了,马上就得生病。实际上这个状态都是反映出我们体内养生,我们本身的看得到的生理组织结构和看不到的生理组织结构都出现了逐步的退化。
包括色欲也是这样,古人说:“食色者,性也。”一个食欲与色欲都表现我们的秉性,但其实在人类的最初期他是没有性欲的,也是逐步地退化。那退化到现在呢,已经从“贪欲重色期”已经退化到了“色欲商业化”时期,同样是反映人类的道德沦丧,连性欲这么一个人类的秉性当中的生理也商业化了。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们国内,这个现象都已经严重地出现。所以说要想改变这个状态,真正使人的心灵健康、身体健康,家庭和社会都能够走上一条正轨,那就必须要从每个人的精气神方面去扭转。每个人都注意了从内部去扭转,那么家庭也就和谐了。身内和谐了,家庭才能和谐;身内不和谐,人与人之间也不和谐,家庭也不能和谐,社会也不和谐。所以我们在讨论这个养生问题当中,这些理论、基本的理论架构我们必须要真正地去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够比较有的放矢地去认识如何将我们体内的这个五德能量、精气神确保到一个健康的域值水平,或者说延缓她的退化衰微,使我们体内的平衡处在一种动态的自我调节当中。
我们养生要养什么呢?实际上这个“养”字在《说文》当中就指出了:“养,供养。”供养,它有供养、抚育、养护的这样一个意思。在《礼记·郊特牲》这部书当中说:“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这也就是说这个“养”分为食和饮两种方式。凡是从口腔里面进食五谷的食品,它所营养的就是命体内的阴气,实际上就是滋养我们的七魄;而凡是饮服液体、气体,这个饮,指的通过我们的穴位、鼻腔、体表来饮服这个五德能量,那就是滋养体内的阳气。实际上现在我们的食欲、饮食呢,都基本是“养阴不养阳”,即使养点阳呢,也是“虚养”,是阴火,养了阴火,养了阴精,没有养真阳。养真阳非得要通过宇宙自然中的德来进行营养。
这个古代的饮字是含有多重的意思,你像明代的无名氏,他有一篇《破天阵》当中就讲过: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他在这个地方说的饮气。饮风餐露就形容那些有质而无形、肉眼不可见的无形的能量物质,用这些能量物质来进入自己的体内来养自己的精神系统。
这个“养”字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当中,历来就分为养心、养神和养形这三大领域。而养生的“生”呢,这个“生”它又分为化生、益生和自生。这个化生、益生和自生在老子的《德道经》当中,它有一篇这个《生死》,那里面讲得比较详细。我们这个养心,它的主帅性连接起了性和命两大系统。我们的脖子以上是属于性区,神的活动区、工作区,而我们小腹这个区域就是我们的命体的主要工作区。这一性一命如果我们不养心,不修这个心,心中的光明不透发出来,只是后天的能量和品格,先天不透发,礼德不光明,那么性命始终由于这个人心在我们胸腔中的阻隔,形成一座大山,那么性和命一辈子可能难以见面。因为它在中间隔断了,人心隔断性命两重天。也就是说人心如大山,隔在性命间,性命难归一,养生也枉然。也就是说人心不能够修成道德之心,人心不退后,我们先天的真性不进行求证出来,那么上面的性、下面的命它就难以结合。什么还丹,玉液还丹、金液还丹那都是空的,也可能就是假烹假炼一生,这个养生和修真就是空的。而性命这两大系统,我们小腹腔里面的能量、肾气的能量主宰的是我们的形体,我们的大脑和我们心灵当中的能量它又主宰着我们的精神系统。所以将三修一化,也就是说修心、修性、练命以及化因整体把握住,那才能够比较整体地把握住这个养生之道。
只有养好了你才能够“生”,这个“生”它是化生,因为道与德它是化生下来的,一层层地化生,“道生之而德畜之”,任何物质都是道所化生。要想养好生,那么你就要掌握道和德的化生机理、机制,使这个“道生之,德畜之”在我们的体内也同时完整地表现出来。然而要进入到“道生之,德畜之”在我们体内出现,使养生能够进入理想境界的话,那么就要修无心无意、无私无欲,也就是老子所强调的“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这个“见素抱朴”和“少私寡欲”可以说是老子养生学说以及修真学说的灵魂,是关键,她是一部绝学。就这么几个字,可以说就这么十来个字吧,就概括了老子的思想。我们如何去“见素”,“素”是什么?怎么样去“见”?如何去“抱”,“抱”的是什么?这个“朴”,它的内涵是什么?怎么去实践在我们身心内,实现少私而寡欲?在家庭当中,在社会当中,将我们的私心贪欲制约在天道规律的允许值以内。并不是说你不要有欲望,不要完全没有私,因为有了肉体,你就一定产生欲,产生私。只是要像老子所提倡的“少私而寡欲”,控制在允许值之内。道德的允许值之内,不要超过了,一过了你就损耗自己,就败丧自己的性和命。掌握了道的化生、德的蓄养,我们才能在内身国实行这个养生的正确方向。
这个“益生”,就是利益众生,利益我们的生命。因为这个天德能量的下降,地气的能量的上升,产生的这个阴阳交合,生成能量,她都是利益万物而不利己的。人类就应该主动去效法天地的这种无私品格,这种品格当我们具备以后,那么同样也会像天地那样,体内的天地也会交泰,自然地升降。如果我们不效法、不学习、不仿效天地的这种“天德能量下降,地气能量上升”,在体内不仿效,那么养生也就是个空的。没有真实的物质在体内运行、升降,那么你就不可能滋养自己的心肝脾肾肺,营养自己体内的有形和无形的生理组织结构系统。
所谓“自生”,也就是指的万物阴阳的交汇、人类男女的交媾。这个“自生”,它是一个顺生的、败丧自己精气神的一个路径。“少私寡欲”就是克制这个自生顺行的一种方法。不要过度地扩张私有的利己,不要在利己逞欲的基础之上,过度地、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我们体内这个两大系统,这个精气神,可以说是一个看不到的,完全肉眼难以看到的系统。我们现在很多人研究中医,研究《黄帝内经》,都喜欢用西医的观点去权衡中医的传统观念,但可惜,中医传统理论和方法当中所观察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慧观所得,并不是解剖学所得。实际上连五行的位置、五脏的位置都不相同。道家学说里面,根本就不同,就跟解剖学上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你比如说,西医解剖学里,你的心脏在左侧的胸腔,但是自己内观自己的心的时候,却恰恰是她的场、她的“影子”的确是在自己胸腔的正中央。她里面有灵台,有七窍,有三毛,但是这个解剖当中你看不到。因为我也是学骨外科的,这个解剖手术,除了这个移植手术没做过以外,其他的手术我都做过,通过观察,在解剖上都很了解。所以,这个西医的观点和我们中医的观点它是在两个不同的概念上。我们在观察自己的心的时候,也是这样,观察五脏位置的时候,同样是这样。你像很多的人说中医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说这个肝脏在左边那是胡说八道。那并不是胡说八道,像我有个德国朋友,今天已经一起来了。他在自己实践当中呼唤自己肝脏的三魂的时候,胎光啊,幽精啊,他在呼的时候,啪,在自己的身体的左侧的确出现了肝,那说明古人讲的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的《黄帝内经》也好,生命科学、修真、养生等等知识也好,它全部是一个内证、内观到的真实,它不是解剖学上肉眼所观的,而是自己对自己体内真实的观察。他就能够在呼这个胎光、爽灵、幽精这三个名字的时候,发现怎么不在右侧的肝脏里面,而是在左侧的肋脊区里面。甚至还有一位实践者,他也在肝内发现了龙,这不就正是“左青龙”这个青龙?所以我们不要轻易推翻古人深度深刻内观所获得的真知灼见,也不能片面地用西方解剖学外求法所验证的、所谓局限性的科学理论来评判传统文化当中的真知灼见。
这个“精气神”,她都是客观存在。所谓的“精”,它是以一种有质而无形的能量形式,并且能够转换成为支撑我们性和命两大系统生命活动的这样的一个物质形式存在。而这个“气”呢,也是这样。它与精的转化、升华,上可以养神,下可以化精。而这个“神”呢,她包含了三魂七魄以及五脏之神,甚至还包括我们在养生和修真过程当中能够重新诞生、培养出的一些有质而在另一度空间也有形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如何把握体内的精气神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状态,实现一种高质量的养生的时候,就一定要用完整的五德能量去聚合她。
道家不是有一种说法吗?“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很多的人呢,就在那里根据传统丹经里面的理论求证,在那里攒着气在肚脐眼后边集中,集中以后呢,产生不了物质。为什么产生不了物质?就是因为慧通德。所谓“攒簇五行”,你非得要把心肝脾肾肺里面的真阳——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的能量聚在里面,她才能够攒簇五行。如果你仅把里面的阴木、阴火、阴土、阴金、阴水聚在一起,或者阴阳渗杂地聚在一起,那么所攒簇只是不伦不类的这个阴,根本不是一个正确的养生方法,四象也就更不可能高质量地出现。那么只有高度重视了这个德性的汇聚、品格的培养,这些阳性能量频率相同了,我们体内本身这个能量物质,她的品格相同了,频率就容易与宇宙大环境的能量相共振。这个频率就像调频道一样,你调到这个频道符合了,品格上相符合了,那么能量自然谐振而进入我们的心肝脾肾肺,从而使仁德、义德、礼德、土德、水德比较完整地在体内聚集。
这个“攒簇五行”,通过修德,实践德,学会做人,做贤人,有了道德品格和道德行为以后,这样的人他的攒簇五行很容易实现。那么“和合四象”,却有些难的,这就是要靠师传。“和合四象”要靠师传,要老师告诉你如何擒制龟。,要先唤龟,再来调蛇,龟蛇静,那么四象当中的玄武就出现。所以我们在讨论这个五德和我们体内的精气神,如何去实现这隐显合参德功并举,比较理想的养生的时候,我们要多注意最根本的、最基础的一些内容的提升,比较完整地把握住它,那么常常就是我们的一个捷径。

