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邂逅狂欢:[连载]好家教从家长转变开始(最新修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04:31

我的遗憾:孩子三年级,家教才开步


如果从家教的角度来说,我对孩子的家教起步并不早。

我是两个孩子的家长,老大、老二差距很大。具体的说,正好差一轮,都是一个属相,甚至包括我和我的她,也是一个属相。

俗话说“三羊开泰”,我们家是四羊成群。天缘如此,谁也没法。

老大小的时候,我们也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像大多数年轻的和不年轻的家长一样,十分疼爱。

那个时候还没有家教的意识,只知道孩子教育很重要,却不知道应该主动去参与。

虽然零零星星的做了一些教育,也只是弄几首唐诗,算几个简单的加减法。没有系统的去打理孩子的教育,随心所欲,零打碎敲,谈不上效果。

一直到孩子上三年级的一个晚上。

那天,老师让孩子把作文本收集起来,明天交给老师。孩子收集起来后,带回了家。晚上,他妈妈找了几本作文,都是孩子班里成绩比较好的,信手翻看,并摊在我的面前。

我的感受是,那几个孩子的作文,都比较大气,站位高,语言流畅。相比之下,我的孩子的作文,就比较侧重于比较小的角度,有点瘪,气不足。

我给孩子妈妈说的是,不要着急,你的孩子现在不是最优秀的一个,但将来必定是。

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从这一天起,我才发现孩子与别人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坚信,只要我将孩子的教育真正的放在心上,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肯定会成功的。

这样对孩子妈妈说,也许表面上是豪气,实际上却很心伤。我知道我愧对孩子很多,没有将三年级之前的那么多时间好好利用,而大把大把地掷去。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告诫天下父母,不要懊悔家教意识清醒的太晚了。只要努力,随时都是好的开始。

八年之后,老大高考结束,我多次给他谈,我在很大程度上耽搁了他。

老大说,如果不是生活在我们这样重视教育的家庭,高考,顶多复习蒙个二本,怎么会超本一线50多分呢。

为了实现多年前的那个愿望,我们全家都共同努力。

那时,我们家里还种着二亩地。不是陶渊明那样的“草盛豆苗稀”,那样的话,一年的辛苦都作废。而是顶着毒化花的日头耕种和收获,是全家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腾出时间,我给孩子妈妈申请每周半天,将星期天去地里劳动的时间,给我半天,用来和孩子交流沟通。多少风狂雨骤,多少烈日炎炎,我在屋里与孩子坐而论道。孩子的妈妈却在独自承担地里的劳作。

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喜欢看书,有一搭没一搭的随心所欲地浏览。当然,如果碰到了特别喜欢的,也会醉心期间,留恋往返的。

我想,就是这样的学习中,逐步增加了对教育的认识。当然,方法上也更加主动。

家教其实我想说,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接受的教育。孩子要学习,家长要努力。

我多次对老大说,不要暴殄天物,浪费老天爷赐给的时间和聪明,小聪明走不远。

每周半日,成为我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平台。有许多问题都是重复过来重复过去,想一下子解决,真是不可能的。

还要说明的是,我从来没有把学校书本知识的教育,纳入家教范围里边。更多的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健全的品行,在成绩上,我只听他的汇报,听他的打算,然后开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把学校的教育习惯称为小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增长知识。把对孩子素质的教育称为大教育,教育孩子提升驾驭自我、和谐他人、乐观向上等多方面的素质。小教育搞好,大教育未必出色。大教育精彩,小教育才会出类拔萃。

每周半日,一般进行的都是大教育。

我的教育也有自己的困惑,比如到底能不能打骂孩子。当然,教育家都是反对教育家庭暴力的。但是,我确实暴力过。当然,孩子稍大的时候就没有动过粗了。

因为我们比较注重孩子全方位的素质提高,所以孩子的发展也是比较全方位的。在小学被同学们评为“最受欢迎的人”,当然是没有证书的啊,只是一次老师对全班同学提问这个问题的结果。高中时,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这个有证书。

前些日子,在和老大的一次聊天中,孩子谈到在大学因为没有爱好,所以有时感到很压抑。

我用键盘打了一行字:爱好?别人的,比如---

老大回过来:钢琴、武术、指挥… …

我的回答:我们是最普通的家庭,教育上还不能奢侈到那样的条件。你也有自己的爱好,比如读书、学习… … 甚至将来可以培养。

老大说,知道,我会努力的。

老二从小耳闻目濡了这样的环境,在他四岁就要背起书包进学堂的时候,用小手拉住我往沙发上扯:爸爸,我也要上学了,你也给我说说上学的事。

我很感动,孩子的天真真是洁白无暇啊。

我和小儿坐在一起,告诉他三点:到了学校和小朋友好好玩;下课先去厕所尿尿;放学路上慢慢回家。

小儿笑着问:就这么简单?

我的回答是,真的就这么简单。

如今,孩子上了二年级,每天很快乐。像他的哥哥一样,考试成绩很难从前边数到。前些天,孩子自曝弄了个第三名。虽然班里学生不多,三十多个,这已经很不错了。

但我坚信,有好的成长,成绩是早晚的事。

我想,每一位家长不必为孩子的起点高低,太在意。起点属于过去;从起点出发,走向美好的明天。

回首走过的路,有弯曲,也有直线。我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一股脑献给你。

欢迎各位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