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姬动有几个女人:【史鉴解密】研究列宁大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6:59
 

【史鉴解密】研究列宁大脑

  

        列宁的大脑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

  早在1923年10月底,6名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加里宁、斯大林和李可夫,曾经非正式聚会,议论列宁的后事问题。最后,保留列宁遗体的主张占了上风。

  列宁死后,在对其遗体做防腐处理时,将内脏和大脑等器官都摘除了。

  这就出现了对列宁大脑进行研究的问题。

  当时,苏联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政治局决定邀请德国著名学者奥斯卡·福格特教授前来指导这项研究工作。

  1927年,福格特被任命为苏联大脑研究所所长。

  他定期来苏联,对列宁大脑的研究工作持续到1929年。

 

  1929年11月26日,《真理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对列宁大脑的研究》的文章,这可能是苏联时期惟一的一篇公开报道列宁大脑研究情况的文章。

  文章说,福格特教授从192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列宁大脑的研究。他发现,在列宁大脑中有巨大的锥形细胞,是过去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锥形细胞是负责联想的。福格特教授说,正如强健发达的肌肉是大力士的特征一样,也可以把列宁看做是联想活动的大力士。

  福格特认为:有大量锥形细胞并且排列独特,是列宁天才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在德国出版的《精神病手册》中,施皮尔麦耶尔教授却断言,这种大锥形细胞弱智者也有。

  福格特对此并未加以驳斥。

  这引起了苏联有关方面的不满。

 

  1932年1月10日,斯捷茨基给斯大林写了一份报告。

  报告说:必须将列宁的大脑放在可靠的保管处;中断与福格特教授的关系,结束资产阶级教授们利用列宁大脑标本玩弄卑鄙的伎俩。

  斯大林批示,同意斯捷茨基的建议。

  其后,苏联大脑研究所继续对列宁的大脑进行研究,并收集对比了卢那察尔斯基、蔡特金、波格丹诺夫、马雅可夫斯基、米丘林等著名人士的大脑标本。

 

  1936年,大脑研究所代理所长萨尔基索夫向政治局提交了《列宁大脑的研究》报告。

  报告说,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列宁大脑中的部分物质确实超过了其他人的;但是,由于列宁大脑的左半球严重损坏,无法提供一个完整的正常的大脑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未能揭示出形成列宁思维特点的大脑的物质特征。——也就是说,没有能够完成“从物质上论证列宁天才”的任务。

 

    附:《列宁大脑研究报告》

 

  对列宁遗体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不同意见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对列宁逝世,俄共部分高层领导人事先已经酝酿了身后的处理办法,但没有公开讨论。当时最高领导层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斯大林和加里宁等人主张保留列宁的遗体。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上,斯大林引“外省同志”的话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以相应的方式安葬,例如,他们坚决反对把列宁遗体火化,因为火化遗体完全不符合俄罗斯人对先人的崇敬心情。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火化和抛洒骨灰总是被看作是对死者的最后裁判。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对此持反对的态度。托洛茨基指出,照俄罗斯方式,照俄罗斯东正教的教规,圣徒是要制成干尸的。这种做法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毫无共同之处。布哈林赞同托洛茨基的观点。他认为,把列宁的遗体变成涂上防腐剂的木乃伊是对他的怀念的严重侮辱,是同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不相容的,“这真是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加米涅夫也以同样的精神表示反对。他提出,有人建议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这种显示列宁在十月革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做法,加上出版几千万册他的著作,是对列宁的真正尊敬和纪念。至于保存列宁遗体,那是列宁在其哲学著作中曾予以痛斥的那种“僧侣主义”的余音。列宁的亲属如克鲁普斯卡娅是反对保存遗体的,列宁陵墓建成后她很少去看望。

 

  最后还是保留遗体的主张占了上风。哈尔科夫大学的沃罗比也夫教授承担了遗体的防腐保存工作。不过实际上保存的仅仅是躯壳,在做防腐处理的时候,内脏和大脑等器官都被摘除。于是就出现了对列宁大脑进行研究的问题。