四、黄帝形名学说和老子双可教育在临床治疗和学习实践上的应用实例



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我们人呢,基本上就是心、性、命这三大块儿。心把握住了修德,那么就要注意命体和性体系统。这个命体系统和性体系统如何去求证,包括这个修心,实际上在古代的话,也就是说在汉代以前这都不是什么秘密,谈得比较多,包括这个帛书《老子》里面都记载着,很容易解答。你像现代人通过通行本的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来研究养生的方法论,研究不出来,因为汉代把她改了,他把关键的句子给修订了,汉儒他们怕你道家的这些真东西在社会上流传,影响到儒学的唯我独尊,所以进行了篡改。
但是帛书当中却还保留了原貌,这个在道篇第一章里面就可以看出。道家是常常用隐喻藏诀的方法来研究养生和修真的一些方法,把它作为文字记录下来,以待后来人、有缘人、有悟性的人来进行解读;或通过师传一代代传递下来,是不会非常轻易地直白地透露出去,对人言说、透露的一般不是关键性部分。但是,帛书甲本《老子》里面,可以说她是比较接近原著的。其中帛书道篇的第一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一篇里面,由于后来的人篡改了,把后面原来那个“噭”字,将这个口字旁改成了双人旁,所以后代的人就不能够发现隐喻藏诀的奥妙。再加上汉字呢,现代的人研究汉字,他常常研究词,不像古人那样研究字。古代的文言文是要逐字研究,每个字都要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每个字它还有本义、衍生义、扩展义、象形义等等很复杂的一些意蕴在里面。由于汉代人将这个“噭”换成了双人旁,所以很多人就不知道道家具备着一个非常简易而最有效的养生和修真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双可”——“可非恒道也,可非恒名也”的方法。


 

这个“可”字呢,现代人不知道它的本义,不从字的本义上去解释,但是老子他在帛书当中,他就是使用本义,因为后面运还用了口字旁的这个“噭”,它就是对“可”的一种回应。因为这个“噭”的本义,它只有一种意思:对呼唤的回应,称之为“噭”。而“可”呢,这个“可”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可”就是古人站在神案之前非常恭敬地开口诵读、吟唱,这是“可”的本义,而不是“可以”的意思。所以老子在这里说:“道可道,非恒道”,就是说:“道,通过诵读通于大道的经典可以感格,可以进入这个道可道。”“非恒道”,就是你诵读的内容一定要是能够穿透太极图当中阴阳鱼双重线的这个弦线障碍的“经”,而不是常人没有修炼过、没有实践过的不能通达于大道所书写的假“经”。当然,一般不能通于大道的只能称之为“书”啊,或者“典”啊,它都达不到“经”的这个名称。后来有些人把那些不能够包罗阴阳、自由穿越太极弦线阴阳障碍的人的著作,恭维地称之为“经”,那是错误的,真正的“经”它一定是穿越阴阳障碍的。你像世界上最著名的经典,欧州、整个西方世界它有一部《圣经》,伊斯兰地区有一本《古兰经》,印度东传中国,它有大量的佛经,而中国的道家本身就有《易经》、《黄帝四经》、《黄帝内经》、《老子·德道经》。那就是说,你诵读的经一定要是这一类的经,那才叫“可非恒道”。
那么,“可非恒名”是什么意思呢?“可非恒名”这个“名”也是要从这个“名”字,这一个字,独立的字上来分析,才能读通。


 

