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坊舍得50度酒价格:破除“坑爹”式入学规则急需教育公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4:45:23

外来打工者带孩子来公办小学报名,却被告知“须在当地买房子”才有报名资格。昨天8时,通州马驹桥镇大杜社小学开始招收外来务工者子女,以此“门槛”,将数十名打工子女拒之门外。上午,约200名家长聚在小学门外讨说法。校方负责人称,因“学校容量有限,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超预期”。在区教委协调下,家长们得以报名登记。(6月19日《新京报》)

当下学生入学似乎成为一件极“坑爹”的事。前不久有报道称,武汉实验外校小学部对家长进行了“入学考试”,如果考得不好极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入学几率。校方解释是招收名额有限,报名人数太多,只能采用这种方式,尽量公平的分流。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入学“门槛”换成了“须在当地买房”,地点也移挪到了北京通州的一所小学。为何要设置这样的“门槛”?按校方负责人的说法“学校容量有限,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超预期”。

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报道称,大杜社村仅有这一个公办校,没私立校,教育资源很紧张。而报名人数超出预计,学校只好先满足有本地户口的,之后再满足“谁有房谁优先”的原则。这种做法看似有道理,但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其一,户籍还是制约学生受教育公平、影响教育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许多打工者子女都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教育。同时新公布的《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删除了“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的规定,进一步有益于城市外来打工者子女接受教育。但不可否认,在相同的入学条件下,拥有本地户籍的学生更容易进入优质学校,或者获得入学机会。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加显见。

其二,在相同的入学资格与受教育机会均等的情况下,父母的能量往往能影响孩子最终是否能够入学。比如,武汉实验外校的“入学考家长”作法,再如报道中的“须在当地买房”的规定,如果家长没有相当的能耐,学生想入学就会困难重重。众所周知,不是每个家长都有高学历,也不是每个外来打工者都能买得起房子,这些规定其实在无形中变相承认“出身”的合理性,是在向学生强化“王侯将相确有种乎”的思想,让学生小小年纪就学会“拼爹”,这本身就是违背教育理念的。

其三,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依旧体现出不公平。教育资源投入不公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者,城乡之间城市教育资源优于农村;二者,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高等教育资源优于其他;三者,除了这些,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体系之内也存在一般和重点,比如某重点大学、某重点小学,获得的教育投入肯定优于一般学校。武汉以及通州为何会出现“坑爹”式的入学“门槛”,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投入的不公,致使家长除了这个选择就没有其他选择,而学校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矛盾自然而然就会显现。

“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温家宝说,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表面看起来,“入学考爹”、“入学买房”的做法是公平的体现,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所以教育改革首要任务是公平机制的建立。