 

  苏联建立研究机构研究列宁大脑

 

  为研究列宁大脑,组成了由谢马什柯等6名教授组成的委员会。由于苏联在这方面的研究薄弱,也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决定邀请德国的著名专家、柏林大学神经生理学研究所所长奥斯卡·福格特教授来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福格特认为,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将大脑制成切片,移送柏林研究,期限约为一年。

 

  1925年2月17日一批专家和福格特教授在列宁研究所开会。专家们一致认为细胞构造的研究能够对列宁的天才提供物质上的论证,因为初步研究的结果已表明列宁大脑细胞构造的特殊性。他们提出,把大脑切成厚度为1.8毫米的薄片,作石蜡包埋,然后制作成切片,以便进行病理学研究和拍照。对这些切片的研究应该与其他人的大脑切片以及(精神分析)心理研究进行比较。

 

  会议讨论了在德国和本国研究的利弊,报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否决了把大脑送出国研究的建议,决定在国内建立研究机构,开展研究。为此派遣四名苏联年轻的学者到德国学习。

 

  1927年,政府决定把列宁研究所下的实验室扩展成为大脑研究所,福格特被任命为所长。1929年,大脑研究所并入高级神经活动研究所,成为该所的形态学科。同年11月26日《真理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对列宁大脑的研究》文章,介绍了研究的情况和初步成果。这可能是苏联时期唯一的一篇公开报道列宁大脑研究情况的文章。此后,研究情况长期保密,苏联的报刊上再也没有看到有关文章或资料。直到苏联解体之后,才把有关档案公布在《史料》杂志(1994年第1期)上。

 

  不过,福格特从1928年起就不再到莫斯科来了。1928年他得到列宁大脑的一个切片,带回德国,在讲课中和发表的文章中广泛使用这个切片的幻灯片,并且把它与一个“女犯人”的大脑相比较。福格特根据对列宁大脑进行的解剖学分析,提出一种被苏联学者认为机械论的天才论:有大量锥体细胞并且排列独特是列宁天才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德国出版的《精神病手册》中,施皮尔麦耶尔教授断言,这种大锥体细胞弱智者也有。资产阶级报刊据此刊登了一系列有关列宁的恶毒文章,而福格特对此不闻不问。

 

  这种情况引起苏联有关方面的不满,1932年1月10日,联共(布)中央文化宣传部阿·斯捷茨基给斯大林写了一个报告,建议把列宁的大脑放在可靠的保管处,中断与福格特教授的关系,派人赴柏林收回列宁的大脑切片和幻灯片,从而结束资产阶级教授们利用这些标本玩弄卑鄙的伎俩。斯大林批示同意斯捷茨基的建议。

 

  1932年4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大脑研究所的独立地位,并把它移交给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学术委员管辖,仍由福格特任所长;派萨尔基索夫去柏林与福格特商谈。福格特接受了关于进一步合作的建议,担任莫斯科大脑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列宁大脑,研究所建立了大脑库,收集了一些名人如明仁斯基等人的大脑并进行研究,作为研究列宁大脑的参照。这个大脑库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脑库。

列宁大脑的研究报告

 

  到1930年代中期,列宁大脑的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1936年5月大脑研究所代理所长萨尔基索夫向政治局提交了《列宁大脑的研究》的报告。报告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份庞大的材料,有文字说明并配有插图(共有153页文字和15册图片集,每册50幅显微照片)。

 

  报告介绍了为进行结构学研究而对列宁大脑所做处理:把大脑用福尔马林和酒精固定,切成块并用石蜡包埋。这些块再分成30953个切片,制作了690张放大五倍的幻灯片、大脑皮质各个结构区域的显微照片,总数约为700张。

 

  对大脑皮质各个部位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分别作了详细记录,进行对比之后,得出如下的基本结果:

 