这个“名”,从口从夕,上面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夕”,下面是一个“口”。这个“夕”呢,那就是指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对面走来了以后,开口自名,自己报自己的姓名,这才叫“名”。那么我们体内,大家现在都知道,你不养生,你不修真,你不在身内求证大道的人,你说你这个人体内还有生命,他根本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他看不到啊!这也正是老子在这里说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就是让你呼唤那些你暂时看不到的生命,呼唤她们的名字,那么这就可以进入大道。就这么简单的两种方法:可非恒道,可非恒名也。
那么这个“非恒名”实际上就包括了我们刚才所讲的,已经提到的。我们体内含有众多的非恒名,比如说肝脏里面就藏着三魂,称之为“胎光、爽灵、幽精”,而我们的体内的上、中、下三焦,整个肉体上又分布着七魄在主宰着我们肉体的工作。其中像尸狗、伏矢、雀阴、容贼、非毒、除秽、臭肺这么七魄都实际上存在于我们体内,我们只是既不知道她的名,也没观到她的形,但是《黄帝四经》当中揭示了:只要你知道了这个名,你呼唤这个名,他就能够显形,无所遁迹匿行迹。就是说你呼唤这些非恒名的生命,只要你到位了,经常呼唤,她就没办法逃遁行迹,最后还是会显示出来。这一点,许多的实践者——就是按照诵读《老子·德道经》的人,他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的确都观察到了。而且我也发现无论是国内的,还是欧州人,还是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他们所观察到的都刚好与我们古代的先师先圣们所描述的完全一致,没有差别。更不是因为他是洋人而不存在,并不因为他们是马来西亚的土著人而不一样。这说明我们祖先在观察这些非恒名的时候,他们的观察的确是破了这个“冥不相见”,而实现了体内的清楚的观察。所以我们在掌握这个养生,甚至修真系统大系统论的时候,要高度地去重视这一个“双可”的方法。
因为“可非恒名”呢,这两种你注意去观其眇,观其噭,注意聆听她的呼应。包括很多的儿童,实践一周到半个月都出现了,自己观察得到,而且还批评做父母的说:“你体内的这个非恒名的七魄或者这个三魂已经对你有意见了,你没有主动给他们提供能量。”这样的事例都有提供上来反映给我的。儿童常常能够非常迅速见到自己的非恒名的生命,而成人常常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老子所提出来的这个“可非恒道,可非恒名”的双可教育的方法,的确是道德文化“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一个重要的、简便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你只要去做,你去可这个非恒道的经典,那么大量的天德地气能量能够迅速地进入我们的身国内环境,帮助我们养生,提升我们心、性、命,甚至帮助我们化解历史上携带的一些孽因的阻力。这个共鸣的现象,以及帮助我们确立道德品格的功用,是在诵读的过程当中,反复诵读,坚持诵读过程当中,就能够产生。
当我们观眇、观噭,这个“眇”呢,又是指的我们一定要进入松、静、自然的状态,要垂帘。这个“眇”,它不是现代字典上解释的:一个眼睛睁着称之为眇。这个“眇”,在古代就是指的你的眼睛不要完全睁开,你的双目稍稍地留上一条线。它有这个意义在里面,就是“垂帘”的意思,就是指高度重视观内。诵读经典的时候,你要观内,呼名的时候你要观内,这就叫“观眇”。
观噭呢,那就是可以听到她们的回应,看到她们的回应。当然,这个“观”,它本身就要从这个灌木丛的状态,拔草寻蛇。你要从后天的智识蜂拥纷纭、纷杂的、杂念纷起的这种状态把自己调整到平静、宁静、安静,甚至静定的状态,那就自然见到。这就是“观”,“观其噭”。而且在诵读以及呼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自己主动去音声相合。因为舌头,心开窍于舌,我们舌头一动,心窍就打开,有利于我们的心脏里面直接从经典当中获取能量。这种能量从舌头的窍进入我们的体内,就产生于反复地、持久地进行诵读。当然,这个经典诵读在中国历史上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在民国年间才完全取消。在明代的时候,由于只诵“书”,不诵经,使效果骤减,到了民国建年以后,就连诵读书的这个教学安排也取消了。所以,近百年来,经典诵读在中国基本上消失了,是近十年以来才逐步地恢复起来。
实际上,中国如果能长期一直保持着通过可非恒道经典方式,就会使人能够接近,感而遂通,明白大道。这点在宗教里面保持得比较好。你像佛家长期坚持着经典诵读,诵经,道家也保持着。但是道家呢,却并没有将老子的《德道经》作为重要的经典来进行诵读,常常只做明宋以来传下来的早晚课而已,还是有所丢失,对传统诵经方法当中把握点有所丢失。实际上,在唐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在汉代的历史、文物考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那就是说诵读《老子·德道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不仅仅是道教内部的一个关键性的教育方法,而且当诵读《老子》——无论是通行本也好,还是原著也好,她在历史上都曾经创造过辉煌。你比如说汉朝的文景之治,它就得力于全民诵读,在皇宫内要求官宦都诵读老子五千言。在唐代也是这样,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这些时期都创造过真正的精神和物质这两大文明,在历史上创下了硕果,使世界各国的人都称道我们中华的文明。这也说明经典诵读,直接可非恒道经典,可非恒名这个系统,她既是教育系统当中应当发掘的一个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养生和修真系统当中应当进行实践的一个瑰宝。
当然在具体的细节上,我们东方特别注意“音声相合”,西方不具备这个特点,因为西方过早地就进入了外求法。你像西方教堂上挂的大钟,它就敲里面,不像中国到现在还保持着“声是声,音是音”。敲打的钟呢,是敲打钟皮的时候产生声,而在空里面产生音,达到一种音声相合。

 

 

 

  

 

那么经典诵读呢,就要求强调这一点。在你口里诵出声的时候,你要注意观察你体内的空,空里面产生的音,你只要留心观察了,比如说颅脑腔,腔里面是空,胸腔里面同样有空,哪怕我现在在说话的时候,我都能够明确感觉到我的三腔里面的振动。这是因为以前形成了习惯,自己去注意观察自己内部的音。当这个音能够产生的时候,它的震荡力,就是像现在科学所说的什么次声波、微波。这些东西都能够直接进入到你的细胞内,作用于自己的细胞内的DNA的双螺旋结构,使它发生一种共鸣。而当你讲的内容是善性的,是有德的能量,而不是咒骂、不是仇恨的内容的时候,它就是良性能量的谐振,反而有助于健康,不会引起你的疲劳。当然你去吵嘴,你去咒骂,你去仇恨,讲那些邪的内容、污浊的内容的时候,那同样也是在损伤自己。所以道家、佛家都说,你咒骂别人的时候,等于在咒骂自己,你仇恨别人的时候,同时在仇恨着自己。这实际上都有一个音声相和的原理。所以通过可非恒道的经典,上善治自己的体内,去觅到这个音,那么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达到音声相和。
黄帝的形名学说和老子的双可教育法,实际上我们作为养生者也好,作为修真者、实践者也好,都可以在实践当中加以运用,包括运用到我们的身体之内,作为医生也可以应用到临床。这样的事例,像我,包括在国内也支持很多的学校进行经典诵读。从胎婴养虚,也就是说从怀胎那一刻开始,就开始进行双可教育,直到他出生,有很多的实践者的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胎婴养虚到三岁这方面统计上来的事例的话,他们的智慧水平、孩子们的聪明程度以及对外界自然反应的能力,都相应比那些不进行双可教育的孩子要敏锐得多,这方面都有些统计。
那么对于少年以及青年,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大学,这个在甘肃有一个地方,它有一所学校,有一个班坚持了两年。到毕业考试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因为发生了意外,休学,没有考取大学以外,其他的这一个班的所有同学都考取了,考取了全国各地的大学。而且这一个班整整坚持了两年,在那么繁重的高考,应付高考的情况下,他们都坚持早上十五分钟,晚上十五分钟诵读。就是可非恒道双一章——就是道篇第一章和德篇第一章,来获得大量的能量来滋养自己的精神系统。这批学生毕业以后,很多学生仍然在坚持着实践,从而保持着旺盛的精神来应对新的生活。
我们在德国也是这样,德国人虽然说不认识中国字,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拼音来进行诵读。我呢,也从来不跟他们讲解,像这样讲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没有进行讲解。但是他们由于生活在西方,西方属金,由肺所主,肺主皮毛,所以他们的感应系统特别地敏感。这一点挺有意思,你像在我们中国,你用针炙治疗一个病人呢,你要讲究提呀、插呀、捻呀、转呀,什么龙摇头呀,虎摆尾呀,手法呀,捻转呀,也就是全套都上,他还不见得有什么感觉。但是在西方呢,无论是在英国,在德国,在法国,他们可能由于生活在西方,肺主皮毛,他们特别敏感。针炙啊,你扎下去,你再也不用动了,你不能动,因为他太敏感了。特别是我们的手上,由于手心已经练开了,手指头穴位已经练开了,那么,这个能量自然地随着针柄就下去了。你要再一转的话,根本受不了,你一扎下去,他马上就像全身通电一样,他觉得很多的能量就进入了他的体内。所以只要用手扪一扪,使他体内的病气顺着这个针柄能够透到他的体外。这样排放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你又调转一下,翻转一下,使外面的能量能够顺着针柄进入体内,效果特别好。不像在国内,要一天扎一次,扎上一个疗程、两个疗程才能见效。在他们身上,像我的病人,基本上都是排着队,预约着,要是每天都去扎针,简直要把人累死。那么他们一个星期扎一次就行,效果就出来了,大部分病人扎三次就治好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我分析这个原因的话,就是说我们在运用我们自己的养生和古代传统文化的方法把它结合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你像还有一位我们的华侨,他原来是在外交部的,到那面去了以后,他离开外交部,后来就改行了,自己创业。他来到北京做生意的时候,患上了坏死性肝炎,整个肝脏坏死,他急匆匆地就赶回德国,结果医院要给他换肝。因为他的转氨酶啊,整个肝脏的指标已经达到了极限,整个人就像一个黄皮的桔子一样,转氨酶相当高。当然他也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向我求救,在电话当中,给他说了一下,并且给他用口头的方法开了个方子。他本来是准备星期一换肝,决定换肝,星期五给我打的电话,我说:“那正好,医院这两天要休息,你先吃上三副药,然后运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你好好地悔悔过,只要这一点你肯配合,无论是你在服药,还是你在诵经的过程当中。”那个时候他挺乖,马上就接受了诵读经典,就让他诵双一章。结果他梦里就出现了一些现象,就看到了一些图像。这个图像展开来才知道,有一个很多脚的章鱼从他的肝脏里面伸出很多的手臂吸附在他全身所有的器官当中,摄取能量。结果他看到梦里的象,马上就把双一章一诵读诵读,就看到章鱼的吸盘全部地脱落、萎缩,掉了下来。