  (1)众所周知,前额叶对于特别高级的功能,尤其是对于精神集中具有巨大意义,下前额叶对于言语过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经过对前额叶的脑沟和其它部分的脑沟的测量,发现列宁大脑中前额叶的脑沟与在这个方面研究的所有其他人相比较,百分比最高。脑回也非常丰富,同时,下前顶叶也与中等类型有极大的不同。这个部位对于高级功能,特别是对于认识和行动过程,具有重大意义。颞叶也具有很丰富的脑沟,特别是中下部颞叶的脑沟分成众多的弧状,走向各不相同,尤以横向为多。

 

  (2)研究了其他16个人的大脑半球,其中有6个杰出人物的大脑半球,发现通常从一个区域往另一个区域过渡,或者有明显的界限,或者有明显的所谓缓冲适应现象。列宁的这种结构特点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前额、下顶和颞叶的许多区域里。

 

  (3)列宁的大脑的精细构造特点也证明其构造的高度完善,其一是在前额(特别是第10,46的47区域)和下顶叶发现的细胞成分的高度密集,比马雅可夫斯基、波格丹诺夫和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大脑的相应部位更密集。细胞成分的丰富是同可能转换的丰富性以及相应的功能的极大的多样性相当的。

 

  (4)大脑皮质的基本部分分为六层。根据现代细胞科学的资料,三层主要为联想系统提供起动因素,这个系统对于高级神经活动和特别高级的功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在列宁的大脑中,在前额叶,特别是在第10和46区域里,在下顶叶,上颞叶和处于第19区域邻界的颞一顶一后脑部位,在后中心部位(第70区域,尤其是第71区域),正是在第三层中可见到特别的大细胞。

 

  (5)把列宁的前额和颞叶及其构成的各个区域表面的大小与其他人的大脑相应部位进行比较,其所得结果对于判断列宁的大脑的高级组织特别重要。列宁的前额部位占整个表面的25.5%,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占24%,波格丹诺夫占13.9%,马雅可夫斯基占13.5%。列宁的前额叶比重大,主要是因为与这个部位特别强的分析功能相联系着的那些区域大。

 

  (6)列宁的大脑左半球受到很大损坏,但是在功能高度分化的部位把它与列宁患病期间所拥有的巨大高级功能相比较,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使在患病期间,列宁仍然拥有高级的组织,虽然大脑受到很大损坏,但其功能仍处于非常高的高度上。

 

  根据这个报告,联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对列宁大脑的研究工作评估委员会,建议大脑研究所把与研究列宁大脑有关的标本、文字和图片资料复制四份,分别保存于联共(布)中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和大脑研究所。整个研究工作至此告一个段落。

 

  报告被苏联卫生部长批示“不宜发表”

 

  事过30多年,1969年10月20日苏联卫生部部长彼特罗夫斯基就列宁大脑研究工作状况给苏共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认为对列宁大脑的研究查清了列宁大脑构造的细胞结构的一定特点,证明了它的高级组织和有根据地指出了列宁在第一次发病以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补偿能力,但研究成果不宜发表,因为目前还不具备做出最后结论的可能性,不可能把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与关于人的大脑构造的可变性的说明种群总体特征的统计学上可靠的资料相比较。此外,大脑结构与其活动水平的许多解剖生理学上的平行关系还存在争论。“不宜发表”一语旁边有米·苏斯洛夫、阿·基里连科和尼·波德戈尔内等领导人的签名。

 

  这个决定无疑是实事求是的,对列宁大脑的研究可以说是人类对大脑进行深入研究的开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由于脑科学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在20和30年代,人们对人类基因、DNA等尚一无所知,因此研究没有能够完全揭示出形成列宁思维特点的大脑的物质特征,也就是说没有能够完成“从物质上论证列宁天才”的任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看来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也许有朝一日能够揭示出列宁天才的物质方面的因素,可惜的是苏联剧变不能不影响到对列宁大脑的深入研究,这项工作目前在俄国是否还在继续,能不能够维持下去,人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