他这么一做,出现图像以后,说明他这个病就有转机了。再加上药物的配合使用,他紧接着就观察到自己从一个石头的棺材里面爬出来,这一爬起来以后,穿过一个隧道,又重新回到有光明的地方。结果星期一,他一检查,转氨酶指数,肝脏的一些生理指标迅速地就下滑了,基本上接近了正常值高一点。医生就感到非常奇怪,已经坏死了,大面积坏死,为什么短短两天多一点的时间能够恢复呢?实际上就是说他的治疗抓住了本因。是本因的转化带动了内因和外因产生超常的治疗作用。
因为这个疾病呢,自古以来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现代的西医学,它是有差别的。最原始的古代的道医学,它遇到一个疾病的时候,它一定要分析它的本因,然后才是内因,最后才是外因。当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养生过程当中,在自己身体调理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真正地抓住本因,来解套,来解除,把它化解掉,那么内因和外因很快就起了变化,很轻松就能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直接抓住本因的解决的时候,仅仅靠外因起作用,内因不响应,那么过程就非常长,而且效果也比较差了。正是抓住了本因,所以这个肝坏死病人,他的肝硬化就好了。
在这期间呢,他还因为这个心脏的问题,也是需要搭桥来解决心肌梗塞的问题。结果也是在诵读的过程当中,他就内观到了自己心脏里面有一条虫。这条虫的图像一展现以后,他马上就回忆到他在二十多年前在北京的一个山上曾经的确是看到这样一条虫,并且用石头把这条虫砸死。他马上就忏悔,进行了一种悔过,并且承诺和许诺,“再回到北京以后,我一定要到当时的那个地方再次跟你赔礼道歉,并且将我诵读经典的能量奉献给你,使你获得这个能量,得到一个很好的安置。”结果他心绞痛就没了,消失了。今年的九月份还是八月份,他还请我过去讲课去,在他们的科隆那个地方讲学,他非常感激。实际上这很简单,也就是说通过双可的实践,他进行了自救。如果他自己不启动他自己的内在的这个修养,不去听话进行正确的养生,不用这个双可的方法启动自己的心、性、命三大系统,那么仅靠我的帮助也不见得有那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许许多多的这样的很多的事例的现实当中,都同步地观察到运用这个双可教育方法既能够帮助我们自己,同时也能帮助别人。而且这个可非恒名的方法对现代人来说,对现代中国人来说,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在古代,大家由于有那个信念、信德,我们的孩子们受大人的影响都还相信这个东西,但是现在呢,基本上都不信,不相信“非恒名”的存在,所以有点像西方。你像近几年国内的心理治疗所普遍开花了,心理疾病急剧地上升,这实际上是在步西方的后尘。因为我在西方遇到很多的心理疾病都跟三魂不稳、七魄丢失有关。但是你在我们中国的民间,小的时候,包括我自己在乡下的时候,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他很简单,孩子发烧,他并不是先抱到医院去,而是要先唤唤名,呼呼名,在门口呼一呼,结果孩子的烧就退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因为这个丢失了,而从医院里背出来的孩子们,是哪个丢失了?都不知道。
我原来在国内没出去的时候,在临床的时候,有很多的这样的孩子找到我,找到我的时候,用手搭在他的胸前,或者百会穴,马上就查出他缺哪样东西,也就是三魂七魄缺什么,哪些不在体内。该在体内的你们出来排排队,丟了的肯定空着那个位置,再问问大人孩子到过什么地方,你马上把他丢失的东西给他找回体内,他马上不哭了,烧也不烧了。而西方呢,在西方我发现大量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小时候就丢了,在三岁之前,五岁之前丢了的,他没有我们传统文化的方法及时沟通沟通,结果大了以后呢,心理疾病都出来了。那么实际上我们国内将来这样的问题也会很多,当然所幸的是我们国内这个文化还没断根。
像一九九八年的时候,有个病人找我,他就是已经有半个多月,二十来天不能睡觉,通宵达旦不能睡觉。他找到我的时候,我就说了,你为什么随地大小便?他说这是他打麻将憋急了,所以从家一出门呢,找了一棵树,看看旁边没人就撒了一泡。我说就是这个原因,你的尿撒在了别人的头上,所以你就睡不着觉,你赔个礼道个歉,我说:“你愿不愿意?只要你愿意,我就好解劝。”结果他当时表了个态,我也劝解调解了一下。把他丢失了的那个东西放回到他体内,三分钟不到,他在沙发上就睡着了。所以很多的疾病是与我们的非恒名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也是有关的,这就是道医学当中的一些关窍和秘密。当然在传统中医学里面也有,但是在近代中医学里面已经消失了,在西医学里面也没有。
我在西方进行医学实践的时候,也同样碰到很多这样的病人。当然这样的病人治起来比在我们国内新添的、年代比较短的、时间比较短的困难得多。你还非得要把他的窍打开,让他回到他所患病的前一年那个时间段;然后再顺着理过来,把它拉平,用能量把他形成的病态的那个回路拉平,他才能够正常,不只是单纯把它找回来就行,他体内有两个工程需要完成。当然这个现象都说明了,我们道家的学说、养生学说只要高度地重视了我们在体内“修之身,其德乃真”,那么就能够实践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


五、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家,在历史上可以说唯独道家提出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什么会如此豪迈提出这么一个口号?如何才能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里面首先在信德上要建立起来,要相信!相信这个形和神,人体生命是双重结构的自然形态,那么形神分离了,也就是生命的终结。而形神稳定地结合,她需要一些要素,这个要素呢,既要品格也要能量。形和神都需要这个营养,需要精神的食粮滋养体内的精神系统,需要地气或者五谷之能量来营养命体系统。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再解析这个人类逐步退化的原因,不再详细展开了。
实际上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人,他就是因为我们的七魄在主理肉体这个系统当中大量地接受了五谷之气,而转阴了,从原来的纯阳转为纯阴,来主理我们的肉体。所以像我们现代人去世以后,为什么要遵循一个风俗,就是四十九天祭奠。因为这个七魄他是随着我们肉体消亡而消失的,自然的时间需要四十九天。所以常常在祭祀当中,需要头七啊,二七啊,三七啊,都要摆上食物,点上香烛来祭。实际食物的能量都是提供给七魄,让七魄逐步散开。
这里面有一个笑话,兰州有位老同志,他有个棋友,去世了以后呢,他还不知道,结果天天梦里来找他,到他家里来要东西吃。他提供了三次以后,他就不愿意再这样了,他就说:“你有家,你怎么总跑到我家里来找我要吃的?”结果早上起来的时候,看见门缝里就夹着“钱纸”,他就感觉到奇怪:“这怎么来的死人的冥币呢?”晚上的时候呢,那个人又来了,他说你不是咒骂我吗?怎么把这种钱给我?结果他打电话一问,这个人已经死了十多天了。他家里没有祭,而他却天天跑到他这里来喊饥饿。
所以这个看起来是个笑话,实际上其中也有客观的因素。这说明非恒名的存在,它是一种客观的现象。人类的精神系统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她有些表现还是可以产生的、出现的,民间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其实这些事例都可以通过道家的本因、内因、外因,性命双重结构的理论进行正确的解释,而不应轻易地否定,因为我们的先人先圣们实际上都观察到了,并且做出了正确的结论。


 

人类的确是离不开这个精神的营养,单一地关注后天的肉体的营养并不是健康之道,精神系统需要道德的营养。《黄帝内经》当中曾经讲过,我们刚才提到过,“天之在我者德也”。这个德主要是营养我们体内的三魂。而“地之在我者气也”,那么这个气主要是营养七魄和肉体。这个德和气这两种能量能够震荡、激荡交汇在一起,我们的生命才有活力。这两种能量我们都不能偏残或缺乏,都应该完整地将她把握住。那么我们的这个精神系统、命体系统才能完整地与道家的学说、道医的学说和传统中医的整体阴阳学说把握住,就像老子所说的:“要执两用中,中气以为和。”“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中气以为和”就是要整体地把握住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把她整合在一起,品格完善,能量齐备,那么就容易归到德一的状态,不分散的状态。就像仁义礼智信,实际上五德的能量以信德作为基础,承载仁、义、礼、智,把她都承载,构成一个大的圆;并且充分地扩展中央的信德,使后天的智识、后天的认识逐步地向先天无为转化,达到“无为而无不为”。那么就成了一个○,那个○呢,就是“道”,就是“无”。虚无生万有,用一,用这个德也就足够了。

 

 

在我们的这个内环境当中,在心、肝、脾、肾、肺内环境当中,实际上我们都能够观察到这个阴阳,这从汉字当中就可以观察到。你看大脑呀、肺呀、脾呀、肝呀、肾呀、胆呀、膀胱呀、胃呀、肠呀、胰呀都是用的阴(月字旁),唯独这个心字没有这个月亮。


 

前人们的大智慧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现代科学、现代西方医学就只知道拼命地开发大脑,却无法了解和掌握大脑要靠心的光明来照亮它,就像自然界一样,太阳的光明要被月亮接收到了,月亮才能产生光明,没有太阳的光明,那么月亮就必然失明。实际上只有抓住了修心这个根本,心中修养道德这个根本和前提,那么我们的养生才能真正快速地进入佳境。当心中一光明起来,能够有光了,阳性能量能够达到“道法自燃”了,那么就能够朗照所有的月亮,体内所有的月亮性质的脏腑器官都产生光明,那么也就容易进入这个“道法自然”。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我们体内无论是天德之光还是地德之气,这两种能量在体内都是有一个仓库能量。仓库能量在十六岁之前、十四岁之前完成积累,就是从坤卦到复卦,到临卦,到泰卦,到大壮卦,夬卦到乾卦的这种积累过程。乾卦十六岁以后呢,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女子消耗到四十八岁,男性消耗到六十四岁,仓库里面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的体内,人为什么会逐步地衰老?除了许多的原因之外,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我们先天储存的元气——肾精元气库储的消耗。需要保护,开源节流,重新地回纳,充满自己的仓库。用这样的养生方法来保护自己仓库里面的能量不再继续流失,反而能够重新回养起来,并且吸收,这样才能使我们复归到一个乾健的状态。


 

所以,养生说到底,是重新实现自己生命能量的一种返归。当我们体内的生命能量、库存的能量能够回到自己十六岁的那个状态,那才叫做比较理想的状态,重回乾卦。重回乾卦以后,仓库里面都满了,多余的、富余的那才能够储进我们的体内,成为向更高层次逆返变化的一个基础。当还没有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那么我们养生和修真就还没有真正地进入最佳的内身国的状态。而这一切的顺利实现,如何修爻补损,重回内身国能量的健全状态,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去进行天人合一。
这个天人合一呢,我们从这个“思”字的演变就可以看出来。原来啊,我国古代的时候,这个思想的“思”,上面是一个囟门的“囟”,下面是一个心,而后来改成一个上面是田,下面是心。


 

从这个思字的演变,可以反映出,我们人类越来越向后天退化了。在最开始的时候,只要你敞开自己的“天门”,也就是“囟门”,与天相通,将心和天门合一,与天相通,就能够轻松地实现天人合一。但后来离道失德以后,就需要在心田当中进行耕耘,修这个心,克服后天的私欲——私和欲,进入见素抱朴,才能够将心修开,而将性和命结合在一起,再来达到和实现天人合一。所以在不同的社会状态,我们逐步离道失德的过程、社会环境和身国内环境当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最根本的方法呢,那也就是要掌握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
我注意到无论是国内还是西方,普遍地、论证地都是一个“二”,而轻忽了、慢怠了老子所说的“三”。实际上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才是养生和修真的灵魂,是根!因为如果我们只是像西方,虽然说“辩证法”是西方产生的,这个名词是西方产生的,那也只不过是西方的哲学家受到了中国阴阳学说的启发,给阴阳学说定义的一个阳性的名称而已,而且他还掌握不全。无论是莱布尼茨,还是他的学生,以及后来的黑格尔,都并没有完整地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真正完整地解析出来。仅从哲学上,他们借用了阴阳学说,提出了辩证法,实际上把整个世界陷在这个阴阳里面已经有两百年之久了吧。实际上,真正地把握了老子的思想,要用好这个中与气,我们可以看到太极图的“二”永远也没办法平衡。因为当阳性的物质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肯定对方的阴性物质处在一个低潮时期,所以太极图它只是一个动态的、品格性质的描绘图。而真正要把握住自己的性命阴阳、万事万物的阴阳、事业的阴阳,你非要用中,非要用这个旋极图——三生万物图。而且三生万物图,这个旋极图,也是直接归到慧观,只要把握了中央这个中、这个德,德的能量,使她放大,那么就能牢牢控制阴和阳的骤变。像在太极图当中,阳性的一旦迅猛增长,最后必定会成为负;阴性的迅猛增长,必定能成为一个阳,它没办法折中的。这个动态平衡,你没办法控制住。但唯独“三生万物用好中”,才能够使阴和阳正确地平衡,而且中间不断地增大以后,这个中增大以后,就直接归到道○里面,而阴阳就消失了,“二”就消失了。因为万事万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含有德的能量,是德的能量在主宰着阴阳万事万物的变化。
这些就包括我们正确地把握医学方面的一些内容。你像在道医学当中,望闻问切。你要望闻问切,现在的望是眼睛的望,是肉眼的望,但是在古代道医学当中,它强调天眼之望,心眼之望,手眼通天之望,这三望你都把握住了,那才是能够做一个好的道医。而且这个心眼一定要通天,那你才能够明白万事万物的本因,准确地把握住。有的人仅仅依靠天眼,天目之眼,而不注重心、眼的天人合一,那么假幻就容易产生。当然肉眼对于后天的变化可以观得比较清楚,各有长处,也有局限性。


 

所以我们在养生当中也好,在学医过程当中也好,全面地去继承和实践道家的一些学说,的确是可以逐渐地实现乾坤一掌。天地都在一掌中来完成我们在事业上,在家庭、在社会中服务于周围的人群,逐步地去使用这个。当然这个状态,画家画了,这是一位三眼都开了的人,而且也是一个画家,他根据内观描绘出来的,包括能量的辐射,都描绘得比较详细。这个在国外西方世界已经研究开了,也比较大,比较深了。

 

  

 

实际上,道家的学说通过“修之身”,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将四诊“望闻问切”真正地升华到传统道医学也好、中医学也好,最理想的状态;这样也有利于保护中医,恢复中医,按照现在的教育方法我们的望是越来越望不到那个层次了,越来越肤浅,只能依赖仪器了。“望呵、忽呵”,老子所说的“望呵,忽呵”,是内求法中的慧观,我们现代医学上教育没办法实现这种望,现在学院培养的医生都没办法。
英国有一位国内中医学院过去的中医,他在扎针的时候,在那边就是针炙和中医这两项比较被西方人接受,西方人喜欢自然的疗法,比较注意拒绝西医西药的一些依赖。但是他在扎针炙的时候,他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效果出不来。那后来我告诉他方法以后,他很快就提升了,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效果就出来了,就能够在那个地方把合同继续延续下去,继续干下去,本来他都已经要卷铺盖回家了。那么我们现在的“望闻问切”,在这个“切”当中可以说已经后天化了,当然很多的理论和方法也很深,但是远远没有把握住“望闻问切”的整体。实际上真正地要“修之身,其德乃真”以后,这个品格和能量都真实地在内环境实践以后,这个“望闻问切”可以了如指掌,就是说比较明显地、全面地开发出来,这样对于恢复我们的传统中医也是极有帮助的。
我们的道德文化这个根,的确就存留在我们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之中。这个养生的方法既能利己也能利人,既能用于修之身,也能用于服务社会。其实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它都能发挥极佳的作用,所以道德根文化的复兴是一个根本。现在的人们,社会的人们生活节奏太快,身体素质急剧地下滑,很多人在探讨这样的问题:心灵的压力感。你像在兰州的时候,他们有一些成功的人士,非富既贵的人士,他们常常有了烦恼,有了苦恼,受了压力以后,常常开着自己的宝马跑到黄河边上大哭一场来宣泄,却不知道如何去调节自己内在心身的失衡。实际上这些能量的失衡,体内五行的这样一个动荡变化,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磨难都可以通过道家的养生方法,非常简单而迅速地将它们调整到又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说道德文化教育体系,真正的这个传统道德方化教育体系,如果能够复兴,能够恢复起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个道德文化架构、体系结构能够重新崛起的话,那么的确是全社会最佳的医疗保险系统的建立。而且这个道德文化复兴,养生、修真、修之身、修之家、修之乡、修之邦、修之天下,能够去实践,这么简单的方法能够实践的话,也能够像历史上所发生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辉煌一样,给人类社会和国家带来无比的辉煌。所以在道家的养生学和如何把握道德学说方面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是利己、利家、利国、利民的一个巨大系统。我非常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是因为在国内到过一些地方,再加上自己从小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深有感触。
你像在整个西方国家,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圣经》,从小他们就诵读《圣经》,甚至在教堂的圣经班里朗诵、唱歌,受到熏陶。实际上《圣经》里面她也有精神的营养,他们的精神营养实际上就保护了他们的民族,信奉她的那些人具备着灵感和直觉,因为他们的精神获得了这个营养。而我们呢,却恰恰有经而不诵,有经而不教。你像以色列,他们的孩子也是这样,从小父母就要给他们诵经,包括胎教都诵他们民族自己的经典,所以他们在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是相当的高。他们的直觉和灵感都非常地敏锐,他们并没有把精神系统的营养和肉体系统的营养分割开来,然而我们却恰恰办了些蠢事。这几十年来,包括教育方面,都排斥灵感与直觉,不承认!甚至把爱迪生的名言在教学课本上都进行大量的删节。像天才发明家爱迪生他曾经说过:“天才是那1%的灵感和99%的汗水”,我们只取了这一段,后面他那一段,“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比99%的汗水都重要。”把后面的删掉了。实际上,的确“灵感就是创造力”,是科学的创造力。人类的精神系统如果不能获得营养,就会苍白,创造力就会枯竭。我们只注意到后天身体系统的发育、肉体的营养,那么这个民族将会没有希望。为什么近百年来一直跟着西方在后面跑?可以说从明代起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被西方人甩在后面,相反在十六世纪之前却遥遥领居于世界各族科学发展之先,恰恰来了一个颠倒?这实际上与我们丧失根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体会谈了一下修养、养生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并祝大家今后在自己身国内的养生当中能够运用这个道德文化,我们祖先的根文化,真正地获得心身的健康、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民间中医网:http://ngotcm.com/bbs/html/b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